2016届高三古诗鉴赏复习——修辞手法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比拟(拟人、拟物合在一起合称比拟。)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
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中写听笛,用什么手法写的?请具体分析。 通感。借梅花随风轻落,飘满关山的视觉景象写出 笛声的悠扬动听。以视觉写听觉。
11、用典(用事)
指援引历史故事、前人诗句等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作用:①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典雅凝练 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③富有文采、增强韵味情致
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 的痛惜伤感之情。
用典 (有些典故已凝为意象,表达固定的情感)
⑤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乐曲《玉树后庭花》作于南朝陈后 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主。
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 —— 王安石把《他桂所枝喜香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 一种修辞手法, 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 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又如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 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在产生了一种整 体的效果,增强了文 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 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 表现手法。
4、红杏枝头春意闹 5、杨花扑帜春云热
以听觉拟写视觉,使虚化的东西实化,更通俗可感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 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10.通感
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作用:①表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②生动、有趣
6、对偶 ①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 (即分正义对偶和反义对偶两种)。
②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 魏
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
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 魏尚。
诗人巧用典故,以魏尚自喻惨遭贬谪、
怀才不遇的处境,且希望能有“冯唐”一样的 人物来传令赦免、启用自己,含蓄凝练地表
(白居易《长恨歌》)
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作用:①表意或含蓄委婉、或幽默俏皮
②为表忌讳回避,以示语言得体
③强调特点、增强形象性;
5、双关:即音义双关,具体可分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
作用: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与记忆。 ② 表意凝练。
7、对比(对照) 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
比较,使双方特点更加鲜明。
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将磐石与蒲苇做对比,突出磐石的坚硬和蒲苇的柔韧。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富贵人家的酒肉食物富足到吃不完而腐烂发臭;而穷人却仍 因为饥寒问题而流落在外,横尸街头。通过对比,反映出当 时社会贫富差距大的矛盾的社会问题,表现出作者对穷苦人 民的关怀与同wenku.baidu.com。
——李白·《行路难》
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
负的机会,含蓄典雅地表现出了对未来、对 前途的美好希望。
用典 (有些典故已凝为意象,表达固定的情感)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 《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
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
③处引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历史故事, 典雅凝练地表现出曹操礼待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11、用典(用事)
1、 三径与嚣远,一瓢常自怡。 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 ——钱起《山园栖隐》 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仲来往。后以“三径”意通归隐、隐 者居处。
8.设问 即自问自答。一般由一个问句,和一个答句组成
的自问自答。
①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蟾宫曲》)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③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⑤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作用:形象新奇、形象生动
3、夸张
例: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 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③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行路难》) ④一身去国六万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作用:①突出对比双方的特征。
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 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7、对比(对照)
③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④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⑤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
达出渴望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此两句关系到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 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
①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 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中也会唤起各种形象,象急雨、 私语、珠落玉盘直到刀枪相击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声类声中 也会唤起以声类形,即听觉通于视觉了。 ②再象“莺语花底滑”、“水泉冷涩”,“滑”和“冷涩”是 触觉,即听觉通于触觉了。 ③“幽咽泉流水下滩”,“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
赏析“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点明表现手法。 2、分析运用了手法的句子,说明表明手 法在句子中的体现。 3、结合表现手法的效果,明确诗人情感 或意境特点。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诗歌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 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
作用:化抽象为具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洞庭》 唐·雍陶)
借喻:古人在借月传思情时,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 “玉轮”“冰轮”“银盘”“玉环”“玉盘”等词借以喻指圆月。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 ②引起人们的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③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入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 即问中带答,即暗含立场态度、观点答案的一个问句
①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作用: ①极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强烈地表达情感,感染读者。 ③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4、借代:借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表达的事物。
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指抽象、以人或物的特征代指该人或物。
①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2016届高三古诗鉴赏复习——修辞 手法解析
一、“表现手法”是什么?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 章整体或者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 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
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 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 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 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表现文章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②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①檀道济自比长城,抒写了岁月 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②借诸 葛亮写《出师表》为蜀汉出征、 鞠躬尽瘁的历史故事,表达出对 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 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
11、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①。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③。 ——节选自 曹
操·《短歌行》
【分析】
①处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句子,原诗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 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此用以委婉别致地表现出作者对人才的思慕。 ②处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用以表现对贤才齐聚前来的渴求与热 烈期盼。
作用:①化抽象为具象,突出事物特征; 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10.通感
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应为视觉之物,此处写其“凉如水”,因为冷的夜色和冰凉的水 给人感觉相似,以触觉、味觉写视觉,调动了感官感受,让读者有了 立体的感受。
8、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1.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视觉和听觉上的通感。
把嗅觉比成视觉,把视觉比 成听觉 用了同感的手法 使 得文章更有神韵
3、暗香浮动月黄昏
“暗香”与“黄昏月色”同有朦胧之感,互相形容 可打通情感,以嗅觉写视觉,以视觉通嗅觉
表现手法或者艺术手法,我们可以梳 理为三大类考点,即 一、抒情类手法; 二、描写类手法、 三、修辞手法。
陈巧玲 于国科园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并学会在具体诗文中辨认指明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修辞手法相应的表达效果(作用)。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象征、 想象与联想、 运用叠词、 对偶(对仗)、 互文、通感、用典、对比、比兴、 设问、反问、反语、 顶针与回环、重章叠句、反复
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内容或情感的表达效果。
10.通感 ①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通过比喻或形容等方式进行沟通、挪移、交融以描摹物体 ②通感 常和比喻、比拟、夸张、联想等手法联合一起, 但通感更重在表达对某种事物的体验感受,是不同感官之 间相同部分的联系。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④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释】 ①“莲子”,谐音“怜子”,表意爱怜你,表达爱意; ②“丝”谐音“思”,李商隐以此委婉地表达出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泪”是语义双关,表面指蜡泪;实指诗人悼念亡妻而落的哀痛之泪。 ③“晴”谐“情”,拟人化写出天亦有情。 ④“凉”,是语义双关,即指环境的寒凉;又指独守空闺、因思念而生的内心的凄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