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调研
信阳民俗调研报告

信阳民俗调研报告信阳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民俗是信阳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传统风俗和民间习惯的总称,反映了信阳人民的审美追求、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次调研就信阳的民俗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
笔者首先来到信阳市区,考察了信阳的传统民居。
信阳的传统民居多为红砖砌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令人赞叹。
传统民居一般都是木结构,屋顶以青瓦覆盖,底座则以青石垒砌。
外观上采用了各种吉祥纹样的雕刻和彩画,展示了信阳人民的审美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外,信阳的传统民居还注意到室内的精致装饰,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美感。
接着,笔者深入了解信阳的民间音乐和舞蹈。
信阳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而且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式。
在信阳的传统音乐中,多使用古琴、古筝等乐器,舞蹈则以腰鼓舞、秧歌舞等为主。
信阳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既有阳刚之美,又有柔美之感,展示了信阳人民的热情和精神面貌。
在调研中发现,信阳的传统节日也是其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信阳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信阳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这一天,信阳的街道上人头攒动,鞭炮齐鸣,民众走街串巷,观灯、猜灯谜、舞龙舞狮,人们尽情庆祝。
此外,信阳的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民众在这一天会举办群众性活动,如赏月、品尝月饼等。
最后,笔者调研了信阳的传统婚礼习俗。
信阳的婚礼习俗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信阳,新娘出嫁要经过“出门费”,新郎需要向新娘家长交纳一定的礼金。
另外,信阳的婚礼通常会有丰盛的婚宴,宴席上会有各种传统美食。
婚礼上还会有一些传统仪式,如拜堂、敬茶等,这些仪式凝结了信阳人民对婚姻的祝福和期望。
通过这次调研,笔者对信阳的民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信阳的民俗凝结了信阳人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劳动,是信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文化传承的努力下,信阳的民俗将会继续发扬光大。
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传统民居调研报告传统民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特点和传承情况,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
二、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掌握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和建筑特点。
2. 实地调查:选择多个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对比研究传统民居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性。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调研,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南方多采用木结构,具有檐楼、卷棚等特点;北方多采用砖石结构,具有重檐并起的飞檐、雕花窗户等特点。
传统民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建筑特点传统民居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利用。
例如,南方民居的设计多考虑了雨水收集和利用,建有瓦檐和卷棚,以保证雨水顺利排出并便于生活用水。
北方民居则通过炕、火塘等设计来解决寒冷季节的取暖问题。
此外,传统民居还注重居住空间的划分和功能的合理安排,以符合居民的生活需求。
3. 保护与传承情况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在一些地方,传统民居已被拆除或改建成商业用途,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
然而,也有一些地区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方面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例如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开设传统民居博物馆等。
四、建议和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有以下建议和措施可供考虑:1. 政府支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个人和组织参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在保护传统民居方面加强监管和管理。
3. 教育宣传:开展传统民居文化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加公众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4. 产业挖掘:通过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将传统民居变成旅游景点,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五、结论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统民居考察报告范文

传统民居考察报告范文一、考察背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我们特地前往中国某地进行了一次传统民居考察。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探究传统民居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
二、考察地点及条件我们选择了某地较为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作为考察地点。
该村落位于山间,四周群山环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村落内建筑依山傍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我们在当地一家民宿进行了住宿,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1. 建筑结构该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基本布局,院内建筑主要是石砌的平房和木结构的楼房。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分为正房、厢房、耳房和交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房屋采用木柱、梁和斗栱进行支撑,屋顶采用悬山顶或歇山顶的形式,整体构造稳固耐用。
2. 建筑材料传统民居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和青砖。
木材主要用于搭建房屋的结构骨架,石材主要用于砌筑墙体和地基,青砖则用于砌筑屋顶和院墙。
这些天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3. 艺术装饰传统民居的装饰多以木雕、砖雕、石雕为主,以及壁画和彩绘,这些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在我们的考察中,尤为留意到屋檐、门楣、柱头的各类装饰,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图案,为传统民居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4. 生活空间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四合院的封闭式布局使得家庭成员能够共同生活、共同作息,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
院内的客堂、厨房和卧室等空间布局合理,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注重了传统的礼仪和家风教育。
四、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在考察中,我们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当地居民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早起锻炼,集体劳作等等。
中国传统民居调研

云南民居
• 干澜式竹楼是滇南傣、佤 干澜式竹楼是滇南傣、 景颇、哈尼、 、苗、景颇、哈尼、布朗 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 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 竹楼下部架空, 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 通风隔潮, 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 贮藏室及杂屋; 、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 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 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 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 坡度陡,出檐深远, 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 阳挡雨。 阳挡雨。
南方天井民居
• • 天井民居以中国东南部皖南 赣北即徽州地区最为典型。 赣北即徽州地区最为典型。 天井”其实也是院落, “t天井”其实也是院落, 只是较小。 只是较小。中国南方炎热多 雨而潮湿,人稠山多地窄, 雨而潮湿,人稠山多地窄, 故重视防晒通风, 故重视防晒通风,布局密集 而多楼房。 而多楼房。天井民居以横长 方形天井为核心, 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 右后三面围以楼房, 右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围以楼房,阳光射 入较少。 入较少。正房即堂屋前向天 完全开敞, 井,完全开敞,狭高的天井 起着拔风的作用。 起着拔风的作用。各屋都向 天井排水, 天井排水,外围耸起马头山 可防火势蔓延。 墙,可防火势蔓延。墙头高 出屋顶,作阶梯状, 出屋顶,作阶梯状,砖墙抹 覆以青瓦墙檐, 灰,覆以青瓦墙檐,白墙黛 明朗而素雅, 瓦,明朗而素雅,是南方建 筑一大造型特色。 筑一大造型特色。
西藏碉房
•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 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 形端庄稳固, 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 外墙向上收缩, ;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 内坡仍为垂直。 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 般分两层, 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 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 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 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 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 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 有第三层, 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 台之用。 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 结构严密、 、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 既利于防风避寒, 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 于御敌防盗。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
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
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
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
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自古以来,传统民居一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日,本团队走访了若干传统民居,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地观察和交谈,对传统民居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和汇报。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总结报告:一、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1. 结构合理:传统民居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梁柱和屋架结构紧密相连,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
屋顶常采用瓦片覆盖,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
2. 模块化设计:传统民居常常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如庭院、厅堂、房间等,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空间。
3. 注重通风采光:传统民居注重室内通风采光,常常设置窗户、门洞和天井等,使室内空气流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能源消耗。
4. 重视隔音隔热:传统民居在设计上注重隔音隔热,尤其是南方一些热带湿润地区,利用天然材料和特殊结构来达到隔热效果,使室内温度保持舒适。
5. 反映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常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四合院、客家土楼等,充分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习俗。
二、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 家族文化:传统民居多为多代同堂的家族居住,通过建筑布局和装饰等方式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意义。
2. 社会关系的体现:传统民居的布局和设计常常与家庭成员、朋友、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相关,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和睦、亲友团结和邻里和谐的价值观。
3. 宗教信仰:部分传统民居还融入了宗教信仰的元素,例如在建筑物上设置神龛、供桌等,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
4. 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木雕、砖雕、壁画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三、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1. 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范文农村民居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民居是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的主要场所。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民居的形式和结构也在不断改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民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住房面积、房屋结构以及居住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实地考察则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农村村庄,对其民居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居住环境: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尚可,但存在着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
农村交通条件不佳,很多村庄道路狭窄,外出不便。
另外,部分村庄缺乏供水设施,居民饮水困难。
2. 住房面积: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房屋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居住需求。
多数家庭需要共同生活,但由于房屋面积有限,空间不够充足。
3. 房屋结构:农村民居的房屋结构大多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隔热防水性能较差。
部分农村民居老旧,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造。
4. 民居改造意愿: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农村居民表示有意愿对自己的房屋进行改造和扩建,以提高居住条件。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改造投资较高,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5. 居住满意度:大部分农村居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不太满意,其中,交通条件和房屋面积是主要原因。
他们期望在改善居住条件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认为应该加大农村民居改造工作的力度,优化居住环境,提高住房面积和房屋结构,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交通和供水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交通和饮水条件。
此外,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居住改造的认识和参与度。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对农村民居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农村民居改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乡村房屋调研报告

乡村房屋调研报告
根据对乡村房屋的调研,整理出以下内容:
一、概况分析
1. 乡村房屋的总体数量和分布情况
2. 乡村房屋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
3. 乡村房屋的保护与发展状况
二、乡村房屋的现状与问题
1. 乡村房屋的年限和建筑质量
2. 乡村房屋的功能与使用情况
3. 乡村房屋的改造与维修需求
4. 乡村房屋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问题
三、乡村房屋保护与发展对策
1. 完善乡村房屋保护政策和法规
2. 加强乡村房屋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3. 鼓励乡村房屋的创新利用和功能转换
4. 加大乡村房屋维护和改造的资金支持
四、乡村房屋保护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1. 乡村房屋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2. 乡村房屋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3. 乡村房屋保护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乡村房屋调研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1. 对乡村房屋的普查与统计数据分析
2.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调研情况进行细化和拓展,避免出现重复的标题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业大学实习手册题目中国传统民居调研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环艺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 年 11 月 29日实习时间:11月21日实习地点:锦州北普陀山实习内容:今天我调研了普陀山了解到观音道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历朝累有兴废,鼎盛时码头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
目前尚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和大乘、梅福、紫竹林等数三十余座禅院供朝圣、观光。
“南海观音”,通高三十三米,佛相庄严慈祥,游人云集瞻仰。
山上文物众多,有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称为普陀山三件宝物。
景区对外交通便捷,海空通达,管理规范,秩序良好,服务设施齐全如图—5。
图—5法雨寺法雨寺在建筑群的布局上,系用依山取势、分群处升的格局,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如图—6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气象超凡。
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
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
图—6 庞大的屋顶全由檐柱支撑,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
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大雄宝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是院内的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殿面宽13米,三开间,进深12.3米。
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重檐抱厦,黄琉璃瓦盖顶。
法雨寺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院山门,匾额表蓝底金字,上题“天花华雨”四字。
寺门亭西是影壁,原是砖雕三龙壁,上书梵文“唵嘛呢叭 ”,意即神力不可思议,如图—7。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王殿,重檐歇山,图—8,为两座五座石经幢塔。
天王殿前古樟厉林,中间甬道两侧竖图—7有旗杆两根,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
剥皮作药,但仍名巍然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美称。
图—8实习时间:11月27日实习地点:北镇广宁古城实习内容:经过我的调研了解到广宁城如图—25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城内西北部.是明代东北地区重要卫城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询问了当地人它的过去,广宁城遗址呈南宽北窄长方形,南北长2000千米、东西最宽处地基宽6米、顶宽5米、墙体平均高11.7米。
地基是用条石垒的、外部砌砖、图—25 石灰缝、中填夯土、三合土铺砖封顶。
城墙四隅各设一角楼,开有城门5座、各门内均置瓮城、内设马道可直蹬城门之上,门上建有城楼图—26。
古城内原建有大小庙宇20余座。
城内的崇兴寺双塔、北镇古楼和广宁城南门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
由此当地有“五门不正古楼偏。
玲珑宝塔在两边”之说。
通过此表现了古人建筑设计的艺术审美如图—27,为我们研究和考证古代建筑布局、广宁城在古代军事上,军事的图—26 作用。
以及作为辽显州城所图—27 在地,旧址在鼓楼以北。
当地人为我们讲述了它的历史变迁,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明改原广宁府路为广宁卫,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修建“忠字塔”、“忠字牌”及“防空洞”等,军代表萧春绵下令拆除了部分墙段。
1973年又将广宁城墙拆除,墙砖用以修建体育场。
一座百里之墉就这样毁于一旦,真是可悲、可叹!广宁城如图—26只保留西部一段378米的砖墙和北部一段1250米的土墙,作为遗址加以考察。
广宁城为后人对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城墙的建筑规模较大,设施较为齐备,现存之墙保留了原有面貌。
从其图—28被破格列入“国保”就可以看出它对于研究和考证广宁城的建筑规模、布局及形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实习时间:11月23日实习地点:兴城文庙实习内容:今天我调研了兴城文庙如图—12了解到兴城文庙亦称孔庙,为旧时祭孔之所。
院内古柏参天,曲径通幽,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
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建筑布局:照壁、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寺主要建筑安排在整个建筑中轴线上。
东西两角各有一块石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从古至今的下马碑,彰显出这位功盖天地"至圣先师"的威严。
图—12 祭孔之风早已不复存在,但孔子的历史作用是不会被人们遗忘我了解到兴城文庙,位于古城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与古城同龄,至今已经有573年的历史,是东北地区现存最古老、辽宁省内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庙宇,是祭祀孔子和先儒先贤的重要场所。
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尽可能观赏到文庙原貌,较完整地了解孔子等儒家先贤的思想,从去年五月图—13开始,兴城市政府对文庙进行了近一年的紧张修缮。
图—13文庙整修了大成殿、崇圣祠、古柏育桐等名胜如图—14,设了国内近百名书法家书写的“论语碑墙”,有的墙上还嵌有反映孔子一生重要经历的石刻《圣迹图》;增设了编钟、编罄、古琴、古筝等乐器演奏内容;庄严肃穆、儒气十足的孔庙不禁使人产生十分庄重虔诚的神情。
图—14 宦祠、乡贤祠恢复了县志上有记载的著名官员牌位;布置了孔子生平事迹展、中国科举制度展、兴城名胜古迹展和兴城市出土文物展;增设了论语墙拓片和陈设书法、篆刻、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的文史展馆;恢复了历代重修文庙的碑记一些殿宇悬挂清代八位皇帝的牌匾和楹联。
苍松荫翳,古柏参天,曲径通幽,廊柱朱漆、雕梁画栋。
这里曾是古时人们顶礼膜拜的地方图—15,步图—15入庄严肃穆、儒气十足的孔庙,不禁使人产生十分庄重虔诚的神情。
实习时间:11月28日实习地点:前所古城实习内容:今天我调研了前所如图 -29坐落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部的强流河东岸,西距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仅有17公里,东距绥中(原来称后千户所)县城44公里,在102国道325公里处。
地处辽西走廊的西端,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内外的咽喉要地。
明宣德三年(1428年)指挥叶兴在此置千户所,修筑砖城,始称中前千户所,也称中前所,到民国时期开始简称前所。
古城墙上,平坦宽阔,视野辽阔。
瓮圈上部,分为内外两道女儿墙,外面对敌,女儿墙高约1.5米,设有垛图 -29口和射击孔。
内侧比外侧低很多,大约80厘米,它只是江山落定后,一片歌舞升平中,遗弃在塞外民间的默默无闻的老兵。
没有丰碑立传,没有光环照射,更没有闻名遐迩和游人如织。
《前所狼烟》是清人对要塞前所古城的真实描绘。
古城墙上如图 -30,平坦宽阔,瓮圈上部,分为内外两道女儿墙,外面对敌,女儿墙高约1.5米,设有垛口和射击孔,内侧比外侧低很多,大约80厘米,主要防止人员通行安全,中间通道二至三米图 -30 三米不等,十分宽敞,方便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
西面城墙高耸雄伟,气势宏大,作为所城,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正如万里长城无法抵挡百万雄师一样,前所古城当年也没有能够抵挡住强大清军的打击。
据绥中县志记载,清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二十四、二十五日,清兵用红衣大炮攻陷中后所(今绥中)城,明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及4500余名士兵战死,4000余名士兵被清兵俘获。
九月二十九日,清兵从中后所开至前屯卫(今绥中县前卫镇,东到绥中与西到前图 -31 所,距离相等,均为20公里),十月一日攻陷前屯卫城,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及4000余名士兵战死,2000名士兵被俘。
驻中前所的明总兵黄色闻知前屯卫已陷,遂弃城而逃。
清兵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中前所。
黄色的弃城而逃,使中前所得以保全,是非功过,真是难以评说啊。
实习时间:11月24日实习地点:兴城将军府实习内容:今天我调研了兴城将军府如图—16,解放后,宅邸曾作为县委办公地和学校。
东院为花园,称之为“么园”,许是年代愈久远愈显得厚重的关系吧,“么园”二字的字体也显得格外地古朴有劲。
园中有银杏树、橡树、槐树、柳树等树木。
透过这些花木,可以想象出花开时节“么园”花草茂盛的景象。
在园内还有八角凉亭,一个人工堆砌的假山图—16在旁边。
园子兼具了“亭、池、山、林、圃”五项景观,显示出独具匠心的独特园林艺术。
园中置石以当地出产的山石为主,主要为花岗岩,石体硕大古朴,动态感强,与周围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么园”中有一石名“卧虎石”,石体硕大婉转,粗犷大气,形态丰富,动感极佳。
其自然轮廓、纹理、凹凸、棱角等浑然一体。
仿佛如一只卧在石上的斑斓猛虎正欲咆哮而起,威风无比。
图—17 我认为中式园林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他需要我们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去发掘它的精髓。
北方园林的布局如图—17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从设计要素上看,北方园林的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特点图—18。
北方园林小品有盆景奇石、鎏金动物(龙、凤、象、雀)、石狮等,装饰上用彩画,有和玺图—18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
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我认为中式园林的布局设计文化博大精深在设计时必须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
实习时间:11月25日实习地点:锦州四合院实习内容:通过今天对锦州四合院如图 -19的调研我了解到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同情、理解的需要。
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
这与现代公寓住宅永远紧闭大门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图 -19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
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院子的左边。
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图 -20 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如图 -20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图 -21。
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图 -21 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
实习时间11月20日实习地点:古塔实习内容: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锦州古塔公园,通过调研我了解到锦州古塔公园如图—1它以大广济寺古建筑群为借景,建设中坚持体现锦州古城历史文脉和现代园林风光理念相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