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一、基本属性
1.调研村落:张店村
2.地理位置:张店村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朱家角镇,距朱家角镇政府约12公里,距上海市中心约32公里。
3.人口分布:张店村共有230户,750人,主要有汉族、上海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民族结构复杂。
4.经济状况:农村经济以务农为主,主要种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油菜等,还种植水果、蔬菜等,一部分农户种植茶叶,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灌溉。
二、服务设施
1.教育:张店村有一所省级小学,该学校配有30名师资人员,拥有120多名学生,学生来自本村和周边村庄。
2.医疗:张店村有一所乡镇医院,拥有一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医院由三名医生、五名护士和一名药师构成。
3.交通:张店村距轨道交通约25公里,随着交通的发展,周边村庄公路也逐渐完善,镇内乡公路有较好的条件,可以提供其中一种形式的公共交通。
三、技术研究
2.日常习惯:张店村一般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主要以务农为主,中午在家里吃午饭,晚上一般呆在家里吃晚饭。
传统村落建设案例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建设案例调研报告传统村落建设案例调研报告一、前言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传统村落建设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建设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并撰写本报告以总结经验和启发我们未来的乡村建设。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我们选择了某省某县的传统村落进行调研,目的是了解该村落的建设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三、调研结果1. 建设情况:该村落在传统村落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地政府出资修缮了传统建筑,并将之前废弃的老屋改造成酒店和民宿等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村民们积极参与村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共同打造了一个宜居宜游的村落。
2. 成果展示:在调研中,我们参观了该村落的传统建筑和景点,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该村落通过举办传统村落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了本地传统产业的发展。
例如,村民们利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制作乡土特产,成立合作社进行销售,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3. 面临挑战:尽管该村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产业在短时间内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和一些不文明行为。
其次,一些村民存在培训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村落建设的长远发展。
最后,传统村落建设需要长期的政府支持和投入,但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致使一些项目无法得到推进。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传统村落的建设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加强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传统村落的价值和意义。
2. 提高村民素质:村民是传统村落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参与和贡献至关重要。
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5篇范文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传统村落调研报告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
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
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
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或被破坏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的现状,本调研报告对其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北方的“四合院”村落、南方的水乡村落等。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
通过对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调研结果保护情况经调研发现,大多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不足。
在一些村落中,古建筑遭到破坏,传统文化渐渐消失。
在保护方面,对于历史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尚不够到位。
部分传统村落面临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冲击,原本清静的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利用情况传统村落的利用情况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村落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吸引游客和投资;而另一些村落则由于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传统风貌。
在传统村落的利用方面,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用模式,使村落得到合理开发,同时保留其独特性和文化传统。
建议与展望综合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2. 各村落应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村落的文化底蕴。
3. 推动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发展特色旅游等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以上为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的简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县住建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禾亭、冷水、湾井等乡镇的琵琶岗、小桃源、上宜骆家、下灌等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前往湘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对比性考察。
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一、全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xx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舜帝藏精之所,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乡,牌祖生卒之地”之盛誉。
境内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有禾亭镇的小桃源村、琵琶岗村,湾井镇的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冷水镇的骆家村,九嶷山乡的西湾村,天堂镇的大阳洞村,中和镇的岭头村,柏家坪镇的柏家村,清水桥镇的平田村,太平镇的城盘岭村等12个村;拟推荐入选的有柏家坪镇的马头上村、郑古元村、刘均申村、礼仕湾社区,保安镇的保安社区、古溪村,太平镇的紫云村,湾井镇的东江村、东安头村,五龙山乡的石家洞村,中和镇的周家村、麻田村,天堂镇的石海山村,冷水镇的百美村,水市镇的周家村、冬瓜冲村,太平镇的上界头村等17个村。
这些村都有着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有待发现、保护和申报。
二、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来,xx 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保护不够,抢救不及时,利用过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损毁极为严重。
由于数百年来的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群众运动、房屋拆建或失窃等因素影响,全县的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满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建、古物已韵味全无。
如平田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曾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青石板巷道、石桥、石刻、牌坊、凉亭、戏台、八角楼、庙宇庵子、雕梁画栋等处处皆是。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传统村落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逐渐被现代化建筑取代,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亡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独特文化和建筑风格,本次调研对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目的1.了解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2.分析目前传统村落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3.提出保护传统村落的方案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深入传统村落,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实地拍摄。
2.访谈调查:对村民、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他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3.文献研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四、调研结果1.传统村落的历史和文化:该传统村落建于明清时期,保存有大量明清古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充满民俗文化。
2.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古老的房屋形态保留完整,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3.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目前,传统村落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房屋老化、土地流转、人口外流等,导致传统村落的破败和消亡。
4.保护传统村落的建议:(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2)开展传统村落的文化活动,提高村民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3)加强传统村落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了解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4)积极寻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为传统村落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支持。
五、调研结论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传统村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同时,保护传统村落不仅仅是保护一座村落,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
保护传统村落不仅是为了保护历史,更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六、参考文献[1] 张志平, 赖阳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7.[2] 宋轶伟.传统村落篇[D].同济大学, 2015.[3] 汪强.中国古民居的发展与传承[D].南京大学, 2013.以上为传统村落调研报告,感谢阅读。
安顺传统村落文化调研报告

安顺传统村落文化调研报告安顺传统村落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村落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本次调研选择了安顺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安顺传统村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等方法。
我们选择了安顺市区周边的传统村落进行走访,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情况。
同时,我们还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有关传统村落文化的调查,获取更多的信息。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加深对安顺传统村落文化的了解。
三、传统村落现状调研结果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安顺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相对较好,不少村落仍保留了传统建筑、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元素。
一些村落的建筑仍然矗立在村庄中心,风格独特,极具观赏价值。
同时,许多传统手工艺也得到了传承,如传统染织工艺、制陶工艺等。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许多传统村落被拆迁改造,老建筑被拆除,造成传统村落的文化资产丧失。
另一方面,传统村落面临着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增多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
四、保护措施调研结果为了保护安顺传统村落的文化,我们调研了一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首先是政府的保护政策。
安顺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加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力度。
其次是社会组织的参与。
一些非盈利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
此外,一些传统村落也自发组织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如建立文化保护协会等。
然而,我们发现保护措施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传统村落保护涉及国土规划、建设管控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协调工作较为困难,保护工作的推进较为缓慢。
另一方面,一些保护措施未能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元素,一些村落只是外表保留了传统建筑,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 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传统村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方法和策略。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貌,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择了三个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村落的认知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1. 传统村落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土地流转、人口外流、道德观念转变等问题。
村庄的土地被大量开发建设,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整体格局被破坏。
同时,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导致传统村落的老人多、年轻人少的现象日益严重。
2.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村民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持肯定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村落是他们的家园,要加强对村落的保护并传承给下一代。
他们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举办文化活动、开设民宿、发展特色产业等。
3. 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1)政府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并加大对传统村落修缮和文化传承的经费投入。
(2)培养传承人才: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专业课程等方式,培养一批热爱传统文化、懂得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员。
(3)挖掘特色资源:传统村落应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挖掘和开发相应的特色资源,比如古建筑修复、工艺品制作、传统节日活动等,以吸引游客和拓展产业。
(4)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媒体等渠道,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村落的认知度和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四、结论传统村落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我们需要政府、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
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
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
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
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
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
当前,中国提倡循环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向传统的农耕文明学习,从原始的生态文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传统村落使农民能够就近就地进行耕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能够把当地的土壤、地质和耕种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出许多独特的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产品。
比如,西湖龙井等成千上万的地方名品,就是中国优质农副产品的代表,而这些优质农副产品都是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
国际上通行的地域商标也证明了与传统村落密切结合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农业发展模式。
例如法国,其自然村落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与这些自然村落密切结合的许多农副产品都成了走向世界的名牌。
像法国著名的香槟酒,就是香槟的主产区家家户户生产的发泡果子酒。
法国还有大量不同品牌的奶酪,也是与不同的村落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些品牌奶酪直接用着当地村落的名字。
由此可见,要发展中国传统的优质农副产品,提高其附加值,必须重视保护和整治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中期必然伴随着旅游潮的兴起。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乡村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旅游就要保护好传统村落。
韩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运动,发放了大量水泥、钢筋,持续10多年的大建设使不少传统村落改变了面貌。
到了20世纪90年代,韩国人认真反思过去对传统村落的大拆大建,认为丧失了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所以重新开始兴起农村美化运动,纠正过去大拆大建的错误,并及时恢复当地村落的格局、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农副产品、地方民俗节庆活动等,把它们与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组合在一起,吸引大批游客到韩国农村旅游,使当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实践,无论是四川还是浙江、福建,凡是坚持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农家乐的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都快于其他地区。
这些地方已经可以超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初级阶段,直接以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来引领绿色农副产品的栽培和生产,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随相伴,走出一条绿色的、可持续的农村农业发展新道路。
这些致富新道路的开辟都必须基于传统村落,没有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创新发展道路无从谈起。
传统村落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
所谓社会资本,是除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以外,人们对周边环境、自然和人际关系等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已经具有的传统技巧和知识的总和。
丧失了社会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比丧失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后果更加严重。
比如,在中国农村,现在比较贫困的往往是一些水库移民村的农民,是一些因建设重大工程被迫背井离乡迁入他乡的农民,尽管政府部门给予了大量经济补偿,但是生活依然比较贫困。
因为他们几乎丧失了全部社会资本,丧失了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熟知和适应、对周边山水的认知以及众多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结果重新陷入贫困。
所以,有许多补偿足够的移民现在又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重新融入拥有社会资本的地方去。
农村传统的农耕和日常生活,离不开互帮互助互学,传统村落不仅是农民兄弟心理认同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是其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更是众多地方方言、风俗、手工艺品、传统节庆等非物质文化的有效载体。
这些都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破坏了这些资源,就等于切断了农民致富的一条门路。
传统村落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广大港澳台同胞的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敬祖先的民族。
中国传统村落的核心是宗族祠堂,这与西方村落以教堂为核心截然不同。
传统村落往往成为连接家族血脉、传承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华侨、港澳台同胞寻根问祖的归属地。
尽管他们远在千山万水之外,但总要回来找寻自己的根。
由此可见,如果丧失了这些传统村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传统村落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边境地区居民点的保护和发展极为重视,这是因为这些居民点在国土安全和领土争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国境线漫长,但一些边界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一些争议,国土安全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国际上在领土争端的解决实践中有一条重要原则,即争议领土范围内如果有某国的国民长期居住生活,则可以作为领土归属的重要判别依据。
近年来,中国一些边境省份在城镇化进程中忽视了传统村落在国土安全中的特殊作用,片面追求城镇化水平,对散落在边境线上的村落不愿投入,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通过整体搬迁的方式使这些村落的居民快速脱贫。
例如,有的沿海省份早期提出“小岛迁大岛建”的主张,将小岛上的居民搬迁到大岛甚至是陆地上,使得一些原来长期有人居住的岛屿变成了无人岛。
这种做法在领土和领海争端中无异于“自废武功”。
因此,从历史的教训和国际经验看,传统村落特别是边境地区的传统村落对于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对传统村落的六项功能分析看,传统村落保护极其重要。
但是,中国对传统村落尚未做过全面调查,对这份祖传的家底心中无数。
近年来,传统村落快速消亡。
一些传统村落由于历史性老化导致建筑破败不堪无法修复,加上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的空心村现象加速了传统村落的凋敝和损毁;一些传统村落由于外出打工的村民见识了城市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和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于是想急切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新建与翻建住房,造成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乡土风貌极不协调,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古风古貌。
此外,过度旅游开发导致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一些公路铁路项目对村落“开膛破肚”等,也破坏了传统村落。
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仍然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抓紧摸清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避免因错误的观念、短期的开发利益等各种原因破坏传统村落,使传统村落在传承历史文化、保障国土安全、振兴旅游业、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北京新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应纳入城市总规2014年12月30日,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此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建议案,呼吁尽快研究出台《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
会议决定,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2015年1月21日召开[3] 。
北京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门头沟斋堂镇爨底下村●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门头沟龙泉镇琉璃渠村●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房山南窖乡水峪村安徽省(25个)第一批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古民居、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永丰村、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黄村、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宏村、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卢村、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关麓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南溪古寨、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渚湖姜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村、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宣城市泾县榔桥镇黄田村、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安徽省(40个)安庆市宿松县柳坪乡大地村、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漳潭村、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漳岭山村、黄山市歙县北岸镇瞻淇村、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黄山市歙县雄村乡卖花渔村、黄山市歙县雄村乡雄村村、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黄山市休宁县陈霞乡里庄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古筑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黄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石亭村、黄山市黟县碧阳镇麻田街、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塔川村、黄山市黟县宏村镇秀里村、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下梓坑、黄山市黟县宏村镇龙川村、黄山市黟县渔亭镇团结村、黄山市黟县西递镇石印村珠坑、黄山市黟县西递镇叶村利源、黄山市黟县柯村乡翠林村、黄山市黟县柯村乡竹柯村、黄山市黟县美溪乡美坑、黄山市黟县宏谭乡竹溪村、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历溪村、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环砂村、六安市舒城晓天镇晓天中大街、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沙山嘴文化村、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东流老街、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观桥村、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老屋村、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严家古村、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所村、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宣城市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传统村落规划和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在当前的城镇化高潮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其主要矛盾就是现代化生活需求和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