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村落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

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

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这档子事儿。

你说古村落像啥?就好比是时间留下的宝藏盒子呀!那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和秘密。

当你走进一个古村落,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咱去调查古村落,那可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

看看那些古老的房子,有的可能歪歪斜斜的,但那都是岁月的痕迹呀,这可不是那些新建的楼房能比的。

再瞧瞧那石板路,被多少人踩过,都变得光滑发亮啦!还有那村口的大树,说不定都成精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人往。

调查的时候,你得跟村里的老人们聊聊。

他们那肚子里的故事啊,可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就像那无穷无尽的宝藏,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

他们会跟你讲过去的生活,那些有趣的、感人的事儿,保证让你听得一愣一愣的。

你难道不想听听那过去的时光是怎么个模样?还有啊,别忘了留意那些小细节。

比如说门环上的雕花,窗户上的剪纸,那可都是艺术啊!这都是古村落独有的韵味,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轻轻吟唱着过去的岁月。

你要是不仔细看,那不就错过了这些美好?咱在古村落里走,可别走马观花。

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想象一下,你站在那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

这感觉,多奇妙啊!你不觉得这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吗?每次调查完一个古村落,我都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温暖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这就是古村落的魅力啊,朋友们!它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影子,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所以啊,大家都应该去古村落走走看看,去探寻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别总是待在城市里,偶尔也去感受一下那古朴的气息。

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感觉的!这就是我想说的,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就是一次发现之旅,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江西古村落保护发展现状观察

江西古村落保护发展现状观察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农村,文化的根在农村。

然而,现实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速,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感叹道,“古村落的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

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古村落自建村以来,从现在到未来,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

生活在进步,居住环境会改变,村落景观也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而古村落保护不仅涉及建筑的问题,更涉及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4月25日,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在江西省吉安市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们也再一次呼吁“应守住文化遗存的最后一道防线”。

守护与开发的悖论:对江西古村落保护发展现状的观察古称庐陵的江西吉安,散落着欧阳修、文天祥等名人的祖籍地,虽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这些历史村镇中的居民却由于古建保护的要求,生活条件得不到相应改善。

古村落保护在村民翻修新居、为旅游业建造统一规格的仿古建筑过程中困难重重。

固态建筑保护宏观微观下的不平衡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活化石,古村落以有形的姿态承载着一个时期的历史,其保护的意义无可置疑。

4月26日,吉安市委书记王萍介绍了吉安市的古村落保护成果:“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特色历史文化名村12个。

”不过走访中,记者发现吉安市的几个古村落发展并不平衡,钓源古村、渼陂古村整体保存相对完整,祠堂、书院、旧居等也颇具规格;蜀口古村的新建筑却明显映衬了老屋的破败……对于这种不平衡,吉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黎生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一方面各个村落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本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另一方面政府的规划资金有限,一个古村的规划就需要8万到10万元。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说,截至2011年12月,江西省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49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1个,占全国的6%,但分布较集中于赣东北。

安义古村群考察报告

安义古村群考察报告

安义古村群考察报告旅游管理121班周华珍5405112029三月如歌,万物齐吟。

踏着春日的暖风,由黄光文老师带队,我们旅游管理系全体学生来到了千年古村——安义。

主要考察古村发展情况,了解古村历史背景,为更好的保护古村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古村基本概况安义古村落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西山梅岭脚下,自唐末蕲洲黄氏为避战乱迁居至此起,经历1300多年。

安义古村主要由罗田、水南、京台三大自然村组成,主要旅游有八大景观、六大遗迹。

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86幢,面积21800余平方米。

古村民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饰精美、文化内涵厚重。

安义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融风水星相、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古代商贸、教育、文化于一处,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古代传统里甲体系、集镇变迁和建筑文化艺术的瑰宝和活化石。

而其中罗田村享有“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村”的美誉,管理体系严密,布局规划完整。

二、古村旅游资源千年古村群是古代赣文化和赣商文化的完美结合。

安义千年古村古村群中道路曲径幽深,两旁高墙耸立,古朴的青石板小径四通八达,民居错落有致。

古村内主要景点有:占地八亩拥有48个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0余年的唐代黄樟;再现昔日罗田繁华商贸景象的400余米长的古街道;反映江南农村民俗文化特点的水南民俗馆;商贾名媛起居的闺秀楼;雕有一百只形态各异蝙蝠堪称中国窗雕工艺一绝的"百福图";体现忠孝节义的黄氏、刘氏祠堂;雕龙画凤江南农村少见的古戏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曦庐(墨庄)等等。

古村经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刘氏宗祠、墨庄私塾、古戏台、石牌坊、双德门头等构成一幅古代封建社会聚族而居、友邻互助、世代耕读。

三、古村历史特色走进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村内的清新自然。

三月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金黄花海,伴随着雨后的清爽,走在一条五里多长的古石板路上,越野连村,穿街串巷,曲曲弯弯地牵引你探寻着那昔日古集镇的繁华、古建民居的艺术宝库、田园古村的风韵。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doc.doc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doc.doc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i.渼陂古村建筑的整体概况渼陂古村位于吉安赣江支流富水河西岸,古为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现属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管辖,是文陂乡政府所在地,渼陂古村位于集镇的南部,距吉安市中心约28 公里。

方位为东经115°52′,北纬26°28′。

古村芗峰东立, 象形西护, 瑶山南耸, 富水北流, 山抱水环, 天然形胜, 更有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据/庐陵渼陂梁氏族谱序中记载: “梁之先曰天监始自潭州, 历十三世, 日胜用仕南唐, 微仕郎生子六, 以六龙字之次第繁衍, 而居庸之派龙四郎系也, 世延甲村至宋宣和间, 祖仕阶徙今之渼陂寨上, 兹修谱以正其本支, 冀以贻其后……”据此可推知, 从北宋宣和年间梁氏开基祖梁仕阶来到渼陂建村立寨, 延续至今已有近900 年历史。

经过前期十多代传人的繁衍经营, 到明代中后期渼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这里不仅拥有当时中国南方一流的民居建筑,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知名的村镇合一的贸易经商集散地, 梁氏族人由此不少成为拥有雄厚资金的富商大贾。

降及清代,渼陂的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街上90% 的店铺均为梁氏族人开设经营。

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 经考察, 整个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 从古建筑中到处透视出古代民间文化的蕴含, 虽然经过近千年的风雨侵蚀以及战火兵燹的毁损, 但保留下来的东西依然可观, 在一平方公里的村落里, 布局错落有致, 八卦巷道, 卵石路面, 村落的南面有28 口象征上天星宿的池塘环绕, 且小桥流水, 口口相通。

村落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67 栋, 而且类型广泛齐全, 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头、教堂、庙宇、革命旧址等。

最难得的是位于村北的约900 米长的明清s形古街沿富水河逶迤伸展, 似文宜曲, 保存最为完整。

整个渼陂古村的古建筑融宗族与宗法文化、书院与儒商文化、建筑艺术文化以及近现代红色文化为一体,古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互相渗透, 相得益彰, 具有很高的民间文化考古和旅游观赏价值。

关于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前言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造园家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当我,第一次踏入黟县宏村时,相信当时也只有这句话能表达我的感概了。

我感到很庆幸,能在这个科技教育膨胀的时代看到这样一幅像是被历史遗落人间的长卷,古老而祥和。

置身于这些古村落中,如同回到了久远的历史文化长廊里,空气里弥漫着历史的味道。

而我,莫名地被它牵着鼻子走向长廊的更深处······追朔到最初,古徽州地处皖南丘陵,毗邻浙、赣,其间多山地,盆谷相接,林木茂盛,纵连新安江、水阳江等水系,湖泊密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

历史上的徽州包括今天安徽省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等地。

如今的皖南居民居住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真可谓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做铺垫确实不假,最重要的是,聪慧的古徽州人民并不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而是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同时并让它在宗族的管理下加以保护,把中国传统哲学里讲究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有机思想向世人诠释得淋漓尽致!才打造出了今天动人心弦的徽州古都。

因此,我就在这十五天的民俗采风活动中对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对走访过的景点如宏村、屏山、唐模、牌坊群、呈坎城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希望通过这次对皖南人居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描绘出其所处自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从而使今天的我们对其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

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规划”特色徽州地区毗邻风水术盛行的浙、赣,在村落选址方面不但要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土的肥沃,而且还要符合风水的要求,选择一处聚风藏气、趋吉避凶、疪福后世的吉地。

在村落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意识地遵照理想的风水模式进行建设,已经有了自觉的规划意识。

就拿宏村来说,“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村落选址:按风水格局规划的水口景观;村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的街巷;建有完善的、统一规划的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等各种生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都已经有自觉的规划意识,并在宗族的管理下,有效地组织和实施。

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

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

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江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众多的古村落。

为了了解江西古村落的文化特色和保护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的目的地是江西省余干县的白鹿古村落。

白鹿古村落位于余干县城以东约5公里的夏坦乡境内,距离上饶市大约30公里。

这个古村落始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江西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我们先参观了白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鹿桥和白鹿祠。

白鹿桥建于明代,为一座石拱桥,桥长约30米,桥面宽约4米,桥下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白鹿桥是该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天生一对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白鹿祠建于明代,供奉着白鹿神像,是村民们祈求好运和丰收的场所。

除了历史文化景点,我们还参观了古村落的民居,这里的民居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完整。

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均以砖木结构为主,有几座还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序宇,庭院宽敞,楼阁重叠,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民居内的陈设也展示了江西传统民俗和手工艺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白鹿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修缮和维护了古建筑,完善了村落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也加强了对古村落周边环境的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止水源和土壤被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调研结束后,我们对江西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古村落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江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们希望江西能继续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江西的传统文化。

婺源考察报告

婺源考察报告

婺源考察报告篇一: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考察时间:从20年7月14日至7月23日考察过程:江西婺源,一个让建筑师,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最美的乡村”,在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们小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

住宿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大家评价这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李坑,我觉得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李坑,让我觉得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李坑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

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

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坑。

这个以“理”为名的村子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它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渐盛,科第蝉联,尤其在明代官宦屡出其村,他们显官在职之时或年老返乡之后,便致力于营造邸第,以耀祖光宗。

至今,以官邸宅第为主体的明清古建筑有130橦之多。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点。

我们主要对诒浴堂做了它的建筑考察,对理坑诒浴堂通过测量,调查,采访等方法对它做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建筑面积,房屋尺寸等等的测绘。

它是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地,厅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装饰,梁枋之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间饰有木雕挂落,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

古村落留存状况调查报告 古村落

古村落留存状况调查报告 古村落

古村落留存状况调查报告古村落古村落留存状况调查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背景古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

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它不仅拥有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现代化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古村落生存状况日益艰难,特别是在经济大潮中,古村落地域人口的分流,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不足,使得这些遗存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意义保护古村落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留下传统文化的样本,对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价值大有裨益。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与分割的文化遗迹不同,往往有整套的建筑风格、生活配套以及文化习俗。

虽然不一定能完全保存过去的生态,但能让人们对传统的想象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是有实在的物理的对照。

人们到古村落不仅仅只是怀念乡愁或者猎奇,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祖先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乃至人生信条在古村落里往往都留有痕迹。

任何现代化转型的国家都不能回避他们的传统,直面传统、审视传统并与传统对接,在当下中国颇为必要。

其次。

古村落具有特定的建筑遗产价值。

古村落是一个很好的民居民俗博物馆,建筑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这里研究民居民俗建筑、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宗祠等。

无论是木构造、砖木构造、竹木构造、土木构造还是石木构造的古村落民居,它们在采光、通风、隔热、防寒、防潮、防水、防震、防风、防虫、防盗等方面各有独到的设计。

村寨布局、道路设置、建筑机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营造理论、设计方法。

是各类建筑设计,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基础。

二.基本情况通过走访两个古村落,我们了解到,忠烈路的古村落由于电路老化,已烧成一片废墟,还有的正在拆除,基本是一幅残破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古村落急需保护
-----江西古村落调查思考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江西有如此众多的古村落,那些古老的建筑历史久远,文化深刻,让世人瞩目。

如此之多的古建筑,非亲历目睹方能领略其中的精髓,然而它们却濒临危亡,很多未被重视起来,它们急需要被保护!
南丰傩舞,据考证起源于大禹治水所演创,是古人用以驱疫逐鬼时跳的一种面具舞。

至今已数千年之久。

它的特点是: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牲。

1996年11月,南丰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

2002年月12月,南丰傩舞这一濒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媒体曾先后赴南丰拍摄傩舞专题片。

日本、法国等专家、学者风涌而至。

香港凤凰卫视电视系列报道《寻找远去的家园》之一“谁来拯救南丰傩舞?”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抚州城外大公东路中段南侧,有一座飞檐层叠的花接式古建筑,就是抚州会馆。

硬山顶,山峰式内卷棚,明间抬梁构架,次间穿斗构架,脊瓜柱坐落在栌斗上,斗枋雕各种花卉,门窗经改建已非原貌。

据有关人士考证,该种类型的古建筑在全国现存不到10处,江南更为罕见,是难得的建筑活资料。

现为临川县建筑公司和临川县畜药厂职工宿舍。

由于年久失修,会馆破旧,油漆剥落。

会馆正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2004年9月,在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外的洲湖村,一处外形酷似大船的建筑被发现。

从船屋侧面的北山南瞰,只见船形古宅如同一艘坚实宏伟的航空母舰逆水向东行驶,船屋周围有数座古屋,这些古屋像簇拥着航母的护卫舰、驱逐舰,与船屋一起形成建筑群落。

这巨型豪宅的船式外形,象征什么? 那108个独立房间又寓意什么?是否为历史学家探寻的反清复明“洪帮秘地”?是民宅还是军事设施?主人究竟为谁?后裔踪迹何在?豪宅设计为何这般奇特?“船屋”与闽西客家“围屋”有何渊源?……迷团百结。

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

船屋的发现,如一石击水,荡起层层波浪。

各路学者纷纷出马,试图破解船屋之谜。

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研究的古建筑群,因为缺少维护,如今处境令人堪忧。

千古第一村---乐安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

漫步流坑,面对数百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明清古建筑和缤纷斑斓的字画、工艺遗存物,不由你不产生颜回“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般的感叹。

1997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时,对流坑古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

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

""完全可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来也可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较好地保存了一批有确切纪年的明代及清早朝的民居建筑,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几无缺坏,是研究我国江南民居由明代向清代演变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仅列举了江西抚州市的一些古村落,仅抚州市属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200余处,而江西省的古建筑村落又何止这些!更多如吉安渼陂古村、钓源古村,大余梅关古道,龙南关西围屋,赣县白鹭客家古村,……
为了保护古村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责任,调动保护和开发的积极性。

由有关乡、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相应责任,负责编制出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通过自行组织或招商引资进行保护与开发。

同时,强化群众保护意识。

鼓励村民对古村古建筑整体环境,如村前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山上的林木,进行悉心的保护。

第二、多方位筹措资金、重新规划古村落内的新区建房。

在每一个古村落的就近范围内规划一块地,用于农民新村的建设。

资金来源可考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村落或房子仍归政府或村民所有,而将经营权拿出来拍卖,所得款项用于建设新村。

新村的建设风貌与传统民居有机协调,使古村落的整体风貌得以有机维护。

同时采取分散成组的布局方式,使之与周围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在造型上用简约的手法对地方建筑加以提炼,保留极具传统民居的风韵。

第三、充分利用原来遗留的传统民居。

将原传统民居经过改造后可继续利用,为现代人服务,包括改造传统民居为古色古香的药铺、茶馆、手工艺业店铺等以再现当地民族生活情趣,不仅开拓旅游观光新局面,繁荣经济,恢复古村落的活力,还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防止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四、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

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发掘传统中的文化因子及有利于其形成的建筑语言,重现当年的文化氛围,并将其与现代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结合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注入传统的文化因素。

第五、双向互动,形成保护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不但能带动古村落的良性发展,还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古村落资源进行不断维护与修缮的同时,探求实施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促进资源的科学利用,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在新农村建设潮流中,古村落也该有其保护管理措施:
一、做好古村落的普查建档工作
各地要组织对辖区内的古村落进行普查,并记录汇总建档。

普查建档工作由文广部门牵头,建设部门配合。

内容包括:古村落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村镇规模、水陆交通以及社会经济和建设等状况,应着重说明其历史建筑群及其环境的历史年代、原貌保存情况、现状规模、空间分布以及价值特色等情况。

二、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
做好古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措施。

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由古村落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文广部门配合。

可由所在地镇(乡、街道)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也可由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要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同步进行。

古村落保护规划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重视对建筑、环境风貌、风俗人情的研究,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

古村落保护规划不仅是保护规划,而且是整治和发展规划,要对保护和建设划定范围,既要保护又要满足建设发展的要求。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古村落
(一)要分类保护。

从村落环境、形态、人文等方面对现有古村落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确定村落、建筑的保护等级,分别落实保护措施。

(二)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古村落内的农民建房必须按规划实施,列入保护的建筑不得擅自拆建。

新村的建设风貌与传统民居要有机协调,维护古村落的
整体风貌。

(三)要多元投入。

形成当地政府、村级组织及个人、外来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

(四)要调动村民积极性。

古村落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要把村民的利益纳入保护开发计划,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积极鼓励村民个人开办古村落“家居旅游”,也可以建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使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

四、加强宣传
在古村落普查的基础上,由文广部门编制《古村落普查成果汇编》,发放到各级政府、到乡镇、到村。

组织开展古村落保护意义、作用、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提高全民古村落保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