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袁宏道
袁宏道《西湖》教案

袁宏道《西湖》教案一、导入新课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
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
次:按顺序排列。
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
⑥数:屡次。
⑦去:离开。
⑧弥漫:满,遍。
⑨歌吹:唱歌奏乐。
这里是说歌妓很多。
吹,管乐器的演奏。
⑩罗纨:精细的织品。
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
⑩艳冶:美丽,妖艳。
⑩染翠:变成绿色。
⑩岚:山气。
⑩设色:用颜色描画。
⑩夕舂:夕阳。
⑩尤:更。
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
酣,喝足了酒。
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安排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西湖二”:断桥—苏堤(全在湖上)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游记》

《西湖游记》《西湖游记二则》《西湖游记二则》1点击浏览该文件《西湖游记二则》2一、课文内容《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描写了西湖优美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对追求名利之人的嘲讽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教学设想(一)、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教学的第一个步骤。
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①进入情境。
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
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
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
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分组朗读、配乐朗诵等。
③诵读评估。
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
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二)、引导学生鉴赏阅读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
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
《西湖游记》讲课课件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 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 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 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方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
活动三:熟读成诵 对比阅读
去西湖之急切——写西湖之美景——见西湖之感受
断 曲院风荷 苏堤春晓 桥 雷峰夕照 残 雪
双 峰 插 云
花 柳 港 浪 观 闻 鱼 莺
平 湖 秋 月
西湖游记二则 (一)
袁宏道
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明代文学家,湖 广公安人。公安派的创始人。文学主张 要“独抒性灵”。 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 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 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 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 十五年春被准解官,大有“无官一身轻” 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 畅游惠山、西湖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 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 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 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 即十六篇之多。
活动二:读出意境,共赏西湖 “写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 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 宏道
1.作者去游西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是 从哪里看出来的?
2.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 春日西湖时,又是怎样描写的?
山色如娥, 花光如优美的语句。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 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 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 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方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
考点链接: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袁宏道《西湖》“然杭人游湖”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袁宏道《西湖》“然杭人游湖”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杭人游湖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然.杭人游湖/欣然.起行B.止午、未.、申三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其实湖光染翠.之工/青林翠.竹D.始.极其浓媚/蒙乃始.就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断句。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答案】1.C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3.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然:然而/形容词词缀,……样子;B.未: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一至三点/没有;C.翠:都是“翠绿”的意思;D.始:才/开始;故选C。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的意思是:月光下的景色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别有一番趣味。
其中“花态柳情”写植物;“山容水意”写山水自然。
根据句意和内容,正确的句读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3.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分析作答。
划线句子为文末议论句,意思是“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僧和识趣的游客享受,怎么能和那些俗人说呢!”结合上文语句“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知,作者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希望能以自然山水为乐,隐含着流露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袁宏道)》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袁宏道)》对比阅读答案《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袁宏道)》对比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节选)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西湖游记(节选)
袁宏道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都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2.请指出《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共同景物的不同点是什么?3.《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月夜之景
2.《记承天寺夜游》月光的澄澈透明,《西湖游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趣味
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西湖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湖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历代文人墨客到西湖游览,写下不少著名诗篇。
《西湖游记》正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关于西湖美景的一篇游记。
以下是店铺给你带来的西湖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西湖游记》阅读材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西湖游记》阅读题题目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和《与朱元思书》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作者袁宏道辞去知县,首次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文章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认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
下面是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供参考。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③。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⑤,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4)夕岚:傍晚山间的雾气。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抑制。
(6)尤:特别。
(7)石篑(kuì):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
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恋:迷恋。
(11)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2)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13)罗纨(wán)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
(14) 于:比。
(15)艳冶:艳丽妖冶。
(16)”设色:染上彩色。
(17)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游记袁宏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西湖游记两则《西湖游记两则》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本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_____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2.《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分别从___觉和___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象。
3.《西湖二》第2段写了________至_______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_______及________,着力渲染了西湖“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1.山水;描写;抒情;热爱大自然2.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视;嗅3.断桥;苏堤;物人艳冶二、阅读分析题下面是明代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试比较它与课文各写了游人在什么时间的什么活动。
突出了游人的什么特点?小船轻幌(薄薄的帷慢),净几煖炉,茶铛(小锅)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隐树下,或逃嚣(逃避喧哗)里湖(西湖靠里的部分),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参考答案:《西湖七月半》写了游人白天游湖的盛况,课文写了士大夫湖边赏月的情景;《西湖七月半》突出了游人的闲适和清雅,课文则着重写出了游人的“多”和“绝冶”。
《西湖游记两则》习题精选1作者:加入日期:06-01-15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舂未下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光如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西湖二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①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②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③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_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④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
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数舟蒙艟数百________________计之以数________________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①石篑数为余言。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③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文中哪些句子是全文的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一、chùwùzhàojiázhāolánkuìwánchōng二、1.高耸的样子 2.面颊。
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喝足了酒 4.迷住三、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四、1.袁宏道明三袁2.①极、很快②美的季节与时辰大③年花开头发④跟、对被是成为、如3.shuò屡次shù几shù数目shǔ计算4.①石篑屡次跟我说②我当时被桃花的美丽所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③月光下的美景尤其难于用语言来形容。
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趣,是一种特殊的情趣。
④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5.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③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篇二:西湖游记练习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 )突兀棹小舟( )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 为夕岚( ) 石篑数为余言() 罗纨之盛() 夕舂未下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光如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时为桃花所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①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②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③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_ 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④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
石篑数为余言( )________________ 数舟蒙艟数百( )________________ 计之以数( )______________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石篑数为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文中哪些句子是全文的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 )突兀棹小舟( )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 为夕岚( ) 石篑数为余言() 罗纨之盛() 夕舂未下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光如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时为桃花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①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②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③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_ 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④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
石篑数为余言( )________________ 数舟蒙艟数百( )________________ 计之以数( )______________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石篑数为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③文中哪些句子是全文的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