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发展历史简介
LTE移动通信系统 第1章 LTE的发展

LTE系统的性能指标
LTE概述
第1章 LTE的发展
➢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 LTE概述 ➢ 3GPP演进系统架构 ➢ LTE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
在无线接入技术不断演进的同时,3GPP还开展了系统 架构演进(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研究。
LTE的分组核心网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采用 全IP结构,旨在帮助运营商通过采用无线接入技术来提 供先进的移动宽带服务。EPC和EUTRAN合称演进分组 系统(EPS,Evolved Packet System)
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
3G UMTS网络结构的演进
UMTS逐步在PS域上面增加了一个新的域:IP多媒体 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的主要 目标是制订一个新的标准,在3GPP的各种无线网络间 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实现IP业务 IMS业务具有较好的互操作性。 IMS标准通过信令和媒体网关支持VoIP(Voice over
LTE的全共享无线接入演进采用和WiFi(IEEE 802.11) 或WiMAX(IEEE 802.16)无线以太网标准相似的机制, 是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但是,这种无线接入方案 需要专门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来确保可以满足所 有实时业务的比特速率和传输时延的需求。
LTE基站组成
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1章 LTE的发展
➢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 LTE概述 ➢ 3GPP演进系统架构 ➢ LTE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LTE技术的发展历程

LTE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LTE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一、LTE技术的起源LTE技术最初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开始研究采用数字方式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的技术,这就是当前所说的GSM技术。
但是,由于GSM技术使用的是TDMA(时分多址)的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于2004年正式成立,开始推进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其中就包括了LTE技术。
二、LTE技术的发展历程1、预研阶段2004年到2006年是LTE技术研究的预研阶段。
在这一时期,3GPP专门成立了LTE/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即系统架构演进)工作组,负责推进跨界通信标准的统一与发展。
2、标准化阶段2007年到2008年是LTE技术标准化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3GPP组织了一系列的会议来商定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确定了LTE系统的标准框架和技术要求、核心网架构以及分组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的标准。
3、试验阶段2009年到2011年是LTE技术的试验阶段。
在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和设备 manufacturers(设备制造商,下同)都开始对LTE技术进行试验和测试,对LTE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覆盖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验证。
4、商用阶段从2011年起,LTE技术开始进入了商用阶段,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LTE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为稳定、高速、高质量的移动通信体验。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LTE网络,成为公认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LTE技术的演进与未来发展方向

LTE技术的演进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如今,4G无线通信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已成为了主流,取代了之前的2G和3G技术。
然而,随着网络负荷的不断增大,LTE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未来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LTE技术的演进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LTE的演进1.1 3GPP标准的演进LTE技术是由3GPP制定的,其演进也是由3GPP主导的。
自LTE技术的发布以来,3GPP持续进行LTE技术的标准演进,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包括:(1)LTE-AdvancedLTE-Advanced(LTE-A)是对原有的LTE标准进行了扩充和改进。
比如,LTE-A增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支持更高的带宽(达到1 Gbps),并加入了多小区协同技术。
这有助于提高网络容量、可靠性和速度。
(2)LTE-ProLTE-Pro是一项新的LTE演进方向,它主要关注于提高网络性能。
其中,最重要的特性是优先服务(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和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LTE-Pro还将为5G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1.2 新技术的加入除了3GPP标准的演进外,LTE技术的演进还包括了许多新技术的加入,以适应未来需求。
比如,以下技术已经或正在被LTE 技术所采用:(1)大规模多天线(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s,LSAS)LSAS是一个新的MIMO技术,它涉及到数百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可以大幅提升网络速度和容量。
LTE技术已经推出了Massive MIMO技术,而且LSAS将是5G技术的重点技术之一。
(2)5G蜂窝(5G Cellular)5G蜂窝(5G Cellular)是5G技术的核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波,并增加了基于天线和基站的多路径传输。
这一技术可以使得数据速率高达20 Gbps(比LTE技术的平均下载速度快了100倍)。
LTE概述

8、覆盖
E-UTRAN系统在不同覆盖范围内的性能要求如下: 1. 覆盖半径在5km内:上述用户吞吐量、频谱效率和移 动性等性能指标必须完全满足; 2. 覆盖半径在30km内:用户吞吐量指标可以略有下降, 频谱效率指标可以下降、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移动性指标 仍应完全满足;
3. 覆盖半径最大可达100km。 实际:中国移动的td-lte 覆盖半径仅450米。
7、移动性
E-UTRAN 能为低速移动(0~15km/h)的移动用户提供最优的网络 性能; 能为15~120km/h的移动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服务; 对120~350km/h(甚至在某些频段下,可以达到500km/h) 速率移动的移动用户能够保持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在R6 CS 域提供的话音和其它实时业务在E-UTRAN中将通 过PS域支持,这些业务应该在各种移动速度下都能够达到或 者高于UTRAN的服务质量。E-UTRA系统内切换造成的中断时 间应等于或者小于GERAN CS 域的切换时间。
下行可达326Mbit/s. 宽频带、MIMO、高阶调制技术都是提高峰值数据速率的 关键所在。
2、控制承载分离
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的承载分别由独立的网元负责。
优点: 优化用户面的性能,节约网络节点和承载网投资。
3、控制面延迟
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也就是类似于从Release 6 的空 闲模式到CELL_DCH状态,控制面的传输延迟时间小于100ms, 这个时间不包括寻呼延迟时间和NAS延迟时间; 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也就是类似于从Release 6 的 CELL_PCH状态到CELL_DCH状态,控制面传输延迟时间小于 50ms,这个时间不包括DRX间隔。
主要内容
•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与演进
• LTE定义 • LTE指标与要求 • LTE频段 • LTE标准与国际组织
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一、移动通信的起源移动通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美国和欧洲的军队开始使用无线电进行通信。
1950年代初期,第一台商用移动电话系统诞生在美国,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落后等原因并未得到普及。
二、模拟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模拟时代。
1979年,日本推出了第一个商用无线电话系统,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商业化阶段。
此后,各国相继建设自己的无线电话网络。
1983年,北欧五国共同制定了全球首个数字蜂窝网络标准——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开创了数字时代。
三、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数字时代。
1991年,欧洲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数字蜂窝标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标准采用TDMA技术(时间分割多址),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和通话质量。
1998年,中国正式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在2002年开始商用运营。
四、3G时代2000年至2010年是3G时代。
2001年10月,韩国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用3G网络。
2003年,日本推出了WCDMA(宽带码分多址)技术,并在2006年开始商用运营。
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TD-SCDMA网络建设,并于2010年商用运营。
五、4G时代2010年至今是4G时代。
2012年,中国正式启动LTE网络建设,并于2013年12月28日开始商用运营。
4G技术采用OFDMA技术(正交频分复用),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
六、5G时代目前,全球正在积极推进5G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5G技术将采用更高频段的毫米波,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将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未来展望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继续向着高速、低延迟、大容量、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g发展历程

4G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全球各大电信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始共同研发4G技术。
在2008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了4G标准,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这是基于全IP架构的一种技术,支持高速数
据传输和更大的带宽。
在4G技术发展初期,全球各大运营商开始进行商业化的推广。
2010年,全球第一款4G手机LTE在瑞典上市,标志着4G开始进入商用阶段。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4G网络。
在中国,2012年正式商用4G网络,成为全球第三个商用4G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4G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4G网络随时随地上网、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实时通信等。
然而,4G技术并没有止步不前。
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速度和用户体验,国际电信联盟在2017年发布了5G的技术标准,并开始了5G的研发和试验工作。
虽然5G的商用进程仍在进行中,但4G在过去十多年中的迅猛发展为5G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4G网络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更稳定、更可靠的网络服务,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为后续的5G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
LTE

TD-LTE 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是由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电信、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业者,所共同开发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
TDD即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FDD相对应。
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的技术是FDD版本的LTE技术。
TD-LTE与TD-SCDMA实际上没有关系,TD-SCDMA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TD-LTE 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两者从编解码、帧格式、空口、信令,到网络架构,都不一样。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1G:蜂窝组网,广泛应用的标准有AMPS、TACS等,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2G: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信系统,主要包括GSM、IS-95等,完全采用数字技术,使用FDM、TDM、CDMA等技术。
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3G:国际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技术指标:室内速率2Mbps,室外速率384kbps,行车速率144kbps。
能够实现语音业务、高速率传输及宽带多媒体、无线接入Internet等服务。
4G:OFMA及MIMO技术,在200MHz系统带宽下,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上行峰值速率50MHz,提供V oIP及IMS等高速率数据传输服务。
L TE演进路线第一条演进路线:3GPP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于1998年12月成立,是一个由无线工业及商贸联合会ARIB、CCSA、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电信技术协会TTA和电信技术委员会TTC合作成立的通信标准化组织。
3GPP是一个致力于制定3G、LTE、IMT-Advanced标准的全球标准化组织。
lte的发展历程

lte的发展历程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是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全球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下面将介绍LTE的发展历程。
1. 2008年:LTE标准发布2008年12月,国际电联(ITU)正式发布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LTE,将其确定为IMT-Advanced(国际移动通信高级)标准之一。
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LTE进入了商用化的阶段。
2. 2009年:商用网络启动2009年底,世界各地运营商开始陆续建设和投入商用LTE网络。
首批商用LTE网络出现在北美和欧洲,同时中国也开始了对LTE网络的试验和研究。
3. 2010年:首个LTE智能手机发布2010年,首个支持LTE网络的智能手机Motorola Droid X被美国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发布。
这标志着LTE技术开始从商用网络向个人终端设备普及。
4. 2011年:LTE网络覆盖范围扩大2011年,LTE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开始覆盖一些较大的城市,同时运营商加大了对LTE网络的投资力度。
LTE成为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
5. 2012年:LTE-Advanced升级2012年,LTE-Advanced技术标准发布,它进一步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
LTE-Advanced的发布加速了LTE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商用。
6. 2013年:全球LTE用户超过1亿2013年,全球LTE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之一。
各国运营商纷纷推出LTE套餐和服务,满足用户对高速移动数据的需求。
7. 2014年:VoLTE商用化2014年,Voice over LTE(VoLTE)技术商用化,使得用户可以通过LTE网络进行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VoLTE的商用推动了LTE网络的更加全面和成熟。
8. 2015年至今:LTE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从2015年开始,LTE网络的建设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LTE网络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LTE的历史与发展;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通过;1.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解决由于采用不同模拟蜂窝系统造成互不兼容无法;CDMA系统的IS-95B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1.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TD-LTE的历史与发展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了消息传输,成为了移动通信的开端。
至今,移动通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1978年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电网系统的诞生到第二代全数字蜂窝网电话系统的问世,现如今第三代个人通信系统的方案和实验均已开始逐步完善。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通过使用电话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研制了第一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取名为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即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
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在于它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移动的状态下拨打电话。
这一代主要有3种窄带模拟系统标准,即北美蜂窝系统AMPS,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和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我国采用的主要是TACS制式,即频段为890~915MHz与935~960MHz。
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各种蜂窝网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差异,它们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会话业务,不能提供非语音业务,并且保密性差,容易并机盗打,它们之间还互不兼容,显然移动用户无法在各种系统之间实现漫游。
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解决由于采用不同模拟蜂窝系统造成互不兼容无法漫游服务的问题,1982年北欧四国向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Conference Europ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建立全欧统一的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
同年成立了欧洲移动通信特别小组,简称GSM(Group Special Mobile).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无线标准主要有: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
在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GSM和CDMA为主,网络运营商运用的主要是GSM系统,现在中国联通的CDMA系统经过两年的发展也初具规模。
为了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在第二代技术中还诞生了2.5G,也就是GSM系统的GPRS和CDMA系统的IS-95B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送能力。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引入数字无线电技术以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更更好的网络,不仅改善了语音通话质量,提高了保密性,防止了并机盗打,而且也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无缝的国际漫游。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IMT-2000,简称3G,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它能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且实现了全球无缝覆盖全球漫游它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2Mbit/s,其容量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2-5倍,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提出的MC-CDMA(cdma2000),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和中国提出的TD-CDMA。
1.3.1. MC-CDMA(cdma2000)MC-CDMA(cdma2000)由美国提出,是由IS-95系统演进而来的,并向下兼容IS-95系统。
IS-95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CDMA移动系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10多年的实验和运营,现已被证明是十分稳定。
MC-CDMA(cdma2000)系统继承了IS-95系统在组网、系统优化方面的经验,并进一步对业务速率进行了扩展,同时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无线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
在核心网络方面,它继续使用IS-95系统的核心网作为其电路域来处理电路型业务,如语音业务和电路型数据业务,同时在系统中增加分组设备(PDSN和PCF)来处理分组数据业务。
因此在建设MC-CDMA(cdma2000)系统时,原有的IS-95的网络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只要新增加分组设备即可。
在基站方面,由于IS-95与1X的兼容性,可以作到仅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升级为cdma2000-1X基站。
在我国,联通公司在其最初的CDMA网络建设中就采用了这种升级方案,而后在08年中国电信行业重组时,由中国电信收购了中国联通的整个CDMA2000网络。
1.3.2. DS-CDMA(WCDMA)历史上,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GSM之后就开始研究其3G 标准,其中有几种备选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分码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其后,以二者为主导进行融合,在3GPP组织中发展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并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电信联盟最终接受WCDMA作为IMT-2000 3G标准的一部分。
目前.WCDMA是世界范围内商用最多,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3G制式。
在我国,中国联通公司在08年电信行业重组之后,开始建设其WCDMA网络。
1.3.3. TD-SCDMATD-SCDMA是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该标准的原标准研究方为西门子。
为了独立出WCDMA,西门子将其核心专利卖给了大唐电信。
之后在加入3G标准时,信息产业部(现工业信息部)官员以爱立信,诺基亚等电信设备制造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为条件,要求他们给予支持。
1998年6月29日,原中国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向ITU提出了该标准。
该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
TD-SCDMA的发展过程始于1998年初,在当时的邮电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原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
该标准草案以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接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于ITU征集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从而成为IMT-2000的15个候选方案之一。
ITU综合了各评估组的评估结果。
在1999年11月赫尔辛基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和2000年5月伊斯坦布尔的ITU-R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CDMATDD制式的方案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几十次工作组会议几百篇提交文稿的讨论,在2001年3月棕榈泉的RAN全会上,随着包含TD-SCDMA标准在内的3GPPR4版本规范的正式发布,TD-SCDMA 在3GPP中的融合工作达到了第一个目标。
至此,TD-SCDMA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已在国际上被广大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所认可和接受,形成了真正的国际标准。
但是由于TD-SCDMA的起步比较晚,技术发展成熟度不及其他两大标准,同时由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导致相关产业链发展滞后,最终导致了TD-SCDMA虽然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三大标准之一,但除了在中国由中国移动进行商用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商用市场。
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从核心技术来看,通常所称的3G技术主要采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多址技术,而业界对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界定则主要是指采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的OFDMA多址技术,可见3G和4G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核心技术已经完全不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LTE、WiMAX及其后续演进技术LTE—Advanced和802.16m等技术均可以视为4G;不过从标准的角度来看,ITU对IMT-2000(3G)系列标准和IMT-Advanced(4G)系列标准的区别并不以核心技术为参考,而是通过能否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来区分,ITU在IMT-2000标准中要求,3G技术必须满足传输速率在移动状态144 kbps、步行状态384 kbps、室内2 Mbps,而ITU正在制定的IMT-Advanced标准中要求在使用100M信道带宽时,频谱利用率达到15 bps/Hz,理论传输速率达到1.5Gbps。
目前LTE、WiMAX(802.16e)均尚未达到IMT-Advanced标准的要求,因此仍隶属于IMT-2000系列标准,而LTE-Advanced和802.16m 标准则正在朝IMT-Advanced标准的要求努力,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4G标准。
在2008年2月份,ITU-R WP5D正式发出了征集IMT-Advanced候选技术的通函。
经过两年的准备时间,ITU-R WP5D在其第6次会议上(2009年10月份)共征集到六种候选技术方案,他们分别来自于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三个国家。
这六种技术方案可以分成两类:基于3GPP的技术方案和基于IEEE的技术方案。
1)3GPP的技术方案:“LTE Release 10 & beyond (LTE-Advanced)”,该方案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
由于3GPP不是ITU的成员,该技术方案由3GPP所属37个成员单位联合提交,包括我国三大运营商和四个主要厂商。
3GPP所属标准化组织(中国、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以文稿的形式表态支持该技术方案。
韩国政府也以文稿的形式支持。
最终该技术方案由中国、3GPP和日本分别向ITU提交。
2)IEEE的技术方案:“802.16m”。
该方案同样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
BT、KDDI、Sprint、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等51家企业、日本标准化组织和韩国政府以文稿的形式表态支持该技术方案,我国企业没有参加。
最终该技术方案由IEEE、韩国和日本分别向ITU提交。
经过14个外部评估组织对各候选技术的全面评估,最终得出两种候选技术方案完全满足IMT-Advanced技术需求。
2010年10月的ITU-R WP5D会议上,LTE-Advanced技术和802.16m技术被确定为最终IMT-Advanced阶段国际无线通信标准。
我国主导发展的TD-LTE-Advanced技术通过了所有国际评估组织的评估,被确定为IMT-Advanced国际无线通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