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76502
教育机构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教育机构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
第三条教育机构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机制。
第四条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组织与管理第五条教育机构应当成立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校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
第六条教育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欺凌和暴力防治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日常防治工作。
第七条教育机构应当建立欺凌和暴力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和责任人员,确保及时、妥善处理欺凌和暴力事件。
第八条教育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欺凌和暴力防治培训,提高教职工的识别、应对和干预能力。
三、预防与教育第九条教育机构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理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十条教育机构应当将欺凌和暴力防治知识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十一条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第十二条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监控与干预第十三条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控体系,确保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
第十四条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反馈制度,鼓励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积极报告欺凌和暴力线索,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欺凌和暴力事件调查处理机制,对欺凌和暴力事件进行认真调查,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综合治理、法治保障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
第三条学校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是主要责任人。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落实预防措施,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第四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预防措施第五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将相关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法制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意识。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行为,并对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校园监控设备完好,对校园隐蔽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第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发现预警机制,设立学生观察员,及时发现和报告校园欺凌和暴力线索,防止事件的发生。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关心特殊学生群体,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开展心理帮教,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校园。
三、处置程序第十二条对发现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处置程序,及时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对涉及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并及时报告家长和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进行总结,查找原因,加强教育和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治理,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
第三条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治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综合治理、法治保障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参与,形成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合力。
第五条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监测、预警和统计报告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治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治理工作机制。
二、预防措施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措施,包括:(一)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提高师生家长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设施设备完好,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三)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渠道,鼓励师生Reporting欺凌和暴力行为;(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五)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心理问题。
第八条家庭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培养其良好品行,防止其参与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
第九条社会各方面应当共同参与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治理,包括:(一)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二)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三)加强对网络欺凌的监管,防止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认定与处理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程序,包括:(一)设立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认定委员会,负责对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二)对疑似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调查核实,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三)对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四)对受到欺凌和暴力侵害的学生给予心理疏导、教育和帮助,对施暴者给予教育引导和矫正。
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工作制度

校园欺凌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长期的伤害。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工作。
本文从制度层面探讨如何防范校园欺凌暴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建立健全防范校园欺凌暴力组织体系1. 学校成立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为成员,形成全校上下共同防范的良好格局。
2. 设立专门的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办公室,负责日常防范、宣传教育、协调沟通等工作。
3. 建立年级组、班级组、宿舍楼等基层防范组织,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完善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制度1. 制定校园欺凌暴力防治办法,明确校园欺凌暴力的界定、处罚措施及防范措施。
2. 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3.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等纳入评价范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机制,鼓励师生如实报告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5.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处置程序、责任人和处置措施。
三、加强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宣传教育1. 将防范校园欺凌暴力纳入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定期开展专题教育。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防范校园欺凌暴力的知识和技巧。
3. 开展丰富多样的防范校园欺凌暴力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邀请法治副校长、律师等专业人士到校授课,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强化防范校园欺凌暴力队伍建设1. 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培训,提高他们防范校园欺凌暴力的能力和水平。
2. 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防范意识。
3. 选拔、培养一支学生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工作。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防范校园欺凌暴力1. 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2.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防范校园欺凌暴力工作,共同关爱学生。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本文将探讨一套。
一、成立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委员会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政策,监督防治工作的实施,及时解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认识。
具体措施包括:1. 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宣传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知识。
3. 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法律工作者等为师生和家长讲解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防治机制1. 制定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 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及时举报。
3. 加强与社区、家庭、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监督检查学校应定期对防治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关爱困境学生关注困境学生,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措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远离欺凌和暴力。
六、加强法治教育学校应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七、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
总之,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中小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等。
第三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第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预防工作的落实。
二、预防措施第五条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抗压能力。
第六条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七条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第八条学校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教育,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九条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十条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十一条学校应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苗头,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第十二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员,确保一旦发生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责任与追究第十三条学校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教职工应共同履行预防职责。
第十四条学校教职工发现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应立即制止,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
未及时制止和报告的,将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学校应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培训,提高教职工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置制度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置制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一种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和发展的问题,对于学校和社会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置制度。
下面是一份关于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置制度的建议。
一、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1.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宣传,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珍惜他人健康成长的观念。
2.制定明确的规定: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并明确具体的处罚措施,让学生了解违规行为的后果。
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设立校园安全小组、校园监控系统、安全报警和防护设施等,增强校园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减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1.建立投诉渠道: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投诉渠道,为受到欺凌或暴力行为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保密的举报机制,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2.及时干预:一旦发生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及时干预,调查事实真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和处理肇事者。
4.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5.建立案件记录和追踪:学校应建立相关案件记录和追踪机制,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程序和结果进行记录,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和处置措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1.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2.开展学生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学生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互助意识。
3.建立师生沟通渠道:学校应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畅所欲言的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初中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初中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我校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制度。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组织架构1. 成立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安全主任、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等为成员。
2. 设立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3. 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法制副校长等组成,负责认定欺凌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二、预防措施1.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危害,学会预防和自我保护。
2. 完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一旦发生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
3.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加强对楼道、厕所、操场等易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场所的管理。
4.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失衡导致的欺凌和暴力行为。
5. 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引导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预防孩子因家庭教育缺失而发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6. 加强对困境儿童的关爱,提供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防止他们成为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或施害者。
7. 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识别、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能力。
三、认定与处理1. 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负责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
在接到举报或发现欺凌和暴力行为时,立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认定。
2. 对认定为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事件,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报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3. 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学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进行严肃处理,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冉店九年制学校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
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宿舍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政教处。
5、督促值周干事、值周员的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
6、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提醒,
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
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
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证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