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作业

合集下载

军事理论作业题

军事理论作业题

军事理论作业题第一章中国国防1、什么是国防?有哪些基本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目的,手段,对象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扩张型(美国)联盟型(北约)中立型(瑞士)自卫型(中国)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巩固国防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补偿的权利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我国武装力量体制是什么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6、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国防教育第二章军事思想1、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2、《武经七书》主要指哪几本书?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4)先胜而后求战5)不战而屈人之兵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战争观与方法论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2)人民军队思想 5)国防建设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5、邓小平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根本途径途径是什么?总目标: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根本途径: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1)军队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2)军队建设要注重质量建设3)军队建设要突出教育、训练的地位6、胡锦涛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东华大学军事理论作业

东华大学军事理论作业

一.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四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自然要素,军事要素。

二. 启示:1.发展经济是富国强兵的基础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 科技进步是国防发展的动力4.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三.特征:1.安全防务的整体性2. 国防力量的综合性3. 国防手段的多元性4. 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 国防事业的社会性四.权利:1.提出建议权2. 制止和检举权3. 获得补偿权义务:1.服兵役制度2.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1.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有哪些?1. 建立、完善了武装力量体制。

2.筑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3. 建立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4.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系。

5.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

2.我国国家机构的领导职权是什么?组织本国军事力量防御外国的入侵,和制止反动武装的武装颠覆。

维护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保卫人民的劳动果实。

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有关的国防动员职责.3.中国武装力量有哪些部分组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好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4.动员?动员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国防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意义:1.增强实力。

2. 增强威慑力。

3. 夺取战争主动权。

4.提高应急能力。

5.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实施?内容:1.武装力量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

4.交通备战动员。

5.政治动员。

实施:1.进行动员决策。

2.发布动员令。

3.充实动员机构。

4.修订动员计划。

5.落实动员计划。

军事理论第三章作业

军事理论第三章作业

1.试述21世纪初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走向。

答:第一,威胁安全的因素多元化,国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

第二,恐怖主义问题呈现国际化趋势,各国间加强合作与协调。

第三,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失衡,以武力解决争端的趋势有新发展。

第四,亚太地区总体和平,但威胁安全的因素有所增长。

第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人类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2.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 (1)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2)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3)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4)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次数较多。

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答: (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4.以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极端势力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答:民族分裂主义虽然是一股极小的势力,并不代表哪一个民族,但却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这是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同民族分裂主义斗争中取得的最主要,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恐怖主义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5.坚决打击“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是什么?答:1.两岸统一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2.两岸统一对我国的安全与发展影响深远;a.两岸统一事关我国重大安全利益;b.两岸统一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利益。

6.什么是战略?它有哪些基本特点?答:战略是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也是在军事斗争实践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的。

其基本的含义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利用,以保证有效的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

7.什么叫战略环境?影响一个国家战略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军事理论作业1

军事理论作业1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_____。

A)、国家;B)、国民;C)、军队;D)、军人试题答案:A 学生答案:A 判题结果:√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颁布于_A)1998年B)1999年B)1997年D)1996年试题答案:B 学生答案:C 判题结果:×3、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点火发射成功的时间是_。

A)1962年10月16日B)1964年10月16日,C)1967年6月17日D)2007年10月24日试题答案:D 学生答案:D 判题结果:√4、我国实施的军事战略是A)积极防御的战略B)防御性战略C)后发制人战略D)自卫性战略试题答案:A 学生答案:A 判题结果:√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A)百色起义B)南昌起义C)广州起义D)秋收起义试题答案:B 学生答案:B 判题结果:√6、73、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告诫我们: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动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A)增加先进装备B)提高实战能力C)经济发展D)军事发展试题答案:C 学生答案:D 判题结果:×7、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中“以民为本”、“居安思危”是属于A)国防指导思想B)国防建设思想C)国防教育思想D)国防斗争思想试题答案:A 学生答案:A 判题结果:√8、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的原则有三个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第三个结合内容是A)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B)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C)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D)军事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试题答案:A 学生答案:A 判题结果:√9、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是()。

A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台儿庄战役B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潘龙战役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D黄土岭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试题答案:C 学生答案:C 判题结果:√10、宋朝实行的兵役制度是A 世兵制B府兵制C募兵制D卫所兵制试题答案:C 学生答案:C 判题结果:√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属于()A)、基本法B)、特别法C)、普通法D)、一般法试题答案:A 学生答案:A 判题结果:√12、《兵役法》称“应征公民”是指()A)年满18岁的公民B) 年满22岁的公民C)报名应征的青年公民D) 经兵役登记初步审查合格的公民试题答案:D 学生答案:A 判题结果:×1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级领导机关。

军事理论作业

军事理论作业

军事理论作业1.什么是新概念武器?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定义: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一类新型武器。

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也为发展全新的非核武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不久的将来,会陆续研制成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统,并将投入到战争中使用。

这种武器就叫做新概念武器。

分类:激光武器(1.激光致盲武器2.车载战术反导激光武器3.机载激光武器4.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电磁发射武器动能拦截器气象武器(1.人工降雨及洪水武器 2.人工引导飓风)网络战武器粒子基因武器(也被称作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束能武器次声波武器幻觉武器无人作战平台非致命武器(反装备:1.超级润滑剂 2.材料脆化剂 3.超级腐蚀剂 4.超级黏胶;反人员:1化学失能剂 2.刺激剂 3.黏性泡沫)2.与常规武器相比,激光武器具有哪些性能?激光武器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

它的独特性能有:1.高速度 2.作用面积小 3武器寿命长 4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天气 5反应时间短,对精确武器的拦截概率高3,.新概念武器对未来战争的主要影响有哪些?(1)作战领域和空间更加广阔(2)对抗行动更加惨烈(3)传统攻防作战理论将被改变总之,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可能影响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深刻改变武器装备的技术形态,深刻改变未来战争的作战形式,引领军事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引发战争形态新一轮整体转变。

新榄念武器的应用能够对未来战争的胜负产生重大影响重视研究和应用新榄念武器,有助于遏制和打赢未来战争。

军事理论作业题

军事理论作业题

军事理论作业题
2012.12
1、人民战争思想仍然是未来战胜敌人的法宝,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2、阐述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意义?
3、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面对岛屿的争端愈演愈烈,你认为我国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4、试述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5、阐述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6、阐述在现代条件应如何有效的组织与实施人民防空?
(注:以上的题目任选两道题,文字要求不得少于1500字,作业在第十七周上交。

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军事理论论题及答案[5篇材料]

军事理论论题及答案[5篇材料]

军事理论论题及答案[5篇材料]第一篇:军事理论论题及答案.结合国防历史同周边安全环境现状,谈谈你对国防的认识答: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

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

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

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

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

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

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

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分析台湾的地位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P111答:从战略角度来看,以台湾为中心,以一千里为半径,向太平洋作一个扇形延伸,可以建立一个相当具有战略纵深的防御网,对于接近中国海岸线的敌对势力,提供了早期预警以及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

反之,如果台湾成为敌对势力,台湾就会如同一把利刃抵在咽喉,使大陆寝食难安。

军事理论作业题

军事理论作业题

1.1 中国国防史——秦至两晋南北朝中国国防(一)1()不是西汉时期的国防政策。

A、汉匈和亲,文武并用B、固边以防,出击匈奴C、南征百越,设立郡县D、屯田耕守,赏功罚过我的答案:C2()不属于国防的基本特征。

A、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B、军事实力的抗衡C、战争潜力的转化D、质量建设的方向我的答案:B3根据国防的涵义,()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A、防备和抵抗侵略B、制止颠覆C、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D、为公民正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我的答案:D4()不属于国防的类型。

A、扩张型B、自卫性C、独立型D、联盟型我的答案:C5()不属于先秦时期中国的国防政策。

A、以和为贵B、变法图强C、改革军制D、奖赏军功,百家论兵我的答案:A6()不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防状况。

A、尚武修兵,北朝强盛B、国防废弛,南朝衰败C、西晋罢兵,东晋偏安D、器械为宝,和战攻心我的答案:D7国防活动涵盖了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我的答案:√8学习军事理论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国人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我的答案:√9扩张型国防代表国家是中国。

()我的答案:×收起1.2 中国国防史——隋朝至元代中国国防(二)已完成1()不是唐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

A、万国归附,居安思危B、改良兵器,发明火药C、穷兵黩武,北伐突厥D、水路畅通,驿站遍布我的答案:C2()不是元朝的国防形势。

A、以兵立国,横扫欧亚B、兼收并蓄,兵器无敌C、以战养战,征伐不已D、积贫积弱,执意求和我的答案:D3()不是宋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A、闭关锁国B、强干弱枝C、火箭、火枪首开先河D、积贫积弱我的答案:A4()不是开元盛世的标准。

A、周边无强国B、周边无弱国C、周边无敌国D、周边无有敌意的强国我的答案:B5隋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是:集中军权,拓宽兵源;修成路河,以御赴急;征战西域,三伐高丽。

()我的答案:√6西方人认为的古代四大军事家分别是:拿破仑、成吉思汗、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台海斗争形势
(一)台湾的地理与简史 1. 台湾的地理

台湾由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火烧岛)、琉 球岛、龟山岛、彭佳岛、钓鱼岛、黄尾屿等22 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等64个岛屿组成,其中 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

2.

台湾的简史


台湾的早期居民大部分是3万年前从祖国大陆移居 而来的。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 辖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 1642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次年驱逐了盘距台湾的 荷兰殖民者。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 败,割让台湾。 1937年,中国政府 ‚收复台湾‛。 1945年,台湾及澎湖列岛屿已经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正在减弱
和消除。 2.解决了与大部分邻国的边界问题,发 展了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展的新动向 1.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的影响 (1)美国推行对华“遏制”政策损害了我国的国家权 益。 (2)美国军力强大并在亚太地区保护前沿部署,具有 威胁我国安全的军力和企图。 2.日本争当世界政治军事大国,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威 胁并呈上升趋势 (1)中日之间矛盾增多形成潜在的战略冲突。 (2)日军积极扩军,具备了与我国进行局部军事对抗 的能力。 (3)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猖獗,存在着重走扩张之路的 社会温床。 3.俄罗斯谋求恢复世界大国地位 4.印度对我国领土侵犯和威胁


(五)新世纪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良好,但并不能从实际上改变美国政府的对 台政策。主要表现如下: (1)放宽台湾高层赴美访问、过境的限制 (2)继续向台湾提供先进武器、技术 (3)从‚战略模糊‛向‚战略清晰‛转变 (4)美国企图利用台湾的所谓‚民主经验‛,促使 中国大陆向‚西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周边安全环境

所谓‚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 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和条件。也就是说一国的周 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 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等情况。
二、中国特殊的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版图 1. 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 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 世界上第三大国。 我国实际的陆地面积是1040万平方公里,海洋领 土面积是300万平方公里。

特殊的周边环境 中国及其周边的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 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中 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 国的领土争端上,以及与8个海陆邻国: 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 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领海的争端 上。
2.

(二)缓和和稳定是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的主流





2. 台湾军队的实力装备 1)2003年,台湾总兵力约38.5 万人,台湾军队将 官比例较高,目前其军队中的将官有近500人,平均 平700多名军20万人。 3)台湾‚海军总司令部‛设在台北,兵力约5.6万 人。 (4)台湾‚空军总司令部‛设在台北,目前兵力 约5.5万人,编有七个作战飞行联队。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第一节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 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 个方面。 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 国际战略形势是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 国际战略环境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 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治关 系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 战争与和平问题。






(六)遏制‚台独‛势力,推进祖国统一
1. 陈水扁的‚台独‛言行。 2. 遏制‚台独‛、推进统一。 (1) 对于陈水扁的挑衅,祖国大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温家宝总 理时明确表示,‚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 (2)中共中央台湾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发 表谈话,严正警告台湾分裂势力,不要错判形势,立即悬崖勒马,停止一 切分裂活动。 (3)国际社会逐步认清了陈水扁推动‚公投‛的极端危险性,对于中国 政府的原则立场普遍表示理解与支持。 (4)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 (5)中台办、国台办于2004年5月受权发表‚5.17声明‛,指出‚‘台 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战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是因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 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中国人民在真正 意义上当家作主,国民党则避居台湾,试图以台湾为复 兴基地‚反攻大陆‛,恢复其统治。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派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我人民解放 军解放台湾,从而产生了台湾问题。 1. 美国成了台湾事实上的保护国,成了两岸关系发展 中最大的变数和最具破坏的因素,阻挠了中国的统一, 破坏了中国的发展。 2. 日本也是造成今日‚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 3. 台湾成其为‚问题‛,也与‚台独‛分裂活动密切 相关,这是构成台湾问题的内部因素。

三、海洋权益争端

海洋权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 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 我国周边海上形势呈现出‚总体平静,北热南 缓‛的态势。

(一)国际社会积极实践《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
约》)自1994年生效以来,随着批准、 加入国家的不断增加,其普遍性不断得 到增强,至今《公约》已有147个缔约 国。
二、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多变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1.强权政治有所发展 2.军事干涉更加频繁 3.经济制裁逐渐增多 4.文化渗透日趋公开 (二)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依然严重 (三)新军事变革深刻影响着国际军事形势 的发展 (四)国际安全态势深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



一、美国短期内‚一超独霸‛的客观现实。 二、走向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格局。 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的发展趋势最突出地表现 在经济上。 另一方面,日本和欧共体国家这几十年经济迅速发 展,已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或经 济集团。经济力量均衡化的发展必将引起政治、军 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四)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 台湾西靠亚洲大陆,孤悬于东南沿海,历来有我国 东部六省(桂、粤、闽、浙、苏、鲁)之‚藩篱‛、 ‚东南之锁匙‛之称。 1. 台湾海峡是海运之咽喉要道。 2. 台湾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 3. 美国对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有深刻认识,将台湾 视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为了这艘‚永 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不惜长期干涉中国内政, 阻挠中国统一。
(三)台湾的军事 1. 军事体制改革 (1) 长期以来,台湾军队实行军政、军令 分立的二元体制。 (2) 2000年1月,台湾‚立法院‛正式通 过‚国防法‛和‚国防部组织法‛。实行军 政、军令一元化,即‚国防部长‛由文人担 任,为‚总统‛的军事幕僚长,‚总统‛通 过‚国防部长‛行使统帅权,指挥三军。

(二)中越北部湾划界和渔业协
定正式生效
北部湾划界是中国与邻国谈判划定
的第一条海上边界,是中越两国适 应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公平进行海 洋划界和渔业资源分配与管理的成 功实践。
(三)南海形势相对平稳,资源争夺暗中较 量 (四)东海形势一波三折,日本态度趋于强 硬 (五)黄海资源开发问题浮出水面 (六)美日联手加紧对中国的海上围堵 (七)海洋通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八)周边各国加强海上力量,海上军演此 起彼伏
国际战略环境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原因是: 第一,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 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 依存关系。 第二,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关 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使用武力的倾向在增长,但主要大国之 间尚没有形成敌对、对抗关系,特别是类似于前苏联及华约 集团那样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性对手还不可能出现。 第三,发展经济和科技仍是世界各个国家战略的核心。21世 纪的世界格局仍取决于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中心的综合 国力较量。 第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