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认识自然》,详细内容为“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自然界中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生命周期的概念。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植物种子、生长过程图片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颗种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生命周期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观察植物种子,记录生长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6.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生长接力”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2. 生命周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增强幼儿关爱自然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优秀9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优秀9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篇一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过程:自由探索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引导发现: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
看看土豆怎样了?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太仓促。
虽然我不断的给孩子们用实验来启发他们,但是孩子还是有一些朦胧感。
不过在此次活动中还是让孩子知道了盐的来源、味道。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能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结果,并大胆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喜欢参与到实验中,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幼儿中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1篇

幼儿中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1篇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1篇幼儿中班科学教案第1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尝试活动,发现肥皂的变化。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
通过活动,产生愉快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小组操作用具:A、筷子、干净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过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签。
C、各种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动物模具。
E、脸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三、活动过程1、讨论过程:我们都来说肥皂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过肥皂?你看到过的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幼儿自由发言)师:呀!你们真棒,知道肥皂这么多颜色和形状。
那你们有没有用小鼻子闻过肥皂呀?它有什么气味?(幼儿回答后)师:你们说得真好。
有的肥皂还有点药味呢,叫药皂。
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好多气味。
2、探索操作活动肥皂变变变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和肥皂玩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1)熟悉材料师:看看你们桌上有些什么材料?(2)熟悉操作常规要求师:在玩的时候请你们先看看你原来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等你用这些材料玩过之后它变得怎么样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
特别是塑料小刀和牙签,别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时,要当心别弄湿衣服。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请小朋友讲讲你刚才是怎么样玩的?肥皂变得怎样了?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肥皂这么多的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变滑了,还有的在材料的帮助下变成其他的样子。
3、游戏活动:吹泡泡师问:那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师:那我就一起来吹泡泡吧。
A、集体学吹泡泡B、幼儿来到操场上吹泡泡、玩泡泡。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第2篇一、活动题目:小小染衣坊二、活动目标: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中班优秀公开课科学教案20篇

中班优秀公开课科学教案20篇《中班优秀公开课科学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公开课科学教案20篇!(1)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采茶扑蝶》含反思活动目标: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
学习调整自己的动作与同伴协调一致活动准备:乐曲:《采茶》。
事先准备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
活动过程:和幼儿一起欣赏乐曲《采茶》,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愉快、欢快的特点。
拿出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请幼儿观察采茶的动作,了解采茶情景大家一起来学采茶舞。
--教师哈先示范采茶舞,讲述舞蹈的动作。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背着茶蓝回家等情景。
--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引导幼儿想象山坡上还有什么昆虫出现,如何用动作表现。
分组表演。
--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单弱那不同的角色。
鼓励幼儿随着乐曲有节奏地跳舞。
教学反思: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
心得体会: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
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
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
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2)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鼓》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幼儿园中班的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的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中班的科学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
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愿意根据要求,改变物体的形状后,观察其沉浮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各种船的图片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面粉、纸、小石头、玩具、大的盛水容器活动过程:1、展示各种船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将一张传的图片遮住,然后一点点展开,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2)教师:老师这有一张图片,看谁先猜出它是什么?你见过那些船?。
屈,老师。
教案。
网出处。
船在哪里行驶?为什么它会浮在水面上?2、教幼儿记录方法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要请你们观看它们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
放一个,教师示范进行记录。
3、出示各种材料,交代实验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纸、小石头等;请你们一个个将它们放进水里,看看它们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
放一个观察观察一个,然后做好记录。
4、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并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5、幼儿分组进行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进行总结。
6、请幼儿把面粉或油泥变成小船形状,观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现象。
鼓励幼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作小船,进行实验。
活动反思: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门是各种各样的,了解一些特殊的门。
2.体验多种多样的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有趣的门》。
设计思路:(前反思)《纲要》中指出: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门"对幼儿来说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于是围绕中班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中幼儿对门的兴趣,我选择了"门"这项活动内容。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产⽣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饮料、杯⼦、勺⼦、温⽔、⽶、沙⼦、盐、糖、果汁粉、笔、装⽔的盆、抹布记录单。
活动过程: (⼀)游戏引⼊,激发幼⼉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师带来了⼀些饮料,请⼩朋友们和喝⼀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幼⼉讨论) 2.师:现在请⼩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回答) 3.师:⼩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放了糖。
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去了呢?(个别幼⼉回答) 4.师:哦,⼩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范操作,展⽰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了呢?接下来我们⼀起来看看。
⽼师舀⼀勺糖放⼊⽔中,看,糖到哪⾥去了?(幼⼉回答) (2)师:哦,糖在⽔⾥,接下来⽼师⽤勺⼦来搅拌⼀下,⼩朋友看到糖到哪⾥去了呢?(幼⼉回答) (3)师:哦,糖它躲到⽔⾥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2.探索盐的溶解。
(1)师:⽼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个别幼⼉上来操作,指导幼⼉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 (2)师:⼩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了。
(三)组织幼⼉进⾏探究实验,⽐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等⼀下⼩朋友要进⾏分组实验,⽼师给每⼀组的⼩朋友准备了杯⼦、勺⼦、温⽔、⽶、珠⼦、盐、糖、记录单、笔、装⽔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是⽼师准备的物品。
中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9篇)

中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热门9篇)中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思路动物需要空气.植物需要空气,但人们更离不开空气,空气各处存在,但孩子们感知不到,为此,我特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从而培育幼儿探究科学的爱好。
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本领,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幼儿通过亲自试验,感知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
活动准备眼药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动过程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吗?3.试一试①幼儿手拿一个“眼药瓶娃娃”用力捏瓶子,会看到什么现象?②将手松开,你又会发觉什么?4.做一做:会吃土的“瓶子娃娃”①瓶向下,对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松开,沙子自动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来了。
②当瓶子口中进沙子时,手松开,瓶口再向上。
③这样反复几次,渐渐地瓶子中就装满了彩色的沙子。
④当塑料瓶恢复原状时,瓶内空气淡薄、压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来了。
5.说一说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分了空气,幼儿感知不到。
②手捏紧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气赶走了。
③这样一捏一松反复多次,“瓶子娃娃”就吃饱了。
活动延长当“瓶子娃娃”吃饱彩色沙土以后,孩子们可以进行彩色画粘贴或喷画,揭开一点,喷一点,注意不要全部揭开。
本节活动学问点:空气占有空间。
总结:空气各处存在,但空间一词比较抽象,老师用空气和彩沙的对话试验的原理体现出来。
如:手不捏瓶子,空气就充分了瓶子,当彩色沙子进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气挤走了,这样就把“空间”这个词形象化地解释出来,幼儿也便于理解。
中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第2篇目标:1、知道盐可以加添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喜爱探究沉与浮的隐秘,体验试验成功的欢乐。
准备:1、器具准备:水桶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小盘子、毛巾、黑板2、食物准备:清水、熟鸡蛋每人一个、糖、盐、味精若干、勺子3、课件准备:《死海不死》4、阅历准备:幼儿收集各种物品,并试验在水中的沉浮一、共享:"沉与浮师:前阶段我们去找了找物体的沉与浮,谁来介绍一下本身的发觉,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幼儿阅历共享:各种物体的沉与浮进行介绍,并帮忙将物体按沉与浮大致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
【导语】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能力的培养。
两者结合才能使幼儿心智同步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进行总结,那么,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为大家分享了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供您品鉴。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好玩的传声筒
学习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要求:
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
一、听各种车的声音
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
二、观察比较
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
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二:风
活动内容:风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
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
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
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
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有趣的叶子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教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教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教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教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教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