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说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构造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社交和思想认识的工具。

语言拥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余属性{ 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能够依占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穷的句子)模糊性 }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此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商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拥有符号的特点。

①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随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随意的,即能够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照、缘故的。

②语言符号的牢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商定俗成此后就拥有牢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纳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挨次出现,像一根线条同样,表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不过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构造是有层次的。

4、征兆:假如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定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社交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集体共同商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他人或少量人创建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不论是新词语的产生,仍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社交的需要。

因为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语言:语言包含语言活动和语言作品。

语言活动就是运用语汇资料和语法例则沟通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语言作品则是语言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得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得短期得与长期得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得相对静止得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就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得共同特点与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而得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得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瞧,句法结构得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瞧岀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瞧,句法结构外部形式就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得科学。

语言学家研究得只就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与不同程度上理想化与简单化了得语言。

符号:指得就是根据社会得约左俗成使用某种特左得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得意义而形成得这种实体与意义得结合体。

“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得两个方而, 一个方而就是物质得实体,另一个方而就是约定俗成得意义。

“能指“:就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得物质实体创制得一个专门得术语。

也就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得成分。

“所指":就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得意义内容创制得一个专门术语,也就就是“能指成分“, 即特泄得物质实体,所指得意义内容。

语音:虽就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得声音有着本质得区别。

它就是由人得发音器官发岀得,负载着一定得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得声音。

音素:就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得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得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宜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得语音就就是“音素“。

标写语音得书而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就是从社会功能得角度划分岀来得语音单位,它就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得最小得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瞧,可以分为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得差别来起辨义作用得音位叫“音质音位”。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北语考名词‎解释,一个动辄3‎分4分,断然不是简‎单几个字就‎能得分的,用理论解释‎过之后,要适当举一‎个到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这应该是很‎重要的得分‎点,否则你肯定‎会丢分。

这些名解,偶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也是我的辛‎苦总结,个人觉得比‎较全面了,有些名解其‎实多半也不‎会考到,不过对基本‎功的积累是‎有好处的。

希望对后来‎的同学有所‎帮助。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总结的名‎解,有一些我个‎人觉得简单‎的我在总结‎时就没有把‎例子写在上‎面,但是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写例子哦‎~这里按章节‎分楼层发布‎。

序论部分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就是是口语。

2.书面语:有了文字以后,语言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是书面语。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也就是能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或称“联想关系”,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关系单位处在可以相互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一个类,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7.组合关系:或称“句段关系”,现一般称“句法功能”。

8.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指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

11.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2.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13.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4.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5.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16.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它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17.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8.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和特色,他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19.振幅:也就是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

20.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语言学概论 必背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 必背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2、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的、提炼和发展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4、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使用。

5、语系:语系是按照语言的同源关系对语言进行谱系分类,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语系。

6、机器翻译:是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外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7、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和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8、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9、语用:语用是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10、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1、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12、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13、屈折: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14、语音对应关系: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的互相对应的关系。

15、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16、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17、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18、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19、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叫复合构词。

20、语言迁移: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叫“目标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就是是口语。

2. 书面语:有了文字以后,语言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是书面语。

3.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 能指:也就是能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 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 聚合关系:或称“联想关系”,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关系单位处在可以相互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一个类,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7. 组合关系:或称“句段关系”,现一般称“句法功能”。

8.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 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指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

11. 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2.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13.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4. 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5. 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16. 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它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17. 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8. 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和特色,他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19. 振幅:也就是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语考名词解释,一个动辄3分4分,断然不是简单几个字就能得分的,用理论解释过之后,要适当举一个到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这应该是很重要的得分点,否则你肯定会丢分。

这些名解,偶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也是我的辛苦总结,个人觉得比较全面了,有些名解其实多半也不会考到,不过对基本功的积累是有好处的。

希望对后来的同学有所帮助。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总结的名解,有一些我个人觉得简单的我在总结时就没有把例子写在上面,但是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写例子哦~这里按章节分楼层发布。

序论部分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这个需要扩展,我偷懒了,大家可以仔细查查这个大师)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社会功能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符号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其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

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

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

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

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如:炊烟代表人家。

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

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

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汉语的声调。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

如汉语的轻声。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如:eat,it音质: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腔形状的不同。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乐音:指基音与陪音的频率之间保持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具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形的声音。

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指基音与陪音之间不具有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只有杂乱凑合起来的不规则波形的声音。

有的辅音是纯粹的噪音,有的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和。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并克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口音:软腭上升,挡住通往鼻腔的道路,气流只能从口腔出去,形成口音。

如:d,g鼻音:软腭下垂,口腔有一个部位闭塞起来,气流只能从鼻腔出去,形成鼻音。

如:n,ng 鼻化元音(口鼻音):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呼出的气流不仅从口腔,而且也从鼻腔通过,形成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口音就会带上鼻音的色彩,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化元音。

半元音(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产生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

塞擦音:指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在成阻阶段按塞音方式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进入持阻阶段时,按照擦音方式放松阻碍,形成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拔[pA]”和“爬[p’A]”是靠[p][p’]两个音素来区别意义的,分作两个音位。

对立原则:即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如果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那么它们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an]这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t][t’][n][l]来替换,可以得到[tan](单)、[t’an](贪)、[nan](难)、[lan](蓝)这样不同的语音形式,这就说明[t][t’][n][l]具有辨义功能,出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和分布条件,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或相互替换,自然不具有辨义功能,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条件变体。

如:汉语普通话中,[A][a][. .][. .][ ..]五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A]要求零韵尾,[a]出现在[-i]和[-n]之前,[. .]出现在[i-]和[-n]之间,[. .]出现在[y-]和[-n]之间,[. .]出现在[-u]和[- ..]之前。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绝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且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因而把它们归为同一个音位/a /,让它们成为其四个条件变体。

语音相似原则:指出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的[k][ ], [k]只出现在音节开头,[ ]只出现在音节末尾,是互补的,但音质差别太大,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它们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和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相互出于一种互补关系。

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则可以将其归并为一个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举例略。

自由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的音位变体。

自由变体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如:武汉话里的[n][l]可以自由变换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比如“男”和“蓝”同音,[n][l]就是武汉话/ n /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长、音重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

包括调位、时位、重位。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弛和紧张相互交替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