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倾听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倾听沟通是教育的基础,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和倾听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有效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倾听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进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文将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倾听,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介绍相关方法和技巧。
一、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问题,从而更好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而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和认同感。
其次,有效沟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有效沟通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方法1. 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听众反馈环节,倾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2. 运用积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教师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等都可以传递信息。
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给予肯定和正面的反馈。
当学生做出良好表现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学生做出更好的努力。
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不足时,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给予批评和指导,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 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例如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倾听技巧1. 注意倾听非言辞信息。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不仅需要聆听学生的言辞,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肢体语言、情绪表达和声音变化等。
结合实际经验,谈谈您与学生互动的方法与技巧。

营造良好师生互动的方法与技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是一个必须掌
握的技能。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教师要求教学和生活分开,不带个人情绪在教学中发表意见,
这样可以减少负面情绪干扰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更加专注。
2、教师要多听,少说,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并且认真倾
听他们的感受。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
3、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轮流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对
话兴趣并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4、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幽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聆听学生的声音
1、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回答,解答学生疑问,并耐心
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或者个别辅导时间,帮助更多需要个性
化辅导的学生。
三、与学生共同制定规则
1、制定课堂规则不应只是教师的个人决定,而应该和学生共同制定。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参与感,也可以减少学生对规则的反感。
2、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学科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规则,让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
四、及时表扬和鼓励
1、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教师要坚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让他们知道自己做得好或做得不够好,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方法与技巧只是一些基本的思路和实践方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班主任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班主任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王彦红班主任是学生的领路人,如何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几年的摸索中,我认为做好班主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就像魏书生所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要听老师讲课,老师也经常要面对学生的诉说。
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去做呢?叶澜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
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
是的,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倾听学生的发问之音中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发问,并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这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习不断地向课外延伸,这是新时期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这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是否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因为这不仅是教师应有的教学艺术和魅力,而且能使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师生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各展才华,更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展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和答问,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
对有创意的质疑和答问,要听出其中的不足,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幼稚的质疑或错误的答问,要听出其中的合理部分或有利发展之处,以便鼓励学生质疑或答问的勇气,转移学生失败的情绪。
小学教师反思倾听学生的声音

小学教师反思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小学教学中,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
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反思自己的倾听实践,并提供一些建议来促进倾听学生的声音。
一、理解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项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的反馈以及必要的改进建议。
而且,倾听学生的声音有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良好关系。
只有在倾听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反思倾听实践的必要性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倾听实践。
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找出改进的方法。
以下是教师反思倾听实践的几个方面:1. 倾听态度: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倾听过程中的态度。
是否真正尊重学生的意见?是否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只有追求真诚和平等的倾听态度,才能够得到真实和有意义的反馈。
2. 倾听方式: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倾听方式是否有效。
是否使用合适的语言和问句来引导学生的发言?是否认真记录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只有通过适当的倾听方式,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3. 反馈与回应: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给予学生的反馈和回应是否得当。
是否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和反馈?是否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并作出必要的改进?只有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回应,教师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促进倾听学生的声音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小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1. 创建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倾听。
2. 设立反馈渠道:教师可以设立反馈箱或者提问板,让学生可以匿名地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者提供建议。
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进。
3. 定期倾听会议: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倾听会议,让学生有机会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反思倾听学生声音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倾听学生声音的重要性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老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就是倾听学生的声音。
本文将探讨倾听学生声音的重要性,并逐步解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方式、方法和效果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而倾听学生的声音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倾听学生声音的意义1. 了解学生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倾听学生的声音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学生的声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增强学生参与感: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他们更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进。
三、实现倾听学生声音的方法1. 开放性的讨论:通过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要做到真诚倾听,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2. 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困惑,并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这种交流可以在课后、家长会或个别辅导等场合进行。
3. 提供匿名反馈渠道:给学生提供匿名反馈渠道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纸笔反馈、网络平台或者学生代表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声音。
4. 观察学生行为: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倾听学生声音的一种方式。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倾听学生声音的实践案例1.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学生参与: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中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聆听孩子的声音

我 们 来 看 看 现 在 的 小 学 生 作 文 现 状 :作 文 内 容
“ ”“ ” “ ” 假 、大 、空 。写 老 师 无 非就 是 “ 改 作 业 到 深 夜 ” 批 、 “ 病 了仍 然 坚 持 上课 ” 等 ; 写 母 爱 就 是 “ 子 生 病 生 等 而 孩 了 几 夜 没 合 眼 , 孩 身 边 ” 等 , 助 人 为 乐 就 足 存 、 等 写 “ 零 仡 钱 节 约 下来 { 币 把 } = _ j ” 等 等 我 们 的 生 教 学 中 ,作 文 指 导 要 和 口语 交际结合起来。 师要大胆放手 , 教 不要 怕 不 合 规 矩 ,只 要 是 学 生 自 己 的 话 ,哪 怕 存 老 师 看 来 是 幼 稚 可笑的 , 是珍贵的 。 也 教学 中可 以 灵 活 处 理 教 科 书 编 排 的 习 作 内 容 , 励 有 创 意 的 表 达 。 作 时如 鼓 习 果有 更适合 学生 表达的 内容 , 完
( ) 天 , 个 法 国 阿 姨 , 我 们 学 校 来 参 观 , 国 1昨 有 到 法 阿姨是女的 , 们请她坐小汽车 。 我
( ) 日葵 一 天 天 地 长 大 了 , 的 比老 师 还 高 , 的 2向 有 有
比同学还高 。
二 、 孩 子 一 个 聊 天 的 机 会 给
我看过一篇文章 , 有 一位老师上作文 指导课 , 讲 尽 是 跟 同 学 在 聊天 , 然 是 同 绕 一 个话 题 在 聊 。同 学 们 可 当 热 乎 了 , 得 可 起 劲 了 , 了下 课 还 有 说 不 完 的 话 。 正 谈 到 在 兴 头 上 , 要 下 课 了 , 师 说 : 由 于 时 间 关 系 , 可 快 老 “ 不
能 都 上 台 桌 交 流 , 们 把 要 说 的 话都 写下 来 , 吗 ? ” 我 好 然
班主任经验: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

班主任经验: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然而,我始终保持着一颗期待的心态,用耳朵聆听花朵绽放的声音,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
首先,我期待学生的独特声音能在课堂中得以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他们的声音应当被尊重和鼓励。
在我任课的班级中,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无论是否与我一致。
我设立了“思维碰撞”的时间,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让学生们从中获得思维的火花,并让他们的声音在课堂中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我期待每个学生在进步中找到自信的声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有自信去面对和克服。
我倾听他们的困惑和忧虑,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学生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他们的声音也将传达出惊人的力量。
此外,我期待学生在班级集体中发出共鸣的声音。
班级是一个团队,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我组织各种团队活动,鼓励学生们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当课堂上弥漫着合作与友爱的气氛时,学生们发出的共鸣声仿佛在空中飘荡,充满了和谐与欢乐。
最后,我期待学生的声音能传达出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些声音应该得到认真的倾听和关注。
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组织职业规划讲座,邀请校友等职业人士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声音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梦想也更加明确。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更是他们成长的陪伴者。
我期待着学生的声音如同花朵般绽放,让整个班级充满美妙的和声。
我期待能够用我的耳朵聆听学生们的声音,用我的行动呵护他们的成长。
我相信,只要给予学生一个发声的平台,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音符谱写出美妙的人生乐章。
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效 倾 听 学 生 的 发 言 . 对 师 生 间 的 沟 生 的 心 声 , 了 解 到 学 生 与 文 本 的 差 在 教 学 《 珊 迪 》 课 时 , 导 学 生 小 一 引
了 , 朋 引伴 地 卖 弄 清 脆 的 喉 咙 , 呼 唱
生 , 我 觉 得 朱 自清 先 生 不 是 抄 知 欲 。通 过 资 料 收 集 和 讨 论 交 流 , : 学 袭 . 天的 美丽 . 春 古人 和 朱 先 生 都 感 生 对 “ 天 ” 春 的感 受 和 对 “ ” 体 验 美 的
源 ” 意 识 , 确 地 对 待 错 误 , 学 的 正 让
该 案 例 中 . 教 师 将 学 生 的错 误 生 从 错 误 中 获 得 更 多 更 完 美 的 知
( 生 个 个 引 经据 典 , 然 一 个 看 成 是 一 种 资 源 , 借 题 发 挥 , 存 识 , 错 误 美 丽 起 来 , 语 文 教 学 添 学 俨 并 保 让 为 个“ 诗专家” ) 古 。
“ 童 散 学 归 来 旱 , 忙趁 东 风 放 纸 儿
感 受 和 体 验 . 朱 先 生 与 古人 有 相 通 鼓 励 与 指 导 . 学 生 “ 暗 花 明 又 一 找 到 了一 个 春 天 。 . 失 败 是 成 功 之 母 ,错 误 是 正 确
31
维普资讯
d - ,  ̄
-
…
…
…
篓兰 .: .妻. 譬爨 . 苎 .. 塑 兰
体 会 小 珊 迪 的 贫 穷 后 ,一 个 学 生 提
出 质 疑 : 小 珊 迪 这 样 穷 , 他 哪 有 钱 “ 买 火 柴 ?他 的 火 柴 哪 儿来 的 ?” 一 有 个学 生 马 上 接 着 说 : 偷 来 的 !” 位 “ 这 教 师 并 没 有 加 以斥 责 是 反 问 道 :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学生的声音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
”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这样的回答,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儿子,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在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在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每每想到这个故事,我不禁因儿子感人的回答和母亲的高明肃然起敬!
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
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
试想,如果这位母亲,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育方式。
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倾听有利于调动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耐心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和争论,也是重视、保护、发展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策略。
新型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
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辩论,使学生形成敢思、善思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惟有耐心、细心、充满爱心
地倾听学生心声,才能把握学生的脉动,并敏锐地把握和捕捉住学生与文本间的差异、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来积极地创设能使学生间思维互相碰撞的情境,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倾听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作为一位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一起认真地倾听,积极地思考,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倾听学生的争论和评价意见,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它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课程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因此,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这是对学生的极大的不尊重。
一个教师如果只会告诉别人,而缺少倾听,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是低效的、残缺的。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了一句装点门面的招牌。
这样的课堂即使教师表演得再精彩,也是失败的课堂。
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语文老师,我很注意倾听学生的感受,面对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特别是对待高年级的大孩子,一定要从教师的角色中转变为他们的朋友、家人,听他们的心声,听他们对你的表白的最真实的想法。
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对语文教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倾听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欲望和需求。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欲望和需求往往是不仅仅通过他们的行为,而且还通过他们的声音表达出来。
它可能是一段叙说、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简单的感叹词,以及一声叹息和无声的抽泣。
这些声音可能是学生对上进的渴望、对尊重的
希望、对友谊和理解的渴望、心理压力释放的需求等。
对这些声音所表达的欲望和需求的倾听、理解和应答,就成了老师的重要任务。
2.倾听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老师能对学生情感动向和状态作细致入微地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
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能迅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焦虑、愤懑、悲哀、快乐和喜悦,同时在工作中做出适当及时的反应和引导。
3.倾听学生的思想。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倾听学生的欲望和情感,他还要努力倾听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能对这些思想和观念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或观念,更需要老师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
如有的学生因学习不好而产生混日子的想法,有的因亲人去世而产生悲观厌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通过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去了解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而当学生被教师倾听并被认可或得到指导时,学生就会信赖老师,就会视老师为良师益友,经常主动地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就会与老师建立起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老师就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也会更易沟通。
4.倾听学生的病痛。
学生普遍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等方面的压力,老师在倾听学生言说自己的学习状况或生活状况时,耳朵应变成听诊器,通过倾听去寻找学生存在于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疾病,尤其是一些心理疾病,及时捕捉到他们的焦虑、自卑、自大、愤怒、抑郁、孤独、痛苦和恐惧等,及时帮助学生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
5.倾听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正在社会化的人,学生的每一个声音,都不单纯是纯粹自我的声音,更多的是对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反映。
如我们常提到的学生要求换位,我们就要倾听一下学生与同位、与前后位的关系是否融洽、有无矛盾等。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一生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教师的生命也会因此而焕发新的活力。
教与学特别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下面仅就教师如何学会倾听学生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蹲下”倾听——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而对于儿童,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
是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发言、动手、思考时,始终是那样强烈地想让老师发现并肯定自己的存在,始终都在追求作为人的一种由衷的尊严感、成功感和幸福感。
因此,教师应学会善于倾听学生的一切表现,不妨“蹲下”去倾听,让他无时不感受到老师对他关注的眼神、赞许的目光、由衷的点头、会意的微笑,彼此之间已无距离,只感到彼此心的碰撞和共鸣,学生会如沐春光、如坐春风,产生如登上峨嵋金顶般的快乐,从而会更以高涨的精力投入到下一步的“表现”中,不断在师生间的近乎“零距离”中取得“人”的发展。
二、用“心”倾听——有着推销员般的热情和无止境的耐心
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最好的老师,没有了诲人不倦,也就没有了称职的老师。
不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表现,教师何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学会“用心”倾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焕发出推销员般的热情。
教师要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客观对待“学生的一切”和“一切的学生”,对于某个学生偶然的欠佳表现,对于“欠佳”学生的一贯表现,教师都要热情地鼓励、关怀他们,切实地相信、帮助他们。
教师的“用心”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用心”回报。
第二,表现出无止境的耐心。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这些都将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效果,影响学生的后继表现。
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才会因此而对学生表现出无止境的耐心,也正会由于这种耐心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生存、发展和创造的一系列“表现”的过程中,一方面不
断地面临问题、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发展能力、智慧,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这种不可量化的“长效”和难以言说的回报,使得教师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充满价值。
三、“用耳”倾听——全面、完整地了解学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对病人病情的真正了解,也根本不可能有“神仙一把抓”的存在。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们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去认真“用耳”倾听,不全面、完整地了解学生,那就很有可能“错失良机”或出现教学的“通货膨胀”。
苏格拉底说过“上帝让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多听少说。
”要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正确运用倾听。
对我们教师而言,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