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系统集成 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集成 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集成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系统集成-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校园网设计一、设计目标:通过一个具体的校园网的设计与构建,了解整个校园网络的设计构建过程,学会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的设计以及指定组网方案,并关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设计建议及器材:建立一个校园网。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学生首先了解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并能够制定合适的组网方案进行组网,组网完成后,由学生写出组网建议书,并说明为何选用该种组网方案并详细描述整个组网过程。

三、设计步骤:校园网简要说明1.系统组成本设计方案中全然使用同一厂家的网络产品,即cisco公司的网络设备构筑。

全网采用同一厂商设备的主要好处是可以同时实现各种相同网络设备功能的互相配合和补足。

本校园网设计方案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构成:交换模块、广域网接入模块、远程访问模块、服务器模块。

互换模块:采用网络三层体系结构(互连层、汇集层、核心层)(1)互连层:校内各栋建筑物的相同楼层cisco2960-24t(2)汇聚层:校内各栋建筑物设备间,使用的设备是cisco3560-24t(3)核心层:网络中心,使用的设备是cisco6509和dcn76089(在packettracer软件中没有4500系列交换机,故还以cisco3560-24t替代之)广域网互连模块:相连接internet、校园网内部和家属院鼠标用户,并使2.需求分析(1)按设计方案,将各设备置放在楼宇,能须要口令安全出访控制端口口令:jzxy?使能加密口令:454650?虚拟终端口令:jyvtc(2)分割vlan和规划vlsm,提升网络效率,合理利用ip地址资源172.16.0.0/22用户vlan号vlan1vlan10vlan20vlan30vlan40vlan50vlan60vlan70vlan100--------vlan 名称--------jsjjdxyhxzzbjgxgjxyjfbmfwqq--------部门--------信息工程系则机械系会计系基础部经管系外语教辅部门--------家属院表明数管理vlan信息工程系vlan机械系vlan会计系vlan基础部vlan经管系vlan外语vlan教辅部门vlan服务器群vlan----------------2.训练项目子任务任务1校园网总体设计及需求分析建议:深入细致分析校园网的功能市场需求,制订出来网络建设方案(功能市场需求、设备选型等),为以下子任务搞准备工作。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1设计任务 (1)2实验原理分析 (2)2.1 PCM原理介绍 (2)2.2 HDB3编码及解码原理 (8)2.2.1编码规则 (8)2.2.1解码规则 (8)2.3 汉明码 (9)2.3.1 校验 (9)2.3.3 校验方法 (9)2.3.4 编码原理 (9)2.4 PSK数字调制 (13)2.4.1 4PSK调制原理 (13)2.4.2 4PSK解调原理 (14)2.5 AWGN信道原理 (15)3 实验方案设计 (16)3.1 PCM编解码分析 (16)3.2 汉明码编解码分析 (16)3.3 HDB3编解码分析 (17)3.4 PSK调制解调编程分析 (17)3.5 AWGN信道编码分析 (17)4 MATLAB整体程序设计 (18)4.1 MATLAB使用简介 (18)4.2 MATLAB中主要函数简介 (18)4.3 系统编码流程图 (18)5 结果分析 (19)5.1 PCM编码结果 (19)5.2 汉明码编码结果 (20)5.3 HDB3编码结果 (22)5.4 PSK调制结果 (23)5.5 AWGN信道仿真结果 (24)5.6 PSK解调结果 (24)5.7 HDB3解调结果 (25)5.8 汉明码解码结果 (25)5.9 PCM解码结果 (26)6 分析与小结 (27)6.1 实验结果分析 (27)6.2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7)6.3 小结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军用通信组网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

军用通信组网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通信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39【关键词】军用通信组网 模拟训练 通信干扰模拟 实战训练环境 扩展性好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军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日益突出的数字化部队装备训练问题使得采用模拟器进行武器装备的操作和通信组网训练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由于当前装备我军的信息化装备技术先进,操作使用复杂,部队官兵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数字化部队的建设过程中,同步或提前开展新装备的训练,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是一项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军用通信组网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文/蔡锦华术对军用通信组网系统相应的模拟训练器进行开发。

军用通信组网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实装通信组网进行模拟,进行实装通信设备的操作使用训练和联动训练,并为战术指挥、射击指挥等指挥信息系统提供话音、图文、数据报的通信链路。

可以用于单装教学与指挥信息系统建链组网训练以及综合演练。

该系统解决了借助实装进行操作训练带来的不便和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简化训练保障条件,减少实装和物资器材的损耗,节省经费,可提高部队信息化装备的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益。

1系统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军用通信组网模拟训练系统由通信管理服务器、半实物设备节点、半实物+计算机虚拟设备节点、计算机虚拟设备节点等组成,各节点有通信设备模拟器(短波电台模拟设备、超短波电台模拟设备、高速电台模拟设备、通信控制器模拟设备等)、模拟网关设备等半实物仿真模拟器、计算机仿真虚拟设备、指控计算机、网关模拟设备等。

单体设备模拟器作为一个通信节点中的端点,对通信控制软件上报当前工作参数,通信控制软件根据参数匹配规则对比相关参数信息,生成通话组网信息表。

通信控制软件通知SIP 服务器软件把相应的电台模拟设备或通信控制机模拟器加入一个会议,任意一台电台模拟设备或通信控制机模拟器按下PTT 话音输入时会议中的其它对应的电台模拟设备或通信控制机模拟器就能听到话音。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 ARM课程设计院(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课程设计说明书 (I)课程设计任务书 (2)1.课程设计题目 (3)2.课程设计目的 (3)3.课程设计内容 (3)3.1硬件资源 (3)3.2软件资源 (8)3.3调试环境准备与使用 (11)3.4系统设计步骤 (12)3.4.1需求分析 (12)3.4.2概要设计 (12)3.4.3详细设计 (16)3.4.4系统实现及调试 (20)3.4.5功能测试 (40)3.4.6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41)3.5.结论(体会) (42)3.6.参考文献 (4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43)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2.课程设计目的《ARM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实践课程,是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后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和平时实验内容,使学生初步具备嵌入式应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的实际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

加深对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以及项目开发步逐的认识,进一步熟悉UC/OS-II的一直与使用,进一步熟悉UCGUI的使用,提高嵌入式软件开发所必须的技能。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在嵌入式系统组成形式、构造方法、设计流程以及基于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嵌入式系统的方法等方面得到锻炼,在硬件系统设计(整合)、操作系统移植、应用程序编写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

3. 课程设计内容3.1 硬件资源基于奋斗STM32开发板,完成<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设计及调试。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引言 (1)1.1通信系统简介 (1)1.2 Matlab简介 (1)2.系统设计 (2)2.1通信系统原理 (2)2.2 系统整体设计 (3)3.子系统设计 (4)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3.1.1抽样(Samping) (4)3.1.2量化(Quantizing) (5)3.1.3编码(Coding) (6)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6)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7)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3.3循环码编解码 (8)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9)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0)3.3.3纠错能力 (10)3.4 ASK调制与解调 (11)3.5 衰落信道 (12)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2)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4.2 软件设计方案 (13)4.3 编码与调试 (13)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4)5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0)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信号与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与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方法;–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如线性、时不变性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信号与系统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号与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方法;3.系统的基本特性,如线性、时不变性等;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引言:介绍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6.信号与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讲解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分析各种信号与系统的特点和分类;7.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讲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8.系统的基本特性:讲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如线性、时不变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9.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信号与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应用价值;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线性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提供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滤波器等,以便进行课后实验。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附件1《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学时:64 学分:4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技术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程。

本课程总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传输方式、网络结构、通信技术应用及工作原理。

同时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试仪器,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参数并能够分析其含义与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学习移动通信技术,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基站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和移动通信网的简单架构能力及网络优化能力。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导课程有:综合布线、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课程理念:通过典型的工作岗位,归纳整合了通信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进一步确定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设计思路:以岗位分析入手,选取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最终确定4大项目任务。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量仪器.(2)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指标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用仪器分析3G网络主流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4)能够用仪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性能。

(5)能够用仪器分析GSM网络中关键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二)知识目标(1)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与特点。

(2)掌握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特点。

(3)了解抗噪声和抗干扰技术的工作原理。

(4)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5)掌握移动通信组网技术原理及应用。

(6)掌握GSM系统的网络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7)了解3G系统的主流技术与网络结构。

(8)掌握3G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踏实肯干团队协作的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安全生产意识。

四、课程内容(三)第一次课设计梗概1.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应用,上课的方式和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各项目任务时所达到的效果。

融合通信系统完整设计方案

融合通信系统完整设计方案

融合通信系统解决方案1. 系统概述系统是综合接入有线、无线等语音通信系统,实现所属部(分)队的实时指挥。

建设一套综合语音调度平台,核心平台采用先进软交换架构,以现有综合业务交换机为基础,对专网电话、会议会话、手机、集群通信、超短波电台、短波电台、广播对讲终端等系统进行整合,完成各系统双向语音互联互通、跨网呼叫与调度等个能建设,实现各类通信系统的要素集成、综合调度。

该平台实现对原有语音指挥交换业务相关资源的整合,提升现有的指挥业务,注重既有设备的价值,避免重复投资,同时也方便新业务的接入。

为提高武警部队训练执勤、通信保障、处突维稳等多样化任务、扁平化指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对各类音频、视频、音视频的统一调度。

随着实现“全地域、全时域、扁平化”的要求,语音指挥调度业务应充分满足以下应用需求:1、日常办公的电话互打整合现有号码资源,支持放号功能,可替代原有程控交换机功能,可以在管辖范围网络通达的区域布防IP话机,原有的模拟话机通过语音网关依然可以接入到软交换系统,做到充分利旧。

2、应急演练集群呼叫指挥员下达命令,点击预先设定的一个集群号码组,系统将自动呼叫该集群内的所有的语音终端,终端类型包括固定电话、IP电话、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集群终端等。

3、内部保障语音提醒当有某个重要的事件(如会议)之前需要保障,保障员可通过播放预设的语音内容,对需要执行内部保障的用户进行定时提醒。

4、上级向下级发布通知上级领导可将文字或一段语音设定为要通知传达的内容,并设定通知的时间及频次,到达设定时间后,系统将自动呼叫要通知接受命令的终端,播放传达的内容。

5、值班人员自动查岗查勤人员可设定查岗时间、查岗对象,当到了设定时间时,系统自动发起呼叫,对预定对象进行查岗。

6、全网语音IP通话将总队、支队、中队单位的传统语音与IP语音融合,将中队单位的所有话机与支队的话机接入软交换网络,实现V oIP传输。

7、调度音频终端在执行任务时,指挥员通过调度台实现对专网电话、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等的单呼、群呼,被呼叫人员可通过终端依次汇报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b5E2RGbCAP2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p1EanqFDPw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DXDiTa9E3d4.掌握简单的matlab 仿真能力。

3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仿真软件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一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接收者构成。

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将一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后再经过相应的解码调制后,得到原始信号。

其中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 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 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

并且要求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 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RTCrpUDGiT关键词:数字调制、AMI 码、循环码、ASK 调制。

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using simulation software or hardware experiment system platform design completed a typ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gener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by the source, send equipment, channel, receiving equipment, constitute the receiv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design, it is a analog signal through digital, source coding, channel coding, digital modulation after after corresponding decoding modulation, get the original signal. The digital way as the delta modulation, baseband code for AMI code, channel code for cyclic code, digital modulation mode for ASK modulation, channel for fading channel. And asked to complete the whole system and each link of the whole system simulation, and finally at the receiving end or similar or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the input (source>, calculation distortion, and reasons for analys5is PC. zVD7HxA Keywords: digital modulation, AMI codes, cyclic codes, ASK modulation.jLBHrnAILg1课程设计任务1.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xHAQX74J0X1.2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LDAYtRyKfE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Zzz6ZB2Ltk1.3课程设计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 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dvzfvkwMI1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信源为模拟信源,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 码,信道码为循环码,调制方式为ASK 调制,信道类型为衰落信道)。

rqyn14ZNXI2.实验电路原理分析2.1实验原理框图图 2.1 通信系统的原理框图模数转换中有三个基本过程:抽样、量化、编码。

根据编码的不同有几种调制方法,如脉冲振幅调制<PAM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增量调制。

EmxvxOtOco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有AMI 码,HDB3 码,PST码,曼彻斯特码,密勒码,CMI 码。

信道编码的常用编码有汉明码,卷积码,循环码,BCH 码。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常见的信道有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多径衰落信道。

根据题目要求,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 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 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则有以下原理框图SixE2yXPq5图 2.2 实验原理框图2.2增量调制原理增量调制是由PCM 发展而来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是PCM 的一种特例。

增量调制编码基本原理是指用一位编码,这一位码不是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幅度的增量特性,即采用一位二进制数码“ 1”或“ 0”来表示信号在抽样时刻的值相对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增大则输出“1”码,减小则输出“ 0”码。

输出的“ 1”,“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增减,不表示信号的绝对值。

6ewMyirQFL 增量调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所产生的二进制代码表示模拟信号前后两个抽样值的差别(增加、还是减少>而不是代表抽样值本身的大小,因此把它称为增量调制。

在增量调制系统的发端调制后的二进制代码1和0只表示信号这一个抽样时刻相对于前一个抽样时刻是增加(用1 码>还是减少(用0 码>。

收端译码器每收到一个1 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上升一个量化阶,而收到一个0 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下降一个量化阶。

kavU42VRUs增量调制系统框图如图2.3 所示,其中量化器是一个零值比较器,根据输入的电平极性,输出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为δ预,测器是一个单位延迟器, 其输出为前一个采样时刻的解码样值,编码器也是一个零值比较器,若其输入为负值,则编码输出为0,否则输出为1。

解码器将输入1,0 符号转换为δ然,后与预测值相加后得出解码样值输出,同时也作为预测器的输入。

y6v3ALoS892.3AMI 码AMI 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

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 和1 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 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 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例如:eUts8ZQVRd消息代码:1 0 0 1 1 0 0 0 1 1 1⋯AMI 码:+1 0 0 -1+1 0 0 0-1+1-1 ⋯2.4循环码2.4.1循环码介绍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线性分组码的一般特性,此外还具有循环性。

循环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且检(纠>错能力强。

它不但可以检测随机的错误,还可以检错突发的错误。

<n,k)循环码可以检测长为n-k 或更短的任何突发错误,包括首尾相接突发错误。

sQsAEJkW5T循环码是一种无权码,循环码编排的特点是相邻两个数码之间符合卡诺图中的邻接条件,即相邻两个数码之间只有一位码元不同,码元就是组成数码的单元。

符合这个特点的有多种方案,但循环码只能是表中的那种。

循环码的优点是没有瞬时错误,因为在数码变换过程中,在速度上会有快有慢,中间经过其它一些数码形式,称它们为瞬时错误。

这在某些数字系统中是不允许的,为此希望相邻两个数码之间仅有一位码元不同,即满足邻接条件,这样就不会产生瞬时错误。

循环码就是这样一种编码,它可以在卡诺图中依次循环得到。

GMsIasNXkA循环码最大的特点就是码字的循环特性,所谓循环特性是指:循环码中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循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组仍然是许用码组。

若TIrRGchYzg< )为一循环码组,则< )、< )⋯⋯还是许用码组。

也就是说,不论是左移还是右移,也不论移多少位,仍然是许用的循环码组。

<1)循环码的多项式表示设码长为n 的循环码表示为< ),其中为二进制数,通常把码组中各码元当做二进制的系数,即把上式中长为n 的各个分量看做多项式:<2—1>7EqZcWLZNX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的各项系数,则码字与码多项式一一对应,这种多项式中,x 仅表示码元位置的标记,因此我们并不关心x 的取值,这种多项式称为码多项式。

lzq7IGf02E<2)(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写为g(x>,它是(n,k>循环码码集中唯一的,幂次为n-k 的码多项式,则是一个幂次为n 的码多项式。

按模( >运算,此时:zvpgeqJ1hk<2—2)即<2—3)且因g(x>也是n 阶幂,故Q(x>=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