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时间的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时分秒《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3)运用时间加减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如经过时间、开始或结束时间等。
举例:
-学生需学会计算如“2时30分加上1小时15分等于几时几分”的问题;
-学生需掌握读取钟表时间,如当钟表指针指向3和4之间,分针指向1时,表示时间为3时05分。
2.教学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时分秒《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章节为《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分秒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时间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学会通过钟表读取时间,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时、分、秒的认识及其换算关系;
2.钟表的读取方法,以及通过钟表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3.运用时间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经过时间、开始或结束时间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强化对时分秒的认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时间加减法运算,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通过钟表读取时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将时间计算应用于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练习课》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时、分、秒【第三课时】时间的计算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
2. 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时刻,会画时针分针,会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3. 会根据具体情境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4. 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了解时分秒的关系,会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一段音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故事《一分钟》班杰明接到年轻人的求救电话,向他诉说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他约年轻人到房间好好谈一谈,当年轻人赶到班杰明房间时,里面乱七八糟,狼籍一片。
班杰明让年轻人在门外等一分钟,一分钟后,门打开了,房间整理得井然有序,而且还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
没等年青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话题说出来,班杰明就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你进来已有一分钟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能做许多事,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道理呀!”说完,便开心地走了。
小结:班杰明知道一分钟能做许多事,也能让别人知道一分种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教育我们即使一分一秒也要珍惜。
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一分钟虽然那么短暂,但是集少成多。
所以,我们应该灵活运用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还要向班杰明学习,让我们身边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钟表(1)认识钟面的格数认法在图上指出一大格,一小格,并知道共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整个钟面共有60小格,通过简单乘法得出为什么钟面会存在60小格。
(2)认识分针(感受1分钟)会看:较长的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安静一分钟!感受!或者让学生们在这1分钟内能做什么?(3)认识时针会看:较短的针是时针,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说出时针与分针、分针与秒针走动的关系分析:时针走1大格,分针会走几小格。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知识点汇总

一、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最粗最短、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4、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5、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6、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7、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8、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
9、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时)、(9时).10,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半时=30分1分二60秒1刻二15分1时二3600秒例题:1分40秒=(100)秒110分=(1)时(50)分6、解决问题:①经过时间二结束时间明始时间李老师想看晚上8:00开演的电影,她晚上7: 35来到电影院,还要等多久才可以看电影?8时-7时35分=25分答:还要等25分钟才可以看电影。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②美美8:25来到图书馆,丽丽比美美晚到15分钟,丽丽是什么时候到图书馆的?8时25分+15分二8时40分答:丽丽是8时40分到图书馆的。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③现在是晚上9:40,—场电影巳经开始了20分,这场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9时40分-20分二9时20分答:这场电影是9时20分开始的.重点知识总结: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熟悉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第三课时时间的计算练习课第二单元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加法第二课时减法第三课时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加、减法第四课时求近似数第五课时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练习第七课时减法的验算第八课时加减法的验算练习第九课时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连习课第二单元检测题(万之内的加减法)一、看清题目、细心计算。
(36分)一、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 二、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8+587 743-489 74+896 ★500-3673、列式计算。
①200吨比94吨多多少?②甲数是306,比乙数少94,乙数是多少?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22分)一、 6千米=( )米 4000千克=( )吨二、最大两位数与最大一名数的和是( ),差是( )。
3、在括号里填上“>”、“<”或“=”。
60分米( )6米 1200克—200克( )1千克500千克( )5吨 1500米+5000米( )2千米4、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9 3□ 6 6 8 □□6 □□3- 4 8 9-□1□- 4□- 3 2□4□88□1 7 4 4 5 9 43、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 一、下面三个长度中,最长的是( )。
【①3千米 ② 400米 ③ 50000分米】 二、400千克比202千克多( )。
【 ①602千克 ② 198千克 ③ 198】3、求比200少85的数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①200+85 ② 200-85 ③ 200-85+200】4、一根2米长的木棍,把它平均截成4段后做成凳子的脚,这张凳子大约有( )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换算和计算讲解

在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书的第一部分,他们将开始学习时间——如何把它从一个单元改变到另一个单元,并用它进行计算。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能 '因为它帮助他们找出的东西,比如东西需要多久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时间。
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能够与它合作,对于诸如制定计划,按期进行,以及仅仅知道时间是什么,是非常有用的。
让我们潜入迷人的时间世界!我们首先探索时间的构件,比如秒,分钟,小时,天数,周,月,年。
我们将发现这些单位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并学习如何相互切换。
你知道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吗?这种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学术历险中更令人兴奋的时间技巧和计算方法的发射台。
滴答,我们走!
一旦学生掌握了时间的节奏,他们将踏上解开神秘的旅程,编织在曲折和计算中。
在他们穿越真实生活中充满魔幻的境界时,他们会在两瞬间打开过去时间的细腻花瓣,像风中低语一样增加或减少间隔,并抓住AM和PM的难以捉摸的概念,就像在黄昏中瞬息万变的影子。
凭借其理解的魔力和转换因子的炼金术,学生们将修补他们解决问题的法术,铸造各种景观的时间计算精度咒语。
这种充满魔法的知识将为未来的数学探索和现实世界的冒险奠定基础,确保时间转换和计算在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迷你编曲中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交响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计算》教案

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并认识“秒”的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和钟面上时间的表示方法。
完成下面填空。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圈是()分,即()时。
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即()分。
(2)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过时、分、秒,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时间的计算。
二、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探究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汇报结果:(1)60+60=120分(2)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
(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
教师板书:2时=(120)分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时化成分,几时就是几个60分相加;分化成秒,几分就是几个60秒相加。
2.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续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方法一:7:30时,分针指向6;7:45时,分针指向9,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发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个小格,即15分钟。
方法二:时针始终在7和8之间,整时数没有变化,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共5×3=15(分钟)。
方法三:由于离家与到校的时间都是7时多,所以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数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三、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时分秒》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精品课)

《时分秒》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2、4、5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猜谜游戏引入。
谜面: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教师演示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复习所学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导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一) 时间的换算1、三年级(3)班的同学们决定去逍遥谷秋游,可是看了逍遥谷的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
星期一----星期五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星期六----星期天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2、想玩得更久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意向。
)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设计意图: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已知道1时=60分。
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
)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3时=()分2分=()秒240分=()时4时=()分3分=()秒180秒=()分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汇报。
三年级时分秒计算格式

三年级时分秒计算格式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关于时、分、秒的计算通常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下面是一些例子,展示如何进行时、分、秒的计算:
1. 时间加法:
例如,计算1小时20分钟50秒加上3小时45分钟10秒。
首先,将小时、分钟和秒分别相加:
+ 1小时 + 3小时 = 4小时
+ 20分钟 + 45分钟 = 65分钟
+ 50秒 + 10秒 = 60秒
然后,将得到的小时、分钟和秒转换为标准格式:
+ 4小时65分钟60秒
2. 时间减法:
例如,计算4小时30分钟20秒减去1小时15分钟30秒。
首先,将小时、分钟和秒分别相减:
+ 4小时 - 1小时 = 3小时
+ 30分钟 - 15分钟 = 15分钟
+ 20秒 - 30秒 = -10秒(需要从分钟中借1位,并注意进位)
然后,将得到的小时、分钟和秒转换为标准格式:
+ 3小时5分钟10秒(因为借了1位给秒,所以分钟需要进位)
3. 时间单位换算:
例如,将2小时30分钟转换为多少秒?
首先,计算总分钟数:2小时× 60分钟/小时 + 30分钟 = 150分钟
然后,将总分钟数转换为总秒数:150分钟× 60秒/分钟 = 9000秒
通过这些例子,你可以看到时间计算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和步骤。
在三年级时,这些计算通常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技巧,但需要细心和注意时间单位的正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经过的时间
芳芳乘车去看望奶奶,她上午8:15出发,路上用了1小时30分钟, 他到奶奶家的时间是什么时刻?
解析:已知开始时刻是8:15和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30分钟,求结束的 时刻。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时间求结束的时刻。
8时15分+1小时30分=9时45分 答:他到奶奶家的时间是9时45分。
时间的计算
学习了时间的 知识,我发现时 间真的很宝贵, 我决定改掉做作 业磨蹭的坏习惯。 原来周末完成家 庭作业需要2小时, 现在完成同样多 的作业,用了110 分。
聪明 一休哥
时 间 计 量 单 位
1时是60分, 那2时=(120)分
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120分>110分, 也就是2小时>110分
(3)如果你在这所小学 读书,从家学校要走10分 钟,你最晚什么时候起床?
说说你的理由。
(4)你还能提出其 他数学问题吗?
计算经过的时间
星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去秋游,在路上乘车
2 用了1小时15分钟,9:10到达,他们是几时
几分出发的?
解析:已知结束时刻9:10和经过的时间1小时15分,求开始的时 刻。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经过的时间。
我们来总结一下:
1时=60分 1分=60秒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在进行时间加减计算时可以用 竖式计算,相同单位和数位要对齐, 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作60.
9:00就是8:00过去60分钟,60 -40=20,所以是20分钟。
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
点25分钟上。它是什么时候到达?
如果要晚
11:45到达
点40分钟
呢?
12:00到达
方法小结: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1)可以看钟面,数格子后计算; • (2)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聪明 一休哥
时 间 计 量 单 位、秒
1时=60分
1分=60秒
在练习本上快速完成下面练习。
时
间
3时 =180分
小
4分 =240秒
精
60秒= 1 分
灵
120分= 2 时
时
在 里填上“>”“<”或 “=”。
间
9分 > 90
小
秒
4时 > 24分
精
5时 < 500
去学校
上午7:30-下午5:10上课学习、吃午饭
下午
5:15——5:25
回家
5:25——5:30
自由活动
5:30——6:00
吃晚饭
6:00——6:30
自由活动
6:30——7:30
做作业
7:30——8:00
自由活动
8:00——8:10
洗漱完睡觉
(1)起床、洗漱用了多 少时间?
(2)下午2:20分小明在 做什么?
古城小学作息时间表
6:30 7:30~7:50
上
8:00~8:40 8:50~9:30
9:30~10:00
起床 学生早餐 第一节 第二节
大课间操
午 10:00~10:40 第三节
10:50~11:30 第四节
午
休
12:40~1:40
下 2:00~2:40
午
2:40~3:00 3:10~3:40
3:40~4:30
灵
分
140秒 > 2
分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15 )分钟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所以是15分 钟。
分针从6走到9,走了15小格,所以是15分 钟。
45-30=15,所以是15分钟。
你是怎样 算出来的 呢?
你能告诉她, 还要等多久吗? 说说你是怎样 算的。
从8:40到9:00,时钟表上要 走4大格,所以是20分钟。
午自习
第五节 眼保健操 第六节 辅导课
1 1 :3 0 退1作60 1 0 :9 0
-1 0 :5 0
-1 0 :5 0 40
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 间?
答:这一节课上了 40分钟。
小明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
6:30——6:45
起床、洗漱
6:45——7:00
晨读
7:00——7:20
吃早餐
7: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