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分离、提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课时规范练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纯净的砒霜是一种剧毒物,但在医学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也可用于下列哪组混合物的分离( )A.酒精和水B.氯化铵和氯化钠C.氯化铵和碘单质D.氯化钾和二氧化锰2.某同学拟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某产品中的杂质,为此需要选用合适的溶剂。
具有下列特点的溶剂不可取的是( )A.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B.在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更易溶解C.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高温或低温时较大D.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溶解度很大3.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采用萃取操作,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天然色素的是( )A.石油醚B.二氯甲烷C.乙醇D.乙醚4.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A.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分液漏斗上面的塞子打开D.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5.(湖南高二阶段练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而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67 ℃,热稳定性差。
已知:乙醚沸点为35 ℃。
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艺为下列有关此工艺中的操作描述不正确的是( )A.破碎的目的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B.操作Ⅰ是萃取C.操作Ⅱ是蒸馏D.操作Ⅲ是重结晶6.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提纯物质,将分离提纯方法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B.升华C.重结晶D.分液E.蒸馏F.过滤G.洗气(1)通过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萃取教案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萃取教案
教学内容:分离提纯萃取
教学目标:1. 了解分离提纯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分离提纯萃取方法的优缺点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不同萃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介绍分离提纯萃取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
2. 不同分离提纯萃取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3. 各种分离提纯方法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
三、实验探究(25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分离提纯实验,比如用过滤纸和溶液进行过滤提纯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3. 小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四、拓展学习(10分钟)
1. 探讨实际应用中不同分离提纯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2. 看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了解分离提纯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思考题或实验报告
2. 完成作业后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分离提纯萃取的理解,培养其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分离提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1章第2节 分离、提纯教学设计下学期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1.2.1 分离、提纯本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
由于中学条件所限,对现代物理方法只要求初步改变的了解,不涉及过多的名词术语,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了解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用途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操作,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蒸馏、萃取或重结晶的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教学难点:苯甲酸重结晶的实验探究讲义 教具【新课导入】青蒿素的提取、确定结构、人工合成的历程【新课讲授】通过学习青蒿素研究的全过程,试总结青蒿素的研究经历了哪些步骤? 【学生活动1】分离提纯、确定分子式、结构式。
【总结】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过渡】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化合物,通常得到的是含有杂质的粗品 工厂生产和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往往有未反应的原料和反应副产物等。
进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首先要获得纯净的有机化合物,粗品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物质。
【学生活动2】1. 分离、提纯的原则是什么?2. 在提纯、分离青蒿素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讲解】1. 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被提纯物质和杂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易恢复原状态。
2. 萃取、蒸馏 【总结】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有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等。
【讲解】 1. 蒸馏(1) 适用对象:① 分离和提纯互溶的液态有机化合物② 液态有机化合物含有少量的杂质,而且该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其沸点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2)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加热液态混合物,利用物质沸点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使沸点低的物质汽化,然后冷凝、收集,从而达到与沸点高的物质相分离的目的。
【展示】蒸馏装置【学生活动3】1. 蒸馏操作,加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2. 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什么位置?3. 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是什么? 【讲解】1. 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2. 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3. 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教案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分离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几种化学分离提纯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分离提纯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分离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各种化学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化学分离提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混合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提纯。
2. 理论学习
(1)化学分离提纯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化学分离提纯是指通过不同物质的性质或者用不同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2)化学分离提纯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萃取等几种方法,分别介绍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3)化学分离提纯的应用:主要介绍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分离提纯的应用,如水的蒸馏提纯、盐的结晶提纯等。
3. 实验操作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分离提纯实验,比如利用滤纸进行简单过滤、用酒精进行萃取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分离提纯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效果。
4. 案例分析
老师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分离提纯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分离提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分离提纯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化学分离提纯的习题和实验报告,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3.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 提示:取部分提纯后的苯甲酸样品,溶于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 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钠已被除净。
4.温度越低,苯甲酸的溶解度越小,为了得到更多的苯甲酸晶体,是不是结 晶时的温度越低越好? 提示:冷却结晶时,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因为温度过低时,杂质的溶解 度也会降低,部分杂质也会析出,达不到提纯苯甲酸的目的。
目录
1.(2022·郴州高二检测)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D)
A.点燃酒精灯
B.蒸发浓缩
C.蒸馏
D.过滤
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酒精洒出易引起火灾, A错误;蒸发浓缩应在蒸发皿中进行,B错误;蒸馏时为保障最好的冷却效 果,冷凝水应下进上出,C错误;过滤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过滤 操作合理,D正确。
目录
解析:在蒸馏时,沸点较低的先馏出,所以沸点较低的汽油比沸点较高的 柴油先馏出,A正确;沸石具有防暴沸作用,所以蒸馏烧瓶中放入沸石可 防止蒸馏时发生暴沸,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B正确;冷凝管中水应下口 进上口出,防止馏分温度急剧降低而炸裂冷凝管,所以冷凝水应该从b口 进a口出,C错误;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和蒸馏烧 瓶支管口下沿相平,D正确。
的是
( A)
A
B
C
D
除去甲烷中的 从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混 趁热过滤提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
乙烯
合物中蒸馏出三氯甲烷 纯苯甲酸 钠溶液
目录
解析:乙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会在甲烷中引入 二氧化碳杂质,故A错误;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 方法从混合物中蒸馏出三氯甲烷,故B正确;苯甲酸高温时溶解度大,趁 热过滤提纯苯甲酸,可减少损失,故C正确;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 溶,可用分液法分离,故D正确。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发皿、漏斗
提纯苯甲酸
洗气
分离提纯气体混合物
洗气瓶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2.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注意事项
分离提纯 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蒸馏
互溶的液体
各液体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在30 ℃以上
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溶解度相差较大,且被提纯物质的 固态混合物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萃取(主
从液体中提纯液 ①与原溶剂不互溶 要讨论液
冷凝管冷凝效果比直 形冷凝管好,但是蒸馏
时需要用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容易引起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注意
馏分的滞留。
②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事项
③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是下口进入,上口流出
(二)萃取
①液-液萃取是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
萃取的 剂中的 溶解度 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 [微提醒]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一)蒸馏
适用范围 分离和提纯 液态 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微点拨]
液态有机化合物中含少量杂质,而且 冷凝管的种类及使用
适用条件 该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其沸点与 冷凝管分为直形冷凝管
_杂__质__的沸点相差较大
和球形冷凝管。球形
续表
装置
C正确;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先加入少量蒸馏
水,然后趁热过滤除去杂质,再冷却结晶,获得苯甲酸,故D错误。
答案:C
2.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选择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学案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分离、提纯.docx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分离提纯》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蒸馏、萃取和重结晶基本操作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机物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2.通过具体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建立“通过物质性质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模型。
3.通过苯甲酸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类比迁移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任务一:提纯工业酒精【资料1】已知工业乙醇(主要成分是乙醇,含有水、甲醇杂质),通过蒸馏可获得95.6%乙醇和4.4%水的共沸混合物(沸点78.15℃)。
共沸物,是指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时,其组分与沸点均保持不变。
一、蒸馏1.适用条件(1)_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且该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性较高;(2)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与杂质的__________相差较大。
2.蒸馏装置及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______________;②加碎瓷片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③冷凝管中水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何获得无水乙醇? 2.固液混合物分离为什么不用过滤而用蒸馏呢?任务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资料2】二、萃取对萃取剂的要求:【思考】1.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为什么?2.分液后应如何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有机溶液?(已知:四氯化碳沸点:76.8 ℃ 碘单质沸点:184.35 ℃)任务三:提纯苯甲酸【资料3】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纯净的苯甲酸为无色结晶,其结构可表示为,熔点122℃,沸点249℃,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温度【思考】某粗苯甲酸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如何提纯苯甲酸?三、重结晶【思考】1.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2.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3.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任务四:总结归纳【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B.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C.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D.研究有机化合物可首先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再分离、提纯2.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①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③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④从食盐水中提取溶质A.①—丁②—丙③—甲④—乙 B.①—乙②—丙③—甲④—丁C.①—丁②—丙③—乙④—甲 D.①—丙②—乙③—丁④—甲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直接蒸馏的方法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5.间苯三酚和HCl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苯酚和水。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0 30
硫酸钠
品的方法是__重__结__晶__。
2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色谱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卫特
1906年,茨卫特在一根玻璃 管的细端塞上一小团绵花,在 管中充填碳酸钙粉末,让溶有 绿色植物叶子色素的石油醚溶 液自上而下地通过。结果植物 色素便被碳酸钙吸附,分成三 段不同颜色:绿色、黄色、黄 绿色。再将碳酸钙吸附柱取出, 并用乙醇洗脱,即得色素的溶 液: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 素。
下:
氯 化 混 蒸 趁 Na2SO4晶体
钠
合发热
硫酸 铵
溶 解
浓 缩
过 滤
滤液
冷 却 结
过 滤
晶
滤液 NH4Cl
洗 干 NH4Cl 涤 燥 产品
(1)“冷却结晶”过程中,
80
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
70
度为_3_3_~_4。0℃
溶 60
氯化铵
解 50
度/g
(2)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 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
分析:乙醇和水互溶,乙醇沸点:78.3℃,水的沸点100℃。
1.蒸馏
(1)适用范围: 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2)适用条件: ①用于分离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②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③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
(3)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
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萃取
【练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答)案 A 酒精与水互溶
A.用酒精萃取甲苯水溶液中甲苯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然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对于密度不同、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可采用分液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D.对于热稳定性较强、沸点较高的液态有机物和沸点较低的杂质可用蒸馏法除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分离、提纯》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分离、提纯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课程主题1“基础实验”的内容。
1.内容建议
围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选取实验活动,掌握必需的实验操作技能。
2.学业要求
(1)掌握过滤、蒸馏、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2)掌握实验装置组装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本节是学生在了解部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系统地、深入地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不可或缺的一步,学好本节课内容为研究有机化合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主要有蒸馏、萃取和重结晶,在人教版旧教材中的必修一第一章呈现了蒸馏和萃取的内容,同时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第一章中重复学习了有关蒸馏和萃取的相关知识。
对比旧教材,人教版的新教材将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的方法集中在选修3的第一章学习,避免了重复学习的不必要。
人教版新教材和旧教材在这一模块中呈现的内容和栏目都是相似的,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苯甲酸提纯实验的描述:补充苯甲酸的有关物理性质的信息、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以及讨论环节。
新教材内容的改变带来的教学启示:在本节内容中不能只是粗略介绍蒸馏和萃取,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详细学习蒸馏和萃取、重结晶的相关知识,建立“通过物质性质差异分离提纯的方法”的方法模型;苯甲酸实验内容的增加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重结晶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二中对蒸馏具有初步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运用重结晶和蒸馏的方法提纯和分离有机物还不清晰,对于萃取的操作并不了解,也还未构建“通过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的方法模型,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说出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的适用范围。
2.能结合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构建通过物质性质差异分离提纯的方法”的方法模型。
3.通过苯甲酸的实验研究,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评价目标】
1.通过对蒸馏、萃取和重结晶适用范围的比较,诊断学生对于蒸馏、萃取和重结晶方法的理解和辨别能力。
1.通过具体的真实任务,诊断学生对于“通过物质性质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苯甲酸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通过物质性质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模型;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实验探究
难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实验探究
六、教学方法
情境导学:通过创设蒸馏、萃取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这些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促学:1.具体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构建“利用物质性质选择提纯方法”的模型;
2.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归纳总结,促进学生形成分离提纯的思路。
习题测学评价诊学:通过课堂练习检测来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助学:结合苯甲酸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案促学:通过学案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法:交流合作、实验探究
七、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屠呦呦获诺尔贝“生理学奖”引入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再通过具体不同物质的资料,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物质的特点,思考分离提纯的方法,顺其自然地过过渡到蒸馏、萃取和重结晶基本操作和仪器选择的学习内容。
最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归纳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构建”利用物质性质选择提纯方法”的模型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课堂练习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二氯甲烷(液体,沸点40℃)、三氯甲烷(液体,沸点62℃)和四氯化碳(液体,沸点77℃),分离它们的操作方法是()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重结晶
2.乙酰苯胺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白色晶体,某种乙酰苯胺样品中混入了少量氯化钠杂质。
已知:①20℃时乙酰苯胺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36.9g
②氯化钠可分散在乙醇中形成胶体
③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提纯乙酰苯胺使用的溶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水;分液B.乙醇;过滤
C.水;重结晶D.乙醇;重结晶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出馏分的沸点
B.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C.在重结晶的实验中,使用短颈漏斗趁热过滤是为了减少被提纯物质的损失
D.作为重结晶实验的溶剂,杂质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该很大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5.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