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大致数量

合集下载

作物生长需肥量及吸收规律

作物生长需肥量及吸收规律
9、甘蔗: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钙、镁分别为1.65-2.12、0.36-0.54、1.97-2.67、0.46-0.75、0.5-0.75公斤,
10、芹菜::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分别为2.55、1.36、3.67公斤,微肥中对钙、镁、硼需求较大。
11、萝卜: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分别为2.1-3.1、0.8-1.9、3.8-5.6公斤
15、菜豆:每生产1000公斤鲜菜豆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0.1、2.3、5.9公斤,根瘤菌固氮约占植株总需求的1/3,对钼敏感。
16、甘蓝、大白菜:每生产1000公斤鲜菜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4.1-6.5、1.2-1.9、4.9-6.8公斤
17、花椰菜:每生产1000公斤鲜菜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3.4、3.93、9.59公斤,微肥中对硼、钼较敏感
12、甜菜:每生产1000公斤块根需氮、磷、钾分别为3.9-5.5、1.3-2.1、5.4-6.6公斤
13、辣椒:属茄果类、无限生长型;每生产1000公斤鲜果需氮、磷、钾、钙、镁分别为3.5-5.5、0.7-1.4、5.5-7.2、2-5、0.7-3.2公斤;
14、桃:每生产1000公斤鲜果,树需要氮、磷、钾分别为4.85-5、2.0、6.6-7.6公斤,微肥中对铁较敏感;
5、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1.9、0.8-1.3、1.8-2.4,
450公斤/亩双季稻需求:14、5、9,550公斤/亩单季稻需求:19、9、7,
6、大豆:每生产100公斤大豆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8.1-10.1、1.8-3、2.9-6.3,其根瘤菌固氮能力为4-7公斤/亩,满足30-50%的需求;微肥中重点补钼、铁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

中国农业信息网:1 小麦需肥特性是什么答: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 kg、钾素(K2O)1.5~3.3 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 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作者:佚名来源于:本站原创点击数:658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又是一年秋播时,又到了农民朋友大量施用肥料的投入高峰期,但近年来我市肥料施用中多施、偏施现象渐趋严重,这不仅直接造成了成本上的浪费,甚至还恶化了农田土壤环境,影响了后茬作物的生长。

因此,我们结合今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果,介绍一项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所谓平衡施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施肥技术。

它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作物需要营养元素的品种及其数量,产中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法与技术,适量、均衡、适时供应作物所需但土壤不能提供的氮、磷、钾和中微量营养元素。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

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

学习内容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学习内容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课后练习
4. 除氮、磷、钾三要素需要按比例供应外, 其他营养元素,包括 微量元素也要有针对 性的进行补充,以保证土壤养分的全面协 调供应。
学习内容
不同作物吸收 N、P2O5、
K2O 数量各不相同
学习内容
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吸收N、P2O5、K2O 的数量各不相同;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
养分数量也有差异
学习内容
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 土壤、施肥、灌溉等影响
学习内容
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kg)
0.90~1.10
2.00~3.40
苹果( 果实(鲜重)
0.30
0.08
0.32
国光)
葡萄(玫 果实(鲜重)
0.60
0.30
0.72
瑰香)
大白菜 叶球(鲜重)
0.19
0.09
0.34
胡萝卜
根(鲜重)
0.24
0.08
0.57
学习内容
粮食作物每形成100kg籽粒, 吸收氮(N)、磷(P2O5) 和钾(K2O)的比例大致为
注意!
除氮、磷、钾三要素需要按 比例供应外,其他营养元素 ,包括微量元素,也要有针 对性的进行补充,以保住土 壤养分的全面协调供应。
课后练习
填空题 1.粮食作物每形成100kg籽粒,吸收氮(N)、 磷( P2O5 )和钾(K2O)的比例大致为
3:1:1 。 2.薯类作物对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是氮的 1.5~2倍),为喜 钾 作物。油料作物需 磷 量 较高。 3.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需要的多数氮素 可由根瘤提供,因而要注意 磷 、 钾 营养 的供应。
学习内容
作物与养分的关系:

鸡粪、猪粪、牛粪、羊粪的氮磷钾含量及其C、N比

鸡粪、猪粪、牛粪、羊粪的氮磷钾含量及其C、N比

鸡粪、猪粪、牛粪、羊粪的氮磷钾含量及其C/N猪粪含有机质15%,氮(N)0.5%,磷(P2O5)0.5~0.6%,钾(K2O)0.35~0.45%,猪粪的质地较细,成分较复杂,含蛋白质、脂肪类、有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无机盐。

猪粪含氮素较多,碳氮比例较小(14:1),一般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牛粪含有机质14.5%,氮(N)0.30~0.45%,磷(P2O5)0.15~0.25%,钾(K2O)0.10~0.15%。

牛粪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各种家畜中最低,质地细密,含水较多,分解慢,发热量低,属迟效性肥料。

马粪含有机质21%,氮(N)0.4~0.5%,磷(P2O5)0.2~0.3%,钾(K2O)0.35~0.45%。

马粪成分中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多,此外,还含有木质素、蛋白质、脂肪类、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

马粪质地粗松,含有大量高温性纤维分解细菌,在规程过程中能产生高温,属热性肥料。

羊粪含有机质24~27%,氮(N)0.7~0.8%,磷(P2O5)0.45~0.6%,钾(K2O)0.4~0.5%。

羊粪含有机质比其它畜粪多,粪质较细,肥分浓厚。

/羊粪发热介于马粪与牛粪之间,亦属热性肥料。

禽粪是鸡粪、鸭粪、鹅粪、鸽粪等的总称。

禽粪中的养分含量较家畜粪尿为高,而且养分比较均衡。

常见禽粪养分含量表种类水分(%)有机物(%)氮(N)(%)磷(P2O5)(%)钾(K2O)(%)鸡粪50.5 25.5 1.63 1.54 0.85鸭粪56.6 26.2 1.10 1.40 0.62鹅粪77.1 23.4 0.55 0.50 0.95鸽粪51.0 30.8 1.76 1.78 1.00禽粪是容易腐熟的有机肥料。

禽粪中氮素以尿酸态为主,尿酸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对作物根系生长有害,同时,新鲜禽粪容易招引地下害虫,因此,禽粪作肥料应先堆积腐熟后施用。

腐熟的禽粪可作基肥、追肥、种肥。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⒈一般大田作物包括相应的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养分数量;
⒉块根、块茎、果实均为鲜重,籽实为风干重;
⒊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主要借助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鉴于农资经销商的工作需要,我们只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

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

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

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

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致数量表)。

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一般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估算。

在没有化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不施肥时的产量(空白产量)来进行估算。

3.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

再来看肥料使用问题速查表,推荐大家收藏。

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

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

作物养分吸收量在有的资料中也称为作物养分需要量或消耗量,是指每生产100千克主产品(如籽粒、块茎、块根、果实等)作物吸收的养分千克数。

一般由地上部茎叶和籽粒产量,乘以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得出。

作物成熟后大部分氮、磷养分集中在籽粒中,而80%以上的钾集中在秸秆中。

地下部分(根)的数量和养分含量往往没有计算在内(甘薯等除外)。

养分的表示方法,氮均以元素氮(N)表示,而磷、钾则有不同。

在多数资料中,磷、钾以氧化物(P2O5和K2O)表示,而近年的资料中也有以元素磷、钾(P和K)表示的。

这一点要请读者注意,不同来源的资料,为了相互比较或平均,有时需要进行换算。

换算的系数为:P2O5P K2OK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养分也有差异。

养分的吸收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施肥、灌溉等。

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养分的吸收量,因外界条件不同,相差可达一倍以上。

形成100千克主产品吸收氮、磷、钾的大致数量(千克)作物水稻小麦春xx夏玉米甘薯马铃薯甘蔗1 / 12甜菜收获物) (籽粒风干重) (风干重籽粒) (风干重籽粒) (风干重籽粒) 鲜重(薯块) 鲜重薯块() 鲜重茎((N) 氮鲜重)块根( 1.60~2.602.80~3.20~3.504.00~2.502.700.35~0.42~0.350.552 / 121.60~2.30~0.40(P 磷0.452O5)~0.801.30~1.001.301.20~1.401.10~1.40 ~0.150.18 ~0.200.22 0.80~1.50 ~0.143 / 12(K 0.16钾2O) ~1.803.20 ~2.004.00 ~4.505.50 ~3.203.800.55~0.621.06~1.20 ~2.002.70 ~0.55 0.60x xxx4 / 120.4362.290.831.20=P=P2O5=K=K2O棉花黄麻油菜大豆花生烟草茶桑温州蜜柑) (白凤桃) 世纪梨(20) 国光苹果() (玫瑰香葡萄大白菜甘兰5 / 12菠菜芹菜番茄茄子甜椒黄瓜冬瓜架芸豆大葱大蒜胡萝卜皮棉) 风干重秆() 风干重籽粒() 风干重籽粒() 风干重荚果() (干重叶) (鲜重叶) 鲜重叶() 鲜重果实() (鲜重果实)鲜重果实(6 / 12) 鲜重果实() 鲜重果实() 鲜重叶球() 鲜重叶球() (鲜重叶) (鲜重茎叶) (鲜重果实) (鲜重果实) 鲜重果实() 鲜重果实() 鲜重果实() 鲜重荚果() (鲜重茎叶) (鲜重鳞茎) 鲜重根( ~7.008.001.50~2.50~6.807.807 / 12~5.005.55 ~4.006.40 2.40~3.40 1.20~1.40 ~1.702.10 0.600.480.470.300.600.190.300.250.200.350.328 / 120.520.270.141.000.51~0.244.006.00 0.65~0.95~2.402.60~1.501.800.90~1.101.20~1.60~0.200.23 0.70~129/0.850.110.200.230.080.300.090.100.080.090.090.110.130.050.220.060.130.087.00~15.00 3.80~1210/4.80~5.507.00~2.002.502.00~3.404.80~5.80~0.330.43~0.901.220.400.760.480.320.720.220.5311 / 120.390.390.450.640.350.210.590.110.180.57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各类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一些规律。

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三项数据

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三项数据

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三项数据一、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指土壤酸碱度的指标,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农作物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pH值在 6.0-7.5之间。

过酸性或过碱性的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能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确保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农民可以通过土壤调理来调节土壤的pH值。

调节土壤pH值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施加石灰来提高土壤的pH值,施加硫酸铵来降低土壤的pH值等。

通过合理的土壤调理,可以使土壤的pH值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

氮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之一,它参与了植物体内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如叶绿素合成、蛋白质合成等。

磷元素对农作物的根系发育、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钾元素参与了植物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如水分平衡、养分运输等。

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不过,施肥过量也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因此在施肥时要注意合理用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量和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施肥。

三、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水分的供应与土壤的保水性、排水性和灌溉方式等有关。

土壤的保水性是指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

保水性好的土壤能够在降雨后保持较长时间的土壤湿度,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排水性好的土壤能够迅速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土壤过湿对农作物根系的伤害。

因此,合理选择土壤类型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排水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大致数量
作物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大麦 荞麦 玉米 谷子 高粱 甘薯 马铃薯 大豆 豌豆 花生 棉花 油彩 芝麻 烟草 大麻 甜菜 甘蔗 亚麻 黄瓜
收获物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鲜块根 鲜块根 豆粒 豆粒 荚果 籽棉 菜籽 籽粒 鲜叶 纤维 块茎 茎 瓜茎 果实
0.81 0.1 0.3 0.5 0.45 0.1 0.31 0.01 0.6 0.31 0.41 0.05 0.27 0.12 0.16 0.08 0.36 0.18 0.3 0.12 0.55 0.1 0.15 0.07 0.42 0.17 0.4 0.1 0.41 0.14 0.6 0.11 0.47 0.23 0.59 0.14 0.6 0.3 0.3 0.48 0.2 0.31-0.48 0.15-0.12
作物
架芸豆 茄子 番茄 胡萝卜 萝卜 卷心菜 洋葱 芹菜 菠菜 大葱 辣椒 西瓜 南瓜 草莓 白菜 柑桔 梨 柿 葡萄 苹果 桃 甘蓝
收获物
果实 果实 果实 块根 块根 叶球 葱头 全株 全株 全株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全株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叶球
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 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 100 氮(N) 磷(P2O5)
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 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 100 氮(N) 磷(P2O5)钾(K2O)
2.1-2.4 3 3 2.7 3.3 2.57 2.5 2.6 0.35 0.5 7.2 3.09 6.8 5 5.8 8.23 4.1 8 0.4 0.19 0.97 0.4 0.9-1.3 1.25 1 0.9 1.6 0.86 1.25 1.3 0.18 0.2 1.8 0.86 1.3 1.8 2.02 0.7 2.3 0.15 0.07 0.05 0.35 0.23 2.1-3.3 2.5 2.5 2.2 4.3 2.14 1.75 3 0.55 1.06 4 2.86 3 4 4.41 1.1 5 0.6 0.3 1.36 0.55 0.68
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 钾(K2O)
0.4 0.5 0.5 0.5 0.5 0.38 0.23 0.42 0.42 0.4 0.75 0.32 0.64 0.45 0.37 0.4 0.48 0.54 0.72 0.32 0.76 0.35-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