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

合集下载

番茄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

番茄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

2021(1)doi:10.11838/sfsc・1673-6257.19595番茄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褚屿,骆洪义”,林举梅,左世福,张喜琦,陈堂鑫,徐震,王志远(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

通过试验,测定番茄 各个时期根系、茎秆、叶片、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铁、猛、铜、锌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

研究表明:随番茄生长发育的进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率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果实中各元素分配率持续提高。

至番茄成熟期果实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达44.89%、56.73%、54.25%,钙、镁分配率分别达19.9%、53.9%,铁、猛、铜、锌分配率分别达31.8%、19.0%、27.8%、9.0%。

番茄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0:1.0:4.7;对钙、镁吸收比例为8.1:1;番茄全生育期对铁需求较大,锌、猛次之,铜最少,吸收比例为38.6:2.9:l:2.0o关键词:番茄;氮、磷、钾;钙、镁;铁、猛、铜、锌;番茄(Solanum bycopersicum)是世界上种植分布最广、食用人数最多的作物之一,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o番茄喜温、喜光、耐肥,较耐旱,但不耐涝;番茄种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应避免连作⑶。

番茄结果期长,产量高,必须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是合成细胞膜的重要元素之一,增施氮肥能显著提升番茄茎叶的生长,提高作物光合速率,改善番茄品质,但过量单一施用氮肥,将导致茎枝徒长、延迟成熟、产量品质降低3]。

磷素能够促进番茄根系生长,提高抗病、抗旱、抗寒能力,适量施磷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促进早熟;施磷过多会影响植物对其它元素的吸收[8-10]o番茄全生育期内对钾素吸收最多,钾素可以增加番茄的抗性,促进果实发育,对果实着色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果实品质。

氮磷钾肥的作用及功能

氮磷钾肥的作用及功能

氮磷钾肥的作用及功能氮磷钾肥是农业生产中使用最多的肥料之一,它的作用和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氮磷钾肥的定义、作用、种类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氮磷钾肥的定义氮磷钾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肥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肥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根系吸收,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氮磷钾肥的作用1. 氮磷钾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片生长和根系发育。

磷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开花结实,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钾元素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使植物更加健壮。

2. 氮磷钾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氮磷钾肥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氮磷钾肥能改善土壤环境。

氮磷钾肥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氮磷钾肥还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4. 氮磷钾肥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氮磷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同时,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氮磷钾肥的种类氮磷钾肥根据不同的营养元素含量和比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氮磷钾肥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复合肥:复合肥是一种混合了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包括氮、磷、钾等多种元素,通常以NPK为代表。

复合肥可以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和成本。

2. 氮肥:氮肥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氮元素的肥料,通常以尿素为代表。

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需要谨慎使用。

3. 磷肥:磷肥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磷元素的肥料,通常以磷酸二铵为代表。

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开花结实,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主要为氮、磷、钾。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也是三大元素之一。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植物构成蛋白质、细胞壁、叶绿素等的基本化学元素。

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最为显著。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的吸收量占所有元素总吸收量的约70%左右。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关系到水稻根系扩张、开花、结实等生长过程。

磷的吸收量在水稻总吸收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仅占不到总质量的5%左右,但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却非常重要。

水稻吸收氮磷钾元素比例在不同的生长期有所不同。

在生长早期,水稻根系发育不完善,吸收能力较弱,主要需求量为氮和磷。

因此,供水量和肥料施用量应当注重提高氮、磷的含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在生长中后期,随着水稻生长过程的加快,根系也逐渐完善,对氮磷的吸收需求逐渐降低,而对钾的需求量则相应增加。

因此,在后期的肥料施用中,应当注重提高钾肥的含量,从而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元素比例。

在水稻的肥料管理中,合理的肥料施用是提高产量、优质优产的关键之一。

因此,水稻的营养供应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管理。

合理的肥料施用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农业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磷氮钾肥植物的作用

磷氮钾肥植物的作用

磷氮钾肥植物的作用磷氮钾肥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营养补给品,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磷氮钾肥含有磷、氮和钾这三种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它们分别对植物的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来介绍磷氮钾肥对植物的作用。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

它在植物体内参与能量代谢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磷酸化反应,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磷对于植物的根系发育、种子萌发和根系吸收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土壤中缺乏磷元素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叶片会变得黄瘦,根系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因此,及时补充磷元素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另一种重要元素。

氮元素主要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氨基酸合成。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然后转化为氨基酸等化合物,供给植物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进行生长发育。

氮元素的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果实发育不良等问题。

因此,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钾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离子元素。

它参与植物体内的许多生理和代谢过程,如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维持细胞的稳定性等。

钾元素还能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当土壤中缺乏钾元素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叶片会出现枯黄、叶尖焦枯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

因此,钾肥的适量施用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磷氮钾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磷元素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光合作用,氮元素参与植物的蛋白质合成和光合作用,而钾元素则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因此,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适量的磷氮钾肥的使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施肥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来进行,过量的施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

因此,在使用磷氮钾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肥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氮肥:能使植物叶子大而鲜绿,使叶片减缓衰老,营养健壮,花多,产量高。

生产上常使用氮肥是植物快速生长。

所以我们对于叶菜(吃叶子的菜)要多施氮肥。

主要磷肥品种有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也称双料、三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此外,磷矿粉、钢渣磷肥、脱氟磷肥、骨粉也是磷肥,但目前用量很少,市场也少见磷肥:能使作物代谢正常,植株发育良好,同时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以及抗寒性,提早成熟。

我们要使作物提前收获,一般多施用磷肥。

钾肥:能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茎秆坚韧,抗伏倒,使种子饱满主要钾肥品种有硫酸钾、氯化钾、盐湖钾肥、窑灰钾肥和草木灰。

其中硫酸钾和氯化钾成分较纯,主要成分是化钾,窑灰钾肥和草木灰成分很复杂,市场上流通量较前三种钾肥少。

资料来源《植物生理学》(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

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除碳氢氧是从空气中吸收,其余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肥料、稀土肥料等。

1、氮素化肥氮是蛋白质构成的主要元素,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

氮磷钾在植物光合中的作用

氮磷钾在植物光合中的作用

氮磷钾在植物光合中的作用
氮磷钾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三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1. 氮(N)是植物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

光合作
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然而,葡萄糖不仅被用作能量来源,还被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需的氨基酸都含有氮元素。

因此,氮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磷(P)是ATP(三磷酸腺苷)和DNA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

光合作用过程中,ATP被植物用于供能,促进光合作用
的进行。

磷还参与调节植物光合色素的合成,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此外,磷还参与植物的光合产物转运和贮存,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效率。

3. 钾(K)是植物细胞内的阳离子,与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氢离
子一起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离子平衡,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钾还参与植物的光合产物的分配和转运,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钾还参与许多植物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酶的活性调节和光合产物的转化。

总之,氮磷钾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们参与合成光合产物所需的有机物质,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平衡,调节酶的活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植物
生长不良、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通常会通过施用氮磷钾肥料来补充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元素。

氮磷钾使用方法

氮磷钾使用方法

氮磷钾使用方法氮磷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氮磷钾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氮磷钾的使用方法。

一、氮磷钾的作用。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氮元素是植物构成蛋白质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磷元素是ATP、DNA、RNA等生物体内核酸和能量物质的组成部分,钾元素则是调节植物渗透压、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重要元素。

因此,氮磷钾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氮磷钾施用量。

1. 氮磷钾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品种、生育期、土壤肥力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氮磷钾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来确定,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 在施用氮磷钾时,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来确定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氮磷钾的施用方法。

1. 氮磷钾可以通过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多种方式进行施用。

基肥期间,可以将氮磷钾均匀撒布在整个田地表面,然后进行深翻,使其与土壤混合均匀。

追肥期间,可以将氮磷钾溶解后通过灌溉水进行追肥施用。

叶面喷施期间,可以将氮磷钾溶解后喷施在作物叶面上,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四、氮磷钾的施用时机。

1. 氮磷钾的施用时机应根据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求量来确定,一般来说,氮磷钾的施用时机应在作物生长迅速期和生殖生长期进行,以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

2. 在氮磷钾的施用时,应避免遇到高温、低温、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以免影响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效果。

五、氮磷钾的施用注意事项。

1. 在施用氮磷钾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化肥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施肥效果。

2. 在氮磷钾的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施用,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足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总之,正确的使用氮磷钾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施用氮磷钾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作物生长不良。

氮、磷、钾营养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分析

氮、磷、钾营养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分析

氮、磷、钾营养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分析氮(N)、磷(P)和钾(K)是植物所需的三种主要营养元素。

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氮、磷、钾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首先,氮、磷和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氮是植物合成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的主要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重要作用。

磷是植物合成ATP(三磷酸腺苷)、DNA 和RNA的主要成分,对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光合作用等起重要作用。

钾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参与植物的水分调节和渗透调节,对植物的抗病能力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其次,氮、磷、钾之间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氮、磷和钾的吸收与利用是互相依赖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植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氮磷比和氮钾比被广泛用于评价植物养分状况的平衡性,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在一些果树中,氮磷比例较低,有助于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芽生长;而在一些蔬菜和经济作物中,氮磷比例较高,有助于促进叶片生长和产量提高。

另外,氮、磷、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有重要影响。

磷对氮的吸收和利用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氮的吸引力和转运能力,降低氮的有效性丧失。

磷还可以促进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并参与调节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相反,缺磷条件下,植物对氮和钾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减弱,容易导致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降低。

在施肥和养分调控中,合理调配氮、磷、钾的比例,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最后,氮、磷、钾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对植物的抗病性和逆境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磷比例和氮钾比例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逆境适应能力。

氮磷比例偏高或偏低都会对植物的抗病性造成影响,过高的氮磷比例可能导致植物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过低的氮磷比例可能导致植物的抗病性下降。

同样,合理的氮钾比例有助于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抗旱、抗寒、抗盐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不同施肥方法的比较
土壤施肥 配水施肥 叶面施肥
优点
使用方便,一次施肥持效时 间长,省工
可直接施于根部,便于根部 快速吸收,随用随施,土壤 不易固定,流失少
肥料吸收利用率最高,效果 最快,特别适用于作物传导 慢的养分补充、中微量元素 补充以及作物特定生长时期 对特定元素的补充
土壤 扩散
地上部
质流
根 截获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氮(N)的吸收形态
吸收型态:NH4+ 、 NO3- 、 CO(NH2)2 、尿素态氮、氨基酸
肥效迟缓
肥效迅速
铵态氮(NH4+-N) a) 移动性小 b) 易吸附(粘土,腐殖质) c) 不易被淋失 d) 没有反硝化损失 e) 气态氮损失大 f) 释放H+使土壤变酸
Fe
Zn
Cu Na Ca B Mo
S N
Mg PK
为什么大量施肥,作物仍然营养不良?
①、不同土壤类型及酸碱度易缺乏的养分
PH<6.0
沙土
氮磷钾钙镁铜锌钼
轻壤土 氮磷钾钙镁铜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壤土
磷钾钼
粘壤土 磷钾钼
粘土
磷钼
高有机质土 磷锌铜
白浆土 镁
PH 6.0-7.0 氮镁锰硼铜锌 氮镁锰硼铜 硼锰 锰 硼锰 锰锌铜 镁铜
新叶24%钙 果实2%钙 老叶38%钙 根系23%钙
为什么大量施肥,作物仍然营养不良?
•⑤、养分互相之间具有竞争 和拮抗作用,某种元素过多会 影响其它元素的释放,导致营 养不平衡!
•⑥、作物缺素通常是不可见 的,发现缺素症状再补充时已 经晚了,必须及早进行预防性 补充!
常见补充植物营养手段
一、土壤施肥(穴施、沟施、撒施等) 二、配水施肥(滴灌、冲施) 三、叶面喷雾施肥
• →土壤养分释放的最佳PH值为6.0-6.5(微酸性土壤) • ③、气候条件影响养分吸收 • →温度:低温时,根系不易吸收磷、镁、锌、锰、硼; • 例:气温由21℃降到13℃ ,可供磷降低70%! • →干旱:根系在干旱条件下,所有养分都难以吸收; • →多雨:根系在厌氧呼吸状况下,所有养分都难以吸收;
• 德国,去年施用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分别下降了20%、 68%和60%,粮食总产却增加57%、单产最高增加80%,英国、 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在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17.3%,粮食 总产和单产却分别增加13.8%和80.7%。
为什么大量施肥,作物仍然营养不良?
• ②、土壤的酸碱度对养分的释放有很大影响,酸性和碱性 土壤都会导致作物根系难以吸收营养元素!
为什么大量施肥,作物仍然营养不良?
•④、根系的影响
•→根系对不同元素吸收效果差异很 大,如对磷的吸收仅为氮的1/10;
•→苗期根系不发达,容易缺乏磷锌 等前期促长养分;
•→根系发育不良,易缺磷钾及中微 量元素。
•→根系吸收营养在分配上具有局限 性,根部吸收的养分不能完全满足叶 片和果实的需求。(如右图:钙不能 传导到番茄果实而产生容易脐腐病或 裂果)
硝态氮(NO3--N)
a) 移动性较大 b) 不被吸附 c) 易淋失 d) 反硝化损失相对较高 e) 气态氮损失少 f) 释放OH-使土壤变碱
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1. 光照: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 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6. pH值 改变了介质中H+和OH-的比例。其对离子吸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表面,特别 是细胞壁上的电荷变化及其与K+,Cu2+,Mg2+等阳离子的竞争作用表现出来的
最少养分定律 – 李比希
•木桶最大容量代表-作物产量 •由最短的木块决定-养分缺乏 •如果其他养分充足,也是不重要的! •举例说明:英国小麦 •1950年小麦产量3吨/公顷——土壤缺 氮磷钾等大量元素; •1970年小麦产量7吨/公顷——土壤缺 中量和微量元素!
2. 元素的吸收形态
离子形态
NH4+ 、 NO3- 、 H2PO4-, HPO42-, K+, Ca2+,Mg2+, Zn2+,Cu2+,Mn2+,Fe2+,SO42-,Cl-
有机及分子形态
CO(NH2)2 ,螯合铁、铜、锌、锰,氨基酸
Fe3+
EDTA
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方式
截获:直接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 质流:根系吸收,造成水势差,水分流动,养分流动; 扩散:截获和质流不能提供足够的养分时,根区出现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扩散。
PH>7.0 氮镁锰硼铜锌铁 氮镁锰硼铜铁 硼锰铜铁 硼锰 硼锰 锰锌铜 镁铜
发达农业国家用肥现状
•常规复合肥用量逐年减少,复混肥基本淘汰!
•针对作物的速效性肥料基本采用水溶性肥料(简 称“水肥”),水肥用量占总用肥量50%以上!
•土壤基施肥料采用控释肥、缓释肥或长效肥!
•根据土壤各项肥力指标测土配方,施肥用量精确, 肥料使用效率高,损耗小!
我国化肥使用现状!!!
• 1995年,中国化肥生产量占世界17.5%,使用量占世界 27.2%,去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1.8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 单位农田的化肥用量是美国、俄罗斯的2倍。
• 化学肥料的利用率非常低,仅为30-35%,其余65-70%白 白流失。
• 同比投入来说。粮食增产状况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只增 产9.1%。
2. 溶液浓度: 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影响土壤养分的浓度、有效性和迁移;影响 土壤通气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温度等,从而影响养分形态、转化及有效性
3. 温度: 一般6~38ºC的范围内,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过高 (超过40ºC)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同 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 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
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4. 水分状况 决定土壤中养分离子以扩散还是以质流方式迁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化肥溶 解和有机肥矿化的决定条件。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的生长有很大影 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养分的吸收
5. 介质通气状况 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 有毒物质的产生;三是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良好的通气环境,能使根部供氧 状况良好,并能使呼吸产生的CO2从根际散失。这一过程对根系正常发育、根的有 氧代谢以及离子的吸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