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难题提高练习
(word完整版)一次函数提高习题(有难度)

一次函数题型总结函数定义1、判断下列变化过程存在函数关系的是( ) A.y x ,是变量,x y 2±= B.人的身高与年龄C.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D.速度一定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2、已知函数12+=x xy ,当a x =时,y = 1,则a 的值为( )A.1B.-1C.3D.213、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是( )。
正比例函数1、下列各函数中,y 与x 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其中k 为常数)( ) A 、y=3x -2 B 、y=(k+1)x C 、y=(|k|+1)x D 、y= x 22、如果y=kx+b ,当 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3、一次函数y=kx+k+1,当k= 时,y 叫做x 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1、下列函数关系中,是一次函数的个数是( ) ①y=1x ②y=x 3 ③y=210-x ④y=x 2-2 ⑤ y=13x +1A 、1B 、2C 、3D 、42、若函数y=(3-m)x m -9是正比例函数,则m= 。
3、当m 、n 为何值时,函数y=(5m -3)x 2-n +(m+n) (1)是一次函数 (2)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坐标系1.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 (增大或减少)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2. 已知y+4与x 成正比例,且当x=2时,y=1,则当x=-3时,y= .3.已知k >0,b >0,则直线y=kx+b 不经过第 象限.4、若函数y=-x+m 与y=4x -1的图象交于y 轴上一点,则m 的值是( ) A. 1- B. 1 C. 41-D. 415.如图,表示一次函数y =mx+n 与正比例函数y=mnx(m ,n 是常数,且 mn ≠0)图像的是( ).6、(2007福建福州)已知一次函数(1)y a x b =-+的图象如图1所示,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a > B .1a < C .0a > D .0a < 7.一次函数y=kx+(k-3)的函数图象不可能是(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 (2010江西省南昌)已知直线经过点(1,2)和点(3,0),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图1Ox yO x y O x y O x yOxy2.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与x 轴相交于C 点.求:(1)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 (2)设点(a ,-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a 的值;3、(2007甘肃陇南) 如图,两摞相同规格的饭碗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请根据图中给的数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整齐摆放在桌面上饭碗的高度y (cm )与饭碗数x (个)之间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2)把这两摞饭碗整齐地摆成一摞时,这摞饭碗的高度是多少?4、(2007福建晋江)东从A 地出发以某一速度向B 地走去,同时小明从B 地出发以另一速度向A 地而行,如图所示,图中的线段1y 、2y 分别表示小东、小明离B 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的关系。
一次函数提高习题(有难度)

一次函数提高练习1、已知m 是整数,且一次函数(4)2y m x m =+++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m 为 .2、若直线y x a =-+和直线y x b =+的交点坐标为(,8)m ,则a b +=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直线3y x =+与直线23y x =-+都经过点 .4、当m 满足 时,一次函数225y x m =-+-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5、函数312y x =-,如果0y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6、一个长120m ,宽100m 的矩形场地要扩建成一个正方形场地,设长增加xm ,宽增加ym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且y 是x 的 函数.7、如图1是函数152y x =-+的一部分图像,(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当x 取 时,y 的最小值为 ;(3)在(1)中x 的取值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 .8、已知函数y=(k-1)x+k 2-1,当k_______时,它是一次函数,当k=___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5)-,且它与y 轴的交点和直线32xy =-+与y 轴的交点关于x 轴对称,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10、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1)m 和(1,)m 两点,且1m >,则k = ,b 的取值范围是 .11、一次函数1y kx b =+-的图象如图2,则3b 与2k 的大小关系是 ,当b = 时,1y kx b =+-是正比例函数.12、b 为 时,直线2y x b =+与直线34y x =-的交点在x 轴上.13、已知直线42y x =-与直线3y m x =-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内,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4、要使y=(m-2)x n-1+n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n,m 应满足 , .选择题1、图3中,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x m =、n 是常数,且0,0)m n ≠<的图象的是( )2、直线y kx 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 bx k =-的图象只能是图4中的( )3、若直线11y k x =+与24y k x =-的交点在x 轴上,那么12k k 等于( ) .4A .4B - 1.4C 1.4D -4、直线0px qy r ++=(0)pq ≠如图5,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1A p q r == .,0B p q r == .,1C p q r =-= .,0D p q r =-=5、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6、如果0ab >,0a c <,则直线a cy x b b=-+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27y mx m =+-在15x -≤≤上的函数值总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7m >B .1m >C .17m ≤≤D .都不对8、如图6,两直线1y kx b =+和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图69、已知一次函数2y x a =+与y x b =-+的图像都经过(2,0)A -,且与y 轴分别交于点B ,c ,则ABC ∆的面积为( )A .4B .5C .6D .710、已知直线(0)y kx b k =+≠与x 轴的交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下列结论:① 0,0k b >>;②0,0k b ><;③0,0k b <>;④0,0k b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1、已知(0,0)b c a c a bk b a b c a b c+++===>++=,那么y kx b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2、如图7,A 、B 两站相距42千米,甲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由A 站经P 处去B 站,上午8时,甲位于距A 站18千米处的P 处,若再向前行驶15分钟,使可到达距A 站22千米处.设甲从P 处出发x 小时,距A 站y 千米,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解答题1、已知一次函数(63)(4),y m x n =++-求: (1)m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m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 (3),m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4)当1,2m n =-=-时,设此一次函数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试求AOB 面积。
一次函数压轴题(提高,有答案)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0),点B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过点B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于点C,点D在直线BC上,且BD=BA.连接AC,AD,记△ACD的面积为S,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①设AB=t,则BD=,BC=(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时,S=;(2)当S=时,求t的值;(3)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连接OD,直线OD与过点C且与OC垂直的直线交于点E,当△CDE是以DE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2.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3),点E(3,m)在直线y=2x上,将△AOB沿射线OE方向平移,使点O与点E重合,得到△CED(点A、B分别与点C,D对应),线段CE与y轴交于点F,线段AB,CD分别与直线y=2x交于点P,Q.(1)求点C的坐标;(2)如图②,连接AC,四边形ACQP的面积为(直接填空);(3)过点C的直线CN与直线y=2x交于点N,当∠NCE=∠POB时,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3.如图1,A(﹣4,0).正方形OBCD的顶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第二象限.现将正方形OBCD绕点O顺时针旋转角α得到正方形OEFG.(1)如图2,若α=60°,OE=OA,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2)当正方形OEFG的顶点F落在y轴上时,直线AE与直线FG相交于点P,△OEP的其中两边之比能否为:1?若能,求点P的坐标;若不能,试说明理由.4.如图1,直线y=﹣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A(6,0),B两点,过点B的另一直线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C,且OB:OC=3:1(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直线y=ax﹣a(a≠0)交AB于点E,交BC于点F,交x轴于点D,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EF,使S△BDE =S△BDF?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为A点右侧x轴上一动点,以P为直角顶点,BP为腰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PQ,连接QA并延长交y轴于点K.当P点运动时,K点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它的坐标;如果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6,0).如图1,正方形OBCD的顶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第二象限.现将正方形OBCD绕点O顺时针旋转角α得到正方形OEFG.(1)如图2,若α=60°,OE=OA,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2)若α=45°,当AE取得最小值时,求正方形OEFG的面积.(3)当正方形OEFG的顶点F落在y轴上时,直线AE与直线FG相交于点P,△OEP的其中两边之比能否为:1?若能,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试说明理由.6.如图1,在平画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交x轴于点E,交y轴于点A,将直线y=﹣2x﹣7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交x轴于D,交y轴于B,交直线AE于C.(1)直接写出直线BD的解析式为,S△ABC=;(2)在直线AE上存在点F,使BA是△BCF的中线,求点F的坐标;(3)如图2,在x轴正半轴上存在点P,使∠PBO=2∠P AO,求点P的坐标.7.如图1,已知直线l1:y=kx+4交x轴于A(4,0),交y轴于B.(1)直接写出k的值为;(2)如图2,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过C点的直线l2:经过AB的中点P,点Q(t,0)为x轴上一动点,过Q作QM⊥x轴分别交直线l1、l2于M、N,且MN=2MQ,求t的值;(3)如图3,已知点M(﹣1,0),点N(5m,3m+2)为直线AB右侧一点,且满足∠OBM=∠ABN,求点N坐标.8.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AB=2,AO:BO=2:;(1)求直线AB解析式;(2)点C为射线AB上一点,点D为AC中点,连接DO,设点C的横坐标为t,△BDO的面积为S,求S 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连接CO,过D作DE⊥CO于E,在DE的延长线上取点F,连接OF、AF,且OF=OD,当∠DF A=30°时,求S的值.9.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O 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点E是点B以Q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结PQ,设P,Q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0<t≤1.5).(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当t为何值时,PQ∥OB?(3)四边形PQBO面积能否是△ABO面积的;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t为何值时,△APQ为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y=x+4分别交y轴和x轴于点A、B两点,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AO=2OC,连接AC.(1)如图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如图2,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BC的延长线上,满足:AP=CQ,连接PQ交AC于点D,过点P 作PE⊥AC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t,△PQE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如图3,在(2)的条件下,PQ交y轴于点M,过点A作AN⊥AC交QP的延长线于点N,过点Q作QF∥AC交PE的延长线于点F,若MN=DQ,求点F的坐标.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图形G和图形M,它们关于原点O的“中位形”定义如下,图形G上的任意一点P,图形M上的任意一点Q,作△OPQ平行于PQ的中位线,由所有这样的中位线构成的图形,叫图形G和图形M关于原点O的“中位形”.已知直线y=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图形S是中心为坐标原点,且边长为2的正方形.(1)如图1,当b=2时,点A和点B关于原点O的“中位形”的长度是(请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2,若点A和点B关于原点O的“中位形”与图形S有公共点,求b的取值范围;(3)如图3,当b=﹣6时,图形S沿直线y=x平移得到图形T,若图形T和线段AB关于原点O的“中位形”与原来的的图形S没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图形T的中心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C:y=﹣3x+3与直线AB:y=ax+b交于点A,且B(﹣9,0).(1)若F是第一象限位于直线AB上方的一点,过F作FE⊥AB于E,过F作FD∥y轴交直线AB于D,D 为AB中点,其中△DFF的周长是12+4,若M为线段AC上一动点,连接EM,求EM+MC的最小值,此时y轴上有一个动点G,当|BG﹣MG|最大时,求G点坐标;(2)在(1)的情况下,将△AOC绕O点顺时针旋转60°后得到△A′OC',如图2,将线段OA′沿着x轴平移,记平移过程中的线段OA′为O′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O′,A″,E,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是一次函数y=3x﹣20与y=﹣x+12的交点,过点A分别作x,y轴的垂线段,垂足分别是B和C,动点P和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分别从点C和B出发,沿线段CA和BO 方向,向终点A和O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证明:无论运动时间t(0<t<8)取何值,四边形OP AQ始终为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OP AQ为菱形时,请求出此时PQ的长及直线PQ的函数解析式;(3)当OP满足2≤OP≤5时,连接PQ,直线PQ与y轴交于点M,取线段AC的中点N,试确定三角形MN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S的取值范围.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l1与l2交于点C.(1)求点A、点B、点C的坐标,并求出△COB的面积;(2)若直线l2上存在点P(不与B重合),满足S△COP=S△COB,请求出点P的坐标;(3)在y轴右侧有一动直线平行于y轴,分别与l1,l2交于点M、N,且点M在点N的下方,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直线AB与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交于点A(5,5),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 (0,).点P为直线OA上的动点,点P的横坐标为t,以点P为顶点,作长方形PDEF,满足PD∥x轴,且PD=1,PF=2.(1)求k值及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并判定t=1时,点E是否落在直线AB上,请说明理由;(2)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当点F落在直线AB上时,求t的值;16.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和点P,若将点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点Q,则称点Q为点P 关于点A的“垂链点”,图1为点P关于点A的“垂链点”Q的示意图.(1)已知点A的坐标为(0,0),点P关于点A的“垂链点”为点Q;①若点P的坐标为(2,0),则点Q的坐标为.②若点Q的坐标为(﹣2,1),则点P的坐标为.(2)如图2,已知点C的坐标为(1,0),点D在直线y=x+1上,若点D关于点C的“垂链点”在坐标轴上,试求出点D的坐标.(3)如图3,已知图形G是端点为(1,0)和(0,﹣2)的线段,图形H是以点O为中心,各边分别与坐标轴平行的边长为6的正方形,点M为图形G上的动点,点N为图形H上的动点,若存在点T(0,t),使得点M关于点T的“垂链点”恰为点N,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17.如图,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C与x轴交手点C,与y轴交于点A,OA=,OC=OA,分别以OA,OC力作矩形OABC,直线OD:y=x交AB于点D,交直线AC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点H的坐标;(2)如图2,P为直线OD上一动点,E点,F点为直线AC上两动点(E在上,F在下),满足EF=,当(3)如图3,将△AHD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α(0°≤α≤60°),记旋转后的三角形为△A′H′D′.线段A′H′所在的直线交直线AC于点M(M不与A、C重合),交x轴于点N,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C,M,N,Q四点形成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18.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定义直线y=ax+b与直线y=bx+a互为“互助直线”,例如,直线y=x+4与直y=4x+1互为“互助直线”;材料二: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1(x1,y1)、P2(x2,y2),P1、P2两点间的直角距离d(P1,P2)=|x1﹣x2|+|y1﹣y2|.如:Q1(﹣3,1)、Q2(2,4)两点间的直角距离为d(Q1,Q2)=|﹣3﹣2|+|1﹣4|=8;材料三:设P0(x0,y0)为一个定点,Q(x,y)是直线y=ax+b上的动点,我们把d(P0,Q)的最小值叫做P0到直线y=ax+b的直角距离.(1)计算S(﹣1,6),T(﹣2,3)两点间的直角距离d(S,T)=;(2)直线y=﹣2x+3上的一点H(a,b)又是它的“互助直线”上的点,求点H的坐标.(3)对于直线y=ax+b上的任意一点M(m,n),都有点N(3m,2m﹣3n)在它的“互助直线”上,试求点L(5,﹣1)到直线y=ax+b的直角距离.19.如图,直线y=x+6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点E为线段AB的中点,∠ABO的平分线BD 与y轴相交于点D,A、C两点关于x轴对称.(1)一动点P从点E出发,沿适当的路径运动到直线BC上的点F,再沿适当的路径运动到点D处.当P的运动路径最短时,求此时点F的坐标及点P所走最短路径的长;(2)点E沿直线y=3水平向右运动得点E',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D、B、M、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若两个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关于y轴对称,则称这两个一次函数为“对心函数”,这两个与x轴的交点为“对心点”.(1)写出一个y=2x+6的对心函数:,这两个“对心点”为;(2)直线l1,经过点A(﹣1,0)和B(0,﹣3),直线l1的“对心函数”直线l2与y轴的交点D位于点(0,1)的上方,且直线l1与直线l2交于点E,点C为直线l2的“对心点”,点G是动直线l2上不与C重合的一个动点,且BG=BA,试探究∠ABG与∠EC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l3:y=x+2与其“对心函数”直线l4的交点F位于第一象限,M.N分别为直线l3、l4的“对心点”,点P为线段MF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NP;一动点H从N出发,沿线段NP以1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到点P,再沿线段PF以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到点F后停止,点H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最短时间为6秒,求直线l4的解析式.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OC的边分别在y轴、x轴正半轴上,OA=6,OC=8,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点P不与点O重合,以OP为边在OC上方作正方形OPEF,设正方形OPEF与△AOC的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直线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是;(2)当点E落在线段AC上时,求t的值;(3)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设边OC的中点为K,点C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C′,以KC′为边在OC上方作正方形KC′MN,当正方形KC′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提示:根据P点的运动,可在草纸上画出正方形KC′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不同图形的临界状态去研究)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A,点C为某个菱形的一组对角的顶点,且点A,C在直线y=x上,那么称该菱形为点A,C的“极好菱形“.如图为点A,C的“极好菱形”的一个示意图.已知点M的坐标为(1,1),点P的坐标为(3,3).(1)点E(2,4),F(3,2),G(4,0)中,能够成为点M,P的“极好菱形“的顶点的是;(2)若点M,P的“极好菱形”为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3)如果四边形MNPQ是点M,P的“极好菱形”.①当点N的坐标为(3,1)时,求四边形MNPQ的面积;②当四边形MNPQ的面积为12,且与直线y=x+b有公共点时,请写出b的取值范围.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A坐标为(3,4),直线AC交y轴于点D,AB边交y轴于点E.(1)如图1,求直线AC解析式;(2)如图2,点F从点C出发沿射线CA运动,点F的横坐标为m,△FOD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OFD+∠ABD=∠FDO时,求点F坐标.24.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l2都经过点A(﹣6,0),它们与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B,C,且∠BAO=∠ACO=30⁰(1)求直线l1,l2的函数表达式;(2)设P是第一象限内直线l1上一点,连接PC,有S△ACP=24.M,N分别是直线l1,l2上的动点,连接CM,MN,MP,求CM+MN+NP的最小值;(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ACP沿射线P A方向平移,记平移后的三角形为△A′C′P′,在平移过程中,若以A,C',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C′的坐标.25.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航班挡风玻璃在高空爆裂,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顺利返航,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下表给出了距离地面高度与所在位置的温度之间的大致关系.根据下表,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距离地面高度(千米)012345所在位置的温度(℃)201482﹣4(1)上表反映的两个变量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2)若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y表示表示温度,则y与h的之间的关系式是:;当距离地面高度5千米时,所在位置的温度为:℃.如图是当日飞机下降过程中海拔高度与玻璃爆裂后立即返回地面所用时间关系图.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3)返回途中飞机再2千米高空水平大约盘旋了几分钟?(4)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高空的温度是多少?26.如图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BC∥x轴,BC=6,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3,﹣4),点C在第四象限,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边上的一个动点.(1)若点P在边CD上,BC=CP,求点P的坐标;(2)如图2,若点P在边AB,AD上,点P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Q落在直线y=﹣x+1上,求点P的坐标;(3)若点P在边AB,AD,BC上,点E是AB与y轴的交点,如图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PF,过点E 作x轴的平行线E,它们相交于点F,将△PEF沿直线PE翻折,当点F的对应点落在坐标轴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27.如图,直线y=﹣2x+b分别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直线y=kx交于点C(2,4),平行于y轴的直线l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向右平移,直线l分别交直线AB、直线OC于点D、E,以DE为边向左侧作正方形DEFG,当直线l经过点A时停止运动,设直线l的运动时间为t(秒).(1)b=,k=;(2)设线段DE的长度为d(d>0),求d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正方形DEFG的边GF落在y轴上,求出t的值;(4)当0≤t<2时,若正方形DEFG和△OCB重叠部分面积为4,则t的值为.28.如图,在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点B的坐标是(0,1).点B和点C关于原点对称.点P是直线AB位于y轴右侧部分图象上一点,连接CP,已知S△BPC=S△ABC,(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如图2,△AOC沿着直线AC平移得△A′O′C′,平移后的点A′与点C重合点F为直线AC上的一动点,当PF+FC′的值最小时,请求出PF+FC′的最小值及此时点F的坐标;(3)如图3,将△PBC沿直线P A翻折得△PBG,点N为平面内任意一动点,在直线P 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M、N、P、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中心为点C,正方形的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平行,点P是与C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正方形的仿射点Q的定义如下:设射线CP交正方形的边于点M,若射线CP上存在一点Q,满足CP+CQ =2CM,则称Q为点P关于正方形的仿射点.图1为点P关于正方形的仿射点Q的示意图.(1)如图2当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O,边长为2时.①判断点F(2,0),H(3,3)关于该正方形的仿射点存在的是,对于存在的点,直接写出其仿射点的坐标为;②若点P在直线y=﹣x+3上,且点P关于该正方形的仿射点Q存在,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2)若正方形的中心C在x轴上,边长为2,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点P,使得点P关于该正方形的仿射点Q存在,并使Q所有仿射点在正方形的内部或边上,直接写出正方形的中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和Q(x,y′),给出如下定义:如果y′=,那么称点Q为点P的“伴随点”.例如:点(5,6)的“伴随点”为点(5,6);点(﹣5,6)的“伴随点”为点(﹣5,﹣6).(1)点A(2,1)的“伴随点”A′的坐标为.(2)点B(m,m+1)在函数y=kx+3的图象上,若其“伴随点”B′的纵坐标为2,求函数y=kx+3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点C在函数y=kx+3的图象上,点D是点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点D的“伴随点为D'.若点C在第一象限,且CD=DD',直接写出此时“伴随点”D′的坐标,31.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点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BPN面积等于△BCM面积的一半?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x交于C.(1)如图1若直线AB的解析式:y=﹣2x+12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是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3.已知直线l1:y=﹣x+b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x﹣与x轴交于点B,直线l1、l2交于点C,且C 点的横坐标为1.(1)如图1,过点A作x轴的垂线,若点P(x,2)为垂线上的一个点,Q是y轴上一动点,若S△CPQ=5,求此时点Q的坐标;(2)若P在过A作x轴的垂线上,点Q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P+PQ+QA的值最小时,求此时P的坐标;(3)如图2,点E的坐标为(﹣2,0),将直线l1绕点C旋转,使旋转后的直线l3刚好过点E,过点C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l4,点M、N分别为直线l3、l4上的两个动点,是否存在点M、N,使得△BMN是以M点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N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4.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AB:y=mx+8m(m≠0)交x轴负半轴于A,交y 轴正半轴于B,直线BC:y=nx+2n(n≠0)交x轴负半轴于C,且∠OAB=2∠OBC.(1)求m、n的值;(2)点P(t,0)是x轴上一动点,过P作y轴的平行线,交AB于Q,交BC于R,设QR=d,求d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在线段OA上,且d=9时,作点Q关于y轴的对称点T,连接CT,过B作BH⊥CT于H,在直线AB上取点M,过M作MN∥OH交直线BC于点N,若以O、H、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的坐标.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y=kx﹣3k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OA=OB.(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C在第二象限,AC∥x轴,连接OC,将线段OC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D,连接OD 交线段AB于点E,设点C的横坐标为t,点E的纵坐标为m,求m与t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连接AD、BD,过点C作CF⊥BD于点F,交AD于点G,若CG=DE,求点E的坐标.36.【感知】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0.5),点A的坐标为(1,0),将线段CA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过点B作BM⊥y轴,垂足为点M,易知△AOC≌△CMB,得到点B的坐标为(0.5,1.5).【探究】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m)(m>0),将线段CA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1)求点B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直接写出点B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拓展】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C在y轴上,将线段CA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连结BO、BA,则BO+BA的最小值为.37.如图1,已知函数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1)求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2)设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P,交直线BC于点Q.①若△PQB的面积为,求点M的坐标;②连接BM,如图2,若∠BMP=∠BAC,求点P的坐标.38.如图1,已知直线l:y=﹣2x+4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3,0),D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B的坐标,并求当S△BCD=S△BOA时点D的坐标;(2)如图2,以CD为边在CD上方作正方形CDEF,请画出当正方形CDEF的另一顶点也落在直线上的图形,并求出此时D点的坐标;(3)当D点在l上运动时,点F是否也在某个函数图象上运动?若是请直接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若不在,请说明理由.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Q为某个矩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图1为点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1,2).(1)如图2,点B的坐标为(b,0).①若b=﹣2,则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②若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8,则b的值为.(2)如图3,点C在直线y=﹣1上,若点A,C的“相关矩形”是正方形,求直线AC的表达式;(3)如图4,等边△DEF的边DE在x轴上,顶点F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D的坐标为(1,0).点M的坐标为(m,2),若在△DEF的边上存在一点N,使得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40.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M和图形W,若图形W上存在一点N(点M,N可以重合),使得点M与点N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对称,则称点M与图形W是“中心轴对称”.对于图形W1和图形W2,若图形W1和图形W2分别存在点M和点N(点M,N可以重合),使得点M与点N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对称,则称图形W1和图形W2是“中心轴对称”的.特别地,对于点M和点N,若存在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使得点M与点N关于直线l对称,则称点M和点N是“中心轴对称”的.(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A(1,0),点C(2,1),①下列四个点P1(0,1),P2(2,2),P3(﹣,0),P4(﹣,﹣)中,与点A是“中心轴对称”的是;②点E在射线OB上,若点E与正方形ABCD是“中心轴对称”的,求点E的横坐标x E的取值范围;(2)四边形GHJK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G(﹣2,2),H(2,2),J(2,﹣2),K(﹣2,﹣2),一次函数y=x+b图象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若线段MN与四边形GHJK是“中心轴对称”的,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0),点B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过点B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于点C,点D在直线BC上,且BD=BA.连接AC,AD,记△ACD的面积为S,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①设AB=t,则BD=t,BC=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时,S=2;(2)当S=时,求t的值;(3)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连接OD,直线OD与过点C且与OC垂直的直线交于点E,当△CDE是以DE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解答】解:(1)①AB=BD=t,则点B(t+1,0),则点C(t+1,t+),则BC=t+,故答案为:t,t+;②当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时,则2t=(t+1),解得:t=2,S=CD×AB=2×2=2,故答案为:2;(2)点D(t+1,|t|),×(t++|t|)×t=,解得:t=﹣2或(不合题意的值已舍去);(3)C(t+1,t+),点D(t+1,t),∵CE⊥OC,则设直线CE的表达式为:y=﹣x+b,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b=(t+1),即直线CE的表达式为:y=﹣x+(t+1)…①,同理直线OD的表达式为:y=x…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故点E[,],①当DE=CD时,tan∠DOB==tanα,则cosα=,DE=(x E﹣x D)÷cosα=,CD=t+﹣t=t+=DE=,整理得:17t2+10t﹣7=0,解得:t=或﹣1(舍去﹣1),故点C(,);②当DE=CE时,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y E=(y C+y D),即=(t++t),化简得:t2+t﹣12=0,解得:t=3或﹣4(舍去﹣4),故点C(4,);综上,点C的坐标为:(,)或(4,).2.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3),点E(3,m)在直线y=2x上,将△AOB沿射线OE方向平移,使点O与点E重合,得到△CED(点A、B分别与点C,D对应),线段CE 与y轴交于点F,线段AB,CD分别与直线y=2x交于点P,Q.(1)求点C的坐标;(2)如图②,连接AC,四边形ACQP的面积为24(直接填空);(3)过点C的直线CN与直线y=2x交于点N,当∠NCE=∠POB时,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解答】解:(1)点E(3,m)在直线y=2x上,则m=6,故点E(3,6),CE=AO=4,故点C(﹣1,6);(2)根据图象的平移知,四边形ACQP的面积等于▱AOEC的面积,即S四边形ACQP=S▱AOEC=AO×y C=4×6=24,故答案为:24;(3)由直线y=2x得:tan∠POB=,当∠NCE=∠POB时,tan∠NCE=tan∠POB=,①当点N在CE上方时,则CN的表达式为:y=x+b,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b=,故直线CN的表达式为:y=x+,将上式与y=2x联立并解得:x=,y=,故点N(,);②当点N在CE下方时,直线CN的表达式是:y=﹣x+,同理可得:点N(,);综上,点N的坐标为:(,)或(,).3.如图1,A(﹣4,0).正方形OBCD的顶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第二象限.现将正方形OBCD绕点O顺时针旋转角α得到正方形OEFG.(1)如图2,若α=60°,OE=OA,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2)若α为锐角,tanα=,当AE取得最小值时,求正方形OEFG的面积.(3)当正方形OEFG的顶点F落在y轴上时,直线AE与直线FG相交于点P,△OEP的其中两边之比能否为:1?若能,求点P的坐标;若不能,试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过点E作EH⊥OA于点H,EF与y轴的交点为M.∵OE=OA,α=60°,∴△AEO为正三角形,则OH=2,EH=2,故点E(﹣2,2),∠EOM=30°,OM==,设EF的函数表达式为:y=kx+,将点E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k=,故直线EF的表达式为:y=x+;(2)射线OQ与OA的夹角为α(α为锐角,tanα=).无论正方形边长为多少,绕点O旋转角α后得到正方形OEFG的顶点E在射线OQ上,∴当AE⊥OQ时,线段AE的长最小.在Rt△AOE中,设AE=a,则OE=3a,则(a)2+(3a)2=42,解得:a2=,OE=3a,正方形OEFG的面积=(3a)2=;(3)设正方形边长为m.当点F落在y轴正半轴时.如图3,当P与F重合时,△PE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或=.在Rt△AOP中,∠APO=45°,OP=OA=4,。
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提高习题有难度

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1、已知m是整数,且一次函数y = (m + 4)x + m + 2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m 为.2、若直线y = 一x + a和直线y = x + b的交点坐标为(m,8),则a + b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直线y = x + 3与直线y= - 2x + 3都经过点.4、当m满足___________ 时,一次函数y = - 2x + 2m- 5的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5、函数y = 3x一1,如果y < 0,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____ .6、一个长120m,宽100m的矩形场地要扩建成一个正方形场地,设长增加xm,宽增加ym,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_______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____ .且y是x的________ 函数.17、如图1是函数y = --x + 5的一部分图像,(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y-是_______ ;(2)当x取时,y的最小值为;(3)在(1)I中x的取值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 58、已知函数y=(k-1)x+k2-1,当k ___ 时,它是一次函数,当k= 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 一讲图1一一9、已知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经过点(-2,5),且它与y轴的交点和直线y = -1 + 3与y轴的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0、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过点(m,1)和(1,m)两点,且m > 1,则k =, 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口11、一次函数y = kx + b-1的图象如图2,则3b与2k的大小关系是____ ,当b =时,y = kx + b-1是正比例函数. _!12、b为时,直线y = 2x + b与直线y = 3x - 4的交点在x轴上.13、已知直线y = 4x-2与直线y = 3m-x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n114、要使y=(m-2)x +n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由应满足 ______ , .选择题1、图3中,表示一次函数y = mx + n与正比例函数y = mx(m、n是常数,且m丰0,n < 0)的图象的是()3、11 A4 B . - 4 C . D .-444、直线px + qy + r = 0(pq 丰0)如图5,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A . p = q , r = 1B . p = q , r = 0C . p = - q , r = 1D . p = - q , r = 05、直线 y = kx + b 经过点 A (-1,m ),B (m ,1) (m > 1),则必有(A. k > 0, b > 0 B .k > 0 ,氏 0aac6、如果ab > 0,-< 0,则直线y = -- x + -不通过( )c bb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 mx + 2m -7在-1 < x < 5上的函数值总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 m > 7B . m > 1C . 1 < m < 7D .都不对9、已知一次函数y = 2x + a 与y = —x + b 的图像都经过A (-2,0),且与y 轴分别交于点2、直线y = kx + 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 = bx — k 的图象只能是图4中的k若直线尸幺x + 1与尸勺x - 4的交点在x 轴上,那么或等于()8、如图6,两直线y = kx + b 和y = bx + k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12图6B ,A ABC 的面积为()A .4B .5C .6D .710、已知直线y = kx + b (k 丰0)与x 轴的交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下列结论:① k > 0,b > 0:②k > 0,b < 0=③k < 0,b > 0 ; @ k < 0,b <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11、已知b^c ==c ="b = k (b > 0, a + b + c = 0),那么y = kx + b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abc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2、如图7, A 、B 两站相距42千米,甲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由A 站经P 处去B 站,上午8时,甲 位于距A 站18千米处的P 处,若再向前行驶15分钟,使可到达距A 站22千米处.设甲从P 处出发 x 小时,距A 站y 千米,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解答题1、已知一次函数y=(6+ 3m )x +(n - 4),求:(1) m 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 小;(2) m ,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 (3) m ,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 (4)当m =- 1,n =- 2时,设此一次函数与x轴交于A,与y轴交于B,试求AOB面 积。
一次函数提高篇(含答案)

一、选择题:1.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并且x=1时,y=8,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y=8x (B)y=2x+6 (C)y=8x+6 (D)y=5x+32.若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k不经过()(A)一象限(B)二象限(C)三象限(D)四象限3.直线y=-2x+4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A)4 (B)6 (C)8 (D)164.若甲、乙两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y=k1x+a1和y=k2x+a2,如图,所挂物体质量均为2kg时,甲弹簧长为y1,乙弹簧长为y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7.一次函数y=kx+2经过点(1,1),那么这个一次函数()(A)y随x的增大而增大(B)y随x的增大而减小(C)图像经过原点(D)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8.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要得到y=-32x-4的图像,可把直线y=-32x().(A)向左平移4个单位(B)向右平移4个单位(C)向上平移4个单位(D)向下平移4个单位10.若函数y=(m-5)x+(4m+1)x2(m为常数)中的y与x成正比例,则m的值为()(A)m>-14(B)m>5 (C)m=-14(D)m=511.若直线y=3x-1与y=x-k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3(B)13<k<1 (C)k>1 (D)k>1或k<13二、填空题2.已知一次函数y=(m-2)x+m-3的图像经过第一,第三,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y=23x与y=-2x+3的图像的交点在第_________象限.三、解答题3.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课桌、凳的高度都是按一定的关系科学设计的.•小明对学校所添置的一批课桌、凳实行观察研究,发现它们能够根据人的身高调节高度.于是,他测量了一套课桌、凳上相对应的四档高度,得到如下数据: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第四档凳高x(cm) 37.0 40.0 42.0 45.0桌高y(cm) 70.0 74.8 78.0 82.8(1)小明经过对数据探究,发现:桌高y是凳高x的一次函数,请你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2)小明回家后,•测量了家里的写字台和凳子,写字台的高度为77cm,凳子的高度为43.5cm,请你判断它们是否配套?说明理由.5.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A(-6,0),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且点B•在第三象限,它的横坐标为-2,△AOB的面积为6平方单位,•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1.某租赁公司共有50台联合收割机,其中甲型20台,乙型30台.现将这50台联合收割机派往A、B两地收割小麦,其中30•台派往A地,20台派往B地.两地区与该租赁公司商定的每天的租赁价格如下:甲型收割机的租金乙型收割机的租金A地 1800元/台 1600元/台B地 1600元/台 1200元/台(1)设派往A地x台乙型联合收割机,租赁公司这50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获得的租金为y(元),请用x表示y,并注明x的范围.(2)若使租赁公司这50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获得的租金总额不低于79600元,•说明有多少种分派方案,并将各种方案写出.答案:1.B 2.B 3.A 4.A5.B 提示:由方程组y bx ay ax b=+⎧⎨=+⎩的解知两直线的交点为(1,a+b),•而图A中交点横坐标是负数,故图A不对;图C中交点横坐标是2≠1,故图C不对;图D•中交点纵坐标是大于a,小于b的数,不等于a+b,故图D不对;故选B.6.B 提示:∵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0,kb<⎧⎨>⎩对于直线y=bx+k,∵0,kb<⎧⎨>⎩∴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故应选B.7.B 提示:∵y=kx+2经过(1,1),∴1=k+2,∴y=-x+2,∵k=-1<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B准确.∵y=-x+2不是正比例函数,∴其图像不经过原点,故C错误.∵k<0,b=•2>0,∴其图像经过第二象限,故D错误.8.C 9.D 提示:根据y=kx+b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可知,将y=-32x•的图像向下平移4个单位就可得到y=-32x-4的图像.10.C 提示:∵函数y=(m-5)x+(4m+1)x中的y与x成正比例,∴5,50,1410,,4m m m m ≠⎧-≠⎧⎪⎨⎨+==-⎩⎪⎩即 ∴m=-14,故应选C .11.B 12.C 13.B 提示:∵a b b c c ac a b+++===p , ∴①若a+b+c ≠0,则p=()()()a b b c c a a b c+++++++=2;②若a+b+c=0,则p=a b cc c+-==-1, ∴当p=2时,y=px+q 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p=-1时,y=px+p 过第二、三、四象限, 综上所述,y=px+p 一定过第二、三象限.14.D 15.D 16.A 17.C 18.C 19.C20.A 提示:依题意,△=p 2+4│q │>0, ||0k b p k b q k b +=-⎫⎪=-⇒⎬⎪≠⎭k ·b<0,一次函数y=kx+b 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00k k b <⎫⇒<⇒⇒⎬>⎭一次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一、二、四象限,选A . 二、1.-5≤y ≤19 2.2<m<3 3.如y=-x+1等.4.m ≥0.提示:应将y=-2x+m 的图像的可能情况考虑周全. 5.(13,3)或(53,-3).提示:∵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3,∴点P 的纵坐标为3或-3 当y=3时,x=13;当y=-3时,x=53;∴点P 的坐标为(13,3)或(53,-3).提示:“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3”就是点P 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3,故点P 的纵坐标应有两种情况.6.y=x-6.提示:设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 ∵直线y=kx+b 与y=x+1平行,∴k=1,∴y=x+b .将P (8,2)代入,得2=8+b ,b=-6,∴所求解析式为y=x-6.7.解方程组9 2, ,8 33 23,,4xy xy x y⎧=⎧⎪=⎪⎪⎨⎨⎪⎪=-+=⎩⎪⎩得∴两函数的交点坐标为(98,34),在第一象限.8.222()aq bpbp aq--. 9.y=2x+7或y=-2x+3 10.1004200911.据题意,有t=25080160⨯k,∴k=325t.所以,B、C两个城市间每天的电话通话次数为T BC=k×2801003253205642t t⨯=⨯=.三、1.(1)由题意得:20244a b ab b+==-⎧⎧⎨⎨==⎩⎩解得∴这个一镒函数的解析式为:y=-2x+4(•函数图象略).(2)∵y=-2x+4,-4≤y≤4,∴-4≤-2x+4≤4,∴0≤x≤4.2.(1)∵z与x成正比例,∴设z=kx(k≠0)为常数,则y=p+kx.将x=2,y=1;x=3,y=-1分别代入y=p+kx,得2131k pk p+=⎧⎨+=-⎩解得k=-2,p=5,∴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2x+5;(2)∵1≤x≤4,把x1=1,x2=4分别代入y=-2x+5,得y1=3,y2=-3.∴当1≤x≤4时,-3≤y≤3.另解:∵1≤x≤4,∴-8≤-2x≤-2,-3≤-2x+5≤3,即-3≤y≤3.3.(1)设一次函数为y=kx+b,将表中的数据任取两取,不防取(37.0,70.0)和(42.0,78.0)代入,得2131k pk p+=⎧⎨+=-⎩∴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1.6x+10.8.(2)当x=43.5时,y=1.6×43.5+10.8=80.4.∵77≠80.4,∴不配套.4.(1)由图象可知小明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需3小时;此时,他离家30千米.(2)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1x+b1,由C(2,15)、D(3,30),代入得:y=15x-15,(2≤x≤3).当x=2.5时,y=22.5(千米)答:出发两个半小时,小明离家22.5千米.(3)设过E、F两点的直线解析式为y=k2x+b2,由E(4,30),F(6,0),代入得y=-15x+90,(4≤x≤6)过A、B两点的直线解析式为y=k3x,∵B(1,15),∴y=15x.(0≤x≤1),•分别令y=12,得x=265(小时),x=45(小时).答:小明出发小时265或45小时距家12千米.5.设正比例函数y=kx,一次函数y=ax+b,∵点B在第三象限,横坐标为-2,设B(-2,y B),其中y B<0,∵S△AOB=6,∴12AO·│y B│=6,∴y B=-2,把点B(-2,-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得k=1.把点A(-6,0)、B(-2,-2)代入y=ax+b,得1 062 223a b aa bb⎧=-+=-⎧⎪⎨⎨-=-+⎩⎪=-⎩解得∴y=x,y=-12x-3即所求.6.延长BC交x轴于D,作DE⊥y轴,BE⊥x轴,交于E.先证△AOC≌△DOC,∴OD=OA=•1,CA=CD,∴= 5.7.当x≥1,y≥1时,y=-x+3;当x≥1,y<1时,y=x-1;当x<1,y≥1时,y=x+1;当x<•1,y<1时,y=-x+1.,面积为2.8.∵点A、B分别是直线y=3与x轴和y轴交点,∴A(-3,0),B(0,2),∵点C坐标(1,0)由勾股定理得BC=3,AB=11,设点D的坐标为(x,0).(1)当点D在C点右侧,即x>1时,∵∠BCD=∠ABD,∠BDC=∠ADB,∴△BCD∽△ABD,∴BC CDAB BD=,∴23112x=+①∴22321112x xx-+=+,∴8x2-22x+5=0,∴x1=52,x2=14,经检验:x1=52,x2=14,都是方程①的根,∵x=14,不合题意,∴舍去,∴x=52,∴D•点坐标为(52,0).设图象过B、D两点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222522b kk bb⎧⎧==-⎪⎪∴⎨⎨+=⎪⎪=⎩⎩∴所求一次函数为y=-225x+2.(2)若点D在点C左侧则x<1,可证△ABC∽△ADB,∴AD BDAB CB=22113x+=②∴8x2-18x-5=0,∴x1=-14,x2=52,经检验x1=14,x2=52,都是方程②的根.∵x2=52不合题意舍去,∴x1=-14,∴D点坐标为(-14,0),∴图象过B、D(-14,0)两点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22,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一次函数为y=-225x+2或y=42x+2.9.直线y=12x-3与x轴交于点A(6,0),与y轴交于点B(0,-3),∴OA=6,OB=3,∵OA⊥OB,CD⊥AB,∴∠ODC=∠OAB,∴cot∠ODC=cot∠OAB,即OD OAOC OB=,∴OD=463OC OAOB⨯==8.∴点D的坐标为(0,8),设过CD的直线解析式为y=kx+8,将C(4,0)代入0=4k+8,解得k=-2.∴直线CD:y=-2x+8,由2213524285xy xy x y⎧=⎧⎪=-⎪⎪⎨⎨⎪⎪=-+=-⎩⎪⎩解得∴点E的坐标为(225,-45).10.把x=0,y=0分别代入y=43x+4得0,3,4;0.x xy y==-⎧⎧⎨⎨==⎩⎩∴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0,4)•.•∵OA=3,OB=4,∴AB=5,BQ=4-k,QP=k+1.当QQ′⊥AB于Q′(如图),当QQ′=QP时,⊙Q与直线AB相切.由Rt△BQQ′∽Rt△BAO,得`BQ QQ BQ QPBA AO BA AO==即.∴4153k k-+=,∴k=78.∴当k=78时,⊙Q与直线AB相切.11.(1)y=200x+74000,10≤x≤30(2)三种方案,依次为x=28,29,30的情况.12.设稿费为x元,∵x>7104>400,∴x-f(x)=x-x(1-20%)20%(1-30%)=x-x·45·15·710x=111125x=7104.∴x=7104×111125=8000(元).答:这笔稿费是8000元.13.(1)设预计购买甲、乙商品的单价分别为a元和b元,则原计划是:ax+by=1500,①.由甲商品单价上涨1.5元,乙商品单价上涨1元,并且甲商品减少10个情形,得:(a+1.5)(x-10)+(b+1)y=1529,②再由甲商品单价上涨1元,而数量比预计数少5个,乙商品单价上涨仍是1元的情形得:(a+1)(x-5)+(b+1)y=1563.5,③.由①,②,③得:1.51044,568.5.x y ax y a+-=⎧⎨+-=⎩④-⑤×2并化简,得x+2y=186.(2)依题意有:205<2x+y<210及x+2y=186,得54<y<5523.因为y是整数,得y=55,从而得x=76.14.设每月用水量为xm3,支付水费为y元.则y=8,08(),c x ab x ac x a+≤≤⎧⎨+-+≥⎩由题意知:0<c≤5,∴0<8+c≤13.从表中可知,第二、三月份的水费均大于13元,故用水量15m3、22m3均大于最低限量am3,将x=15,x=22分别代入②式,得198(15)338(22)b a cb a c=+-+⎧⎨=+-+⎩解得b=2,2a=c+19,⑤.再分析一月份的用水量是否超过最低限量,不妨设9>a,将x=9代入②,得9=8+2(9-a)+c,即2a=c+17,⑥.⑥与⑤矛盾.故9≤a,则一月份的付款方式应选①式,则8+c=9,∴c=1代入⑤式得,a=10.综上得a=10,b=2,c=1. (http://)15.(1)由题设知,A市、B市、C市发往D市的机器台数分x,x,18-2x,发往E市的机器台数分别为10-x,10-x,2x-10.于是W=200x+300x+400(18-2x)+800(10-x)+700(10-x)+500(2x-10)=-800x+17200.又010,010, 01828,59, x xx x≤≤≤≤⎧⎧∴⎨⎨≤-≤≤≤⎩⎩∴5≤x≤9,∴W=-800x+17200(5≤x≤9,x是整数).由上式可知,W是随着x的增加而减少的,所以当x=9时,W取到最小值10000元;•当x=5时,W取到最大值13200元.(2)由题设知,A市、B市、C市发往D市的机器台数分别为x,y,18-x-y,发往E市的机器台数分别是10-x,10-y,x+y-10,于是W=200x+800(10-x)+300y+700(10-y)+•400(19-x-y)+500(x+y-10)=-500x-300y-17200.又010,010, 010,010, 0188,1018, x xy yx y x y ≤≤≤≤⎧⎧⎪⎪≤≤∴≤≤⎨⎨⎪⎪≤--≤≤+≤⎩⎩∴W=-500x-300y+17200,且010,010,018.xyx y≤≤⎧⎪≤≤⎨⎪≤+≤⎩(x,y为整数).W=-200x-300(x+y)+17200≥-200×10-300×18+17200=9800.当x=•10,y=8时,W=9800.所以,W的最小值为9800.又W=-200x-300(x+y)+17200≤-200×0-300×10+17200=14200.当x=0,y=10时,W=14200,所以,W的最大值为14200.。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

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 含解析)9小题)一.选择题(共1.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 2 B.x≥ 2 且x≠3C.x≥2D.x≤ 2 且x≠32.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 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 个B.4 个C.3 个D.2 个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y=20﹣A.x>0 B.0<x<10 C.0<x<5 D.5<x<104.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 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5.一辆慢车以50 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 千米/小时发,则500 千米,两车同时出离为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 C .D.6.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7.已知x 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 的图象如上图,则| 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8.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 1 时,﹣1≤y≤7,则k b 的值为()A.10 B.21 C.﹣10 或2 D.﹣2或102+(1﹣2m)x +1(m 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9.若函数y=(2m+1)x()二.填空题(共9小题)10.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11.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 x+k经过第象限.12.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m﹣2|13.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14.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 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15.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17.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 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19.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20.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直线l经过点B,并且与直线AB垂直.点P在直线l上,且△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点P的坐标;(3)点Q(a,b)在第二象限,且S△QAB=S△PAB.①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②若QA=QB,求点Q的坐标.22.某仓库甲、乙、丙三辆运货车,每辆车只负责进货或出货,每小时的运输量丙车最多,乙车最少,乙车的运输量为每小时6吨,下图是从早晨上班开始库存量y(吨)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OA段只有甲、丙车工作,AB段只有乙、丙车工作,BC段只有甲、乙工作.(1)甲、乙、丙三辆车中,谁是进货车?(2)甲车和丙车每小时各运输多少吨?(3)由于仓库接到临时通知,要求三车在8小时后同时开始工作,但丙车在运送10吨货物后出现故障而退出,问:8小时后,甲、乙两车又工作了几小时,使仓库的库存量为6吨.23.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ADC的面积;(2)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3)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5,1),B(﹣2,4),C(5,4),点D在第一象限.(1)写出D点的坐标;(2)求经过B、D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求线段BD的长;(3)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并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25.已知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OA=OB,点C为AB的中点,AB=12(1)如图1,求点C的坐标;2=OE2+AF2;(2)如图2,E、F分别为OA上的动点,且∠ECF=45°,求证:EF(3)在条件(2)中,若点E的坐标为(3,0),求CF的长.26.如图1,点A的坐标是(﹣2,0),直线y=﹣x+4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t等于多少时,S的值等于?②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7.如图,一次函数y=﹣x+6 的图象分别与y 轴、x 轴交于点A、B,点P从点B出发,沿BA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A 运动,当点P到达点A 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秒.(1)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某一时刻,△OPA的面积为12,求此时P点坐标;(2)在(1)的基础上,设点Q 为y 轴上一动点,当PQ+BQ的值最小时,求Q 点坐标;(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AOP为等腰三角形?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1)、D(﹣2,0),作直线ADA D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并以线段(1)填空: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线DA 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2)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顶点C落在y 轴上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 轴右侧部分的面量t 的取值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范围.29.有一根直尺,短边的长为2cm,长边的长为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①,将直尺的短边DE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 D 与点A 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②.设平移0≤x≤10,直尺与直角三角形纸板重合部分的面积(即的长度为x cm,且满足图中阴影部分)为Scm2.(1)当x=0时,S=;当x=4时,S=;当x=10时,S=.(2)是否存在一个位置,使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cm2?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x轴上,A、2+=0,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m)、C(n,0),B(﹣5,0),且(n﹣3)点P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A、C两点的坐标;(2)连接PA,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OA的面积;(3)当P在线段BO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并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将△AOC沿直线AC折叠,点O落在直线AD上的点E处,直线AD的解析式为,则(1)AO=;AD=;OC=;(2)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着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是射线CE上的点,且∠PAQ=∠BAC,设P运动时间为t秒,求△POQ的面积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CE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Q、A、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值及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o)、B(o、b)满足+|a﹣3|=0,P是线段AB上一动点,D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O=PD,DE⊥AB于E.(1)求a、b的值.(2)当P点运动时,PE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的值.(3)若∠OPD=4°5,求点D的坐标.33.如图,?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D=6,若OA、OB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且OA>OB.(1)求AB的长;(2)求CD的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若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A方向运动,过P 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E,若S△PBE=,求此时点P的坐标.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0),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1)已知点A(﹣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已知C是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的坐标;②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和点C的坐标.35.对于两个已知图形G1、G2,在G1上任取一点P,在G2上任取一点Q,当线段PQ的长度最小时,我们称这个最小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密距”;当线段PQ的长度最大值时,我们称这个最大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疏距”.请你在学习、理解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解决下面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3,4),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为点O.(1)线段AD和BC的“密距”是,“疏距”是;(2)设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若线段EF与矩形ABCD的“密距”是1,求它们的“疏距”;(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四边形KLMN,将矩形ABCD绕点O旋转一周,在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疏距”的最大值为7,①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密距”的取值范围是;②求四边形KLMN的面积的最大值.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两点分别在x轴,y轴上,OA=OB=4,C在线段OA上,AC=3,过点A作AE⊥BC,交BC的延长线于E,直线AE交y轴于D.(1)求点D坐标.(2)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O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OB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问的条件下,当t=1,PB=5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BQ为以P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如图,四边形OABC中,CB∥OA,∠OCB=90°,CB=1,OA=OC,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直线过A点,且与y轴交于D点.(1)求出A、点B的坐标;(2)求证:AD=BO且AD⊥BO;(3)若点M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如图,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B两点,将△AOB沿直线CD折起,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交AB于点D.(1)求点C的坐标;(2)在射线DC上求一点P,使得PC=AC,求出点P的坐标;(3)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除点C外),使得以A、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4=02﹣3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横坐标恰好是方程x的解,点C的纵坐标恰好是方程x2﹣4x+4=0的解,点P从C点出发沿y轴正方P A、PB,D为AC的中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上运动,连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DP与DB垂直且相等?3)如图2,若PA=A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动点Q,连Q A、QB、QP,且∠PQA=60°,问:当Q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时,∠APQ+∠ABQ的度数和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值.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40.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为y(km),y与t 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了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甲出发0.5h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 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优难题压轴题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 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9小题)一.选择题(共1.(2016 春?重庆校级月考)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x≤ 2 B.x≥ 2 且x≠3C.x≥2D.x≤ 2 且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3≠0,【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 且x﹣解得:x≤ 2 且x≠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2.(2016 春?南京校级月考)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 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 个B.4 个C.3 个D.2 个【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①将(0,﹣2)代入解析式得,左边=﹣2,右边=﹣2,故图象过(0,﹣2)点,正确;②当y=0 时,y=﹣x﹣2 中,x=﹣2,故图象过(﹣2,0),正确;③因为k=﹣1<0,所以y 随x增大而减小,错误;④因为k=﹣1<0,b=﹣2<0,所以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正确;⑤因为y=﹣x﹣2 与y=﹣x 的k 值(斜率)相同,故两图象平行,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注意:在直线y=kx+b 中,当k>0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2016 春?农安县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则0<20﹣2x<2x,由20﹣2x>0,解得x<10,由20﹣2x<2x,解得x>5,则5<x<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4.(2012 秋?镇赉县校级月考)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 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分析】根据所在象限判断出a、b、c 的符号,再根据直线越陡,则| k| 越大可得答案.【解答】解:∵y=ax,y=bx,y=cx的图象都在第一三象限,∴a>0,b>0,c>0,∵直线越陡,则| k| 越大,∴c>b>a,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y=kx中,当k>0 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注意直线越陡,则| k| 越大.5.(2016 春?重庆校级月考)一辆慢车以50 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 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 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 C .D.【分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实际选符合的图象即可.【解答】解: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段讨论,要结合实际解答,明白每条直线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及拐点的含义.6.(2015春?浠水县校级月考)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其性质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正确,不合题意;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正确,不合题意;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其性质是解题关键.7.(2016春?无锡校级月考)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m、n 的符号,然后由绝对值、【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法则解得即可.x的一次函数y=mx+n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解答】解:根据图示知,关于象限,∴m<0,n>0;∴| n﹣m| ﹣=n﹣m﹣(﹣m)+(n﹣m)=2n﹣m.D.故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绝对值的意义.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象,当k<0,b>0 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8.(2015 秋?盐城校级月考)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 1 时,﹣1≤y≤7,()则kb 的值为A.10 B.21 C.﹣10 或2 D.﹣2 或10解.【分析】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分k>0 和k<0 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答】解:由一次函数的性质知,当k>0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得,解得.即kb=10;当k<0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得,解得.即kb=﹣2.所以kb的值为﹣2或1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要注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情况讨论.2+(1﹣2m)x+1(m为常数)9.(2015秋?西安校级月考)若函数y=(2m+1)x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m B.m=C.m D.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2m+1=0,解得,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二.填空题(共9小题)10.(2014春?邹平县校级月考)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3.【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可得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y=kx﹣2,然后把(﹣4,10)代入y=kx﹣2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解析式为y=kx﹣2,∵经过点(﹣4,10),∴10=﹣4k﹣2,解得:k=﹣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11.(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分析】根据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可以确定k、b的符号,则易求﹣b的符号,由﹣b,k的符号来求直线y=﹣bx+k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k<0,b>0,∴﹣b<0,∴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是:二、三、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0时,直线与y 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12.(2016春?大丰市校级月考)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 (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b.(填“>”<“”或“=)”【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4<﹣2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次函数y=x+k(k为常数)中,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4<﹣2,∴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m﹣2|,且y随x13.(2015春?建瓯市校级月考)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 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3.根据此正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解得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16春?天津校级月考)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分析】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先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再根据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得出△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E=OA=,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垂线段最短,∴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OA=1,∴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2015春?宜兴市校级月考)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 (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是0≤a<.取值范围【分析】根据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x的系数大于0,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负数.为非那么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那么此函数的常数项应【解答】解:∵x1>x2时,y1>y2,∴﹣3a+1>0,解得a<,∵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a≥0,∴0≤a<.故答案为:0≤a<.【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得到函数图象可能经过的象.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2015秋?靖江市校级月考)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B C的长是2.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分析】由函数的图象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D用了2秒,从而得到AD=2,D E=4,从而可求得DC=2,于是当点P在DE上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故此得到AC=2+2,从而可求得BC的长为2+.2)=4.【解答】解:由函数图象可知:AD=1×2=2,DE=1×(6﹣∵△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2.∴AC=2+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故答案为:.出AD、DE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判断.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7.(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点A2015的坐标是(a,a).线上,则【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直线B B1的解析式为:y=x,进而得出A,A1,A2,A3坐标,进而得出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B1C,垂足为C,B1向x轴作垂线【解答】解:过由题意可得:A(a,0),AO∥A1B1,∠B1OC=60°,∴OC=a,CB1=OB1sin60=°a,∴B1的坐标为:(a,a),∴点B1,B2,B3,⋯都在直线y=x上,∵B1(a,a),∴A1(a,a),∴A2(2a,a),⋯A n(a,).∴A2015(a,a).故答案为.,得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数字变化类点横纵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8.(2016春?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3.【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表示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移动到MN上时的x的值,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各选项数据选择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C(﹣1,0),点B(0,2),∴点A的坐标为(﹣1,4),当y=4时,﹣x+5=4,解得x=2,∴点A向右移动2+1=3时,点A在MN上,∴m的值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比较简单.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2016春?武城县校级月考)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把(﹣1,2)代入y=(m+1)x+2m﹣6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m+1=2,解出m=1,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3)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1)把(﹣1,2)代入y=(m+1)x+2m﹣6得﹣(m+1)+2m﹣6=2,解得m=9,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0x+12;(2)因为函数y=(m+1)x+2m﹣6的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所以m+1=2,解得m=1,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3)解得,∴两直线的交点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或平行的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值相同.20.(2015秋?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

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2.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3.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3 C.x≥2 D.x≤2且x≠34.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5.一辆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6.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7.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8.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1≤y≤7,则kb的值为()A.10 B.21 C.﹣10或2 D.﹣2或109.若函数y=(2m+1)x2+(1﹣2m)x+1(m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m B.m=C.m D.m=﹣二.填空题(共9小题)10.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11.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象限.12.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 与b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13.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m﹣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14.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15.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 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17.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 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20.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直线l经过点B,并且与直线AB垂直.点P在直线l上,且△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点P的坐标;(3)点Q(a,b)在第二象限,且S=S△PAB.△QAB①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②若QA=QB,求点Q的坐标.22.某仓库甲、乙、丙三辆运货车,每辆车只负责进货或出货,每小时的运输量丙车最多,乙车最少,乙车的运输量为每小时6吨,下图是从早晨上班开始库存量y(吨)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OA段只有甲、丙车工作,AB段只有乙、丙车工作,BC段只有甲、乙工作.(1)甲、乙、丙三辆车中,谁是进货车?(2)甲车和丙车每小时各运输多少吨?(3)由于仓库接到临时通知,要求三车在8小时后同时开始工作,但丙车在运送10吨货物后出现故障而退出,问:8小时后,甲、乙两车又工作了几小时,使仓库的库存量为6吨.23.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ADC的面积;(2)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3)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5,1),B(﹣2,4),C(5,4),点D在第一象限.(1)写出D点的坐标;(2)求经过B、D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求线段BD的长;(3)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并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25.已知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OA=OB,点C为AB的中点,AB=12(1)如图1,求点C的坐标;(2)如图2,E、F分别为OA上的动点,且∠ECF=45°,求证:EF2=OE2+AF2;(3)在条件(2)中,若点E的坐标为(3,0),求CF的长.26.如图1,点A的坐标是(﹣2,0),直线y=﹣x+4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t等于多少时,S的值等于?②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7.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点P从点B出发,沿B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某一时刻,△OPA的面积为12,求此时P点坐标;(2)在(1)的基础上,设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PQ+BQ的值最小时,求Q 点坐标;(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AOP为等腰三角形?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1)、D(﹣2,0),作直线AD 并以线段AD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1)填空: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DA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顶点C落在y轴上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9.有一根直尺,短边的长为2cm,长边的长为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①,将直尺的短边DE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②.设平移的长度为x cm,且满足0≤x≤10,直尺与直角三角形纸板重合部分的面积(即图中阴影部分)为Scm2.(1)当x=0时,S=;当x=4时,S=;当x=10时,S=.(2)是否存在一个位置,使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cm2?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x轴上,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m)、C(n,0),B(﹣5,0),且(n﹣3)2+=0,点P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A、C两点的坐标;(2)连接PA,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OA的面积;(3)当P在线段BO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并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将△AOC沿直线AC折叠,点O落在直线AD上的点E处,直线AD的解析式为,则(1)AO=;AD=;OC=;(2)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着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是射线CE上的点,且∠PAQ=∠BAC,设P运动时间为t秒,求△POQ的面积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CE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Q、A、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值及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o)、B(o、b)满足+|a﹣3|=0,P是线段AB上一动点,D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O=PD,DE⊥AB于E.(1)求a、b的值.(2)当P点运动时,PE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的值.(3)若∠OPD=45°,求点D的坐标.33.如图,▱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D=6,若OA、OB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且OA>OB.(1)求AB的长;(2)求CD的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若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A方向运动,过P=,求此时点P的坐标.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E,若S△PBE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1)已知点A(﹣,0),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已知C是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的坐标;②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和点C的坐标.35.对于两个已知图形G1、G2,在G1上任取一点P,在G2上任取一点Q,当线段PQ的长度最小时,我们称这个最小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密距”;当线段PQ的长度最大值时,我们称这个最大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疏距”.请你在学习、理解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解决下面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3,4),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为点O.(1)线段AD和BC的“密距”是,“疏距”是;(2)设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若线段EF与矩形ABCD的“密距”是1,求它们的“疏距”;(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四边形KLMN,将矩形ABCD绕点O旋转一周,在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疏距”的最大值为7,①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密距”的取值范围是;②求四边形KLMN的面积的最大值.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两点分别在x轴,y轴上,OA=OB=4,C在线段OA上,AC=3,过点A作AE⊥BC,交BC的延长线于E,直线AE交y轴于D.(1)求点D坐标.(2)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O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OB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问的条件下,当t=1,PB=5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BQ 为以P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如图,四边形OABC中,CB∥OA,∠OCB=90°,CB=1,OA=OC,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直线过A点,且与y轴交于D点.(1)求出A、点B的坐标;(2)求证:AD=BO且AD⊥BO;(3)若点M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如图,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B两点,将△AOB沿直线CD折起,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交AB于点D.(1)求点C的坐标;(2)在射线DC上求一点P,使得PC=AC,求出点P的坐标;(3)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除点C外),使得以A、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3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横坐标恰好是方程x2﹣4=0的解,点C的纵坐标恰好是方程x2﹣4x+4=0的解,点P从C点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上运动,连PA、PB,D为AC的中点.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DP与DB垂直且相等?3)如图2,若PA=A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动点Q,连QA、QB、QP,且∠PQA=60°,问:当Q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时,∠APQ+∠ABQ的度数和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40.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甲出发0.5h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6春•农安县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则0<20﹣2x<2x,由20﹣2x>0,解得x<10,由20﹣2x<2x,解得x>5,则5<x<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2.(2012秋•镇赉县校级月考)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分析】根据所在象限判断出a、b、c的符号,再根据直线越陡,则|k|越大可得答案.【解答】解:∵y=ax,y=bx,y=cx的图象都在第一三象限,∴a>0,b>0,c>0,∵直线越陡,则|k|越大,∴c>b>a,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y=kx中,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注意直线越陡,则|k|越大.3.(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3 C.x≥2 D.x≤2且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且x﹣3≠0,解得:x≤2且x≠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①将(0,﹣2)代入解析式得,左边=﹣2,右边=﹣2,故图象过(0,﹣2)点,正确;②当y=0时,y=﹣x﹣2中,x=﹣2,故图象过(﹣2,0),正确;③因为k=﹣1<0,所以y随x增大而减小,错误;④因为k=﹣1<0,b=﹣2<0,所以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正确;⑤因为y=﹣x﹣2与y=﹣x的k值(斜率)相同,故两图象平行,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注意:在直线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一辆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分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实际选符合的图象即可.【解答】解: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段讨论,要结合实际解答,明白每条直线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及拐点的含义.6.(2015春•浠水县校级月考)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其性质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正确,不合题意;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正确,不合题意;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其性质是解题关键.7.(2016春•无锡校级月考)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确定m、n的符号,然后由绝对值、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法则解得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m<0,n>0;∴|n﹣m|﹣=n﹣m﹣(﹣m)+(n﹣m)=2n﹣m.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绝对值的意义.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象,当k<0,b>0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8.(2015秋•盐城校级月考)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1≤y≤7,则kb的值为()A.10 B.21 C.﹣10或2 D.﹣2或10【分析】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分k>0和k<0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由一次函数的性质知,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得,解得.即kb=10;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得,解得.即kb=﹣2.所以kb的值为﹣2或1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要注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2015秋•西安校级月考)若函数y=(2m+1)x2+(1﹣2m)x+1(m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m B.m=C.m D.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2m+1=0,解得,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二.填空题(共9小题)10.(2014春•邹平县校级月考)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3.【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可得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y=kx﹣2,然后把(﹣4,10)代入y=kx﹣2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解析式为y=kx﹣2,∵经过点(﹣4,10),∴10=﹣4k﹣2,解得:k=﹣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11.(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分析】根据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可以确定k、b的符号,则易求﹣b的符号,由﹣b,k的符号来求直线y=﹣bx+k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k<0,b>0,∴﹣b<0,∴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是:二、三、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0时,直线与y 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12.(2016春•大丰市校级月考)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b.(填“>”“<”或“=”)【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4<﹣2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次函数y=x+k(k为常数)中,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4<﹣2,∴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2015春•建瓯市校级月考)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m﹣2|,且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3.【分析】先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求出k取值范围,再根据此正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解得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16春•天津校级月考)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分析】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先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再根据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得出△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E=OA=,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垂线段最短,∴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OA=1,∴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2015春•宜兴市校级月考)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 (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0≤a<.【分析】根据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x的系数大于0,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那么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那么此函数的常数项应为非负数.【解答】解:∵x1>x2时,y1>y2,∴﹣3a+1>0,解得a<,∵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a≥0,∴0≤a<.故答案为:0≤a<.【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得到函数图象可能经过的象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2015秋•靖江市校级月考)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 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2.【分析】由函数的图象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D用了2秒,从而得到AD=2,当点P在DE上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故此DE=4,从而可求得DC=2,于是得到AC=2+2,从而可求得BC的长为2+.【解答】解:由函数图象可知:AD=1×2=2,DE=1×(6﹣2)=4.∵△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2.∴AC=2+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判断出AD、DE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7.(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a,a).【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直线BB1的解析式为:y=x,进而得出A,A1,A2,A3坐标,进而得出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过B1向x轴作垂线B1C,垂足为C,由题意可得:A(a,0),AO∥A1B1,∠B1OC=60°,∴OC=a,CB1=OB1sin60°=a,∴B1的坐标为:(a,a),∴点B1,B2,B3,…都在直线y=x上,∵B1(a,a),∴A1(a,a),∴A2(2a,a),…A n(a,).∴A2015(a,a).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数字变化类,得出A 点横纵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8.(2016春•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3.【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表示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移动到MN上时的x的值,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各选项数据选择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C(﹣1,0),点B(0,2),∴点A的坐标为(﹣1,4),当y=4时,﹣x+5=4,解得x=2,∴点A向右移动2+1=3时,点A在MN上,∴m的值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比较简单.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2016春•武城县校级月考)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把(﹣1,2)代入y=(m+1)x+2m﹣6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m+1=2,解出m=1,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3)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1)把(﹣1,2)代入y=(m+1)x+2m﹣6得﹣(m+1)+2m﹣6=2,解得m=9,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0x+12;(2)因为函数y=(m+1)x+2m﹣6的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所以m+1=2,解得m=1,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3)解得,∴两直线的交点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或平行的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值相同.20.(2015秋•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直接求得l2的函数解析式;(2)首先解两条之间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得C的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3)△ADF和△ADC的面积相等,则F的纵坐标与C的总坐标一定互为相反数,代入l2的解析式即可求解;(4)求得C关于x轴的对称点,然后求得经过这个点和B点的直线解析式,直线与x轴的交点就是E.【解答】解:(1)设l2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x+4;(2)在中令y=0,解得:x=﹣2,则D的坐标是(﹣2,0).。
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

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2.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 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3.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3 C.x≥2 D.x≤2且x≠34.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5.一辆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6.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7.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8.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1≤y≤7,则kb的值为A.10 B.21 C.﹣10或2 D.﹣2或109.若函数y=2m+1x2+1﹣2mx+1m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m B.m=C.m D.m=﹣二.填空题共9小题10.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11.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象限.12.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13.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m﹣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14.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15.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17.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20.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 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直线l 经过点B,并且与直线AB垂直.点P在直线l上,且△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点P的坐标;3点Qa,b在第二象限,且S△QAB=S△PAB.①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②若QA=QB,求点Q的坐标.22.某仓库甲、乙、丙三辆运货车,每辆车只负责进货或出货,每小时的运输量丙车最多,乙车最少,乙车的运输量为每小时6吨,下图是从早晨上班开始库存量y吨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OA段只有甲、丙车工作,AB段只有乙、丙车工作,BC段只有甲、乙工作.1甲、乙、丙三辆车中,谁是进货车2甲车和丙车每小时各运输多少吨3由于仓库接到临时通知,要求三车在8小时后同时开始工作,但丙车在运送10吨货物后出现故障而退出,问:8小时后,甲、乙两车又工作了几小时,使仓库的库存量为6吨.23.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ADC的面积;2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3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5,1,B﹣2,4,C5,4,点D在第一象限.1写出D点的坐标;2求经过B、D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求线段BD的长;3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并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25.已知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OA=OB,点C为AB的中点,AB=121如图1,求点C的坐标;2如图2,E、F分别为OA上的动点,且∠ECF=45°,求证:EF2=OE2+AF2;3在条件2中,若点E的坐标为3,0,求CF的长.26.如图1,点A的坐标是﹣2,0,直线y=﹣x+4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 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t等于多少时,S的值等于②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7.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点P从点B 出发,沿B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某一时刻,△OPA的面积为12,求此时P点坐标;2在1的基础上,设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PQ+BQ的值最小时,求Q点坐标;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AOP为等腰三角形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1、D﹣2,0,作直线AD并以线段AD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1填空: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DA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顶点C 落在y轴上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9.有一根直尺,短边的长为2cm,长边的长为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①,将直尺的短边DE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②.设平移的长度为x cm,且满足0≤x≤10,直尺与直角三角形纸板重合部分的面积即图中阴影部分为Scm2.1当x=0时,S=;当x=4时,S=;当x=10时,S=.2是否存在一个位置,使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cm2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x轴上,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m、Cn,0,B﹣5,0,且n﹣32+=0,点P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A、C两点的坐标;2连接PA,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OA的面积;3当P在线段BO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并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将△AOC沿直线AC 折叠,点O落在直线AD上的点E处,直线AD的解析式为,则1AO=;AD=;OC=;2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着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是射线CE上的点,且∠PAQ=∠BAC,设P运动时间为t秒,求△POQ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CE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Q、A、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值及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o、Bo、b满足+|a﹣3|=0,P是线段AB 上一动点,D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O=PD,DE⊥AB于E.1求a、b的值.2当P点运动时,PE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的值.3若∠OPD=45°,求点D的坐标.33.如图,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D=6,若OA、OB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且OA>OB.1求AB的长;2求CD的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若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A方向运动,过P作x轴=,求此时点P的坐标.的垂线交x轴于点E,若S△PBE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1已知点A﹣,0,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已知C是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的坐标;②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和点C的坐标.35.对于两个已知图形G1、G2,在G1上任取一点P,在G2上任取一点Q,当线段PQ 的长度最小时,我们称这个最小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密距”;当线段PQ的长度最大值时,我们称这个最大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疏距”.请你在学习、理解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解决下面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3,4,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为点O.1线段AD和BC的“密距”是,“疏距”是;2设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若线段EF与矩形ABCD的“密距”是1,求它们的“疏距”;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四边形KLMN,将矩形ABCD绕点O旋转一周,在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疏距”的最大值为7,①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密距”的取值范围是;②求四边形KLMN的面积的最大值.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两点分别在x轴,y轴上,OA=OB=4,C在线段OA 上,AC=3,过点A作AE⊥BC,交BC的延长线于E,直线AE交y轴于D.1求点D坐标.2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O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OB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问的条件下,当t=1,PB=5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BQ为以P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如图,四边形OABC中,CB∥OA,∠OCB=90°,CB=1,OA=OC,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直线过A点,且与y轴交于D点.1求出A、点B的坐标;2求证:AD=BO且AD⊥BO;3若点M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如图,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B两点,将△AOB沿直线CD折起,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交AB于点D.1求点C的坐标;2在射线DC上求一点P,使得PC=AC,求出点P的坐标;3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除点C外,使得以A、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3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横坐标恰好是方程x2﹣4=0的解,点C的纵坐标恰好是方程x2﹣4x+4=0的解,点P从C点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上运动,连PA、PB,D为AC的中点.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DP与DB垂直且相等3如图2,若PA=A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动点Q,连QA、QB、QP,且∠PQA=60°,问:当Q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时,∠APQ+∠ABQ的度数和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40.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甲出发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6春农安县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则0<20﹣2x<2x,由20﹣2x>0,解得x<10,由20﹣2x<2x,解得x>5,则5<x<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2.2012秋镇赉县校级月考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分析根据所在象限判断出a、b、c的符号,再根据直线越陡,则|k|越大可得答案.解答解:∵y=ax,y=bx,y=cx的图象都在第一三象限,∴a>0,b>0,c>0,∵直线越陡,则|k|越大,∴c>b>a,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y=kx中,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注意直线越陡,则|k|越大.3.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3 C.x≥2 D.x≤2且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且x﹣3≠0,解得:x≤2且x≠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①将0,﹣2代入解析式得,左边=﹣2,右边=﹣2,故图象过0,﹣2点,正确;②当y=0时,y=﹣x﹣2中,x=﹣2,故图象过﹣2,0,正确;③因为k=﹣1<0,所以y随x增大而减小,错误;④因为k=﹣1<0,b=﹣2<0,所以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正确;⑤因为y=﹣x﹣2与y=﹣x的k值斜率相同,故两图象平行,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注意:在直线y=kx+b 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一辆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分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实际选符合的图象即可.解答解: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段讨论,要结合实际解答,明白每条直线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及拐点的含义.6.2015春浠水县校级月考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其性质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正确,不合题意;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正确,不合题意;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其性质是解题关键.7.2016春无锡校级月考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确定m、n的符号,然后由绝对值、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法则解得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m<0,n>0;∴|n﹣m|﹣=n﹣m﹣﹣m+n﹣m=2n﹣m.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绝对值的意义.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象,当k<0,b>0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8.2015秋盐城校级月考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1≤y≤7,则kb 的值为A.10 B.21 C.﹣10或2 D.﹣2或10分析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分k>0和k<0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由一次函数的性质知,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得,解得.即kb=10;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得,解得.即kb=﹣2.所以kb的值为﹣2或1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要注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2015秋西安校级月考若函数y=2m+1x2+1﹣2mx+1m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A.m B.m=C.m D.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2m+1=0,解得,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二.填空题共9小题10.2014春邹平县校级月考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3.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可得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y=kx﹣2,然后把﹣4,10代入y=kx﹣2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解析式为y=kx﹣2,∵经过点﹣4,10,∴10=﹣4k﹣2,解得:k=﹣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11.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分析根据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可以确定k、b的符号,则易求﹣b的符号,由﹣b,k的符号来求直线y=﹣bx+k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k<0,b>0,∴﹣b<0,∴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是:二、三、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0时,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12.2016春大丰市校级月考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b.填“>”“<”或“=”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4<﹣2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次函数y=x+kk为常数中,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4<﹣2,∴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2015春建瓯市校级月考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m﹣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3.分析先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求出k取值范围,再根据此正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解得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 的不等式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16春天津校级月考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分析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先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再根据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得出△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E=OA=,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垂线段最短,∴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OA=1,∴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2015春宜兴市校级月考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0≤a<.分析根据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x的系数大于0,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那么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那么此函数的常数项应为非负数.解答解:∵x1>x2时,y1>y2,∴﹣3a+1>0,解得a<,∵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a≥0,∴0≤a<.故答案为:0≤a<.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得到函数图象可能经过的象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2015秋靖江市校级月考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2.分析由函数的图象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D用了2秒,从而得到AD=2,当点P 在DE上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故此DE=4,从而可求得DC=2,于是得到AC=2+2,从而可求得BC的长为2+.解答解:由函数图象可知:AD=1×2=2,DE=1×6﹣2=4.∵△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2.∴AC=2+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判断出AD、DE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7.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a,a.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直线BB1的解析式为:y=x,进而得出A,A1,A2,A3坐标,进而得出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过B1向x轴作垂线B1C,垂足为C,由题意可得:Aa,0,AO∥A1B1,∠B1OC=60°,∴OC=a,CB1=OB1sin60°=a,∴B1的坐标为:a,a,∴点B1,B2,B3,…都在直线y=x上,∵B1a,a,∴A1a,a,∴A22a,a,…A n a,.∴A2015a,a.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数字变化类,得出A点横纵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8.2016春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3.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表示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移动到MN上时的x的值,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各选项数据选择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C﹣1,0,点B0,2,∴点A的坐标为﹣1,4,当y=4时,﹣x+5=4,解得x=2,∴点A向右移动2+1=3时,点A在MN上,∴m的值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比较简单.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2016春武城县校级月考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把﹣1,2代入y=m+1x+2m﹣6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m+1=2,解出m=1,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3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1把﹣1,2代入y=m+1x+2m﹣6得﹣m+1+2m﹣6=2,解得m=9,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0x+12;2因为函数y=m+1x+2m﹣6的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所以m+1=2,解得m=1,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3解得,∴两直线的交点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或平行的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值相同.20.2015秋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 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直接求得l2的函数解析式;2首先解两条之间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得C的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3△ADF和△ADC的面积相等,则F的纵坐标与C的总坐标一定互为相反数,代入l2的解析式即可求解;4求得C关于x轴的对称点,然后求得经过这个点和B点的直线解析式,直线与x 轴的交点就是E.解答解:1设l2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x+4;2在中令y=0,解得:x=﹣2,则D的坐标是﹣2,0.解方程组,解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提高练习1、已知m 是整数,且一次函数(4)2y m x m =+++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m 为 .2、若直线y x a =-+和直线y x b =+的交点坐标为(,8)m ,则a b +=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直线3y x 与直线23y x 都经过点 .4、当m 满足 时,一次函数225y xm 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5、函数312y x =-,如果0y <,那么x 的取值围是 . 6、一个长120m ,宽100m 的矩形场地要扩建成一个正方形场地,设长增加xm ,宽增加ym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自变量的取值围是 .且y 是x 的函数.7、如图1是函数152y x =-+的一部分图像,(1)自变量x 的取值围是 ;(2)当x 取 时,y 的最小值为 ;(3)在(1)中x 的取值围,y 随x 的增大而 .8、已知函数y=(k-1)x+k 2-1,当k_______时,它是一次函数,当k=___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5)-,且它与y 轴的交点和直线32xy =-+与y 轴的交点关于x 轴对称,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10、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1)m 和(1,)m 两点,且1m >,则k = ,b 的取值围是 .11、一次函数1y kx b =+-的图象如图2,则3b 与2k 的大小关系是 ,当b = 时,1y kx b =+-是正比例函数.12、b 为 时,直线2y x b =+与直线34y x =-的交点在x 轴上.13、已知直线42y x =-与直线3y m x =-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围是 .14、要使y=(m-2)x n-1+n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n,m 应满足 , .选择题1、图3中,表示一次函数y mx n=+与正比例函数(y mx m=、n是常数,且0,0)m n≠<的图象的是()2、直线y kx 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 bx k=-的图象只能是图4中的()3、若直线11y k x=+与24y k x=-的交点在x轴上,那么12kk等于().4A.4B-1.4C1.4D-4、直线0px qy r++=(0)pq≠如图5,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1A p q r==.,0B p q r==.,1C p q r=-=.,0D p q r=-=5、直线y kx b=+经过点(1,)A m-,(,1)B m(1)m>,则必有()A. 0,0k b>>.0,0B k b><.0,0C k b<>.0,0D k b<<6、如果0ab>,0ac<,则直线a cy xb b=-+不通过()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7、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27y mx m =+-在15x -≤≤上的函数值总是正数,则m 的取值围是( )A .7m >B .1m >C .17m ≤≤D .都不对8、如图6,两直线1y kx b =+和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图69、已知一次函数2y x a =+与y x b =-+的图像都经过(2,0)A -,且与y 轴分别交于点B ,c ,则ABC ∆的面积为( )A .4B .5C .6D .710、已知直线(0)y kx b k =+≠与x 轴的交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下列结论:① 0,0k b >>;②0,0k b ><;③0,0k b <>;④0,0k b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1、已知(0,0)b c a c a bk b a b c a b c+++===>++=,那么y kx b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2、如图7,A 、B 两站相距42千米,甲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由A 站经P 处去B 站,上午8时,甲位于距A 站18千米处的P 处,若再向前行驶15分钟,使可到达距A 站22千米处.设甲从P 处出发x 小时,距A 站y 千米,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解答题1、已知一次函数(63)(4),y m xn 求: (1)m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m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 (3),m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4)当1,2mn时,设此一次函数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试求AOB面积。
2、(05年)某自来水公司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取按月用水量收费办法,若某户居民应交水费y (元)与用水量x (吨)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某户该月用水21吨,则应交水费多少元?3、果农黄大伯进城卖菠萝,他先按某一价格卖出了一部分菠萝后,把剩下的菠萝全部降价卖完,卖出的菠萝的吨数x 和他收入的钱数y (万元)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降价前每千克菠萝的价格是多少元?(2)若降价后每千克菠萝的价格是1.6元,他这次卖菠萝的总收入是2万元,问他一共卖了多少吨菠萝?x吨4、为发展电信事业,方便用户,电信公司对移动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其中,所使用的“便民卡”与“如意卡”在市围每月(30天)的通话时间x (min )与通话费y (元)的关系如图所示:(1)分别求出通话费1y (便民卡)、2y (如意卡)与通话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请帮用户计算,在一个月使用哪一种卡便宜?5、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降的规律是从地面到高空11km 处,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6℃.高于11km 时,气温几乎不再变化,设地面的气温为38℃,高空中xkm 的气温为y ℃. (1)当0≤x ≤11时,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2)求当x=2、5、8、11时,y 的值。
(3)求在离地面13 km 的高空处、气温是多少度? (4)当气温是一16℃时,问在离地面多高的地方?6、小明用的练习本可在甲、乙两个商店买到,•已知两个商店的标价都是每个练习本1元,但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70%卖;乙商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本开始就按标价的85%卖.(1)小明要买20个练习本,到哪个商店购买较省钱?(2)写出甲、乙两个商店中,收款y (元)关于购买本数x (本)(x>10)的关系式。
(3)小明现有24元钱,最多可买多少个本子?7、如图8,在直标系,一次函数(0,0)y kx b kb b =+><的图象分别与x 轴、y 轴和直线4x =相交于A 、B 、C 三点,直线4x =与x 轴交于点D ,四边形OBCD (O 是坐标原点)的面积是10,若点A 的横坐标是12-,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8、一次函数y kx b =+,当k b =时,函数图象有何特征?请通过不同的取值得出结论?9、某油库有一大型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油进至24吨(原油罐没储油)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到将油罐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1)试分别写出这一段时间油的储油量Q(吨)与进出油的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式.(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象.10、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费.(1)设用电x度时,应交电费y元,当x≤100和x>100时,分别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问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11、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亿度)与(x—0.4)(元)成反比例,又当x=0.65时,y=0.8.(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为0.3元,则电价调至多少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收益=用电量×(实际电价-成本价)]12、汽车从A站经B站后匀速开往C站,已知离开B站9分时,汽车离A站10千米,又行驶一刻钟,离A站20千米.(1)写出汽车与B站距离y与B站开出时间t的关系;(2)如果汽车再行驶30分,离A站多少千米?13、甲乙两个仓库要向A、B两地运送水泥,已知甲库可调出100吨水泥,乙库可调出80吨水泥,A地需70吨水泥,B地需110吨水泥,两库到A,B两地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它的图象(草图).(2)当甲、乙两库各运往A、B两地多少吨水泥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4、今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在甲、乙两城市之间开通了动车组高速已知每隔 1 h有一列速度相同的动车组列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如图16所示,OA是第一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的函数图象,BC是一列从乙城的普通快车距甲城的路程s(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息,解答下列问题:’…一 (1)点B的横坐标0.5的意义是普通快车发车时间比第一列动车组列车发车时间 h,点B的纵坐标300的意义是(2)、请你在原图中直接画出第二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单位:km)与时间t(单位:h)的函数图象.(3)已知普通快车的速度为100 km/h.①求BC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围;②求第二列动车组列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与普通快车相遇:③直接写出这列普通快车在行驶途中与迎面而来的相邻两列动车组列车相遇的间隔时间3、如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和一次函数图像).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求出表示轮船和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围).(2)轮船和快艇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问快艇出发多长时间赶上轮船?5、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B正向公海方向行驶,我边防局接到情报后迅速派出快艇A追赶,右图中L1、L2分别表示A艇和B艇相对于海岸的距离y(海里)与追赶时间x(分)之间的一次函数的关系,根据图像:(1)分别求出L1、L2的函数关系式(2)当B船逃到离海岸12海里的公海时,A艇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问A艇能否在B艇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A、B速度均保持不变)23.六一儿童节某学校学生队伍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从学校向儿童公园徒步游,当走了6公里时,一学生发现相机放在了学校,便骑自行车返回学校取相机,又以同样的速度追赶学生队伍,已知学校距离公园30公里(如下图所示).⑴求返回学校的学生离公园距离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⑵在到达目的地前,该学生是否能追上队伍.若能,在什么位置?若不能,比S (千米)t(时)O1022.57.50.5 31.5l Bl A学生队伍晚到多长时间?六、(16分)如图,l A l B分别表示A步行与B S与时间t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