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明确的指示意图
指挥的意图应清晰明确,使合唱队员能够迅速理解并作出相应的反 应。
稳定的指挥节奏
保持稳定的指挥节奏,避免忽快忽慢的速度变化给合唱队员带来困扰。
保持简洁明了,避免复杂化
精炼的指挥动作
指挥动作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复杂动作干扰合唱队员的视线和 注意力。
提升合唱团舞台表现力
指挥者可以为合唱团引入不同类型的 音乐作品和风格,拓展合唱团的音乐 视野和艺术修养。
指挥对合唱团影响及作用
提高合唱团演唱水平
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排练,指挥者可以 帮助合唱团成员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 表现力。
拓展合唱团音乐视野
通过专业的舞台指导和排练,指挥者 可以帮助合唱团提升舞台表现力和观 众吸引力。
合理安排排练时间
根据合唱团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排练时间,确保每次排练都能取得实效。
控制排练进度
根据排练计划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排练进度,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留出调整时间
在排练过程中留出一定的调整时间,用于解决出现的问题和进行必要的改进。
合理安排排练时间与进度
合理安排排练时间
根据合唱团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排练时间,确保每次排练都能取得实效。
遵循音乐风格特点进行指挥设计
1 2
古典音乐指挥设计
注重音乐的严谨性和结构感,指挥动作应准确、 规范,体现音乐中的和声、复调等元素。
流行音乐指挥设计
强调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感,指挥动作应富有活 力和感染力,引导合唱队员感受音乐的韵律。
3
民族音乐指挥设计
体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指挥动作 应融入民族舞蹈、戏曲等元素,展现民族风情。
高校合唱指挥教案 合唱排练效率提升策略

高校合唱指挥教案合唱排练效率提升策略一、引言合唱是音乐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合唱团队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合唱作品的质量。
因此,提高高校合唱排练的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升合唱团队的艺术水平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高校合唱排练效率的策略。
二、建立清晰的目标和计划1. 确定合唱团队的音乐目标:制定一个明确的合唱目标,例如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某个曲目的排演,并力求达到专业水平。
2. 制定排练计划: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排练计划,包括排练时间、内容以及每个排练阶段的重点。
确保排练计划合理,充分利用每一次排练的时间。
三、提升合唱指挥技巧1. 建立良好的指挥语言与手势:指挥者应学会准确、简洁地传达音乐信息,对于难以用语言解释的部分,应通过手势精确表达。
2. 确立高效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能力:指挥者应准确理解合唱作品的音乐结构、曲式和节奏,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解读和指导。
四、营造积极的排练氛围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指挥者与合唱团队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团队合作和尊重: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强调合唱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努力追求音乐的完美。
五、采用有效的排练方法1. 分段练习法:将复杂的音乐作品划分为小节或乐段进行练习,解决难点和错误。
2. 反复温习法:反复练习困难部分,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提高团队的整体素养。
3. 录音反馈法:录音可以帮助合唱团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同时也能提供音乐表演技巧的参考。
六、高效利用排练时间1. 预先安排好排练计划:确保排练过程中每秒都被合理利用,最大化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2. 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和浪费时间的行为,确保每个合唱成员始终专注于排练。
七、评估和反馈在合唱排练过程中,评估和反馈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
1. 反馈机制:指挥者应及时给予个别或整体反馈,指导合唱成员纠正错误并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合唱队排练方案

合唱队排练方案标题:合唱队排练方案引言概述:合唱队排练是保证演出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排练方案能够提高团队凝结力和演出效果。
本文将探讨合唱队排练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匡助合唱队提升排练效率和表现水平。
一、确定排练时间和地点1.1 确定固定的排练时间,避免频繁更改导致成员无法安排时间参加。
1.2 选择肃静、宽敞的排练地点,保证成员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
1.3 安排合适的歇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影响排练效果。
二、制定详细的排练计划2.1 制定每次排练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确保排练有条不紊。
2.2 安排每一个节目的练习时间,包括声部的分组练习和整体合唱练习。
2.3 定期评估排练效果,及时调整排练计划,保证演出质量。
三、指导和指挥3.1 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或者指挥担任合唱队的指导,确保音乐水准和表现效果。
3.2 指挥要清晰明了地传达排练内容和要求,引导成员正确理解和表达音乐。
3.3 指导老师要及时纠正成员的唱法和表现,指导他们提高演唱技巧和音乐感悟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1 鼓励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排练目标。
4.2 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信任。
4.3 培养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团队合作的动力。
五、注意个人技能和声部平衡5.1 针对不同成员的音乐水平和声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5.2 定期进行声部平衡的评估,调整声部的分配和练习内容。
5.3 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声部练习和个人练习,提高个人技能和整体表现水平。
结语:合唱队排练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惟独通过科学的排练方案和精心的准备,合唱队才干在演出中展现出最佳的表现,感动观众,传递音乐的夸姣。
希翼以上内容能够对合唱队的排练工作有所匡助,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凝结力。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3、统一音色训练 在同一首作品中,只能有一种唱法。 常用歌唱方法: (1)连音练习:声音连贯流畅,气息支持平稳 有力,着力于下腹部。 (2)非连音(保持音)练习:声音断而不跳,且 音断气不断,饱满结实,气息着力于中下腹部。 (3)跳音练习:声音断而有弹性, 呈颗粒状,灵巧集中,气息着力于上腹部。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合唱指挥的主要工作职责
组织、训练、排练、演出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第一部分 合唱排练技巧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一、常见合唱形式及音色特点 (一)按音色分 1、同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1)、 (2)、童声合唱(1)、(2) 2、混声合唱:男声+女声、成人+童声 (二)按声部分:二部、三部、四部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示范训练作品(选用)
唱支山歌给党听 2/4拍
大海故乡
3/4拍
茉莉花
4/4拍
我和我的的祖国 6/8拍
在太行山上
2/4拍 弱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4拍 弱拍后半拍起
游击队歌
2/4拍 第四拍后半拍起
天路
4/4拍 强拍后半拍起
保卫黄河
2/4拍 二部及三部轮唱
谢、中学生嗓音的特点及保护 (一)嗓音特点 初中生(13~16岁)正处于变声期(属于童声后期 ),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嗓音发育还不成熟 。女孩变声期约在14~17岁结束;男孩变声期约在 16~19岁结束。 (二)嗓音保护 1、以轻声歌唱为主,避免大声喊唱。 2、控制演唱音域,主要音域应在a~e2之内。 3、把握训练时间,连续演唱不要超过半小时。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五、收拍 收拍的要素:速度、力度、情绪 收拍的环节:预备——收束——收势 1、预备拍:在歌声结束前一拍,顺拍线方向 加大反弹动作。 2、收束拍:在歌声结束拍,紧接预备动作, 运用反向挥击停于拍点上。 (1)按力度分:强收、弱收 (2)按方向分:外、内、上、下 3、收势:结束指挥动作 从起拍和收拍技术中可以看出“预备拍” 的重要性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音乐表演形式,要求合唱团中的每个成员都具备一定的音乐技巧和合作能力。
在进行合唱排练时,指挥的设计和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合唱排练的技巧和指挥设计,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建议。
1.指挥设计:指挥是合唱排练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好的指挥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1音乐理解:指挥应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深厚的音乐素养,能够准确理解作品的音乐结构、情感表达和艺术要求。
1.2指挥技术:指挥应具备良好的指挥技术,包括节奏掌握、声部平衡、动态控制、音色塑造等方面的能力。
1.3沟通能力:指挥要能够与合唱团成员充分沟通,通过语言和身体语言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指令和意图,使合唱团成员理解和接受。
2.合唱排练技巧:2.1温声热身:合唱排练前,合唱团成员应进行适当的声乐热身,包括舌头、喉咙、腹肌等部位的训练。
这有助于提高声音的质量和音准的准确性。
2.2注重节奏感:合唱排练中,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
指挥应注重节奏的稳定,通过练习各种不同的节奏形式来提高合唱团成员的节奏感。
2.3注意声部平衡: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指挥应注重声部平衡,确保各个声部的音量和质量均衡,使合唱团的演唱更加和谐。
2.4简单难度递进:在安排排练曲目的难度时,应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
从简单到难的递进方式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逐步提高技巧和克服困难。
2.5分解训练:对于技术困难的音乐段落,指挥可以进行分解训练。
先把段落分割成小节,逐一进行练习,然后再逐渐合并,直到整个段落顺畅地演唱出来。
2.6艺术表达:合唱排练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还要注重艺术表达。
指挥可以通过解释歌词的意义、情感的传达等方式,帮助合唱团成员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3.效果评估与反馈: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指挥应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
这可以通过录音、观看视频、评分等方式进行。
合唱团成员可以听取自己的演唱录音,与指挥、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和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合唱的排练技巧

合唱的排练技巧引言合唱是一种多人声部协调演唱的表演形式,要求合唱团成员之间密切配合,统一音准和节奏。
为了达到高质量的合唱效果,合唱团排练时需要使用一些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合唱的排练技巧,帮助合唱团成员提升合唱水平,创造出更加美妙的合唱音乐。
1. 声部平衡在合唱排练中,声部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各声部的音量要协调一致,避免某个声部过于突出,或者其他声部被压制。
为了实现声部平衡,合唱指挥可以使用以下排练技巧:•指挥者的手势和姿态:指挥者可以通过手势和姿态来引导不同声部的演唱力度。
对某个声部需要增强的部分,可以用大范围的手势示意;对某个声部需要减弱的部分,可以用缓慢且轻柔的手势示意。
•分声部排练:合唱团可以分声部进行排练,确保每个声部都能够独自练习,并且听到自己声部的声音。
这样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更好地掌握各自声部的音量平衡。
2. 声音质量和音准除了声部平衡之外,声音质量和音准也是合唱团排练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以下是一些排练技巧来帮助提升声音质量和音准:•独立训练:合唱成员可以进行独立的声乐训练,锻炼声音的质量和准确度。
这包括一些发声练习、音阶练习以及和声练习等。
合唱成员可以在个人时间里进行这些训练,提高个人演唱水平。
•与琴声演唱:合唱团成员可以在排练中和钢琴或其他乐器的伴奏下演唱。
这样可以帮助成员们更好地掌握音准,确保自己的声音和伴奏保持一致。
•反复排练:反复排练是提高声音质量和音准的关键。
合唱团成员需要经常进行集体排练,不断重复演唱,逐渐磨合声音,进一步提高合唱效果。
3. 节奏和口型技巧合唱团排练中的节奏和口型技巧也非常重要,对于整体合唱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以下是一些排练技巧来帮助合唱团成员提高节奏和口型技巧:•定时打拍子:指挥者可以通过定时打拍子,帮助合唱团成员把握准确的节奏。
打拍子要有明确的节奏感,同时要注意与合唱团成员的呼吸保持同步。
•发音准确:合唱团成员需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唱非母语的歌曲时。
大合唱的排演的程序和技巧

大合唱的排演的程序和技巧大合唱是一种声乐表演形式,通常由大量歌手组成,分为不同的声部演唱。
为了确保合唱的演出质量和效果,合唱团需要进行排演。
下面将介绍大合唱排演的程序和一些技巧。
1.规划排练时间和地点:合唱团应该预先规划好每周的排练时间和地点,确保所有成员能够参与,并且排练场地要有良好的音响设备。
2.把握合唱曲目:合唱团应该在排练前提前准备好合唱曲目的乐谱和歌词,所有成员都应该提前熟悉曲目,尤其是各个声部的分唱部分。
3.分配声部:根据成员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合唱团需要将成员分配到不同的声部,如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
在反复试唱过程中,确保声部的分配均衡和合理。
4.新曲先分声部学习:当合唱团准备新的曲目时,可以先将乐谱分发给各个声部,让他们独立学习和练习自己的部分。
然后组织全体成员一起排练,使各声部合奏更准确。
5.歌曲整体排练:当所有声部学习完毕后,合唱团需要开始进行整体排练。
这时,指挥应该站在指挥台上,指挥合唱团的演唱。
在排练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整体的音量、协调各声部的合奏、注意节奏的稳定等。
6.互相熟悉其他声部的部分:除了熟悉自己声部的部分外,合唱团成员还应该尽量熟悉其他声部的部分。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体合唱的音乐构成和融合。
可以通过互相教唱、练习相邻声部等方式来实现。
7.合唱技巧:好的合唱不仅要求每个声部个体音色的美妙和准确,还要注重整体合唱时的和声和平衡。
合唱团应该注意以下技巧:-注意声部的平衡,避免一些声部过于突出或过低调;-合唱时要控制好音量,按照指挥的要求进行音量的变化;-把握好音调和节奏,保持各个声部的准确合唱;-注意声音的共鸣和融合,避免出现分散感;-有意识地拉长一些节拍,突出一些重要的音符。
8.反复排练和练习:合唱团需要进行多次排练和练习,力求将演唱达到最好的状态。
排练中指挥和指挥助理需要不断给予指导,帮助成员改进和完善。
9.舞台演练和演出准备:当合唱团的排练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开始进行舞台演练和演出准备。
合唱队排练方案

合唱队排练方案合唱队在进行排练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方案,以确保排练的高效性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合唱队排练方案,包括排练前的准备、排练内容安排、指导技巧、团队合作和排练后的总结。
一、排练前的准备1.1 确定排练时间和地点:在排练前要提前确定好排练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准时到达。
1.2 准备排练曲目和乐谱:排练前要提前准备好要排练的曲目和乐谱,以便顺利进行排练。
1.3 确保器材齐全:检查音响设备、乐器等器材是否完好,以免影响排练效果。
二、排练内容安排2.1 温声练习:排练开始前进行一些温声练习,帮助成员们放松嗓子,提高嗓音的灵活性。
2.2 分段排练:将曲目分成小节进行排练,逐步完善每个小节的演唱效果,再进行整体排练。
2.3 多角度练习:在排练过程中要多角度练习,包括音准、节奏、和声等方面,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重视。
三、指导技巧3.1 鼓励成员参与:指导员要鼓励成员们积极参与排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演唱效果。
3.2 细心指导:指导员要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个成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演唱水平。
3.3 着重团队配合:指导员要着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个成员明白自己在整个合唱队中的重要性。
四、团队合作4.1 分工合作:在排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成员的不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让每个人发挥所长。
4.2 互相倾听:成员之间要互相倾听,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协调合唱效果。
4.3 鼓励互助:在困难时要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增强团队凝聚力。
五、排练后的总结5.1 总结收获:排练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总结排练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次排练做好准备。
5.2 制定下一步计划:根据总结的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排练计划,明确目标和方向。
5.3 鼓励团队:在总结中要鼓励团队成员,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一个合唱队排练方案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合理的内容安排、有效的指导技巧、团队合作和排练后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唱队的排练效果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起拍 起拍的要素:速度、力度、情绪 起拍的环节:准备动作——预备拍——起唱拍 其中预备拍是最重要的环节,分为: (1)整拍起唱:预备拍在起唱拍的前一拍 第一拍起唱(强拍起唱)第二拍起唱(弱拍起唱) 第三拍起唱(弱拍起唱)第四拍起唱(弱拍起唱) (2)后半拍起唱:在起唱拍的前一拍,预备动作不显示拍点拍 点打在起唱拍的前半拍并吸气。 强拍后半拍起唱 弱拍后半拍起唱
4、合唱的起声 发声开始的一刹那叫做“起声”。 常用的两种起声方法: (1)激起:也叫“硬起”,是合唱的主要起声法。要求是:有 气就有声。音头干净、整齐而有弹性。 (2)舒起:也叫“软起”。要求是:先出气再发声,没有音头, 但不能有沙哑漏气声。 结语:“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 不乱、慢而不断”是合唱音响的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 合唱作品的指挥设计
一、指挥的任务和素质 (一)任务 运用手的动作,辅以眼神、表情、体态,用无声的语言带领、启 示演唱者去充分表现音乐的内涵。 (二)素质 指挥是综合艺术、表演艺术,需要:较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范 唱、读谱、听辨、审美、动作协调能力;还有文学表达、组织协调、 沟通交际等能力。
示范训练作品(选用)
唱支山歌给党听 2/4拍
大海故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拍
茉莉花
4/4拍
我和我的的祖国 6/8拍
在太行山上
2/4拍 弱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4拍 弱拍后半拍起
游击队歌
2/4拍 第四拍后半拍起
天路
4/4拍 强拍后半拍起
保卫黄河
2/4拍 二部及三部轮唱
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PLEASE GIVE ME AS MUCH CRITICISM AS POSSIBLE
合唱排练技巧与指挥设计
• 指导老师:
• 汇报时间:20XX
绪言
一、关于合唱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是一种古老 又现代的艺术品种,也是人类精神生活重要的表现手段。合唱的音 域宽广,音色丰富,声部层次多样,音响力度张力巨大,既能创造 宏伟磅礴的气势,又能表达细腻委婉的情感,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极强。是培养学生 艺术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观念的重要形式,在中小学音乐教 学和艺术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关于指挥
合唱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和艺术指导,是合唱团的 灵魂人物,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合唱团的艺术活动都 是围绕指挥开展的。
一个指挥的水平高低,往往决定着一支合唱团水平的 优劣。要想带出一支优秀的合唱团,指挥除了应该具备较强 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人格魅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修 养,掌握正确的合唱训练理念,合唱训练方法,作品分析、
五、合唱作品的分析与艺术处理 (一)分析合唱作品 1、认真读谱,熟悉歌曲 2、诵读歌词,把握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性。 3、分析歌曲的主要音乐要素,找出歌曲的重点、难点, 制定解决的方法。
(二)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二度创作) 1、确定演唱的速度 2、确定基本的唱法和分句(气口) 3、确定力度及其变化 4、高潮的表达 5、安排好声部的关系 6、把握总体的情绪和风格
对不同声部进行有效的提示。 方法: 1、分析轮唱声部之间节奏的关系 2、抓住各声部的句头,提前给出预备拍
十、指挥手势的设计 1、选择正确的图示:一般按拍号选择;特殊地方用合拍与分拍。 2、选用不同性格的挥拍线路:直线型、弧线型、点状型、综合型 。 3、特殊地方的手势处理:高潮、速度变化、声部进出、左右手分工等。 4、按照以上设计,认真进行练习。 5、指挥的着装:端庄、大气。
第二方面:关于合唱技巧的训练 1、培养学生的协作、合唱意识 (1)合唱团中没有我,只有我们 (2)学会倾听 (3)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 2、多声部预备练习 (1)在大小调音阶训练基础上,作三度音程叠置练习。 (2)把大小调音阶重叠起来,就是大小三度音程练习(大小三度的转位 就是大小六度)。 (3)用排练歌曲中的片段作音准训练。
六、长音 单手;双手。 七、力度变化 渐强;渐弱。 八、休止 1、一拍以上的休止 2、一拍的休止 3、半拍的休止: 后半拍休止用手腕点击 X 0 X 0; 前半拍休止同后半拍起拍 0 X 0 X。
九、轮唱歌曲的指挥 轮唱属于复调音乐之中的模仿复调,可以是严格模仿,也可以非严格模仿。 轮唱时,节奏相异或交错呈示,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伴协调地进行。需要指挥
第一方面:关于发声技巧的训练 (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必须运用头声为主的歌唱方法。 第二,必须将追求音质美放在首位。 第三,尽量采用直声唱法。
(二)训练内容及程序 1、热身活动 目的:放松身体及发声器官,愉悦心情,愉快歌唱(生理活动,心理活动)。 方法:头、颈、肩、腰、口腔、舌头等,张口开喉动作(整体歌唱,顶天立 地)。 2、呼吸训练 第一,培养良好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 法,不耸肩,不挺胸。 第二,训练腰腹部肌肉群的控制能力, 提高对声音的掌控技能。
7、咬字吐字的一般要求: (1)处理好韵头、韵腹、韵尾的关系——韵头短、韵腹长、韵尾快,做 到“字正腔圆”。 (2)不同歌曲的咬字、吐字技巧—— 8、关于练声曲的选用: (1)数量勿求多,少而精 (2)对每条练习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不搞形式主义。 9、练声方法:上行半音移调(让声音和气息逐步适应和配合),下行半 音、全音或自由移调(即节约时间,又培养敏锐的听觉)。 (例:青春舞曲、跳跃的舞步)
4、听觉、音准训练: (1)以大小调音阶训练为主,建立基本的音高概念和调性概念,掌握基本音级之间的 音程关系。 (2)大小二度、大小三度音程训练,再逐步扩展至其它音程训练。 方法:先听后唱,边听边唱;以听带唱。 5、力度要求:以轻声为主,力度逐步加强。 6、练声曲:三度、五度、八度以内的 单声部练声曲为主,包含三种唱法。
二、指挥的技术要求 (一)指挥的形式 1、徒手指挥;2、运用指挥棒 (二)指挥动作的原则 准、简、美 (三)指挥的基本姿势 1、体位 2、脚位 3、手位 4、臂位 5、面部表情
(四)点与线 1、拍点 2、拍线,分为:点前线、点后线 3、击拍线的分类和方向 (1)分类 (2)方向 (五)双手分工:右手挥拍,左手 表达长音、强弱变化、声部进入等。
五、收拍 收拍的要素:速度、力度、情绪 收拍的环节:预备——收束——收势 1、预备拍:在歌声结束前一拍,顺拍线方向加大反弹动作。 2、收束拍:在歌声结束拍,紧接预备动作,运用反向挥击停于拍 点上。 (1)按力度分:强收、弱收 (2)按方向分:外、内、上、下 3、收势:结束指挥动作 从起拍和收拍技术中可以看出“预备拍” 的重要性
(三)合唱作品处理的常用手法 对比和统一 1、唱法的对比:连音与顿音;刚毅与柔和 2、音色的对比:明与暗;厚与薄 3、力度的对比:强与弱;渐强与渐弱;强后即弱(fp、mfp) 4、速度的对比: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5、风格的对比:外国与中国、宗教与世俗、民歌与创作歌曲
六、组织排练和演出 (一)高效率的排练 1、时间安排: 2、程序安排 (1)技术方面(初排) (2)艺术方面(精排) (3)重点、难点的解决
二、中学生嗓音的特点及保护 (一)嗓音特点 初中生(13~16岁)正处于变声期(属于童声后期),身体和心 理都在快速成长,嗓音发育还不成熟。女孩变声期约在14~17岁 结束;男孩变声期约在16~19岁结束。 (二)嗓音保护 1、以轻声歌唱为主,避免大声喊唱。 2、控制演唱音域,主要音域应在a~e2之内。 3、把握训练时间,连续演唱不要超过半小时。
三、常见拍子的基本图示 (一)二拍子 1、基本图示 2、变化图示 3、三种不同性格的手势变化:直线型、弧线型、点状型。 以上三种手势常常综合运用 (二)三拍子:《雪绒花》《大海故乡》 (三)四拍子:《走向复兴》《茉莉 花》《青春舞曲》
(四)六拍子:《我和我的祖国》《乘着歌声的翅膀》 快速的六拍子常用合拍指挥。 合拍的运用:是将两拍或三拍合起来用一个挥拍动作来替代的指 挥方式。它体现了指挥 原则中“省”的观念,也是一种特殊的变 化拍。
四、合唱作品的选择(选材) 1、思想性:健康高雅,积极向上 2、艺术性:优美、动听,有特色 3、对比性: 题材:歌唱祖国、人民、家乡、自然美景、爱情、亲情、友情;修身养德; 讽刺风趣等 体裁:进行曲、抒情曲、颂歌、歌舞曲 风格:宗教、室内、歌剧、中国主旋律、民歌、流行
4、广泛性:古典与现代、中国与外国、民歌与创作。 5、程度合适:选曲难度要与合唱团现有水平相适应,或适当 高于现有水平。音域上要留有余地。还要适合队伍的嗓音条件、指 挥本人的个 性特点等。 6、曲目的配搭:可以借鉴大型交响曲结构上的一般规律。
三、中小学生合唱的声音训练 合唱讲究“合”,既是合作、共性。 合唱音响的基本要求 1、统一:呼吸、节奏、音准、音量、音色、咬字吐字的统一。 2、和谐:音高的准确,声音的和谐,感情的融合。 3、均衡:合唱中声部之间的关系:横向 均衡——音色统一,舒缓得当、张弛有度; 纵向均衡——声部间要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处理的手段,以及一定的合唱指挥技法。
(一)组建合唱 团
(四)对歌曲进 行分析和艺术处
理
合唱指挥的主要工作职责
组织、训练、排练、演出
(二)对合唱团 的声音进行训练
(五)组织排练 和演出
(三)选择合唱 歌曲
(六)用正确的 指挥手势演绎作
品
第一部分 合唱排练技巧
一、常见合唱形式及音色特点 (一)按音色分 1、同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1)、(2)、童声合唱 (1)、(2) 2、混声合唱:男声+女声、成人+童声 (二)按声部分:二部、三部、四部
3、合唱的呼吸
(1)整体性的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同时吸、同时换 气,数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要求整齐、统一: 速度、状态、发声位置(先有状态后发声)。
(2)声部性的呼吸:即以声部为单位呼、吸、换气,常用在复 调作品中。指挥要提前给出手势,团员要提前做好歌唱准备。
(3)循环性的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 呼、吸、换气。整体声音延连不断,从而做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 的技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