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森林经理专业的大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凉水林场进行了为期XX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森林经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凉水林场实习内容:1. 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地质及土壤等方面的调查。
2.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包括树木种类、树龄、树高、胸径等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 林业经营与管理:学习林业规划、造林、护林、采伐等经营与管理知识。
4. 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了解森林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参与森林保护实践活动。
5. 实习期间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实习过程及收获1. 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到凉水林场位于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总面积6394ha。
林场距火车站-林业城镇26km,现有公路交通,交通便利。
林场的山脉属于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领的东坡,场内地形复杂,最高山位于林场北部,海拔707.3m。
一般坡度在10-15之间,北坡缓而长,南坡陡而短,常在25以上,甚至达到40。
本区主要河流是永翠河,其最大分支之一贯穿整个林场中心。
在地质及土壤方面,林场地质结构是以古代的沉积岩和结晶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主。
林场土壤有三大类:灰粽壤、草甸土、沼泽土,其中灰粽壤分布面积最广。
2.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整理,我掌握了树木种类、树龄、树高、胸径等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方法。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森林资源调查仪器,如测高仪、测径仪等。
通过这项工作,我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林业经营与管理在林业经营与管理方面,我学习了林业规划、造林、护林、采伐等经营与管理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林场的造林设计和实施工作,了解了造林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与保护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我们对森林经营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森林经营学作为实习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森林经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林场三、实习内容1. 森林资源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林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土壤条件等基本信息。
调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样方法对森林的树种组成、树高、胸径、蓄积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2. 森林经营规划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我们参与了森林经营规划的制定。
规划内容包括:确定森林经营目标、制定森林经营方案、选择合适的森林经营措施等。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森林经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森林抚育、造林、采伐等。
3. 森林抚育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亲身体验了森林抚育的各个环节。
包括:林分清理、抚育间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森林抚育的操作技能,了解了森林抚育对提高森林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性。
4. 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森林经营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森林经营的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实习期间,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习体会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指导姓名:_______杨强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3125307079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12级林学__ __小组成员: _吴腾秀,张永强,曹远,林方辉,湛晓珅,李兴文,王珊珊,林世宙,赖金莉指导老师:_____ 郑德祥副教授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2 0 1 6 年01月森林经理实习报告一、总则(一)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内容:1、完成福州森林公园小班勾绘与调查。
2、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林相图。
(电子版)3、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电子版)4、)利用角规调查、样圆调查分别对木荷林(用材林)、马尾松混交林(用材林)、杉木混交林(用材林)、竹林、荔枝林(经济林)分别调查,统计立木株数、树种组成、优势木、年龄组成、郁闭度、材积、蓄积、经营规划情况调查。
(三)准备工作:1、人员配备:每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6人,由教师轮流指导。
2、仪器与工具:每组应有手持罗盘、测高器、工具包、记录夹、三角板、皮尺各一、角规片、测径尺各二。
每人自备铅笔、橡皮、小刀。
3、图面资料与其它。
(1)福州森林公园某万分之一地形图(每人一张)。
(2)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3)小班一览表(每小组一张)。
二、林地区与调查(一)小班区划1、小班区划的依据(二)小班调查小班调查的方法很多,本次调查采用角规辅助目测法。
1、调查的项目(1)树种组成:组成的比例以断面积为主(而用角规绕测的每公顷断面积来计算),幼林按株数计算。
(2)郁闭度:目测断定记至0.1。
(3)现有密度:利用株行距推算。
(4)年龄:人工林尽可能记实际年龄,对解放前的人工林、天然林,可按龄级记载,龄级用目测判定。
(5)优势高:按每100m2选一株的原则,在每一个角规目测点半径为8米的样圆内选测2株最高的立木,在人工混交林内,分别树种记载,在天然异龄林内可不测优势高,小班平均优势高,按各点的面积比例成数,将各点的优势高加权平均。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随着森林经理学实习的圆满结束,我感到十分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对森林经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我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之前,我通过课堂学习和文献阅读对森林经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了解到森林经理学不仅涉及到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还包括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的全面规划和管理。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森林资源调查实习的第一阶段是对指定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
我们使用罗盘仪和测距仪进行定位,记录树木的种类、胸径、树高等数据。
2. 数据分析与处理调查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森林资源的现状。
3. 森林规划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参与了森林规划的制定,包括树种的选择、林分结构的调整、森林更新的计划等。
4. 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参与了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过程,包括植树、疏伐、抚育等实际操作。
三、实习中遇到的挑战1. 技术应用实习中,我遇到了一些技术应用上的挑战,如地形图的识别、测量工具的使用等。
通过不断实践和向导师请教,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2.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扎实。
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3. 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森林规划和经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让我认识到,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2.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实习中遇到的挑战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森林经理学的学习者,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的力量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精品4篇)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精品4篇)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篇1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有幸在一家大型森林经理实习,体验了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这次实习是一次全面的学习体验,从森林资源的管理到野生动物的保护,我都得到了深入的学习。
我参与了森林巡视,负责记录树木的生长情况,观察并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帮助管理团队进行森林火灾防控等工作。
此外,我还参与了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水源保护等,让我对环保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经理,需要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学习到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协作,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我在学校无法学到的。
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
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沟通和协调方面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这次实习对我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习经验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期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保护森林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篇2在绿色的画卷中探索——我的森林经理实习之旅实习心得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有幸在一家专注于森林资源管理的公司实习,开始了我的森林经理实习之旅。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森林资源管理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这次实习的地点位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公司提供了一间小屋作为我的住所。
每天早晨,我都会被屋后森林里的小鸟唤醒,开始我的一天。
我的主要工作是参与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以及制定和执行森林经营的计划。
这个工作并不轻松,但是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改变,心中都充满了满足感。
大四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大四森林经理实习报告森林经理学设计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林学院实习时间:2014.11.2~2014.11.6凉水林场森林经理设计说明书一、凉水林场林业生产条件(一)地理位置凉水林场位于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
总面积6394ha,南北11km,东西6.25km,林场距火车站-林业城镇26km,现有公路交通,交通便利。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林场的山脉属于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领的东坡。
场内地形复杂,最高山位于林场北部,海拔707.3m。
一般坡度在10°-15°之间,北坡缓而长,南坡陡而短,常在25°以上,甚至达到40°。
本区主要河流是永翠河,其最大的支流之一贯穿整个林场中心。
2、土壤地质林场地质结构是以古代的沉积岩和结晶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主。
林场土壤有三大类:灰粽壤、草甸土、沼泽土。
灰粽壤分布面积最广,各种原始红松林和破坏后生成的次生林下,均有分布。
灰粽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透水一般良好,表层腐殖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含有多重营养元素,土壤肥力高,适于林木生长。
草甸土分布于林间隙地,生长着繁茂的草甸植物,土壤腐殖质层深厚,肥力高,适于开垦种植蔬菜或粮食作物。
沼泽土发育于林区低湿地段,地表经常或间隙积水,山麓谷地云冷杉林、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属于这一类。
3、气候林场气候夏季温凉多雨、冬季严寒干燥。
年平均气温0.5℃,最高在7月为19.2℃,最低在1月为-21.4℃。
年平均最高气温7.5℃,最高出现在7月为24.6℃;年平均最低温-6.6℃,1月份为-29.0℃。
年平均温差53.6℃。
林场内的主风向为西风和西南风,全年西南风占优势,风速年平均为1.3m/s,最大风速为10.0m/s,林内平均风速比林外小4倍左右。
林场全年平均降水量734.7mm,多集中在夏季为443.4mm,占全年降水量的60%。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森林经营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林业科学,对于培养林业人才、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我对森林经营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习报告围绕森林经营学展开,旨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森林经营学课程培训,学习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木培育、采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实习地点——某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包括林场的地理位置、面积、树种组成、林分状况等。
2.实习过程(1)森林资源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林地利用状况、林木生长状况、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土壤类型等。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对林场的资源状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2)规划设计根据实习所学知识和林场实际情况,我们分组进行了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规划内容包括:林分结构优化、林木培育措施、采伐利用方案等。
我们通过讨论,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汇报。
(3)林木培育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林木培育实践活动。
包括松土、浇水、修枝、施肥等。
通过亲身操作,我们掌握了林木培育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对森林经营工作的认识。
(4)采伐利用在采伐利用环节,我们参观了林场的人工林采伐现场,了解了采伐工艺、木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情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认识到合理采伐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森林经营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查和评估森林资源,如何进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以及如何进行林木培育和采伐利用。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今后从事林业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实习还使我认识到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经营工作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森林实习心得

森林实习心得篇一: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篇一: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与此同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实习中,大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初的小班区划和树干解析部分,完全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因此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关键,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完成一件大事,与同学、同事乃至以后的科研搭档之间的积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
总之这次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两者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们在这次实习中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篇二:森林经理实习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实习专题报告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林学年级:2009级学号:090410102指导教师:郑德祥教师职称:副教授二o一二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8日-2012年12月29日森林公园外业作业2013年1月4日土地利用专题图的提取及专题图的制作三、实习单位福州森林公园田家炳707四、实习主要内容1、福州森林公园某生产点的小班勾绘与调查。
1、小班区划1.1小班区划的依据小班划分的主要依据:地类、林种、树种或树种组龄级(龄组)、郁闭度(疏密度),立地类型、地位级(立地指数)、林权等。
(1)土地类别:可分为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
①林业用地:a)有林地:天然林:郁闭度在以上(不含)天然起源的林分。
天然更新(包括萌芽)的杉木、马尾松、阔叶树幼林,尚未郁闭,每亩株数80株以上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的应划为杉木、马尾松或阔叶树幼林。
人工林:人工造林(南方三年、北方五年)或飞机播种(南方五年、北方七年)后,生长稳定,成活率不低于合理造林株的85%,或保存株数低于此标准,但生长稳定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又达到当地成材时的最终保留株数的,或郁闭度达以上的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内容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
内容:(1)小班区划(外业);(2)小班调查(外业);(3)标准地调查(外业);(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1、区划原则林班:(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
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
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
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小班:(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2、区划方法(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1,2,3…。
三、小班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调查。
在我国,常用的小班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实测法、航片估测法和卫片估测法等。
(1)目测法:林业基层单位在实际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调查前,调查员要进行目测调查练习。
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
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提高调查精度。
(2)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
(3)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10 000时可采用此法。
先在室内对各个小班进行判读,利用判读结果和所编制的航空象片测树因子表估计小班各项测树因子。
然后,抽取5~10%的小班到现地核对,各项测树因子判读精度达到90%时通过。
(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采用此法。
其技术要点包括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判读复核、实地验证和蓄积量调查等。
本次实习本小组采用目测法和实测法对小班进行调查。
四、标准地调查方法(1)标准地选择标准地应能充分代表群落整体,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进行调查,使其能充分反映群落的真实情况;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认为破坏的地段;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应一致。
本实习中,本小组设置了1个标准地进行调查。
首先选取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然后进行周界测量,确定标准地的范围。
(2)标准地大小标准地设置为方形,大小为20m×20m,面积为400m2,如下图所示。
20m(3)具体操作方法1)确定西南角点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
2)周界测量从A点开始,使用罗盘仪定向、皮尺量距,依次准确定位B、C、D点,并在四条边界处的林木用粉笔做标记,确定标准地范围。
(操作中应注意:用皮尺测量的距离应换算为水平距离,若存在坡度,应进行坡度改正;若两角点之间由于林木遮挡等原因不能实现一次引点,则需在中间设立若干测站)。
全过程须在“周界测量记录”表中记录,并将标准地所在位置画出示意图。
3)基本因子调查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和目测法相结合,进行标准地基本因子调查,填写“基本因子调查表”。
4)幼树更新调查在标准地西南角点A处2m×2m的小样方内,进行幼树更新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该小样方内更新幼树的树种、每个树种的株数、平均高度(精确到0.1m)、平均年龄。
调查结果填写“幼树更新调查表”。
5)每木检尺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调查胸径≥5.0cm的所有林木。
调查内容及方法如下:a. 树号:依次对调查的每株林木进行编号,如:1、2、3、……。
b.方位角和水平距:调查员甲在某个角点(如:A点)上操作罗盘仪,待调查员乙调查至某株林木时,甲读取该角点至该林木的方位角(精确到1度),丙量取该角点至该林木的水平距离,精确到0.1m。
记录时注意:在“每木检尺记录表”中的“备注”栏记录调查该林木时的罗盘仪所在的角点。
c.树种:目测。
d. 胸径:使用测径围尺测量树高1.3m处的胸高直径,精确到0.1cm。
凡在胸高位置以下分叉的林木,应分别各按1株检尺;胸高位置处变形的林木,在其上、下部与胸高处等距离部位测径,取平均值。
e. 树高:目测,精确到0.1m。
f.枝下高:目测,精确到0.1m。
枝下高指从地面到第一层主分枝点的高度。
g.冠幅:用皮尺或标杆量测每株林木的最长、最短冠幅,精确到0.1m。
6)绘制标准地样木位置分布图根据标准地调查记录表中的“方位角”、“水平距”和平均冠幅(由长冠幅和短冠幅算术平均得到),使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在方格纸上绘制标准地样木位置图。
五、内业计算方法本次实习的内业计算包括小班因子计算和标准地计算。
(1)小班因子计算面积计算:由ArcView GIS 3.3计算得到,在电脑上用ArcView GIS 3.3划分小班后,按小班区域范围计算小班面积蓄积量计算:在形高表上根据调查的树木的胸径和年龄查得相应的形高值,利用蓄积计算公式得到小班的每公顷蓄积量,再由小班面积计算得到小班的蓄积量。
具体公式如下:V=g断×h ×fV总=V×S小班小班的地类、起源、林种、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类型、腐殖质厚度、立地类型、林层、可及度、优势树种、树种组成、草本种类、高度、盖度、郁闭度、权属等分别通过外业实测、目测和查阅相关资料得到。
(2)标准地计算计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公式如下:Dg=()ndi/2^H=(h1+h2+h3)/3h1、h2、h3为平均胸径径阶内的树高。
(3)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A. 矢量图层的建立建立所调查林班内所有小班的矢量图层。
具体操作如下:1)启动ArcView GIS 3.3:开始→程序→ArcView GIS 3.3→ArcView GIS 3.3;2)加载数据:单击ArcView GIS 3.3左上方的数据加载图标(Add Theme),出现Add Theme界面,将路径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后,在左侧数据列表窗口内列出可加载的矢量数据,单击选中“林班界_poly.shp”,OK,林班界矢量数据加载完成;再次单击数据加载图标,出现Add Theme 界面,在左下方的Data Source Types下拉列表中选择Image Data Source,将路径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后,在左侧数据列表窗口内列出可加载的栅格数据,按住Shift同时选中“qb2009.img”和“地形图.img”,OK,影像图和地形图栅格数据加载完成。
3)显示数据:在View1左侧的图层列表区中单击选中各图层前面的复选框,显示图像,并可用鼠标按住拖放以调整各图层的叠放顺序(林班界_poly.shp、地形图.img、qb2009.img)。
4)调整显示效果:在View1左侧的图层列表区中左键双击林班界_poly.shp,出现Legend Editor界面,双击Symbol下的图例,出现Fill Palette界面,选择第1个图例样式(仅显示边界,不填充),设置outline的数值为3,Apply。
5)编辑图层:单击View1左侧图层列表区中的“林班界_poly.shp”,使该矢量图层“林班界_poly.shp”弹起,然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heme中选择Start Editing,此时,图层已处于可编辑状态;在图标栏中左键单击,长按住,出现下拉图标工具栏,选择,此时可对原林班图层进行多边形切割,按照外业绘制的小班边界,在“林班界_poly.shp”的图层上逐个绘制各小班的边界。
6)待完成所有小班的绘制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heme中选择Save Edits,退出ArcView GIS 3.3。
B. 属性表的设计与建立1)设计属性表的数据结构:分析小班调查卡片中的“一、基本因子调查”(不涉及角规样地调查表的内容),设计属性表的数据结构,如表5所示。
表5 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设计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县字符型12 -乡镇字符型12 -村字符型12 -林班数值型 2 0小班数值型 2 0地类字符型20 -起源字符型 4 -林种字符型20 -面积数值型 5 1……………………2)建立小班属性表:启动ArcView GIS 3.3,单击图标加载已完成小班界绘制的“林班界_poly.shp”图层,单击图标打开每个小班对应的属性记录;然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able中选择Start Editing,此时,属性记录已处于可编辑状态;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Edit中选择Add Field,按照如下图的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依次添加字段,并单击图标,在属性表中录入各项内容。
3)待完成所有小班属性信息的录入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able中选择Save Edits,退出ArcView GIS 3.3。
C. 小班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启动ArcView GIS 3.3,单击图标加载已完成小班界绘制和属性数据录入的“林班界_poly.shp”图层,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heme中选择Convert to Shapefile,在出现的界面中设置输出路径,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在File Name 栏输入文件名:小班空间数据库.shp,OK。
(4)林相图制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启动ArcGIS 9.2:开始→所有程序→ArcGIS→ArcMap;2)加载数据:单击ArcGIS 9.2图标工具栏中的,在出现的Add Data界面中将路径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按住Shift同时选中“林班界_poly.shp”和“小班空间数据库.shp”,Add;3)调整显示效果:在ArcGIS 9.2主界面左侧的图层列表区中调整图层叠放顺序,将“林班界_poly.shp”放在上面,“小班空间数据库.shp”放在下面;将“林班界_poly.shp”图层设置为仅显示边界,不显示填充,边界线条宽度为 2.0,颜色为黑色;将“小班空间数据库.shp”设置为显示填充,边界线条宽度为0.5,颜色为黑色;在图层列表区中右击“小班空间数据库.shp”图层,在出现的右击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在Synbology选项卡中选择Catagories→Unique values,在Value Field下拉菜单中选择“小班号”,单击下方的Add All Values,OK;为每个小班多边形添加标注,标注信息为小班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14,加黑,颜色为黑色,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