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16解析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1.反应时概念、分类、举例概念: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间或反映的潜伏期。

分类: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举例:P16简图2.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迁移的种类、概念种类:千亿哟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概念: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4.动作技能的分类,举例分类:(1)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技能(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举例:(1)封闭性动作技能有投掷铅球、篮球罚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有乒乓球接发球(2)不连续性技能有投掷铁饼、标枪、举重等;系列性技能有三级跳、跨栏、跳高等;连续性技能有游泳、短跑、滑冰、自行车等(3)低策略性技能有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技能有羽毛球等5.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6.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技能训练分别有哪些认知理论: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行为主义理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7.表象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能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作用:(1)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2)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技术的运用(3)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2.符号学习理论 3.唤醒—注意理论应用:1.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2.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结合项目的表象训练8.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9.目标定向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内容目标定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加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

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

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1)队员的技术不过硬。 (2)比赛紧张造成队员的视野比较狭窄。 (3)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
二、跳高运动员要做到心中有数
跳高运动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在比赛中从容不迫,而这个所谓的 “数”,就是心理学的高度知觉。运动 员可以利用客观条件掌握高度,例如身 高,平时训练情景。一名优秀的跳高运 动员必须对高度,特别是本人最佳成绩 或目标成绩高度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 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 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 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 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 科进入科学的行列。
1920-1940年,前苏联、德国 等国都 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 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受到广 泛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 究工作,成立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 议,有关的文章和书籍也大量问世,使这 门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如 技能学习、竞赛心理、运动对人的意义 、从事运动的动机,以及运动员之间、 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 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 疗方法等等。20世纪初期,研究的问题 多集中在技能学习上,包括学习的分配 、保持和迁移等,而后深入到运动行为 的理论方面。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 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 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 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 作用和意义;
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 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 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
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 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 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 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动作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人脑对运动动作的特点和运动情境特征的直接反映。

如感觉到动作的力量、幅度和方向等。

动作表象形成的前提条件。

根据神经传入的内外渠道,可以分成客体运动感知和主体运动感知。

客体运动感知(object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亦称“外部运动感知”。

通过眼睛、耳朵等外部感受器,将外界信息和有关技能的外部结构特点信息传入大脑相应区域所形成的动作感知。

主体运动感知(subject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亦称“内部动作感知”。

在客体运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觉感受器,将自身动作刺激传递至大脑相应区域所形成的动作感知。

对整体动作的全面概括反映是结合主客体运动感知得以实现的。

运动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 in sports):人脑对运动中客体的大小、形状、方位、深度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肤觉、平衡觉等的联合活动实现。

涉及各种相对静止的客体及各种运动物体的空间关系。

分为客体运动知觉和主体运动知觉。

也可分为运动方位知觉、运动大小知觉、运动深度知觉等。

运动节奏知觉(perception of motion rhythm):亦称“运动时间间隔知觉”、“运动时间节奏感”。

人脑对运动事件中客观上相等的各种时间间隔连续呈现的反映。

主要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实现,听觉分析器感知运动节奏的能力最强,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运动训练中,以听觉刺激作为训练运动节奏知觉的标记效果最佳。

先利用听觉刺激进行训练,形成准确的运动节奏知觉后,再利用视觉刺激,是训练该知觉的良好方式。

专门化知觉(specialized perception'):亦称“专项运动感知觉”。

在长期的专项运动训练中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运动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体育学院

运动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体育学院

第一章测试1.竞技运动领域侧重研究参与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影响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

()A:对B:错答案:B2.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现象表现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A:对B:错答案:A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错B:对答案:B4.第一个属于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是观察观众在场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

()A:错B:对答案:B5.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A:对B:错答案:A6.《运动的迁移价值》的论文,是国外最早的现代运动心理学专论。

()A:错B:对答案:A7.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教学领域教师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A:错B:对答案:A8.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A:错B:对答案:B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以下哪位学者完成的()。

A:顾拜旦B:格里菲斯C:马约翰D:特里普利特答案:D10.以下哪个不属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A:休闲娱乐领域B:体育教育领域C:竞技运动领域D:大众健身领域答案:A第二章测试1.请问下列哪项不属于动机的功能()?A:调控B:激发C:强化D:指向答案:A2.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饥饿B:寻求食物C:吃饭D:食物答案:A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A:环境B:需要C:诱因D:责任答案:C4.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运动员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诱因()?A:奖牌B:荣誉感C:刻苦训练D:认真比赛答案:A5.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个体的社会性动机()?A:繁衍后代B:逃避威胁C:获取食物D:获得教练员的认可答案:D6.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个体的内部动机()?A:获得奖牌B:满足父母期望C:.获得快乐D:获得荣誉答案:C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多数人的需要不是以下哪种()?A:展示自我的需要B:从属于集体的需要C:追求乐趣的需要D:满足出名的需要答案:D8.请问下列哪种强化属于消极强化()?A:取消加跑十圈B:给予奖金C:教练员的微笑D:常规练习后加跑十圈答案:A9.通过启发信念和价值观来激发内部动机的方法是哪项()?A:内化B:依从C:强化D:认同答案:A10.在激励运动员训练时,教练员应该考虑运动员哪些方面的差异()?A:需要B:家庭背景C:文化程度D:个性特征E:归因特点答案:ABCDE第三章测试1.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第10章 《运动心理学》考点

第10章 《运动心理学》考点

第九章运动心理学知识点一、名词知识点1.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

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2.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8.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1.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为为⽬的,通过分析⼈的意识和⾏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理现象。

2、⼼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理现象及其规律,揭⽰教育同⼼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的、采⽤标准化⼼理测验作为测量⼯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率量表4种量化⽔平上进⾏。

最典型的⼼理测量是智⼒测验和⼈格测验。

4、⼼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的和学习⽬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通过⾯对⾯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格,体现潜能。

5、运动⼼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理学的发展有⼀句⼴为流传的评语:“⼼理学有⼀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理学作为⼀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锡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

这⼀事件可被看作⼼理学发展史的重要⾥程碑。

8、第⼀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学的诺曼·特⾥普⾥特于1897年进⾏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理学进⼊科学⾏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理学学科诞⽣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理学之⽗格⾥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实验室,这⼀事件可被视为运动⼼理学学科建⽴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800名前明星现在陷入病魔
• 30多年前,东德的运动员在世界体育大赛上获 得了无数光荣。尤其是在游泳和田径两大体育赛 事上,东德的运动员获得了无数奥运金牌、打破 了诸多世界记录。但是几十年之后,190位前东德 运动员发起一场诉讼,要求德国最大的制药公司 耶纳制药公司进行赔偿。 • 这些昔日的体育明星指出,这家东德的制药 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里向东德运动队提供了大量的 违禁药物。教练员和训练员把这些药物给了运动 员。然而,由于耶纳公司现在已经被另外一家公 司并购,不愿意提供任何赔偿。
措施。大会还制定了首部世界反兴奋剂条款。 1999年11月 ,“世界反兴奋剂委员会”成立,总部设在洛桑。2002年 ,其总部前往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小雷妮施的不幸遭遇
• 1979年,雷妮施已是东德著名的少年游泳运动员,她在德 累斯顿一流的体育学校里已度过了4年时光。当里卡·雷妮 施14岁的时候,她的游泳教练走到了她的身旁,送给她一 片蓝色的药片。雷妮施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的教练向走 我走来,给了我一片蓝色药片。他告诉我说,这对于你很 有好处,将使你的身体更加强壮,游得更快。他对我讲话 时嗓门很大,好像这一切全都很正常。” •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前,这种药片不再供应了。当时 ,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成绩与药片有关系,只是以为我得 成绩突出是我的刻苦训练带来的结果,因为我当时每天在 游泳池里泡上七八个小时。” • 雷妮施在1980年奥运会上获得了三块游泳金牌,创造了 三项仰泳世界记录,其中包括女子100米仰泳世界纪录。 第二年,雷妮施打破了三项欧洲记录。1982年,雷妮施突 然倒在乌克兰的训练场中,原因竟是卵巢肿大。她很快被 直升飞机运回了德累斯顿。医生给雷妮施检查之后沮丧地 表示,雷妮施最好放弃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听到医生的看 法,雷妮施的父母没有讲话。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凯佩尔
• 不久前,德国田径联合会不得不对于东德 运动员创造了22项全国记录进行重新核查 。此前,前东德女子4X100米记录保持者 因斯·凯佩尔要求取消他1984年创造的记录 ,因为当时她使用了禁药。凯佩尔披露, 她一直使用禁药。 • 与此同时,另外一名东德运动员卡林· 科尼格要求德国奥委会赔偿损失。因为她 1982年到1987年期间被迫使用禁药给今日 的身体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据调查,现 在前东德800名运动员因为少年时代使用 违禁药物现在重病在身。
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到了当时苏联与
美国的运动员通过使用药物提高运动成绩。到
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兴奋剂的使用已被广
泛报道。此后,世界体坛使用兴奋剂,在规模 与复杂性上愈演愈烈。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的泛 用在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正受着商业化和政治化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 包括不顾一切取胜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进而设法寻 求各类专家的帮助,包括医学和药学专家。另一方面
运动心理学
课次 1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 兴奋剂概述 • 兴奋剂的种类及作用
• 高水平竞技体育领域中兴奋剂的使用
• 娱乐性药物使用 • 反兴奋剂的新策略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一 、兴奋剂概述
•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信
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以
数字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革命有力地带动了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在美国国会作证的自行车运动员霍尔登
• 前奥运和世界自行车冠军玛丽·霍尔登也到 美国国会进行了类似的发言。美国体育少 女使用禁药低龄化。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禁药培养体育儿童成才
• 泰勒·金泽尔经常听到同学们的讥笑和耳语。当他的同学告诉他应当摆 脱类固醇药物控制的时候,他只是笑笑。 • 金泽尔的父亲马特·金泽尔是前美国职棒大联盟球员,现在出任城市体 育主任。17岁的金泽尔继承了父亲的体魄,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 210磅。无论是在棒球还是在橄榄球比赛中,金泽尔总是大显身手。 许多同学认为,金泽尔肯定会入选某个职业球队,今后能够大把捞钱 。 • 然而,金泽尔长期使用禁药,身体变得过分强壮,尤其是与中学 同学相比。因此,不少人认为,金泽尔的强壮身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依 靠类固醇药物催起来的。 • 尽管金泽尔的父亲深知使用违禁药物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但是他还是像许多美国家长一样,鼓励孩子从事竞技体育,走上田径 场、高尔夫球场和网球场,并为自己的孩子搞来“大力丸”。 •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从事竞技体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不在街上惹事 生非,而且还可以创造价值。 • 然而,让金泽尔父子感到遗憾的是,一些大学球探观看了金泽尔 之后感到,这个孩子虽然现在块头很大,但是类固醇药物已经开始给 他带来危险,因此这些大专院校不准备吸收金泽尔加入大学体育联盟 。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在竞技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不仅在道德 、法律和医学伦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而且由于运动 员的榜样作用,这种行为正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 蔓延,在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体育界对兴奋剂问题知
之甚少。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竞技体育竞争的
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带
。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要成就直接应用于体
育运动,对世界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高新技术与体育科技的发展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高科技成果不断被应用于体
育领域,竞技运动,尤其是奥运会等国际重大赛 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各国科技综合实力和水平的 “竞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世界体育运动发展 的一个重要动力与要素。至20世纪90年代,体育 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 体育科学朝着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包 含体育自然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体育管理科 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
和比赛中。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 各国体育界更加重视将各类高新技术运用于体育运 动实践,大量新型材料和尖端设备被运用于运动训
通过训练外手段提高运成绩,并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造成危害。
使用兴奋剂 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使用对运动员健康具 有潜在危害的临时性物质或方法;或者,运动员体内 出现了某种禁用物质,或有证据表明其使用了某种禁 用物质或方法的均被视为使用兴奋剂。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从医学角度,可将兴奋剂分为刺激剂、麻醉剂、
日趋激烈,兴奋剂这一“国际公害”也开始波及中国 ,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游泳队引进了原东 德教练和队医,兴奋剂开始在中国的体育领域萌芽和 滋生。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二、 兴奋剂的分类和作用
• 历史背景 • 有关争论 • 兴奋剂的概念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有关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最早报道
练与比赛。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国际体坛加强反兴奋剂领域的合作
• 国际体育界重视兴奋剂问题始于 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来自 丹麦的自行车运动员努德·詹森因
服用兴奋剂而导致其在比赛中死亡
。这一世界体育史上首例因服用兴 奋剂而导致运动员死亡的事件震动 了整个国际体育界。此后,一些国 际体育组织开始采取措施禁止运动
,科技进步使得人类生活变得更加医学化、药学化。
于是,一个独特市场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一方是有巨
大需求的竞技运动员,另一方则是能提供医药学帮助
以改变身体机能的医药学专家。两者结合就造成了当
今世界体坛兴奋剂使用的泛滥。
Hale Waihona Puke 第十五章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在对待兴奋剂使用的态度上,国际体育界并不完
全一致。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一种与坚持禁用兴奋剂
镇静剂、合成类固醇、利尿剂、掩盖剂、肽类激素等
员服用兴奋剂。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发生了加拿大运动员本·约翰逊服 用兴奋剂丑闻。这一号称“20世纪最大的兴奋剂丑闻”震惊 了全世界,再次给国际体坛敲响了警钟。本·约翰逊是百米 短跑运动员。他在汉城奥运会的百米短跑决赛中跑出了9.79 的最新世界纪录。然而仅仅数小时后,药检显示出他服用了 兴奋剂,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约翰约的比赛成绩最终被取消 ,本人被立即遣返回国。本·约翰逊服用兴奋剂事件产生了 深远影响,促使各国政府和国际体育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来制止兴奋剂的扩散。
第十五章
兴奋剂使用的心理分析
使用禁药被停赛的怀特
• • • • 体育经济空前发展,体育明星口袋充盈。国家荣耀、个人名利、 家长梦想促使家长、教练给年幼无知的儿童使用大量违禁药物,给他 们造成了终身病痛和遗憾。 美国体育少女使用禁药多 不久前,美国国会提出的一项报告证明,美国十来岁的女孩使用 违禁药物现象非常严重。她们使用禁药不仅为了减轻体重,更多的是 希望在体育方面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日前,28岁的前美国世界短跑冠军凯利·怀特被请到美国国会,讲 述她使用违禁药物造成的影响。怀特在2003年的巴黎世界田径锦标赛 上获得了女子100米和200米冠军。但现在,这两块金牌全都因为她使 用违禁药物而被剥夺,同时,这也药物也对怀特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 大的伤害。 美国体育健康专家透露,美国许多少女从9岁起就开始使用包括 类固醇在内的违禁药物。她们使用禁药无非是为了当模特、电影明星 和体育明星。
的态度相反的观点,即认为可以干脆放开使用兴奋剂 ,对所有的运动员而言,这也不失为一种公平。 尽管存在争论,但现今国际体育界的主流是坚决 禁用兴奋剂。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也在1994公开表明了 其反对兴奋剂使用的明确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