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总结

课堂导入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商周-明清 发展阶段
市 的 变 迁 和 交易场所 城市发展
古代 发展规模 商业的
发展 发展水平
商人-商帮清
官府控制下 的对外贸易
前页 目录 后页
课堂导入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本课小结
前页 目录 后页
关键信息:
课堂导入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本课要旨: 1.宋代是城市变迁、海外贸易的转折点,明清商业发展达到 新高度。 2.古代中国城市商业发展与政治局势、政府政策密切相关。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朝贡贸易是古 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
前页 目录 后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秀教学课件(共26张PPT)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 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 “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 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
4.商人可以在“市”里从事自由商业活 动
始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5.明清时期, 晋商和徽商的形成说明了
①商业的空前繁荣
②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③海外贸易的发达
④商帮结成往往带有地域性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④
6.宋代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 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A.当时的绘画题材丰富 B.画家的风格及技巧成熟 C.画家的刻苦钻研 D.城市经济的繁荣
学习要求
•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一、古代商业的概况
时间
商业发展表现
远古时代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唐朝
商运十分发达(水路商运和陆路商运)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 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 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 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 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素材(人民版07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素材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
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而不是先有农村商业,而后才有城市商业的发展。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
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
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
秦始皇一统中原,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
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
(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
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相对而言,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比作为业缘组织的宗族进步,而作为业缘组织的行会、公所又比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进步。
因为地缘组织特别是亲缘组织大多具有不可选择性,属于不随意的团体,而业缘组织大多具有可选择性,属于自由加入的志愿集团。
除此以外还有城市的发展,交易X围的扩大等等就不再一一叙述。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谈古论今: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晋商、徽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它们在货殖、金融、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其辉煌的业绩与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晋商、徽商的经商之道,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精神铸炼,是民族传统、时代韵律、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凝结与升华,其对现代商业也必然有好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晋商、徽商的发展历史的现代商业无疑起了典范作用。
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它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帮”依靠的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走西口”、“涉沙漠”、“溯黄河”,寻求别样的世界,开拓崭新的空间。
他们用自己的脚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无疑对现代商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商人们更加的注重市场的推广和对自己的鞭策,让他们更加致力于实践创业而不是投机取巧。
在发展过程中,晋商、徽商既无外国榜样可学,又无传统的模式可鉴,全靠在实践中摸索、探索、开拓,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和发展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其中,不乏匠心独具的创造,如,首创人身股份制度,这实际上市中国式的股份制的雏形,特别是以劳力入股,劳力与融资和设备于同等地位,参与入股和分红,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商人的创造性和他们对人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的高度重视,这对现代商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积极影响。
然而,晋商、徽商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衰落。
历史学家认为,晋商、徽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王朝的政治干扰与战乱破坏。
中国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农耕社会,封建正统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来重农轻商。
这种政治体制不但不保护商业,反而杀鸡取卵,肆意摧残,并造成频繁出现的毁灭一切、玉石俱焚的战乱,给予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以致命打击。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使两支劲旅大伤元气。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挤压中国工商业者,使中国的手工业、商业蒙受重大损失。
除了外因,促使两大商帮衰败的还有内因。
在封建王朝重重禁令、处处干扰的大环境下,晋商、徽商发展受困,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不愿、也不能把所获得的财富积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向购买土地当地主,再培育子弟读书从政的道路上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

必修二专题一第 3 课古代xx 商业【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教学过程】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 原始社会:商业兴起(物物交换)2. 商周:商业初步发展;工商食官(工商业者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实质是官府控制工商业)。
3.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商业中心和大商人。
4. 秦汉: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对外贸易逐渐发展。
5. 魏晋南北朝:在破坏—恢复—再破坏—再恢复中缓慢发展;草市出现。
6.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①xx 商业繁荣。
②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③ 出现柜坊、飞钱。
④ 对外贸易繁荣。
7.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①商品种类众多;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⑤工商业市镇兴起。
8. 明清时期①xx 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货币:XX普遍流通。
③会馆、商帮出现。
(会馆: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④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
⑤ 工商业XX 增多。
二、“市”的演变1. 宋代以前(XX—XX):①在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分开(市坊制度)。
②市有专门管理机构;③市有时间、空间限制。
2. 宋代的变化:①突破坊市空间限制(商业街);②突破时间限制(夜市,晓市);③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草市的变迁(农村集市)1)南北朝:草市形成,“草市尉”管理(2)唐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3)宋代: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明代:一些草市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三、古代xx 的发展1.古代xx 发展概况(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26张PPT)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
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 10642平方米(约16亩), 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 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 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 砖墙,高10米有余。乔家 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之为 “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 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 家”之说。 乔家大院只是中国北方民 间经营的一个缩影。透过 它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商业 发展的一些情况
福建泉州六胜塔就是古 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
3.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贸易
①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 特 ②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不重经济效益 点 ③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
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明清时的对外政策及影响
明清时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 渐趋萎缩.清朝时只有广州的十三行统一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成份中份额极小,导致商业落 后.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2.春秋战国时商业繁荣,商人 社会地位提高,非常活跃
春秋子贡
战国吕不韦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
秋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 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 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 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 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 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 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 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 此。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 (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 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 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 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 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 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 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 强的两大商帮。
徽商的房宅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已修正)

6、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坊(住宅区)和市(贸易区)曾 严格分开。市的开设有地域限制,活动有时间限制。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宋代 D元代
古代商业的发展
7、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
分析上述材料,从经营的时间上看, “市” 有什么发展变化?
“市”突破时间限制,唐宋夜市繁荣。
探究:
根据各朝“市”的发展情况,概括“市”发展的趋势。
地域 从城镇到乡镇; 布局 逐渐打破空间限制; 管理 政府和政策逐步放松;
时间
服务
从严格的时限制(“日中而市”)到夜市的出 现 从开始单纯的交换场所到配套设施齐备集吃、 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服务场所。
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隋唐运河沿岸经济的交流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唐]姚合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飞 钱 又称便换,类似今天的汇票。唐后期
出现,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
事处进奏院,领取票券游走四方,可在京城或回
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
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1、城市中打破市和 坊的限制 2、不再受官府直接 监视 3、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早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 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 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市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 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谈古论今: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晋商、徽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它们在货殖、金融、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其辉煌的业绩与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晋商、徽商的经商之道,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精神铸炼,是民族传统、时代韵律、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凝结与升华,其对现代商业也必然有好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晋商、徽商的发展历史的现代商业无疑起了典范作用。
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它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帮”依靠的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走西口”、“涉沙漠”、“溯黄河”,寻求别样的世界,开拓崭新的空间。
他们用自己的脚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无疑对现代商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商人们更加的注重市场的推广和对自己的鞭策,让他们更加致力于实践创业而不是投机取巧。
在发展过程中,晋商、徽商既无外国榜样可学,又无传统的模式可鉴,全靠在实践中摸索、探索、开拓,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和发展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其中,不乏匠心独具的创造,如,首创人身股份制度,这实际上市中国式的股份制的雏形,特别是以劳力入股,劳力与融资和设备于同等地位,参与入股和分红,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商人的创造性和他们对人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的高度重视,这对现代商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积极影响。
然而,晋商、徽商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衰落。
历史学家认为,晋商、徽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王朝的政治干扰与战乱破坏。
中国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农耕社会,封建正统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来重农轻商。
这种政治体制不但不保护商业,反而杀鸡取卵,肆意摧残,并造成频繁出现的毁灭一切、玉石俱焚的战乱,给予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以致命打击。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使两支劲旅大伤元气。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挤压中国工商业者,使中国的手工业、商业蒙受重大损失。
除了外因,促使两大商帮衰败的还有内因。
在封建王朝重重禁令、处处干扰的大环境下,晋商、徽商发展受困,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不愿、也不能把所获得的财富积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向购买土地当地主,再培育子弟读书从政的道路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明清时期,晋商逐渐崛起,一批富商相继在家乡大兴土木,扩建家园,形成了今天的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带。
除去书中所提的乔家堡,还有以下几个: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城内,距乔家大院5公里,为清代金融资本家渠本翘的宅院。
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就是以渠家为原型创作拍摄的。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5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 200平方米,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共有3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典雅精巧。
现在渠家大院成为晋商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采用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结合的办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了晋商辉煌的历史文化内涵。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北氵光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著名晋商曹三喜所建。
曹家大院俗称“三多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
“三多堂”的建筑风格独特。
这组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达6 468平方米,院落南北长98米,东西宽66米,呈“寿”字形结构。
院落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了3个穿堂大院,其建筑风格是高耸、厚重、古朴。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黄土丘上。
该大院号称华夏第一宅,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
总面积为34 450平方米,相当于乔家大院的4倍,为清代商人少有的院落。
王家大院布局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
从屋檐、斗拱、影壁、兽吻,到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
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并且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身,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商大院文化中的又一奇葩。
此外,榆次的常家大院和太谷的孔家大院也各具特色,属于我国清末民居建筑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