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标准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及评分标准【适应证】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

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

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

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

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

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烧灼,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的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PICC换药流程

PICC换药流程

PICC维护(三向瓣膜式)标准程序【评估】【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一、评估: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贴膜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维护手册并铅笔打勾2、检查无菌物品效期,二人查对3、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进行查对,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4、评估(输液接头、穿刺点、敷料)5、打开换药包,在穿刺肢体下铺垫巾6、用皮尺测量肘窝(肘横纹)上方10cm处臂围7、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如有胶痕给予清除,用酒精棉签清洁输液接头下皮肤8、手消毒9、打开预冲注射器,释放压力或按照无菌操作方法抽取生理盐水连接新输液接头,预冲输液接头待用10、更换输液接头:(1)卸下旧输液接头(2)手消毒(3)戴手套。

打开酒精棉片包,用酒精片消毒路厄式接头横截面及侧面,给予用力多方位擦拭15秒(4)连接新的输液接头11、冲洗导管:(1)回抽回血,判断导管的通透性(2)用预冲注射器(或抽好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冲洗导管(3)实行正压封管(4)脱手套12、更换透明敷贴:(1)去除透明敷贴外胶带(2)0角度平拉敷料(3)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4)用酒精棉签充分湿润、溶解Statlock固定装置下方的粘合剂(5)手消毒(6)将思乐扣投入换药包内(7)再戴手套拆除思乐扣:2D-脱离、卸除脱离:轻轻打开扣锁,小心从扣锁上移开导管卸除:将Statlock固定装置从皮肤上移开(8)左手持纱布覆盖在输液接头轻向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1根,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去脂、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大于敷贴的面积)。

再取第二、三根酒精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9)酒精完全待干后,取碘伏棉棒1根,放平导管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取第二、三根碘伏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或略小于酒精消毒面积)(10)使用思乐扣固定法:4P-皮肤处理、按压、撒开、粘放消毒皮肤完全待干导管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摆放弧形(L或U型)在摆放思乐扣处涂抹皮肤保护剂,待干15秒按思乐扣上箭头所示方向(箭头应指向穿刺点)摆放思乐扣将导管安装思乐扣的立柱上,锁定纽扣依次撕除思乐扣的背胶纸将思乐扣贴在皮肤上(11)10*10以上透明敷料无张力黏贴,透明敷料应完全覆盖思乐扣胶带蝶形交叉固定敷贴下缘,再以胶带横向固定蝶形交叉,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姓名和日期、PICC名称,贴于透明敷料下(或上)缘13、整理用物,脱无菌手套14、整理床单位,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15、洗手16、回治疗室,在维护单上签名及时间,填写PICC维护记录单四、注意事项:1、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2、抽回血不可抽至输液接头及注射器内3、要求用脉冲式正压封管,以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4、可以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5、去除敷料时要自下而上,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去除敷料时尽可能不要污染敷贴下的皮肤及导管6、勿用酒精棉签直接消毒穿刺点7、将体外导管放置呈弯曲,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移动8、严格无菌操作,敷料要完全覆盖体外导管,以避免引起感染9、如发现污染,患者出汗多及敷料卷边时,应及时更换透明敷料10、使用碘伏消毒,一定待完全待干后再覆盖敷料。

PICC换药流程

PICC换药流程

P I C C换药操作规程目的:1、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延长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

用物准备:治疗盘、剪刀、一次性无菌换药盘、无菌巾、3M透明敷贴、卷尺、胶布、可来福接头(或肝素帽)、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4ml 肝素盐水(10ml注射器抽取)。

操作程序:1、查对病人PICC维护单,了解导管刻度、穿刺点局部情况及上次维护时间。

2、核对腕带,讲解目的取得配合,评估穿刺点和周围皮肤以及导管位置,询问病人感受。

3、以肘关节上9cm为记测量上臂围并核对原资料。

4、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

5、再次核对腕带、协助患者移向对侧。

6、暴露换药部位,零角度由下向上揭开原有胶布及透明敷贴,避免带出导管,检查导管刻度、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疼痛,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士长或医生处理。

7、检查一次性换药盘并打开,取无菌巾嘱病人抬手铺垫于手臂下,戴手套,将酒精棉球和碘伏棉球放于换药盘内,取无菌纱布包裹正压(肝素帽)接头处。

8、穿刺点消毒:用酒精清洗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导管,清洗干净为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螺旋(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消毒三遍,并在穿刺点作稍许停留。

范围为上下直径20cm,左右至臂缘,最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正压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共消三遍)。

操作过程中询问病人局部感觉,做好健康教育。

9、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有无移位、脱出,妥善固定脱手套。

10、检查透明敷贴,待消毒剂干后无张力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体外全部导管,敷贴边缘盖于延长管位置,不得直接贴在导管上防止撕破导管,用长胶布蝶形交叉妥善固定延长下段,贴上更换时间责任人。

11、预冲可来福接头(肝素帽),消毒更换新接头(肝素帽)20ml 生理盐水脉冲冲管,4ml肝素盐水封管。

12、撤去无菌巾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指导病人下次维护时间做好维护宣教。

13、妥善安置病人,询问病人感受,整理床单元。

14、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标准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标准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2013年3月修订)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一)换药的适应证1、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2、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3、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4、创口渗血或疑有血肿形成时;5、创口包扎过紧影响呼吸或疼痛时;6、观察创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营养情况时(暴露创口不在此例);7、创口不清洁有碍正常愈合时;8、其他情况,应根据不同手术要求而定。

(二)换药前的准备工作1、进入换药室及换药前应戴好口罩、帽子。

2、准备好换药用品,一般包括无菌药碗、镊子(有齿与无齿各1把)、探针、剪刀、酒精棉球、盐水棉球、纱布、油纱布、橡皮膏、绷带以及其他特殊需用药物等。

3、用肥皂洗手,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1次。

4、如为绿脓杆菌感染的创口,应穿隔离衣。

(三)、换药的时间和地点换药时间以早查房前为最适宜。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创口的变化,从而得到及时的处理。

其他时间换药,应避免在病员进食或有探望人员在场时进行。

换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需要来决定。

无菌手术切口,病员无主诉,外敷料干燥时,可直到拆线期才第一次换药。

对污染创口,可根据病员主诉及有无引流在2-3d 进行第一次换药,必要时还可予以暴露。

对感染创口,原则上应每日更换敷料1次;对脓性分泌物多时,甚至需每日换药2次。

换药地点以换药室为最理想,可以保证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感染机会。

不能起床的病员,可在床旁换药,但应在病室清洁工作以前或清洁工作完成半小时以后进行,以避免空气感染。

(四)、换药的注意事项,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使是感染创口也应如此。

1.换药动作应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2.应用棉球清洁暴露创面时是“蘸”的动作,而不是“揩”、“擦”的动作。

3.持镊应在1/3处,并使勿碰及其他处;并应学会双手持镊,保持一“脏”一“净”,应用时,以一镊接触无菌处,一镊接触感染处为好。

4.换药应先换无菌创口,后换沾染创口,再换感染创口。

换药法操作规程(3篇)

换药法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1. 保障患者伤口愈合,预防感染。

2. 规范换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伤口的换药操作,包括浅表伤口、深部伤口、感染伤口等。

三、操作前准备1. 人员准备:换药护士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心。

2. 物品准备:无菌换药包、无菌手套、无菌敷料、消毒液、剪刀、镊子、棉签、无菌持物钳、绷带等。

3. 环境准备:保持换药室整洁、干净、光线充足,室温适宜。

四、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伤口。

2. 换药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3. 无菌操作:打开无菌换药包,取出无菌敷料、剪刀、镊子等物品。

4. 伤口清洗:用生理盐水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再用消毒液(如碘伏)消毒伤口。

5. 剪除伤口周围坏死组织:用剪刀剪除伤口周围坏死组织,注意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6. 更换敷料: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固定敷料。

7. 清理用物:将使用过的物品放入污染容器,封闭后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8. 观察记录: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记录换药时间、敷料更换情况等。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污染。

3. 伤口清洗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伤口。

4. 更换敷料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伤口。

5.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 换药过程中,保持换药室整洁、干净,避免交叉感染。

六、操作后处理1. 清点用物,确保物品齐全。

2. 收集污染物品,封闭后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3. 清洁换药室,保持环境整洁。

七、培训与考核1. 对换药护士进行换药操作规程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

2. 定期对换药护士进行换药操作考核,确保操作规范、质量。

八、附则1. 本规程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2篇一、目的为了确保换药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患者治愈率,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及评分标准 【适应证】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

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

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

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

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

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术后伤口护理与换药

术后伤口护理与换药

术后伤口护理与换药术后伤口护理是手术后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乎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良好的伤口护理能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术后伤口护理的步骤和换药的注意事项,以期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

一、术后伤口护理步骤1. 洗手:在进行伤口护理前,首先要彻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洗净双手,确保双手的清洁。

2. 制定清洁方案:术后伤口护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清洁方案。

例如,清创伤口需要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进行,应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或药物。

3. 清洁伤口:用无菌纱布蘸取清洁液轻轻擦拭伤口,由里向外轻柔地清洁。

注意不要使用力过猛,以免刺激伤口。

4. 消毒:对于需要消毒的伤口,可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以免对伤口产生损伤。

5. 敷药:在清洁和消毒后,将合适的药物或敷料敷在伤口上。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敷料进行处理。

在敷药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免感染伤口。

6. 固定伤口: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伤口,防止创面活动,避免破坏伤口愈合。

7. 观察伤口:处理完伤口后,应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出现红肿、渗液、出血、发热等异常状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二、换药的注意事项1. 制定合理的换药频率:术后伤口的换药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新的伤口最初几天需要每天换药,然后逐渐减少频率。

2. 注意手部清洁:换药前,需要保证双手的清洁,以免给伤口造成二次污染。

3. 调整体位:在换药前,需要告知患者调整体位,以便更好地清洁伤口和更换敷料。

4. 调整环境温度:伤口换药时,应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患者感到过冷或过热。

同时,要确保换药时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尘埃进入伤口。

5. 轻柔处理:在换药过程中,要轻柔地清洁伤口,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多的刺激。

6. 观察伤口:在换药时,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果发现伤口出现渗液、异味、红肿等情况,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换药规章制度

换药规章制度

换药规章制度1. 引言换药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促进伤口康复、避免感染的发生,并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

为了保证换药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和执行换药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定换药的流程、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以确保医护人员对换药工作有清晰的指导,并使患者能够得到恰当的护理。

2. 换药流程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换药前,医护人员应对换药所需的物品进行检查和准备。

这包括: - 清洁的手套和口罩 - 消毒液 - 敷料和纱布 - 关键性的换药工具,如医用镊子和剪刀 - 护理记录表和医疗垃圾袋2.2 患者准备在开始换药程序之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换药的过程和目的,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便于进行换药操作。

2.3 换药操作换药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医护人员应先进行手卫生,佩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

2. 患者周围的物品应被清除,以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

3. 医护人员应用消毒液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4. 如果存在伤口,医护人员应采用无菌技术进行伤口处理,包括用无菌纱布清洁伤口,以及涂抹适当的药膏或敷料。

5. 医护人员应用精细的换药技巧,包括轻柔地移除旧敷料,清洁伤口,然后使用新敷料覆盖。

6. 在进行换药操作期间,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感。

7. 完成换药程序后,医护人员应进行手卫生,并清理和处理相关的医疗垃圾。

3. 换药要求3.1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换药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换药技巧。

•所有换药操作应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并予以妥善关注和护理。

3.2 环境清洁•换药操作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换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应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3.3 无菌操作•对于伤口的处理和敷料更换,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无菌操作技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无菌敷料和工具,避免污染患者的伤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药SOP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
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
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
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
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
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
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
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
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
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至污物存放区。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
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3、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
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

4、换药时应注意清除伤口内的异物、线头、死骨、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
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