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分解

合集下载

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汉字是中国人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是对中国文化和语言发展的重要反映。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表意文字。

一、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六种类型。

这些类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观察现实世界的智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象形字:也叫象形文字,是用简单的图画形状来描绘事物的字。

比如,“日”字表示太阳,形状和太阳的轮廓非常相似。

这种字体的构成主要通过人们对事物形象的直接描绘,使读者能够根据字的形状来推断字的意义。

2. 指事字:指事字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而不是特定物体的字。

例如,“上”字的上部分像一个手指指向上方,表达了位置或方向的概念。

这种字主要通过几何符号或箭头等图形来表示意义。

3. 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关的表意字组合而成的。

它们通过连接不同的部分来传达更加精确的意义。

例如,“心”字表示心脏,而“忍”字则是由“心”和“刃”(刀)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心中有刀,忍住”的意思。

4. 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们由一个意义相关的部分和一个表示声音的部分组合而成。

常见的例子是“林”字,由左边的“木”表示意义,右边的“木”则表示读音。

5. 转注字:转注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字体结构,由于写作技巧或手写习惯而产生。

这些字可以通过写法上的变化或者笔划顺序上的调整来得到不同的意义。

例如,“口”字的顺序可以调整为“囗”,表示城墙的意思。

6. 假借字:假借字是指一些外来语被汉字化的现象。

当中国人遇到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会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新词。

例如,“咖啡”一词被借用为“咖”,并用汉字来表示这个外来词。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历时漫长,不断变革的过程。

最早的汉字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文汉字的结构和演化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文汉字的结构和演化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文汉字的结构和演化中文汉字是世界上较为复杂的文字之一。

它不仅仅包含了意义,还有音节和部首等信息。

在中文文化的漫长历史中,中文汉字的结构和演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中文汉字的结构和演化。

一、汉字的结构汉字是一种表音表义文字。

它由形声、会意、象形、转注和简化等多种结构组成。

其中,形声和会意结构占绝大部分。

1.形声结构形声指的是一些汉字的组成结构中,既有表示义的“意符”,又有表示音的“声符”。

例如,“妈”字由“女”和“马”组成,其中“女”表示意义,而“马”则表示音节“ma”。

形声结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拼音的输入和记忆。

例如,“吗”、“嘛”、“麻”等,它们的拼音相同但意义不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结构来区分。

2.会意结构会意是指汉字的构成中,意义和形状或内容有关联或类比的结构。

例如,“日”字就是由“太阳”形状的象形和“一天”的意旨会合而成的。

会意结构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本来面貌,以及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意志。

3.象形结构象形是指汉字结构中的某些部分,是通过模拟事物形状或者特征,表现事物呈现形态的结构。

例如,“太阳”形状的“日”字、三匹马并靠在一起成为“马”的“骉”字,这些字的分化和发展表明,人们在初步使用汉字时,已经开始注重形状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4.转注结构转注是指汉字的结构中,把不同字音不同意的文字,通过替换或借用已有的字音和意义,进行重组和修订的结构。

例如,“欠”字在呼的转注下变为“省”,在满的转注下则变为“吸气”,转注的作用是令人们更广泛地使用字词。

5.简化结构简化是指在较好地保留汉字部分意义的前提下,对原汉字结构进行简化的结构。

简化的方式不仅限于删减某些部分,还可以加入新的符号。

例如,“月”字被简化成“日”字,而“香”字则被简化成“日+相”。

二、汉字的演化中文汉字从古代以来就开始演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说文解字》。

它是一部汉字字典,收录了霸凌、甲骨、金文和篆文等各种古代文字,并对它们的结构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ppt分解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ppt分解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ppt分解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 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书写的时候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 ➢ 一般认为,汉字是表义文字。这话虽然不够全面,但抓住了汉字的特点。
“六书”理论
➢ 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只有前四 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匀称,象形性进一步降低,而符号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 (2)字的结构定型,构成成分不再像甲骨文那样可以随意变动位置或方向。 ➢ (3)合文现象完全消失,异体字也大幅度减少,一个字一般只有一种写法。
隶书
➢ 隶 书: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体即为隶书。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分散,毛 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而前几乎完全丧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 隶书的特点是: ➢ (1)用平直方正的笔画取代了圆润曲折的线条。隶书把小篆的圆润线条变成方折笔画,彻底改变
了汉字的象形面貌,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本形状,使得汉字成为完全符号化的语素音节文字。 ➢ (2)改变或混同了很多部首偏旁。
楷书
➢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是从今隶进一步平直化、方块化而来,形成于汉末魏初,并沿用至今。 ➢ 楷书的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只有少数地方有些变化。与隶书的区别主要在于用笔上,楷书笔画平
2、汉字的部首
➢ 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首。
汉字形体的演变
➢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 行书(行楷、行草)
➢ 1、甲骨文 ➢ 2、金 文 ➢ 3、篆 书 ➢ 4、隶 书 ➢ 5、楷 书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是一个千百年来的历史过程,它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形态变化,还揭示了汉字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字形结构和字义结构。

1. 字形结构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指字的外形和构造。

汉字的字形结构多种多样,有的字形像实物,有的字形则是抽象的符号。

例如,“木”字的字形就像一棵树,而“日”字则是太阳的形状。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由基本构件组成的,这些基本构件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

通过这些基本构件的组合和变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字形。

2. 字义结构汉字的字义结构是指字的内涵和意义。

汉字的字义结构是由形声、会意、象形等方式构成的。

其中,形声是最常见的方式。

形声是指一个字的字形部分表示它的意义,而声部分则表示它的音值。

例如,“孩”字的字形部分是“子”,表示小孩的意思,而声部分是“亥”,表示它的音值。

会意是指字的字形部分和字义部分都有意义,相互呼应。

象形是指字的字形部分直接描绘了它的意义。

例如,“山”字的字形就像一座山。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文字,它的字形比较简单,多以直线和弧线组成。

金文是周代的一种文字,它的字形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工整。

从甲骨文到金文,汉字的字形逐渐规范化和统一化,字形结构也更加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飞”字的字形是“飛”,表示飞翔的意思。

而现代的“飞”字的字形则是“飛”字的简化形式,但字义仍然是飞翔。

这种字形和字义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所导致的。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外来文字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使得汉字中出现了许多梵文借音字,这些字的字形和字义与汉字原有的字形和字义有所不同。

另外,汉字还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字的字形和字义,丰富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三、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的发展规律是指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变化规律。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汉字的演化及结构

汉字的演化及结构

汉字的演化及结构
一、汉字演化
1.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拐弯多是方笔。

2.金文:西周青铜器上,笔画丰满粗肥。

3.篆书:大篆,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

4.隶书:秦隶,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民间已经开始使用。

汉隶,在秦隶基础上演化而来,在汉代通行的字体,是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5.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

6.草书:章草,东汉章帝时盛行,是隶书的草写体。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字字独立。

狂草,产生于唐代,极难辨认。

7.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一直运用至今。

二、汉字结构
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1、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笔画的组合:相离(二、三、川、小)、相接(人、几、乃、工)、相交(十、
七、九、井)。

2、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文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件的组合:左右(明、许)、左中右(粥、辩)、上下(岩、界)、上中下(器、赢)、全包围(国、围)、半包围(风、凶)、穿插(爽、噩)。

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

3、独体字: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从图画演变而成。

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

如,日、月、山、水、牛、羊等都是独体的象形字;如,八、末、本、上、下等都是独体的指事字。

4、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会意字、形声字及少部分象形字都属于合体字。

汉字的形体与结构分解

汉字的形体与结构分解

5.转注
❖ 六书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至今无法统一。
6.假借
❖ 是指古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另一个字的含义。
❖ (1)本无其字的假借。 ❖ (2)本有其字的假借。
(1) 本无其字的假借(虚词最多) “我” “而”
❖ (2)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 畔——叛 蚤——早
原因: ①古人写的白字 ②各地方的不同习惯。
“返”。

指出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A,古B
字”或“A、B,古今字”等说法。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①词义的引申
同一字形表示的义项众多,为区别词义 而另造新字,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
责,债的本字。 引申为责求、责备等,为与引申义相区别, 另早债字表示本字。
❖ ②用字的假借。 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个字,为使假借义
1.甲骨文: 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现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王懿荣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殷墟遗址
2.金文:
是刻在钟鼎一类金属 器皿上的铭文。
❖ 3.籀文: 是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篆。 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发明的。
❖ 4.古文: 战国时期通行于东方六国的文字。
❖ 7.楷书: 是源于汉末而通行于魏晋以后的一种字体,
是隶书的变体、简体。
楷书的形体特点是彻底摆脱了象形文字的束缚。
二、汉字的构造
❖ 六书 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
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 体分类。
“六书”一语最早出现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 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其中有“六书”:
关,例如: 除、险、陟
左阜右邑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汉字结构与汉字演变一.汉字的结构1.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按照表达形式的不同,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表音文字)和构意文字(表意文字)。

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属于前者,后者主要包括古埃及圣书体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和汉字,而汉字是目前唯一被广泛使用表意文字。

2.汉字的产生:据典籍记载,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双瞳四目)所造。

《说文解字·序》:“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古人非常看重文字的识读书写,汉朝律令规定,能背诵、读写九千个汉字的人才能做书史小吏;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写得不正确,尚书史可检举、弹劾他们。

古人十分看重文字的作用,甚至上升为治国层面:“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字可以视为是“上帝的秘符”。

3.汉字的结构:传统文字学用“六书”来解释汉字的构造。

“六书”的名称最早载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最早对“六书”进行明确定义并举例说明的是东汉的许慎(字圣)的《说文解字·序》。

他先对“文”和“字”进行区分:“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即,“文”是独体结构,“字”是合体结构,“字”在“文”基础上发展起来。

“六书”中,根据“象形”“指事”造出的属于“文”,都是独体结构,根据“会意”“形声”造出的属于“字”,都是合体结构;而“转注”“假借”属于“用字法”,专门给汉字做减法。

“四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转注、假借”(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图画甲骨文图画甲骨文人体动物器物(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和象形字的关系:①共同点是,都是独体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独体的“文”和合体的“字”
象形
指事 日 天 丄本
会意 休表
形声 恩 体
象形、指事不能分拆,分拆后至少有一部分
不能独立存在,故称为独体的“文”;会意、 形声可以分拆,分拆后的各部件能独立存在, 所以称为合体的“字”。 字,由生孩子引申出滋生、孳乳的意思。 后来径称独体文为独体字。
六种基本形式:超胡罟贸闻固
角落式和离散式:颖歲 (举例) 省形、省声和亦声:考夜婚(定义举例)
形符和声符位置反常例(例)
意符和部首:牲特牧 姣媚好(比较) 不同原则的部首:舅發(原则)
角落式和离散式例
倏、修、儵——攸声
穀、毂(轂)、觳——������声 勝、腾、滕——朕声
月是也。
象形是随着事物的本来样子弯弯曲曲地画出某种
东西的造字法。
象形分单体象形和加体象形两类。 一般只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少数也可用具体的事物 表示抽象的概念。
单体象形









用具体事物的形象表抽象概念

又 大 高 飛 齊
加体象形








本义花纹,后作“纹”
返回本章目录
5) 转注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建类一首”即把部首相同且表示同一 事 类的字分立字群。类指事类,首指部首。 “同意相受”即所立字群中的字意义上 可 以相互接纳,相互解释。如考老、顶颠、至 臻,分别隶属于相同部首且能够互相解释。
6) 假借
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会意字举例
同体符 复合 异体符 复合
比 北 竞 步
涉 陟


以上均为形象符号的复合。后起会意字则为抽象字符的加合








4) 形声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是在形符旁增加声符的造字方法。 声符表示音读,义符表示意义类属。 情




形声的表现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文解字注》十五卷上)
六书中,前四种涉及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造 字方法,称之为“字之体”;后两种是用字 方法,称之为“字之用”。合称“四体二 用”。
2) 纯表义与兼表音义

王力先生把形声与象形、指事、会意区别开 来。后者是纯表义的字,形声则是兼有表义表
音两种作用。 形声字兼表音义应该是有两种含义。一是形符 表示意义类属,声符表示音读;二是声符在表 示音读之外,往往兼有表义作用。 宋代王圣美(王子韶,字圣美)所谓“右文 说”,说的就是声符具有表义作用。
本义:胡须
返回本章目录
2) 指事及举例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认字角度下定义,针对性不强。很难与象 形会意等字相区别,认可度低。可另定义为: 有指事符号参与的字是指事字。 用纯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另加抽 象符号构成的字叫指事字。
纯体指事








返回本章目录
加体指事
刃:刀锋 末:树梢 亦:腋窝
甘:甘甜 曰:说 牟哞:mōu, 絷:zhì ,
绊马索
返回本章目录
卒:步兵

本义:成年男子
返回本章目录
3) 会意及举例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用既有字或既有字符复合而成新字的 造字方法。 所谓字符,是指不能单独成字的造字构件。 如“爨”中表示执炊具拿柴薪的左右手,以及灶 台 灶门炊具的构件都只能算作字符。 《说文》分析方式:“从某从某”或“从某 某”。
┌→ 传弟子郑兴- → 传儿子郑众
⊥ 刘歆├→传弟子贾徽- → 传儿子贾逵 丅 传弟子许慎 └ → 班固于刘歆《七略》中直接采录
(2)六书释例
1)象形及举例♀ 2)指事及举例♀ 3)会意及举例♀ 4)形声及相关问题♀ 5)转注及举例♀ 6)假借及举例♀
(2)六书释例
1) 象形及举例 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日
上下几千年读得懂,而英文二、三百年就读不懂
了 纵横几千里可以用相同文字记录,可用来记录汉 语通语和不同方言。
汉字圈,汉字文化圈(中日韩朝越)
2.六书
(1)六书的性质名称次第 性质:六书是战国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 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分析归纳出的六种类 型。 总名:六书总名见于《周礼》: 保氏掌 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 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漢字是從圖畫和刻劃符號演變來的,最初階段 人們用書寫工具直接描繪事物的形象或其象徵性的 符號。比如:
漢字是從圖畫和刻劃符號 演變來的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商 西周 西 战国 战 秦
两汉
魏晋以降
甲骨文
金文
秦国籀文 六国古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古文字阶段
隶变: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
今文字阶段
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偏旁简化而产生部首变体(举例)
发生形体讹变(讹)
偏旁简化和形体讹变的结果是产生
了部首之间的混同 (混同)
部首变体举例
如“杨柳”中意符“木”是部首,而木部下
“林休”中
的“木”并不是意符。另如“犧牲特”与 “牧”。
不同原则的部首
许慎首创的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540
明清以后归并而成的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明代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
清代《康熙字典》。214
六书原则部首有助于分析结构了解词义 检字法原则部首便于检索却削弱了前者的作用
累:从糸 ,畾省声
• 嫁:从女从家家亦声 • 仲:从人从中中亦声 • 珥:从玉从耳耳亦声
形符和声符位置反常例
祈祷——祁視 銅銀——錦欽 割刈——釗到 聞悶——閨閣
意符和部首
意符和部首是不同概念,尽管有交叉关系
意符与声符相对,部首与统属字相对
意符一般都是部首,但部首则未必就是意符
玉——
产生形体讹变的情况
曹:从曰,㯥(cao)声。曹
又:变为 “
右、有、
友 表:整体讹变为“表” 春:从草,从日,屯声。上部讹
贼:从戈,则声。贼
变体讹变形成混同
月:服、脍、朔 表面上看都从月,实际上 服从舟;脍从肉;朔从月 责青表:上头不同源
阿都:左右来自阜邑
马鸟燕鱼:灬
分名及次第:典籍所见,汉代有三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班固:象形
郑众:象形 许慎:指事
象事
会意 象形
象意
转注 形声
象声
处事 会意
转注
假借 转注
假借
谐声 假借
清以后渐趋大致统一:许名班序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唐﹞张参《五经文字叙》 转注 假借
名称次序虽略有参差,但并无本质不同, 因这三人实出同一学派,即汉朝著名学者刘歆。 其渊源关系如下:
假借即借用已有的字来记录没有专字的新 词。是不受文字本义的限制而以音晓义为原则 的用字现象。
许慎解说假借,举“令、长” 为例欠妥,
因 为令、长是引申并非假借。朱骏声正是以“令、 长”作为转注(引申)的例字。
(3)六书的分类
1) 四体二用
此说由清代戴震在明代杨慎“四经二纬” 说的基础上提出。 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 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说
载、裁、哉——
颖、颍——顷声 佞——仁声
徒——从辵,土声
歲——从步,戌声
赖——剌声 旗——从㫃,其声 滙——从匚,淮声
④省形、省声和亦声
省形和省声:为求得字形简单结构匀称而
对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进行部分简省,叫 省形或省声。如 “晨” ,分析为“从晶省, 辰声” ; “毫”,分析为“从毛,高省 声。”
亦声:会意字的某个构字部件同时有表音
作用,许慎分析为“从某从某某亦声”, 如“婚”分析为“从女从昏昏亦声”这种 会意兼形声的字被称为“亦声”。
省形、省声和亦声举例:
星:从晶省,生声 釜:从金省,父声 徽:从糸,微省声
豪:从豕,高省声
融:从鬲,蟲省声
耆:从老省,旨声
弑:从殺省,式声
肉:通常变为月,如腹胡臂肖脂膏,有

时变为斜体去钩的月,如 炙 祭 然 网:在上为罒,如羈;或为罓,如罕; 火:在下为四点,如 然 烈 攴——攵 辵——辶 爪:在上成为:采 受 爭 阜——阝(左) 舟:变为月,如服前 邑——阝(右) 心:在左为竖心,如快慢; 手——扌 在下为 如忝慕恭
文 字
一 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
(一)汉字的结构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及特点
2.六书
(1)六书的性质名称及次第 (2)六书释例 (3)六书的分类
1.汉字的结构及特点
• 汉字结构指造字结构,形体构造
表意文字:字词关系密切(造字之初);
据义构形,因形知义。 超越时空:形音分立,具有超时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