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复习试题(1)(1)
《呼兰河传》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试题1一、填空题。
1、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2、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3、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
4、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5、卖豆芽的()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6、()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7、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8、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9、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
10、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11、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
12、小灵花就是()。
胡家就是()。
胡仙就是()。
13、()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天。
14、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5、()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 B.老弱 C.意外死亡 D.婆婆折磨而死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 )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 )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7.那时,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 )留看。
A.野草B.谷穗C.白菜D.菊花8.粉房子里的人常常以苦作乐,边漏着粉,边( )。
A.跳着舞B.打着拍子C.唱着歌D.狂叫着9.祖父常常教我念这首古诗:“春眠不觉晓”,下句是( )A.处处闻啼鸟B.黄河入海流C.报得三春辉D.床前明月光10.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变化极多,而且变化极( )A.大B.快C.广D.慢11.萧红的《呼兰河传》完稿是在( )A.呼兰河B.黑龙江C.香港D.上海12.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最多的是( )A.男子B.女子C.孩子D.儿子13.天时.地利.人和,最要紧的还是( )。
《呼兰河传》练习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练习题及答案《呼兰河传》练习题班级: 姓名:v(一)作者作品简介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二)简答题1.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哪两条福利?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
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2.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3.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呼兰河传》习题训练及答案

《呼兰河传》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名著《呼兰河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散文化的笔调书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
B.呼兰河精神上的“盛举”有“跳大神”“观河灯”“看野台子戏” “娘娘庙大会”和“跳秧歌”,只有“看野台子戏”是为活人准备的。
C.“我”童年的生活主要是在祖父陪伴下度过的,除了祖父外,还写了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王大姑娘、冯歪嘴等人物。
D.作品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答案】B2.《呼兰河传》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下列对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眼睛是笑盈盈的,嘴上不住地抽着旱烟管,喜欢侍弄花草,给“我”讲故事,念诗词。
B.有二伯性情古怪,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和大黄狗聊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使人听了不得要领。
C.冯歪嘴子是个赶车的,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人。
D.团圆媳妇是个爱笑的姑娘,梳着快到膝间的辫子,坐得笔直,走得飞快,但是最后被折磨摧残而死。
【答案】C二、名著阅读3.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请说说下面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并结合故事内容分析这种叙事角度有什么好处。
《呼兰河传》【答案】《呼兰河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从“我”的视角讲述呼兰河的人事和风俗,更为细腻、真实。
4.名著阅读题。
(1)《呼兰河传》中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邻居们出了哪些主意?【答案】(1)有的主张给她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有的主张扎一个纸人,替她做“替身”;有的主张给她画上花脸,请大神;吃一个全毛的鸡;偏方:黄连二两,猪肉半斤;“李永春”药铺的厨子(头脑受过刺激的人)开了药方;抽帖儿(答出四点即可)5.名著阅读。
(1)为何说《呼兰河传》中的冯歪嘴子最具有“战斗的韧性”?【答案】(1)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
呼兰河传试卷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萧红答案:D2. 《呼兰河传》中,主人公萧红的故乡是哪里?A. 北京B. 上海C. 哈尔滨D. 广州答案:C3.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祖父对她的影响是什么?A. 严厉的B. 慈爱的C. 疏远的D. 漠不关心的答案:B4. 《呼兰河传》中,萧红的母亲是如何去世的?A. 因病B. 因意外C. 因战争D. 自杀答案:A5. 《呼兰河传》中,萧红的弟弟叫什么名字?A. 萧军B. 萧兵C. 萧光D. 萧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_______作品。
答案:自传体小说2.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描述了呼兰河的_______。
答案:风土人情3. 在小说中,萧红的祖父是一个_______的人。
答案:善良、慈祥4. 《呼兰河传》中,萧红的家庭背景是_______。
答案:封建地主家庭5. 小说《呼兰河传》中,萧红对故乡的描写充满了_______。
答案:怀旧和眷恋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童年生活。
答案:萧红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家庭的宠爱和祖父的慈爱,同时也体验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和压迫。
2. 《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呼兰河的描写有哪些特点?答案:萧红对呼兰河的描写充满了细腻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呼兰河的宁静与美丽。
3. 分析《呼兰河传》中萧红对祖父的感情。
答案:萧红对祖父的感情是深厚的,她将祖父视为童年的庇护者和精神支柱,祖父的形象在她的记忆中是慈爱和智慧的。
4. 《呼兰河传》中萧红对母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萧红对母亲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对母亲去世的哀伤,也有对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反思。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封建家庭的描写及其意义。
答案:《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封建家庭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刻画,展现了封建家庭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反映了萧红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批判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呼兰河传考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萧红D. 巴金答案:C2. 《呼兰河传》中,呼兰河的地理位置是?A. 东北B. 西北C. 华北D. 华东答案:A3.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是什么颜色?A. 蓝色B. 绿色C. 黄色D. 红色答案:C4. 《呼兰河传》中,主人公是谁?A. 萧红B. 萧军C. 萧红的母亲D. 萧红的父亲答案:A5.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最终流向哪里?A. 长江B. 黄河C. 黑龙江D. 松花江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也是她的______作品。
答案:自传体小说2.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______。
答案:颜色3. 小说通过主人公萧红的视角,展现了呼兰河的______和人们的生活。
答案:自然风光4. 《呼兰河传》中,萧红的母亲是一个______的角色。
答案:勤劳善良5.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在冬天会______。
答案:结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呼兰河传》中对呼兰河的自然景观的描写。
答案:《呼兰河传》中对呼兰河的自然景观描写细腻生动,通过对河水颜色、季节变化、河岸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呼兰河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景象。
2. 分析《呼兰河传》中萧红的人物形象。
答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坚强、独立、有思想的女性。
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
她的形象反映了作者萧红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四、论述题(20分)1. 论述《呼兰河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呼兰河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开创了自传体小说的先河,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呼兰河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展现了北方农村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萧红C. 郭沫若D. 茅盾答案:B2. 小说中呼兰河位于哪个省份?A. 黑龙江省B. 吉林省C. 辽宁省D. 内蒙古自治区答案:A3.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二爷”的职业是什么?A. 教师B. 医生C. 木匠D. 农民答案:C4. 小说中提到的“呼兰河”实际上是指?A. 一条河流B. 一个城市C. 一条街道D. 一个村庄答案:B5. 《呼兰河传》中,以下哪个人物不是虚构的?A. 萧红B. 二爷C. 老胡D. 以上都是虚构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_______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答案:呼兰河2. 小说中,二爷的木匠铺位于呼兰河的_______。
答案:东街3. 小说中,萧红通过_______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答案:自己4. 《呼兰河传》中,萧红描述了呼兰河的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自然风光、风土人情5. 小说中,萧红对呼兰河的描写充满了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怀旧、乡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呼兰河的描写特点。
答案:《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呼兰河的描写充满了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
她不仅描绘了呼兰河的自然风光,还深入挖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人物描写,展现了呼兰河的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
萧红的描写既有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 分析《呼兰河传》中二爷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二爷是《呼兰河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木匠,代表了呼兰河地区的普通劳动者。
二爷的形象朴实无华,勤劳善良,他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二爷的形象,萧红展现了呼兰河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沈从文D. 萧红答案:D2. 小说《呼兰河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哪个地区?A. 东北B. 西北C. 华北D. 华东答案:A3. 在《呼兰河传》中,主人公萧红的家乡是哪里?A. 哈尔滨B. 长春C. 沈阳D. 呼兰答案:D4. 《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父亲是做什么的?A. 教师B. 农民C. 商人D. 官员答案:B5. 小说《呼兰河传》中,萧红的母亲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A. 严厉B. 宠爱C. 冷漠D. 忽视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呼兰河传》是作者_________的自传体小说。
答案:萧红2. 小说中,萧红的家乡呼兰河位于_________省。
答案:黑龙江3. 在小说中,萧红的祖父是一位_________。
答案:地主4. 小说《呼兰河传》主要描绘了_________的生活场景。
答案:乡村5. 萧红在小说中表现出了对_________的深刻思考。
答案:人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家乡的描写。
答案: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通过对家乡呼兰河的描写,展现了东北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乡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2. 分析《呼兰河传》中萧红与家人的关系。
答案: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与家人的关系复杂而微妙。
她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近,母亲对她宠爱有加;与父亲的关系则较为疏远,父亲对她的关心不够;与祖父的关系则充满了温情,祖父对她的疼爱和教导对她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3. 描述《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童年生活。
答案: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乡村的自然和纯真。
她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体验了乡村的农耕生活,同时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艰辛,这些经历对她的性格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谈谈你对《呼兰河传》中萧红性格的理解。
呼兰河传练习题(打印版)

呼兰河传练习题(打印版)### 呼兰河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A. 鲁迅- B. 萧红- C. 张爱玲- D. 老舍2. 小说《呼兰河传》主要描绘了哪个地区的生活?- A. 江南水乡- B. 东北呼兰河畔- C. 北京四合院- D. 西北大漠3. 在《呼兰河传》中,以下哪个人物是主人公?- A. 许三观- B. 王二小- C. 萧红- D. 林黛玉二、填空题1.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绘了______的风土人情。
2.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______的象征意义。
3. 萧红在小说中通过______的视角,展现了呼兰河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呼兰河传》中呼兰河的自然景观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描述一下《呼兰河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分析他们与呼兰河地区生活的关系。
四、论述题1. 论述《呼兰河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呼兰河传》中萧红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呼兰河地区的社会生活。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呼兰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底的石头和游动的鱼儿都清晰可见。
河岸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撒了一河的金子。
”1. 请描述这段文字中呼兰河的自然景观。
2.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B2. B3. C二、填空题1. 呼兰河畔2. 生命的源泉3. 儿童三、简答题1. 《呼兰河传》中的呼兰河自然景观,以其清澈见底的河水、河底的石头和游动的鱼儿为特色。
河岸两旁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些自然景观在小说中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希望,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2. 《呼兰河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天真烂漫的儿童、勤劳朴实的农民、以及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课外阅读复习题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火烧云》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唱秧歌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过马、猪。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我家是安静的的。
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
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
12、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14、《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5、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16、(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7、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8、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9、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20.储藏室变成我探险的地方。
21.二姑母家的儿子小兰曾经带给我一个毛猴子。
二、选择题: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 B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D )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D )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4.作者的祖父是一个( B )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是( C )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D )。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7.那时,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 B )留看。
A.野草B.谷穗C.白菜D.菊花8.粉房子里的人常常以苦作乐,边漏着粉,边( C )。
A.跳着舞B.打着拍子C.唱着歌D.狂叫着9.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变化极多,而且变化极( B ) A.大B.快C.广D.慢10.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D )A.黑龙江 B.呼兰河 C.西二街 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11.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D )。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12. 萧红的《呼兰河传》完稿是在( C )A.呼兰河 B.黑龙江 C.香港 D.上海13.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最多的是( B )A.男子 B.女子 C.孩子 D.儿子14.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清空有不少的盛举。
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D )……A.舞狮子 B.划龙船 C.耍龙灯 D.唱秧歌15.提着喷壶在浇花的使女叫“花姐”,那漂亮得和新郎似的车夫叫( D )A.快腿 B.顺平 C.妙算 D.长鞭16.东二街道上有两家学堂,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
龙王庙里学的是养蚕,叫做( B ) A.全日制学校 B.农业学校 C.龙王庙学校 D.呼兰河学校17.呼兰河有个规矩,一年只有两个月是搬家的时候,春天二月是搬家的时候,还有( C ) A.五月 B.九月 C.八月 D.十一月18.我家的有二伯,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大家都说他的性情真( A )A.古怪 B.温顺 C.暴躁 D.刚烈19.呼兰河的不少盛举,是规定时间里做的,四月十八烧香磕头祭鬼七月十五放河灯。
而跳秧歌是在( D ) A.九月九日 B.三月三 C.五月五 D.正月十五20.也有的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定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这里“腹”的意思是( A )A.肚子 B.胸膛 C.后背 D.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的部分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 B、二 C、三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D、妖魔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 B、梨树 C、李子树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 B、小孩儿 C、外国人12、(B)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 B、储藏室 C、正房13、我的祖母有(A)个女儿。
A、三 B、四 C、二14、我一生下来,(B)给了我无限的爱。
A、爸爸 B、妈妈 C、祖父 D、祖母15、祖母喜欢吃(B)的饺子。
A、青菜馅 B、韭菜馅 C、芹菜馅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
A、毛猴子 B、小兔子 C、小乌龟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B)去报过庙。
A、娘娘庙 B、龙王庙18、下面属于萧红的作品是( A ).A《呼兰河传》 B.《生死场》 C.《初吻》 D.《小城三月》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A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她是(C)。
A、妈妈 B、二姑母 C、团圆媳妇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
A、木耳 B、蘑菇 C、青草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A)。
A、炖 B、炒 C、煮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A)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
A、铜板B、馒头C、粉条23、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B)。
A、拉磨的 B、漏粉的 C、养猪的24、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C)。
A、打着梆子B、看戏C、跳大神25、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B)吃。
A、草莓 B、天星星 C、野果26、小团圆媳妇是一个(C)的姑娘。
A、十八岁 B、二十岁 C、十二岁27、西院的(A)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
A、杨老太太B、周三奶奶C、大孙子媳妇28、老胡家又来个(B)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B、抽帖儿C、胡仙29、抽帖儿的是一位(A)。
A、道人 B、郎中 C、和尚30、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他是(C)。
A、冯歪嘴子B、磨坊掌柜C、有二伯三、判断题。
1、二姑母的儿子小名叫“小兰”。
(√)2、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
(√)3、人们都是先到娘娘庙去,打过钟,磕过头,才上老爷庙去。
(×)4、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5、县官下令,初一十五,一律把庙门锁起来,不准闲人进去。
(×)6、娘娘庙的泥像以女子为多。
(√)7、娘娘庙的门口。
卖泥人的特别多。
(×)8、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
(√)9、小团圆媳妇不是萧红小说中的人物。
(×)10、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1、《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2、《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
(×)13、《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14、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15、“我”家后花园的樱桃树年年结樱桃。
(×)16、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全凭口头传诵。
(√)17、萧红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去世了。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两天。
(×)19、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 岁的姑娘。
(√)20、老胡家又来个跳大神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21、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草莓吃。
(×)22、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蘑菇。
(√)23、抽帖儿的是一位云游真人。
(√) 24、有二伯有家眷。
(×)25、养猪的人家喜欢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
(√)26、赶车的那户人家跳大神是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
(×)27、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赶集”。
(×)2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和慈爱的父亲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29、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30、我记得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不喜欢她。
(√)四.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