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方案演示教学
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共41张PPT)

需配合儿童的身高。也可让儿童手拿拍子,边跳边拍气球, 以强化手眼协调对象:身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及情绪化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和中枢神经体系,加强手眼协调及固有平衡能力。
指导重点:找一个较轻的大气球、海滩球或大纸球皆可,由父母及儿童共同将它推
指导重点:将棉被捆成一团为圆筒形,让儿童如同骑马般骑在上面,左右摇晃或上
下振动。由于用棉被垫着不必太担心安全问题,所以尽量让儿童以屁股用力跃动。
延伸活动:也可用大枕头或坐垫代替,游戏时尽量让儿童
大声发泄,让身心得到舒展。
强化平衡感训练:
6、丢过去
适用对象:平衡感不佳、走路容易跌倒、不敢走吊桥及平衡台的儿童。
:3、投篮球
适用对象:身体协调不良、视觉空间判断错误,常撞墙或碰人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可以在墙上挂一个用纸箱或篮子做成的篮球架。让儿童抓起较大的球,走过
去将球放入篮子内。不够高时,以板凳垫高。可让儿童拿较小的球,以投球方式丢入篮子内。
延伸活动:也可在地上放个箱子,让儿童以俯卧姿势,
适用对象:刺激儿童的触觉及中枢神经系统。
指导目标:强化大肌肉、前庭中枢及脊髓中枢神经健全发展。 指导重点:用大毛巾将儿童包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也有助于全身
各处触觉刺激的强化。由于在毛巾中儿童比较容易主动掌握,因此即使极端触觉敏感的儿 童,也因为压力不大而较少抗拒,并能产生兴趣。
延伸活动:用软垫将儿童的身体夹成三明治的模样,并
轻压儿童身体的各部位,也可以促进触觉刺激的自我调适
强化触觉训练:
2、吹风机或软刷子的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情绪化,轻微自闭的儿童 。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重点指导:双手向前平伸,双脚向后伸直,尽量保持身体及四肢与滑梯平行。
A类学生自己用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用力往后拉,借住反弹力使滑板向前向下滑行。
B类学生教师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上而下自然地滑下。
2、指导练习:
4、游戏:小乌龟运粮食游戏配上音乐让学生练习小滑板爬行和坐行游戏,帮助小乌龟把沙包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去。分组比赛看那组运得快。提高竞争意识。
三、点评:表扬训练积极认真的学生,鼓励差一点的学生。
1、提高肢体的运动企划能力;
2、强化姿势的反应和双侧的统合。跳跃平衡训练对运动企划能力、大自然运作、平衡反应、视觉运动协调的帮助很大
1、前庭感觉:在滑板上用俯卧的姿势移动产生重力感;
2、固有感觉:行进中肌肉关节移动产生的紧张感。
3、触觉:接触的身体触压感觉。
滑梯滑板训练对前庭感觉和触觉的姿势调节引发的平衡反应非常丰富,脊髓及四肢运动产生的本体感,加之行进中视觉刺激的输人,固有感觉会使小脑更为苏醒,大小脑间的运作可以有强有力的整合,对感觉统合运作功能有积极的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
训练内容
俯卧滑板滑行
训练学生
启智二年级
训练课型
新授课
训练课时
一课时
训练领域
训练学生的前庭觉、触觉、本体感、固有平衡觉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器材
滑梯滑板、沙包、跳床、、平衡木套圈录音机
训练方法
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教学法个别辅助法练习法
训练地点
4楼多功能感统康复训练室
学生情况
1、身体双侧协调性差;
反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适用对象。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提高儿童的感觉处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感觉统合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感觉统合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感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感觉统合训练介绍视频。
2.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材料。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章:视觉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视觉刺激,提高儿童的视觉处理能力。
2. 视觉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3. 视觉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视觉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视觉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视觉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视觉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视觉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视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视觉训练介绍视频。
2. 视觉训练游戏材料。
《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课件——感统训练

目录
Contents
PART 01Biblioteka 感统训练目标PART 02 感统训练原则
PART 03 感统教具认识
01 感统训练目标
感统训练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或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 目标是达到不良行为正常化,如不良习惯、集中注意的 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
03 感统教具认识
圆形蹦床
平衡触觉板
平衡步道
平衡圆
平衡踩踏石
平 衡 跷 跷 板
晃动平衡木
s形平衡木
太极平衡板
过河石
手摇旋转盘
大陀螺
方形滑车
圆形滑车
上下转盘
圆形蹦床
大滑梯
独脚凳
平衡踩踏车
协力踩踏车
协力版
彩虹接龙
半月湾组合
阳光隧道
彩虹伞
袋鼠跳袋
充气跳马
羊角球
拉环羊角球
大笼球
讲课老师:
02 感统训练原则
感统训练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 能力,使儿童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让孩子按自己 的方式去解决。 (4)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 喜悦。
按摩球
跳跳球
花生球
趴地推球
万 象 组 合
谢谢大家观看
学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Every second brings a fresh beginning, every hour holds a new promise, every night dreams can bring hope, and every day is what we choose to make it
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教案(2-3)

活动目标:脚并拢,协调跳跃,尽可能跳到最高,控制身体平衡
3、活动名称及完成数量:陀螺左右15圈
活动目标:坐在陀螺里,手紧握边沿,自己控制旋转。
25
总结
评出最佳进入状态、趴地推球、闯关、滑板,陀螺,跳床奖并奖励。听清口令,立正——,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常
规
活
动
二
1、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协调训练:小飞机、乌龟仰躺各30——40秒
2、肌肉训练:亲子游戏——身体肌肉训练(雪糕筒4个、红色山洞、平衡步道)
3、记忆训练:穿扣子
4、精细动作:
5、球类组合:单手丢水果
18
休息时间:喝水、整理活动
2
器
械
组
合
游
戏
活动名称一:小马运粮
活动目标:老师先说明任务,小朋友从起点开始闯关到达终点摘花,然后就沿后面的路回到起点,开始下一轮,如此进行3-4轮。
器械摆放及游戏规则:小朋友从起点开始,绕S爬过雪糕筒4个,跳过一组雪糕筒筒栏,跳过5个感统小圈到终点,走过一组大器械组合,倒着钻过阳光隧道,爬上彩虹圆筒跳下回到起点
22
休息时间:喝水、整理活动
2
分
组
混
和
活
动
1、活动名称及完成数量:冲滑板8个(每次3人同时)
活动目标:头抬起看前方,脚向后手向前伸直(保持直线),要自己拿滑板回来
教具准备
大器械若干,水果模型,彩虹圆筒,雪糕筒,红色山洞,感统圈,小圆凳,沙包,水果模型若干,小碗若干,扣子,线
课程内容
预计
用时
问好
鞠躬问好
8
常
规
2024年68个感统训练实操教案,家长和康复师必备

2024年68个感统训练实操教案,家长和康复师必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触觉刺激的辨识能力和反应速度。
2. 培养学生本体觉感知和协调运动能力。
3. 增进学生与家长、康复师的互动沟通,提高家庭训练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触觉与本体觉的辨识和协调训练。
教学重点:触觉辨识、压力感知、本体觉定位和协调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板、触觉球、压力球、平衡木、圆筒等。
2. 学具:瑜伽垫、靠垫、小球、平衡垫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家长和康复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触觉辨识游戏,让学生了解触觉训练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触觉板为例,讲解触觉辨识的方法和技巧。
以平衡木为例,讲解本体觉定位和协调运动的方法。
3. 触觉训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触觉辨识训练,家长和康复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训练项目包括:触觉板辨识、触觉球按摩、压力球挤压等。
4. 本体觉训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本体觉定位和协调运动训练,家长和康复师协助完成。
训练项目包括:平衡木站立、圆筒滚动、瑜伽垫上本体觉练习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家长和康复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触觉训练:触觉板辨识触觉球按摩压力球挤压2. 本体觉训练:平衡木站立圆筒滚动瑜伽垫上本体觉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触觉辨识:用触觉板进行家庭训练,每天5分钟。
本体觉定位:每天进行3组平衡木站立,每组1分钟。
协调运动:每天进行2组圆筒滚动,每组10次。
2. 答案:触觉辨识:正确辨识触觉板上的图案。
本体觉定位: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稳定站立。
协调运动:顺利完成圆筒滚动动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家长和康复师应关注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2. 拓展延伸:家长和康复师可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如徒步、攀岩等,提高本体觉和协调运动能力。
学生可自主探索触觉和本体觉训练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件(2024)

治疗方法选择
根据儿童的症状严重程度、年 龄、家庭环境等因素,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如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等。
治疗计划制定
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治 疗频率、持续时间、预期效果 等方面,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17
04
针对性训练策略
2024/1/26
18
前庭平衡觉训练
旋转运动
如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刺激 前庭系统,提高平衡能力。
这些异常感觉反应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情绪和学习能力。例如,他们可能因为无法忍受某些 声音或触觉刺激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或自伤行为;也可能因为对某些感觉刺激不敏感而无法 正常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2024/1/26
13
03
评估与诊断方法
2024/1/26
14
评估工具介绍
2024/1/26
24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供
1
安全舒适的环境
家庭环境应保持整洁、安全,避免过多的刺激和 干扰,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感觉体验。
2
适当的玩具和教具
家长可为孩子选择适当的玩具和教具,如积木、 拼图等,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 能力。
规律的作息安排
3
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 眠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感觉统合功 能。
2024/1/26
摇晃运动
如荡秋千、吊床等,使儿童体验不 同方向的运动刺激,增强平衡感。
平衡木行走
让儿童在平衡木上行走,锻炼其身 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19
触觉刺激训练
按摩
关节挤压
对儿童身体各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 刺激皮肤感受器,提高触觉敏感性。
感觉统合示范课讲解

四、宝贝休闲操 目标:缓解宝宝身体疲劳度。
注意: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规 则的讲解,确保宝宝活动中的安全。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要充分调动
孩子的兴趣,使他们从陌生到熟悉、自 信和喜爱,使创造性的孩子被多彩有趣 的训练场所吸引,完成训练计划,以达 到在校或幼儿园上课时遵守秩序、专注 的目标。
感觉统合组织原则及注意事项
感 觉统合训练
主讲内容
感 觉 统 合 2—3岁 示 范 课 感 觉 统 合 3—4岁 示 范 课
3-4岁 感 觉 统 合 示 范 课
一、自我介绍/问候
目标:培养宝宝的自信心,为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做铺垫。 过程:以抱接大龙球的方式进行活动。
二、律动嘭嚓嚓
准备:音乐《向前冲》 目标:舒展四肢,做好热身,使宝宝能更好的进入探险活动。 过程:随音乐带动孩子一同做律动。
准备:滑板车、沙包、桶 目标:训练手眼协调,促进前庭觉和本体觉发展 方法:坐在滑板车上,双腿盘起,小手抓紧,将沙
包放在双腿中间,教师向前推动滑板车,到达终 点后旋转3圈,将沙包投入桶中。
2、活动名称:独脚凳
准备:独脚凳 目标:控制重力感,练习身体平衡及身体协调性发
展。 方法:保持身体平衡坐立在椅凳上,加强难度的左
(一)万象组合旅行 准备:万象组合小桥、圈、彩虹接龙山洞、水果、小桶、
软地垫 目标:通过走、跑、钻、爬、跳的动作,促进宝宝身体
协调能力的发展。 方法:引导小朋友走过小桥,钻过山洞、双脚跳过圈,
取一个水果,侧翻滚过地垫,把水果放入自己 的小桶中。
(二)滑板车: 海龟爬 准备:滑板、沙包、小桶
目标: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前庭觉和本体感发展。
刺激的特性
1、触觉刺激: 轻触(刺激面积小,时间短)———— 警觉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合训练方案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上)第一、感觉统合训练对神经心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
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控制精细运动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起始速度均有明显的作用。
第二、感觉统合训练提高了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差及运作不协调效果较显著。
一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经训练后改善较快。
第三、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儿童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成绩。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仅对生理功能的训练,儿童通过训练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断获得心理上的快乐体验。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较协调,情绪较稳定,暴怒行为明显减少,注意力改善,对在小学中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训练对矫治儿童学习困难有显著的作用。
训练方案: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
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
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
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
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7.擦背游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8.呵痒痒;(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9.刷子脱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
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0.阳光隧道;(1-2)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
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
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
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12.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
13.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14.拉物走2-3米;(2-3)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
帮助的给予: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5.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 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
16.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
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两步一级;(2-3)训练目的:训练要求:ds Book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8.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
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9.坐在童车上被推,24.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
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
20.会走s型的线段;(2-3)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
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1、坐上大龙球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
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22.治疗球―坐姿动作;(2-3)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 (1)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