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学习题和答案(第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3-细菌的遗传变异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第4、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转化2. 转导3. 溶原性转换4. 接合5. 噬菌体6. F+、F-菌、F质粒7.质粒8.普遍性转导9.局限性转导10.耐药突变11.突变二、填空题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 ,该细菌称为 .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和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和。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
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
5.卡介苗是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
6.L型细菌是指细菌,培养应用培养基。
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
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
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和组成。
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其菌落形态是型。
三.选择题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衣原体细胞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破伤风杆菌B.白喉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3. 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A.转化B.转导C.接合D.突变E.溶原性转换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5.前噬菌体是指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C. 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 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接合;B.转导C.转化D.突变E.溶原性转换;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胞饮;B.通过性菌毛C.通过噬菌体D.细胞融合E.直接摄取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C.基因重组D.核苷酸序列改变E.以上均是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C.不需受体菌.D.需噬菌体E.需质粒;12.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青霉素不敏感;B.抗原性改变;C.呈多形性;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13.H-O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E.耐药性变异;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体;E.核糖体;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局的过程,称为()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四、问答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3.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微生物遗传答案-2

微生物遗传答案-2微生物遗传学习题答案第2章遗传物质8.各种生物的DNA分子的A+G/T+C=1说明什么?而G+C/A+T 并不恒量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在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在双链中,只有一个嘌呤严格与一个嘧啶配对,才能保证此关系;而G+C/A+T 并不恒等于1,只知道要使DNA稳定,只有A=T、G=C,所以显然G≠A、C≠T,DNA链中碱基的排列就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9. 根据下表数据请说明:微生物DNA RNAA+ T / G +C A+U/G+C A+G/U+C枯草杆菌 1.36 1.30 1.02E.coli 1.00 0.96 0.821)RNA和DNA的结构关系,RNA是从一条链转录呢,还是从两条链转录?2)RNA是否全部形成双链?答案:1)如果从两条链转录,则嘌呤必定等于嘧啶,而A+G/U+C=1,而所给数字显然不符,所以只能从单链转录。
2)RNA不可全部形成双链,若全部形成双链,则A+G/U+C必为1。
第3章突变2. 问题1. 说明突变型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4的异同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 - 4等都为met营养缺陷型。
A、B表示同一表型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A 1、A 2表示得到的时间不同,或编号不同(B 1、 B 2同),met-3、met-4表示未知突变。
2. 突变型菌株基因突变如下:F因子带有半乳糖基因,染色体缺失半乳糖基因染色体为his,leu,lys,arg缺陷型染色体为阿拉伯糖、乳糖不发酵,叠N化钠、链霉素抗性染色体为重组基因突变,整合有λphage。
写出它的基因型。
答案:F’gal/his -,leu -,lys -,arg -,ara -, δgal-,agi r, str r, rec -(λ)F’gal / his, leu, lys, arg, ara ,gal ,agi r, str r, rec -(λ)3. ***突变体筛选(1)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lac-突变型的方法。
遗传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 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 (4) 1910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定律);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遗传、变异和选择) (三) 判断题: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2.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3. 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将形成品种、品系(√);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完整版)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四、习题填空题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和 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11.在细胞质内贮藏有大量聚声一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和等。
12.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紧紧包裹着,它们是、、和。
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和 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则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
14.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和。
15.芽孢萌发要经过、和 3个阶段。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和等。
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和14,。
18.细菌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
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和等实际工作中。
20.判断某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和等方法。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以及和 3部分构成,在基体上着生、、和 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附近,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位于,功能为;另一种称,位于,功能为。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和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和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则有等。
24.以下各类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分别是:酵母菌为,低等真菌为,高等真菌为,藻类为。
25.真核微生物所特有的鞭毛称,其构造由,和3部分组成。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的科学。
A.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B.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C. 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D. 微生物的生态和进化答案:A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不包括()。
A. 垂直传递B. 水平传递C. 有性生殖D. 无性繁殖答案:C3. 质粒是一种()。
A. 病毒B. 细菌C. 染色体外的DNA分子D. 细胞器答案:C4. 细菌的基因重组不包括()。
A. 转化B. 转导C. 共轭D. 突变答案:D5. 细菌的突变类型不包括()。
A. 点突变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染色体重组答案:D6. 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不包括()。
A. 转录调控B. 翻译调控C. 翻译后调控D. 染色体重组答案:D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通常位于()。
A. 质粒B. 染色体C. 线粒体D. 核糖体答案:A8. 细菌的遗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
A. 质粒B. 噬菌体C. 人工染色体D. 核糖体答案:D9. 细菌的基因组测序不包括()。
A. 基因组DNA提取B. 基因组DNA测序C. 基因组DNA克隆D. 基因组DNA转录答案:D10. 细菌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不包括()。
A. 群体遗传结构B. 群体遗传多样性C. 群体遗传进化D. 个体遗传变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B. 微生物的进化和分类C. 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D.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答案:ABD12.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包括()。
A. 转化B. 转导C. 共轭D. 突变答案:ABC13. 微生物的突变类型包括()。
A. 点突变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染色体重组答案:ABC14. 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包括()。
A. 转录调控B. 翻译调控C. 翻译后调控D. 染色体重组答案:ABC15. 微生物的遗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包括()。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物课后习题题⽬及答案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和微⽣物学答:微⽣物是指⾁眼难以看清的微⼩⽣物,包括病毒,亚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
微⽣物学指研究微⽣物在⼀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理⽣化,遗传变异,基因和基因组以及微⽣物的进化,分类,⽣态等⽣命活动规律以及其应⽤的⼀门学科。
2.微⽣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个体⼩,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3.为什么说微⽣物与⼈类的关系⾮常重要并不能被其他⽣物所代替答:微⽣物给⼈类带来了巨⼤的利益,也涉及到⼈类的⽣存。
许多重要产品如⾯包,奶酪,抗⽣素,疫苗,维⽣素和酶的⽣产离不开微⽣物,同时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是⼈类⽣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但它也给⼈类带来许多灾难,许多疾病及⾷品腐败等也是由微⽣物引起的。
4.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物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答:虎克:利⽤⾃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物世界巴斯德:a.彻底否定了“⾃然发⽣”学说b.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次制成狂⽝病疫苗,进⾏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d.创⽴巴斯德消毒法柯赫: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证实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柯赫原则d.创⽴了分离纯化微⽣物的技术等5.简述微⽣物学在⽣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根据你的观点描述发展前景答:a.20世纪40年代,随着⽣物学的发展,许多⽣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是微⽣物这样⼀种简单⽽⼜具有完整⽣命活动的⼩⽣物成了⽣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物学被推到⽣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迅速发展,为声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b.未来微⽣物学更加绚丽多彩,多学科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和扩展将使微⽣物的基础研究及其应⽤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局⾯第⼆章微⽣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为什么要进⾏微⽣物的分离纯化?什么叫⽆菌技术?因为在天然条件下,所采集的⽤于培养的材料中,多种微⽣物呈共⽣关系,⽽⼀般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重复的结果,故需进⾏微⽣物的分离纯化。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第 3 页 共 33 页
球状体 (sphaeroplast)
生物秀论坛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互助社区
又称原生质球,是对革兰 胞壁的正常结构 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 3.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 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 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 壁层)的球形体。与原生 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 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
特点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 多形态 2.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 过型细菌” 3.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 0.1mm 左右)
实际应 用
可能与 针对细 胞壁的 抗菌治 疗有关
1.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低渗透压、 振荡、离心甚至通气等都易引起其破 裂 2.有的原生质体具有鞭毛,但不能运 动,也不被相应噬菌体所感染,在适 宜条件(如高渗培养基)可生长繁殖、 形成菌落,形成芽孢。及恢复成有细
生物秀论坛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互助社区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秀论坛整理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 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人类迟至 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 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 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答:史前期(约 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 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 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奠基期(1861—1897 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 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发展期(1897—1953 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 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 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 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 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 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 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 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 选用的研究对象。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 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 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 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 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在经典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先驱者们意识到微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 养条件简单、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种种特别适合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优点,纷纷选用粗糙脉孢 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 t 系噬菌体作研究对象,很快揭示了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迅 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从 1970 年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并可作为基 因受体菌等的优点,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主角。 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 培养技术的发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所有 的优越体制,从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进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 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此外,这一趋势还是原来局限于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 法、技术,急剧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发生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 上的贡献。 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 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第三章质粒课件
质粒在生物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质粒在生物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构建高效 生物燃料生产菌株。
质粒可以携带与生物燃料生产相关的基因,将其转移至微 生物中,从而构建出能够高效生产生物燃料的菌株。例如 ,可以利用质粒将油脂合成酶基因转移至酵母菌中,构建 出能够高效生产生物柴油的菌株。此外,质粒还可以用于 提高微生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构建出能够高效生产太 阳能的微生物。因此,质粒在生物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 用。
详细描述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对质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复制机制和遗传特性。他们发现质粒可以在细菌 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复制,并且可以在不同细菌之间转移和遗传。这些发现为后来的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奠定了基础。
质粒的遗传学研究
总结词
质粒的遗传学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质粒的复制、转录、表达以及质粒与宿主细胞 的相互关系等。
代谢能力
质粒携带的基因可以影响细菌的 代谢能力,帮助细菌在特定环境 下生存和繁殖。
质粒与细菌的进化
基因水平转移
质粒是细菌间基因水平转移的主要载体,有 助于细菌获得新的遗传物质和进化。
协同进化
质粒上的基因与其他细菌基因协同进化,形成复杂 的基因网络,影响细菌的进化方向。
适应性进化
质粒携带的基因可以促进细菌的适应性进化 ,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终止子的作用
终止子是一个特殊的DNA序列,它能够终止复制子的复 制,确保质粒的复制不会无限进行下去。
质粒的复制
复制的起始
复制的调控
质粒的复制起始于复制起始位点,该 位点通常是一个特定的DNA序列,能 够被质粒编码的复制蛋白识别并与之 结合。
微生物的遗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的遗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所有微生物答案:D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不包括()。
A. 无性繁殖B. 有性繁殖C. 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答案:D3. 以下哪种微生物遗传变异是可遗传的()。
A. 表型变异B. 环境引起的变异C. 基因突变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4.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
A. DNA复制过程中B. 细胞分裂过程中C. 有丝分裂过程中D. 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A5.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
A. 二分裂过程中B. 有性生殖过程中C. 无性生殖过程中D. 细胞融合过程中答案:B6.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 质粒B. 染色体C. 线粒体D. 核糖体答案:A7.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微生物遗传工程范畴()。
A. 基因克隆B. 基因编辑C. 基因治疗D. 细胞培养答案:D8. 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
A. 转录水平B. 翻译水平C. 翻译后修饰D. 所有以上答案:D9. 微生物的基因组是指()。
A. 一个细胞内所有基因的总和B. 一个细胞内所有DNA分子的总和C. 一个细胞内所有RNA分子的总和D. 一个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分子的总和答案:B10. 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技术不包括()。
A. Sanger测序B. 454测序C. Illumina测序D. PCR扩增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微生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遗传、变异2.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可以是__________的,也可以是__________的。
答案:自发、诱发3.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式实现。
答案:有性生殖、转化、转导4. 微生物的质粒是一种__________的DNA分子,可以在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复制和传递。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 就是一切肉眼瞧不见或瞧不清得微小生物得总与。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瞧清得微小生物得总称)二、填空题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得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就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与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 Woese 得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与真核微生物.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得特殊特征就是( c ).A、它们就是多细胞得B、细胞有明显得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细菌学得奠基人就是(b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C、 van DyckD、van Leeuwenhoek3,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得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与原生动物分类系统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就是由于(a)。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发展了广泛采纳得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5,微生物学得奠基人就是( a )。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Dyck D、 van Leeuwenhoek四、简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得就是哪一个?为什么?答:微生物得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就是微生物最基本得性质。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得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得排泄面与环境信息得得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
1、名词解释
碱基置换突变(bas substitution):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而造成的突变,分为转换和颠换两种类型。
转换(transition):是指由嘌呤置换嘌呤或嘧啶置换嘧啶。
颠换(transversion) 是指嘌呤置换嘧啶或嘧啶置换嘌呤。
如碱基置换发生于编码多肽的区,则因可影响密码子而使转录、翻译遗传信息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出现一种氨基酸取代原有的某一种氨基酸。
也可能出现了终止密码而使多肽链合成中断,不能形成原有的蛋白质而完全失去某种生物学活性。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在正常的碱基序列中插入或减少一个或多个碱基,造成突变位点下游密码子的错读,此种突变产生氨基酸顺序完全改变了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
异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即错义突变,因碱基改变使相应氨基酸变化,进而使多肽失活或活性下降。
同义突变(samesense mutation):突变后的密码子编码相同的氨基酸。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碱基改变使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蛋白质合成中断,产生无活性的多肽。
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在DNA的不同位置上发生的第二次突变抑制了原来突变基因的表达,恢复野生型表型。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人为施加物理化学诱变因子而导致的突变。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指那些未经人工诱变处理原因不明的突变。
辐射的直接作用假说:又称为靶学说,认为细胞吸收辐射能量后,发生诸如激发、电离、弹性碰撞等多种原发性物理过程,辐射的量子击中染色体,整个过程就好像子弹击中靶子一样,导致发生直接的不同程度的原始损伤,细胞的修复系统对各类损伤进行修复,产生重排,最终导致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畸变。
辐射的间接作用假说:认为生物细胞中的分子经辐射作用先产生各种自由基,特别是细胞中存在的大量水分子在辐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过氧化氢,这些自由基团进一步与细胞内遗传物质反应,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造成染色体损伤。
互变异构(tautomerism):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原子间化学键显著不同的两种异构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的现象。
这时分子可以根据不同反应条件,以这两种异构体中的任意一种形式参与反应。
DNA分子自身的运动,可通过互变异构,在自然状态下以极低的频率发生突变。
环出效应:在自然状态下,DNA分子偶尔会因个别碱基对的局部解离和错误退火而导致环状突出,引起缺失或者重复突变,是一种由于DNA结构的瞬时可逆性变化引起的自发突变过程。
重组修复(recombinant repair):
光复活修复(photoreaction):细胞内的光复活酶识别因紫外线照射而在DNA上形成的胸腺嘧啶二聚体T-T,利用光量子所提供的能量将二聚体内的环丁酰环打开而完成的修复作用。
SOS反应(SOS response):一种在无模板DNA情况下合成酶的诱导修复,是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紧急情况下,细胞为求生存而产生的一种应急措施。
转座子(transposon):又称易位子,是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特殊、可移动的DNA序列,除含有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和末端反向或顺向重复序列外,中间还带有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如抗药性基因和转座酶基因等。
抗药因子:生物在有阻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的环境中,为使生存和生长发育得以进行下去,通过与细菌的抗药性有关的基因的变异,而获得抗药性的遗传因子。
IS:转座过程中转座酶的识别位点,其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在其序列的两端具有反向重复序列,每种IS因子中均含有一个或几个编码多肽的区段,编码产生与转座及其调节功能有关的蛋白质。
分离延迟:由于DNA损伤经过修复可能产生杂合双链,必须经过复制才能产生突变的子代双链,而且还要经过一次复制,细胞中才出现突变基因型。
生理延迟:在一个野生型的细胞中,虽然产生了突变,出现突变基因型,但是表型可能仍是野生型,必须经数次分裂才能将原有的野生型酶的浓度稀释,逐渐表现突变的表型。
2、问答题
1. 说明突变型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 - 3,met– 4的异同
答:met A 1、met B 1分别表示能编码met的基因A和B,而这两种基因在相同的位点1上发生了突变,met A 2、met B 2也分别表示能编码met的基因A和B,而这两种基因在相同的位点2上发生了突变,met– 3、met– 4则表示编码met的基因分别在位点3和4上发生了突变,而这种突变尚未确定。
2、突变型菌株基因突变如下:
F因子带有半乳糖基因,染色体缺失半乳糖基因
染色体为his,leu,lys,arg缺陷型
染色体为阿拉伯糖、乳糖不发酵,叠N化钠、链霉素抗性
染色体为重组基因突变,整合有λphage。
写出它的基因型。
答:根据基因的命名法则,该突变型菌株的基因型为
F’gal/his -,leu -,lys -,arg -,ara -, δgal-,agir, str r, rec - (λ)
F’gal / his, leu, lys, arg, ara ,gal ,agir, strr, rec - (λ)
3、(1)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lac-突变型的方法。
(2)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含硫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方法
(3)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从抗药细菌筛选敏感回复子的方法
答:(1)诱变剂处理
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
转至不含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
转至含Lac和青霉素的培养基
配成相同浓度青霉素、而菌数成梯度的菌液
不同样品各涂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比较,从差数最大的样品中进一步筛选
或:将选好的样品涂至含Lac的培养基上(EMB);比较,Lac+能利用乳糖,菌落紫色;Lac-不能利用乳糖,菌落白色。
(2)方法1
A、诱变剂处理
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
C、转至无氮基本培养基中(液体)
D、添加含硫氨基酸及青霉素(液体)
E、制成梯度浓度菌悬液、涂平板
F、比较,挑取菌落进一步鉴定
方法2
A、诱变剂处理
B、涂CM
C、分别影印至(MM+含硫氨基酸)和MM基本培养基中
D、比较(MM+含硫氨基酸)和MM基本培养基,可挑出营养缺陷型
(3)
从某种突变型样品中获得具有野生型表型的回复突变型细胞的任何方法。
如要从营养缺陷型细菌中分离自发回复子,一般用正选择法。
以分离亮氨酸回复子为例,可将107leu-大肠杆菌涂布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会长出少数几个菌落,挑选其中一个菌落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就可获得纯的leu+回复子菌落。
A、诱变剂处理
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
C、基本培养基(无N)(液体)
D、转至含药物的CM (液体)
E、加入青霉素
F、制成菌液梯度
G, 不同样品分别涂成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平板,从菌落差数最大的样品中进一步筛选。
4.、(1)5-Bu诱发lac+—> lac-,是否能诱发his+—> his-
(2)吖啶橙能使lac+—> lac-,通过自发突变能否回复lac+—> lac-
(3)羟胺诱发lac+—> lac-,能否为羟胺回复
(4)亚硝酸诱发缺失,通过自发突变能否回复
答:①可以;②不可以;③不可以;④不可以
5、DNA链异构出现GC对C—>C*,GC—>(AT)
GC对G—>Gei,GC—>(CG或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