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升华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答辩题目解析】1. 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参考答案】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利用所学升华和凝华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升华和凝华以后。

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给出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接着我会出现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日光灯变黑等,让学生判断和解释之后,我会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彻底的理解深化和凝华,以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二、考题解析【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参考答案】下雪的时候,高空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雪花,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显得没有那么冷。

而雪融化的时候,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人们就会觉得,化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

2.说一下物理探究实验的步骤。

【参考答案】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初中物理《电磁铁》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吗?工农业生产中,电磁起重机都能吊起很重的物体。

(观看录像)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电磁起重机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实际上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电磁铁。

【面试真题】最新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师面试真题汇编含参考答案及结构化面试真题

【面试真题】最新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师面试真题汇编含参考答案及结构化面试真题

1 一、2019年1月教师资格证报名(一)2018年12月11日9:00至12月15日24:00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二)现场审核:考生在2018年12月16日至18日(每天9:00—17:00)在规定的面试现场确认点进行现场审核确认。

(三)网上缴费:考生通过现场审核确认后,当即就可进行网上缴费。

时间为:2018年12月16日9:00至12月19日24:00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进行网上缴费。

(四)准考证打印:考生在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月6日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打印。

(五)面试时间:2019年1月5日-6日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师面试真题汇编 含有面试考试程序结构化面试真题2 二、2019年1月面试流程及步骤三、2018年上半年初中物理学科面试真题及参考答案2018上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3456【答辩题目解析】1.电流的热效应从微观角度如何解释?【参考答案】导体通过电流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称为电流的热效应,从微观角度是因为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定向移动时,与导体中的离子不断的碰撞,同时把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离子,使离子的运动加剧,从而导体发热。

2.你认为你的试讲有什么优点?7 【参考答案】评委老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了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围绕重点内容展开,比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环节注重结果的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比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89【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10 【参考答案】下雪的时候,高空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雪花,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显得没有那么冷。

而雪融化的时候,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人们就会觉得,化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

2.说一下物理探究实验的步骤。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并且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定律的应用。

第二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一堂精彩的物理实验课。

第三题题目:请阐述在教授初中物理时如何运用实验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四题题目:假设你是初中物理教师,在一次课堂实验中,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实验器材损坏,实验无法继续进行。

请谈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突发情况,并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第五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浮力”,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浮力现象。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浮力的概念理解有困难,您会采取哪些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第六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当有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影响了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时?第七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惯性”,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的体现。

如果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感到困惑,您会如何帮助他们理解?第八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信息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影响。

第九题题目:请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堂针对初中物理“机械能”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电流和电压”的物理教学课,针对初中生。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考题回顾(学员分享)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从生活走向物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还能挂重物?为什么能将玻璃杯里的饮料吸到嘴里?”随后展示一段视频: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看到了什么现象?借此提出问题:“在覆杯实验中大气压可以托住杯中的水,在这里大气压可以将铁桶压扁,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引出课题——大气压强。

环节二:新课教学——大气压的测量(由于水银有毒,所以该实验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

)视频中展示:长约1m长的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玻璃管的端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松开手指,管内的水银液面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下降。

这时,管内的水银高度差不多为760mm。

如果将玻璃管处于倾斜状态,水银面也不会再下降,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还是760mm,如下图所示:教师总结:这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这测得的数值也就是标准大气压的压强。

环节三:巩固提高(1)学生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76cm汞柱,他又向水银槽里注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上升了1cm,则竖直放置在槽里的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上升了____1cm________,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_____76cm_______。

(2)测量大气压强可以采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进行。

如果测量时是通过在管中注入水进行的,则管的长度应是(D)A、1米左右B、0.76米C、与管的粗细无关,管长10米D、大于10米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作业:思考: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高。

某气压计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强为750毫米汞柱高,已知该山的高度为1236米,则在山顶上气压计的示数为多少?合多少帕斯卡?【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述钢笔吸墨水的原理。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面试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面试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及解析:第二题你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一次实验课上,你发现学生们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特别感兴趣。

这时,你觉得应该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确保他们能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请设计实验步骤并说明你的理由。

第三题情境: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对流层”知识时,普遍认为“对流层越厚,天气越寒冷”。

问题:1.请分析学生此种理解的原因。

2.如何帮助学生纠正这种误解,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对流层厚度与天气情况的关系?第四题 [面试常规问题] 一名学生很喜欢做实验,但是给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

作为班主任你怎么看?思考过程:1.思考该问题本质:此问题本质是在考察老师对于课堂管理的能力和对不同学生有个性的应对措施。

2.确定作答方向:容易的方向是对学生的喜好、爱做实验表示认可,表示理解这样做能给学生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但也会已课堂纪律等地。

强调虚心接受家长与教师的意见,加强沟通,将实验的要求与课堂学习的节奏结合起来。

第五题题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答案及解析:第六题如果你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概念有误解,你将如何纠正这种误解?第七题一个学生在探究重力的方向时,提出了一种错误观点,认为重力是向下作用的力的感觉,而不是真正存在的力。

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第八题题目:假设你在执教初期高中物理的《光的反射定律》这节课时,课堂上有同学对教学内容的实验提出了质疑。

详细描述了实验设置中的问题,那么大班额的情况下,你该如何处理这种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第九题情境:学生小明在做的“探究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发现记录下下列运动数据后,运动轨迹图描绘出的图形不一定是直线。

时间(s)012345位置(m)024354请你分析小明遇到的情况,并设计实验方案帮助他修改实验方法,找到运动轨迹的规律。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含有的物质就多,桌子的质量就比凳子的大。 知道了吗,有谁能再举个例子?
h
D.h 变小 l 变大
6.下列能正确反映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方程是( )。
A.234 90
Th→29314
Pa+-01

图4
B.174 N+42 He→187 O+11 H
C.238 92
U→234 90
Th+42
He
D.235 92
U+10
n→141 56
Ba+9326
Kr+210

7.有一质点在 x1 与 x2 间受到作用力 F,若此质点系统的总 U(x)
设功率为 P,由已知时间 t 为 5 s,根据功率定义公式得:
功率:P=
W t
= 160 J 5s
=32
W。
答: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重力做功 240 J;
在斜面上滑动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32 W。
问题: (1)指出这道测试题能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4 分)
—4—
(2)给出题目的正确解答。 (6 分) (3) 针 对 学 生 解 答 过 程 存 在 的 问 题 , 设 计 一 个 教 学 片 段 或 思 路 , 帮 助 学 生 解 决 此 类 问 题 。 (10 分)
A
h 斜面 A
图7
求:①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
②物块在斜面上滑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
解:①设重力为 G,由已知物块水平距离 s 为 12 m,
根据功计算公式得:
重力做功:W=G·s=20 N×12 m=240 J
②由已知斜面长 L 为 8 m,根据功计算公式得:
重力做功:W=G·L=20 N×8 m=160 J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真题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真题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真题答案(参考)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D。

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内能增大
3.答案:A。

1.27m
4.答案:C。

0.14S
5.答案:B。

h、l均变小。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简答题
9.【答题要点】
解析:比如在学习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中的能源分类时,带领学生认识能源可以分为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践行?”通过讨论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其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0.【答题要点】
解析:
(1)耜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2)强调所定义的物理量的本质属性。

(3)强调单位。

三、案例分析题
11.【答题要点】
(1)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2)解:①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由于滑块运动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所以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重力对物体不做功。

②物块下滑过程中,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为y=5m。

由功的计算公式得重力做功设功率为P,已知时间为5s,
根据功率定义式得
答: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重力对物体不做功物块下滑过程中功率为20W。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答案

充实物理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天 坛回音壁”就很好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②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介绍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充实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现教学资源的课内整合。例如:在学习“回声”的时候让学生阅读书中天坛回音壁的资料,使学 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去学习。这样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0. 【参考答案】 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水。选择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的酒精灯,以防止 由于火焰无力,温度上升过慢,而给观察带来不便。选择温度较高的温水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一般 温度为 90℃的水为宜。同时要避免使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的水,其空气含量较低, 再次沸腾时,其内部和表面难以出现大量气泡,无法直观地呈现剧烈的沸腾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会导致酒精燃烧不充分,影响加热速度。 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 (3)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应悬垂入水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 底或烧杯壁。否则会导致测定的温度不准。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热水中,视线与温 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导致读出的温度不准。 (4)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 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实验中,要边加热边搅拌,增加热对流,减少水沸腾 所需要的时间^玻璃杯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损失。 后持续 5min 即可。 (5)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 90℃初温度为宜,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沸腾 (6)选择端走烧杯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 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以停止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升华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答辩题目解析】1. 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参考答案】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利用所学升华和凝华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升华和凝华以后。

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给出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接着我会出现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日光灯变黑等,让学生判断和解释之后,我会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彻底的理解深化和凝华,以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二、考题解析【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参考答案】下雪的时候,高空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雪花,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显得没有那么冷。

而雪融化的时候,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人们就会觉得,化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

2.说一下物理探究实验的步骤。

【参考答案】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初中物理《电磁铁》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吗?工农业生产中,电磁起重机都能吊起很重的物体。

(观看录像)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电磁起重机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实际上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电磁铁。

环节二:新课讲授为了观察到最真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制作电磁铁的装置。

制作好之后观察通电前后用它靠近曲别针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1.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方法让自制的电磁铁吸起的更多的大头针(铁钉)吗?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制的电磁铁,让其能吸引更多的大头针。

2.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交流猜想的依据。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_______.教师进行汇总,总结为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保持匝数不变,探究磁性与电流的关系;保持电流不变,探究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①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②用什么方法概念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随机找学生说说其设计思路,最终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分析与归纳总结。

学生分组,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引导:组内讨论,对照自己的实验过程,你能归纳出结论吗?影响电磁铁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

而且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5.评估与合作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提出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或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

环节三:巩固提高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时,电路中的电流(),电磁铁的磁性将()。

【答辩题目解析】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参考答案】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你能列举几个电磁铁实际应用的例子吗?【参考答案】电磁起重机、电动机、发电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磁浮列车等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家庭中常见的一些家电,并提问他们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中有没有安全隐患?在用电中遇到突发状况应该怎么办?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安全用电。

环节二:建立概念【案例再现】在PPT中呈现出一些由于没有遵循安全用电规则而发生的惨案的案例,通过观看提问:1.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正确的用电方式是什么?在用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四人一组分享交流感受和体会,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补充并讲解安全用电原则,结合正面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安全用电的意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学生讨论】播放云层间、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电压的产生及危害、建筑物顶层安装避雷针的原因,通过生动的动画直观、清晰的感受雷电对人生活的危害,激发起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然后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讲解如何预防雷电,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展示,例如:避雷针、高压电线上端的防雷导线。

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不能用湿布巾擦拭灯泡?——学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因为水和人都是导体,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用湿布巾擦拭电灯泡,如灯头有漏电情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形成触电,伤及性命!环节四:小结作业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安全用电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想法。

看看家里的家电在使用时是否出现电路、开关老化等问题,和家长一起想出解决方案,并协助爸爸进行更换。

【答辩题目解析】1.电起火应该如何扑救?【参考答案】遇到电起火或者电气设备着火时,应该立即将电源切断,然后救火。

对带电设备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对注油设备应使用泡沫灭火器或者干燥的沙子灭火。

2.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述几点安全用电原则?【参考答案】安全用电不仅关系着人的生活,也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正确的用电安全有:(1)不玩插座、电线、灯头、开关等电器。

(2)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3)发现落地的电线,应离开落地点八米以上,绝对不要去捡拾,并请电工来处理,同时设法看护落地电线,以防他人走近而发生触电。

(4)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不得用湿布巾擦拭灯泡。

(5)要知晓电力安全标识含义。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考题回顾(学员分享)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从生活走向物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还能挂重物?为什么能将玻璃杯里的饮料吸到嘴里?”随后展示一段视频: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看到了什么现象?借此提出问题:“在覆杯实验中大气压可以托住杯中的水,在这里大气压可以将铁桶压扁,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引出课题——大气压强。

环节二:新课教学——大气压的测量(由于水银有毒,所以该实验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

)视频中展示:长约1m长的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玻璃管的端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松开手指,管内的水银液面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下降。

这时,管内的水银高度差不多为760mm。

如果将玻璃管处于倾斜状态,水银面也不会再下降,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还是760mm,如下图所示:教师总结:这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这测得的数值也就是标准大气压的压强。

环节三:巩固提高(1)学生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76cm汞柱,他又向水银槽里注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上升了1cm,则竖直放置在槽里的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上升了____1cm________,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_____76cm_______。

(2)测量大气压强可以采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进行。

如果测量时是通过在管中注入水进行的,则管的长度应是(D)A、1米左右B、0.76米C、与管的粗细无关,管长10米D、大于10米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作业:思考: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高。

某气压计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强为750毫米汞柱高,已知该山的高度为1236米,则在山顶上气压计的示数为多少?合多少帕斯卡?【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述钢笔吸墨水的原理。

【参考答案】钢笔放进墨水里面,这时候皮囊和外界气压是一样的。

但是皮囊本身有个弹性形变,也就是它有自身的弹力,这个弹力可以使它自身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于是皮囊内部的体积开始变大,但是空气并没有增多,所以皮囊内部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就小于外界的气压了。

接着由于这种气压差,外界大气压就把墨水压进了皮囊内部。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测量大气压强,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中物理《电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雷电、高压标志图。

你想知道雷电有多强大吗?雷电的电压能达到多高?这个标志什么意思?环节二:新课讲授【实验演示1】水果电池可以使一排发光二极管发光。

如果使用导线代替水果,此时二极管可以发光吗?演示实验,提问:水果在此相当于电路中哪个组成部分?学生观察实验。

根据认知可能回答水果在此电路中相当于电源,提供电能。

【演示实验2】小灯泡发光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通过,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学生观察发现电路用一节干电池时,灯泡较暗;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较亮。

教师点拨:电流的强弱与电源电压有关。

要让一段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电源的租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通常用字母U表示电压,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当电压较高时,常用千伏(kV)作单位;电压较低时,常用毫伏(mV)作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答辩题目解析】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外部结构,学生不难得出两个量程0-3V、0-15V、分度值分别是0.1V、0.5V,接着设置了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读数,请说一下这样设置的意图?【参考答案】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一部分虽然是重点,但因为学生前边已有对电流表读数熟练掌握的基础,对电压表的读数更是不难掌握,加以巩固练习更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因此我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2.为什么完成电压表读数,紧接着让学生马上回忆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参考答案】本环节这样设计是因为采用对比法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解记忆,不但能帮助理解本节内容还能回忆旧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