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C答案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C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健身锻炼有何益处?

答: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为:

1.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2.增强体能,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控制体重,维持、塑造良好的体形和姿态

4.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5.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慢性疾病者的康复。

2、为什么在冷环境中进行健身锻炼要戴帽子?

答: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使头部保暖,帽子与人体热量平衡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头部皮肤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旺盛,所以头部散热能力较高,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30~40%。有研究表明:处于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1/3,4℃时为2/3,-15℃时为3/4。由此可见,在冷环境中戴帽子对保持正常体温至关重要。

3、发展肌肉力量、耐力有何意义?

答:大多数人认为,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练习可增加肌肉体积和提高运动成绩,但他们并不真正知晓其健康价值,即减少脂肪和体重的重要意义。

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对人的一生都有益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和体脂会慢慢地增加。由于肌肉总量呈下降趋势,人的基础代谢率每10年下降3%。不喜好运动的成年人每年约减少0.25公斤的肌肉,增加0.25公斤的脂肪。20~60岁的人基础代谢率约下降12%。基础代谢率下降虽少,但脂肪和体重的增加却很明显。

有计划的力量练习可以改善骨骼的状况,对女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女子骨骼无机盐含量较少,骨密度厚度较薄,并且女子丢失钙的速率比男子快。而力量练习可以防止钙的丢失以及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力量练习还可以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腰痛病,可以通过增加腰部和背部伸肌的力量和柔韧性而得到缓解。

4、引起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答: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食物热量摄入不足,低于机体每日的消耗量,于是导致热量的负平衡。这样机体便会动员贮存于皮下的脂肪分解产热,甚至促进体内的蛋白质(如肌蛋白、血红蛋白等)分解产热。久之,机体便逐渐消瘦,并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疲乏无力、贫血等。

2.由于某些疾病引起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不良,体内利用障碍,或机体的消耗增加等,

都可导致体重的下降。如病人由于长期低热,体内热量消耗增加,便易引起机体消瘦。

3.体质性消瘦。少数人营养很好,但就是长不胖,这多是由于基因所致。人体大脑的活动就像一架天平,可以监测血中与体重有关的物质,来不断“称”自己的体重。当体重或与其有关的因素升高时令机体减少摄食,并增加静息代谢率。这是体质性消瘦者难以长胖的重要原因。

5、健身锻炼与感染有何关系?

答:迄今研究发现运动与感染的关系呈“J”型曲线。经常适量运动可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但过量运动则会抑制免疫功能,反使感染机会增加。

每次运动前后、不同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免疫功能改变不一样。一般低强度运动(小于60%最大心率)时,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前后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中等强度(60%~80%最大心率)运动,如运动时间在1小时之内,则免疫功能会明显增强;但较大运动强度(大于80%最大心率)且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时,则运动后多存在一暂时性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期,此抑制期多在运动后2~4小时内最明显,随后免疫功能会恢复并增强。因此进行较大运动量运动时,运动后一段时间内如不注意卫生,也可能使感染的机会增加。

6、运动损伤常用中药有哪些?

答:(-)药膏

药膏按功能分为消淤退肿止痛、舒筋活血、接骨续筋、生长肌肉等不同类型。一般适用于早期。膏药在伤科中应用广而方便,药力持久,便于收藏,经济安全,深受病人的欢迎。软组织损伤常用膏药有:宝珍药(成药)、伤湿止痛膏、狗皮膏(成药)。

(二)创伤常用药

1.止痛散:

2.七厘散:

3.活络酒:

4.跌打丸:

5.三七伤药片

(三)外敷药

l.一号新伤药:

2.二号新伤药:

3.三号新伤药:

4.四号新伤药:

5.活血生新剂: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亚健康的形成有哪些因素?

答:促使亚健康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社会、环境、营养、劳(运)动、生活方式与行为、气象、生物等诸多方面,每个因素都有特定的内容又相互关联。

1.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应激是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对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付能力不平衡的认识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当这一状态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即过度应激)时,往往会引起机体某些器官或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已证实,应激或心理防御机制的破坏,与某些自身免疫、肿瘤

和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许多疾病与慢性精神性应激的累积影响有关。

现代化的进程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了诸多诱发心理应激的因素——工作与社会的压力,对金钱与名利的追求,人际关系复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升学就业竞争激烈,择偶困难,婚姻裂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老人赡养问题,下岗、再就业等等。面对多方的压力与竞争,许多人感到无奈与无助,加之人们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有意无意间,在人际交往的“互动”中,造成了助长心理疾病的不良环境。

2.环境因素

当人们享受着现代丰富的物质带来的便利与舒适时,人们也在为其付出着代价。居室内外的环境遭受污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化学物质的感染,也是导致人类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居室内的环境污染在发达国家最为常见。经常听到在高级写字楼工作的“白领族”抱怨头痛、头晕、眼睛干涩、喉咙不舒服。很疲倦、容易感冒等,有的甚至对此类现象一言以蔽之——“浑身不舒服”。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办公室工作环境是所有职业中最好的,事实上,作为一种职业,办公室工作本来就存在职业卫生问题,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一直被忽视。在现代化办公室出现以前,办公室职业就有一些多发病存在,如颈椎病等。

居室外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二氧化硫、粉尘、沙尘暴、垃圾、噪音、电磁波、噪光等,或直接对人体心肺、血液及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或造成饮用水、食品的污染而间接损害人体的健康。

3.饮食因素

资料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因各种原因而持有不正常的进餐心理,这些心理因素是影响进食量和进食范围的重要原因,也是有损健康的不良因素。

研究认为,胖人的味觉十分丰富,对种类繁多、口味强烈的食物,总是馋涎欲滴。他们对餐桌的食物信息(色、香、味)十分敏感,反应极为强烈。专家们认为,胖人对食物的强烈摄取欲,正是促使其进食过多、体重增加的原因。

与胖人相反,体弱多病者的进食心理十分紊乱。这种心理紊乱,正是造成其原本较差的食欲进行性衰退的重要原因。他们挑食和偏食尤为突出。如高血脂患者往往对动物脂肪忌讳,甚至会对用少量猪油煎炒的新鲜蔬菜也不动一筷,尽管这类菜肴十分可口而且并不会因进食而增高血脂。这种不良进食心态,使其体内难以获得必需的营养成分(铁、钙、磷、锌、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故体质每况愈下。失去平衡的进食心理终将造成体内营养物质的失衡,体液(血液)酸碱度(PH值)失衡,给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4.生活方式与行为

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健康的人们逐渐走进亚健康状态。劳逸失度、睡眠不足(或经常睡懒觉)、酗酒、药物依赖、毒品依赖、不吃早饭、缺少运动等,都是健康的隐患。

“过劳死”是人们对由于过度疲劳而突然死亡的一种称谓,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

近年来,办公室的现代化使人们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其实,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缺乏运动。研究表明,人到30岁以后,每过10年心脏排血的能力就下降6%~8%,血压上升5%~6%,肌肉组织减少3%~4%,每天脑细胞递减以千、万计算。而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健身锻炼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因此,缺少运动可导致衰老和疾病。过度饮酒、嗜食肥甘、饮食过量,早期会造成机体的营养失衡或营养不良,若进一步发展,酒精缓慢损害机体,血脂在身体里沉积,则可以引起脂肪肝、肝硬化、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此外,睡眠不足不仅造成身体疲劳、体力不支,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