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2019-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变应性鼻炎》

损伤。
神经反射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神经反射异常,对刺激 的反应增强,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过度敏感
。
鼻腔黏膜肿胀
变应原刺激导致鼻腔黏膜血管扩张、渗出 增多,引起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鼻塞、流 涕等症状。
Th1/Th2失衡
Th1和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Th2细胞主导的免疫反应占 优势,导致炎症和过敏症状的发生。
诊断变应性鼻炎。
04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鼻痒、打喷嚏 、流清涕等症状,如氯 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
减轻鼻黏膜炎症和水肿 ,如布地奈德、丙酸氟
替卡松等。
抗白三烯药
改善鼻塞和减少鼻分泌 物,如孟鲁司特钠。
减充血剂
缓解鼻塞症状,如麻黄 碱等。
非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
通过逐渐增加对过敏原的接触量,提 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减少或避 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病例二:中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结词
综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中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 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短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快速控制症状。
病例三: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结词
长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详细描述
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严重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对日 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除了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外,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长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疗法等较为激
进的治疗方法。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神经反射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神经反射异常,对刺激 的反应增强,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过度敏感
。
鼻腔黏膜肿胀
变应原刺激导致鼻腔黏膜血管扩张、渗出 增多,引起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鼻塞、流 涕等症状。
Th1/Th2失衡
Th1和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Th2细胞主导的免疫反应占 优势,导致炎症和过敏症状的发生。
诊断变应性鼻炎。
04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鼻痒、打喷嚏 、流清涕等症状,如氯 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
减轻鼻黏膜炎症和水肿 ,如布地奈德、丙酸氟
替卡松等。
抗白三烯药
改善鼻塞和减少鼻分泌 物,如孟鲁司特钠。
减充血剂
缓解鼻塞症状,如麻黄 碱等。
非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
通过逐渐增加对过敏原的接触量,提 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减少或避 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病例二:中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结词
综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中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 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短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快速控制症状。
病例三: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结词
长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详细描述
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严重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对日 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除了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外,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长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疗法等较为激
进的治疗方法。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变应性鼻炎

西医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
特异性免疫疗法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筛前神经切断术
预防与调护
保持环境卫生,通风,避免粉尘、花粉刺激 避免接触或服用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药物 锻炼身体
80%的哮喘患患有鼻炎
45%鼻炎先发生,与哮喘的间隔只有2年
Ref:EAACI Congress 1999 Satellite Symposium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病因
鼻黏膜易感性 抗原物质
病机:鼻黏膜的Ⅰ 型变态反应。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肥大细胞
临床致敏
lgE
组胺 白三烯 前列腺素 缓激肽 血小板激活因子
主证
治法 方药
温肺固表 祛风散寒 玉屏风散合苍 耳子散
健脾补气 化湿通窍 补中益气汤
温肾壮阳 补肺止涕 金匮肾气丸合 玉屏风散
鼻鼽临床用药特点:
临床上,除了上述按肺、脾、肾之证辨证治疗外,还常配 合选用: 祛风抗过敏药:全蝎、蜈蚣、地龙干、蝉衣、僵蚕、牡蛎 (用于喷嚏多者) 收敛固涩药:五味子、白芍、金樱子、诃子、乌梅等收敛止涕 (用于涕多清稀者) 温通鼻窍药:羌活、细辛、桂枝、川芎、白芷 (用于鼻塞甚,鼻粘膜苍白水肿明显者) 清热药:黄芩、鱼腥草、柴胡、山栀、丹皮、菊花等(兼热者)
[治疗]
中医 主要以补肺、益气、固表、健脾、
温肾为治疗大法。
西医 主要使用抗组织胺药、皮质激素类
及免疫学疗法。
应视病情变化,在发作期,可适当予中 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肺气虚弱 感受风寒 肺脾气虚 水湿泛鼻 肾元亏虚 肺失温煦
(医学课件)变应性鼻炎

03
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症状
01Leabharlann 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等典
型症状。
病程
02
病程持续时间至少8周或以上,排除其他鼻炎、鼻窦炎等病变
。
过敏原检测
03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检测患者对
常见过敏原的反应。
鉴别诊断
普通鼻炎
变应性鼻炎与普通鼻炎的主要区别在于过敏原检测结果和症状的持续时间。普通鼻炎是由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程较短,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鼻窦炎
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黏脓性的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相似。 但鼻窦炎病程较长,鼻涕带有颜色和异味,通常需要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相似,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等。但血管运动性鼻炎是 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通常在受到精神压力、冷热刺激或刺激性气味等刺激时 发作。
次要症状
眼睛痒
喉咙痒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痒的症状, 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咙痒的症状, 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咳嗽
嗅觉减退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尤 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嗅觉减退的症状 ,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研究前景和挑战
01
发病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
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02
新型疗法研究
虽然已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无效或不
变应性鼻炎C

抑制介质释放药
• 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从而阻
止过敏症状的产生。 • 起效慢,用药1-2周才有效,到达 效果最高峰需4周,要长期使用。 • 色甘酸钠是它是短效的,一天至少 三-四次,导致较差的患者依从性。 • 此药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
糖皮质激素
• 局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鼻炎的首选药物 • 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机制 抑制免疫反应各个阶段 抑制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 减少鼻粘膜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数目 稳定鼻粘膜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 降低刺激受体敏感性 减轻炎症性鼻粘膜的水肿和血管扩张 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
4 外科治疗
• 手术的目的就是降低鼻腔粘膜的敏感性及副交感
•
神经的兴奋性。 开展得较多的有下鼻甲激光、冷冻、微波、射频 等进行治疗,电灼蝶腭神经节后纤维,翼管神经 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近期疗效较好。 然而单一部位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复发率。近年 来多采取多个部分的联合手术治疗,如蝶腭和筛 前神经电灼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常年性AR。并 采用鼻内窥镜下选择性鼻腔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 性AR ,使手术效果明显提高。其远期疗效尚有 待进一步观察。
• •
• 鼻分泌物涂片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鼻粘
膜刮片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杯 状细胞。以检测细胞数目作为判断阳性 标准。 •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试验: 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与抗 原一起孵育,观察脱颗粒的程度和检测 孵育液中组胺的含量。脱颗粒百分率 >30%,组胺释放率>50%有试验意义。
鉴别诊断:
•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与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
温度变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疲劳、内分泌 失调可诱发本病。其临床表现虽似变应性鼻炎, 但皮肤试验常为阴性,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 IgE测定为阴性。 • 非变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临床症状与变应 性鼻炎相似,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细胞是其主 要特点,变应原皮肤试验和IgE测定均为阴性。
变应性鼻炎

治
疗
1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如明确变应原后可尽量避免 接触;如断养猫狗,换掉地毯。羽毛被褥,减少 室内尘士,室内通风,晾晒衣物等。但真正避免 并非易事。 2药物疗法: 1)抗组胺药多用HI受体桔抗剂因其应用方便, 奏效迅速,为治疗本病一线药物。扑尔敏等由于 其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从事精密机械操作 和司乘人员应慎用、息斯敏、恃非那工等新型长 效抗组胺药则无上述副作用。 2)色甘酸钠。肥大细胞稳定剂,有阻止该细胞 脱颗粒释放介质的作用。为鼻内应用。以其极细 粉末喷入鼻腔,每B4次每次5~10ms.或 2%溶 液喷雾。
3) 酮替芬:既可稳定肥大细胞,又有抗组胺作 用,司乘人员宜慎用。 4)类固醇激素:全身长期应用易产生副作用故 现多主张局部应用以治疗本病对肥大细胞,嗜 碱细胞和粘膜炎症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常 用制剂有倍氯米松气雾剂(每日200~400ug), 曲安缩松滴鼻剂(每日2次,每次100ng)。
5)大佛水鼻喷雾剂:含有多种综合性变应原及 麻黄素,属局部脱敏药,经鼻粘膜吸收后,能 激发机体产生封闭性抗体,可解除鼻粘膜过敏 状态。晨起后用大佛水喷雾剂两侧鼻腔各喷l次, 治疗初期可每天用药1次,症状改善后改为4一5 天用药1次。
3.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3种途径发生①鼻变态反 应经咽鼓管波及中耳腔;③变应原经咽鼓管进 入鼓室;③咽鼓管咽口受波及发生水肿使咽口 狭窄、阻塞,造成鼓室负压,中耳腔粘膜渗出 性液体产生、患者可有听力下降、耳门等症状。 过敏性咽喉炎患者咽喉发痒、咳嗽或有轻 度声哑,严重者可出现会厌、声带粘膜水肿而 导致呼吸围难。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是发生 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鼻粘膜反应性 增高是其主要特点,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 本病以15~40岁多见,临床上有常年性 ( Pernnl al)和季节性( seasonal)之分、 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可能与大气污染、 空气中SO2浓度增高有关。高浓度的 SO2常 使空气中某些颗粒物质产生较强的变应原性。
变应性鼻炎辨证治疗

临床上以鼻痒、喷嚏频作、鼻塞、鼻流清涕如水,伴有遇冷易感 冒,气 短 声 低 等 肺 气 虚 的 表 现;本 证 是 由 于 肺 气 虚 弱,腠 理 疏 松, 风寒湿等其他邪气乘虚而入,上犯鼻窍而成。治疗上应温肺实卫, 祛风散寒,常用药主要包括:生黄芪,白术,防风,当归,白芍,辛夷 花,细 辛,蝉 蜕,五 味 子,石 菖 蒲,甘 草 等 益 气 固 表,开 窍 通 络。 笔 者认为黄芪、甘草、五味子以收敛肺气;荆芥、防风、细辛散寒通窍; 辛夷、白芷能通鼻窍祛湿,白术、防风补中益气,若恶风寒表现较突 出,可以加桂枝,附子以温阳。刘学 [7] 用桂枝汤加味联合开瑞坦
《灵 枢·本 神》指 出“肺 气 虚 则 鼻 塞,不 利 少 气”;隋 代 巢 元 方 认为本病属肺寒,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也指出:“肺气通于 鼻,其脏有冷,冷随气人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守”。明代薛已在 《·卷 上·元 气 亏 损 内 伤 外 感 症 》云 :“ 一 儒 者 素 勤 苦 ,恶 风 寒 ,鼻 流 清涕,寒禁嚏喷,余曰:此脾肺气虛不能实腠理。”吴美美 [4] 认为肺 主一身之皮毛,若肺气虚,卫外不固,肌表疏松,则风寒或异气等外 邪乘虚而入,乘机犯及鼻窍,正邪相争,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津液停 聚,便会有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 1.2 肺脾气虚,水湿犯鼻
作者简介 :徐瑞(1993-),山东,女,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级硕士研究 生在读。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儿科肺系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 * :丁珍。
鼽日久不愈,因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而导致局部体征可见鼻腔黏膜 淡白或苍白。
2 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 以补肺健脾温肾治其本,以散寒祛风通窍治其标。
2.2 证治分类 2.2.1 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0 引言
“变应性鼻炎”( 下文简称 AR) 其中医病名称为“鼻鼽”,《释 名·释疾病》解释为:“鼻塞曰戴。敷 , 久也 , 涕久不通 , 遂至窒塞也。” 西医认为,小儿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完全,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 粘膜柔嫩,在感受过敏源后鼻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的一系列变态 反应,其主要的表现为喷嚏、流涕、鼻痒及鼻塞四大症状。AR 的 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有研 究报道 [1] AR 的发生与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 随着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AR 的发病率日渐上升,据 统计 [2]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是 4%-38%, 其中以小儿和青壮 年多见,足以可见变应性鼻炎已然是小儿常见慢性病之一。现代 医学对 AR 的治疗不外乎是西药的联合治疗 [3],常用药物 H1 抗组 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鼻内糖皮质激素三大类药物,这几类 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再者由于 AR 在 治疗过程中需要上述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且用药时间长,病人依 从性差,使得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致使西医治疗 AR 效果不尽 人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医在治疗 AR 方面已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效果较 好且简便的方法,现对变应性鼻炎的证治综述如下。
《灵 枢·本 神》指 出“肺 气 虚 则 鼻 塞,不 利 少 气”;隋 代 巢 元 方 认为本病属肺寒,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也指出:“肺气通于 鼻,其脏有冷,冷随气人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守”。明代薛已在 《·卷 上·元 气 亏 损 内 伤 外 感 症 》云 :“ 一 儒 者 素 勤 苦 ,恶 风 寒 ,鼻 流 清涕,寒禁嚏喷,余曰:此脾肺气虛不能实腠理。”吴美美 [4] 认为肺 主一身之皮毛,若肺气虚,卫外不固,肌表疏松,则风寒或异气等外 邪乘虚而入,乘机犯及鼻窍,正邪相争,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津液停 聚,便会有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 1.2 肺脾气虚,水湿犯鼻
作者简介 :徐瑞(1993-),山东,女,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级硕士研究 生在读。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儿科肺系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 * :丁珍。
鼽日久不愈,因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而导致局部体征可见鼻腔黏膜 淡白或苍白。
2 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 以补肺健脾温肾治其本,以散寒祛风通窍治其标。
2.2 证治分类 2.2.1 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0 引言
“变应性鼻炎”( 下文简称 AR) 其中医病名称为“鼻鼽”,《释 名·释疾病》解释为:“鼻塞曰戴。敷 , 久也 , 涕久不通 , 遂至窒塞也。” 西医认为,小儿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完全,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 粘膜柔嫩,在感受过敏源后鼻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的一系列变态 反应,其主要的表现为喷嚏、流涕、鼻痒及鼻塞四大症状。AR 的 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有研 究报道 [1] AR 的发生与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 随着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AR 的发病率日渐上升,据 统计 [2]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是 4%-38%, 其中以小儿和青壮 年多见,足以可见变应性鼻炎已然是小儿常见慢性病之一。现代 医学对 AR 的治疗不外乎是西药的联合治疗 [3],常用药物 H1 抗组 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鼻内糖皮质激素三大类药物,这几类 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再者由于 AR 在 治疗过程中需要上述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且用药时间长,病人依 从性差,使得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致使西医治疗 AR 效果不尽 人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医在治疗 AR 方面已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效果较 好且简便的方法,现对变应性鼻炎的证治综述如下。
精品医学课件--变应性鼻炎

型)鼻变态反应多次反复发生,在组胺等化学介质 作用下,局部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 使得鼻粘膜极度水肿,组织间隙明显扩张和积液, 受重力作用逐渐下垂而形成息肉。
20
2、慢性炎症: 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
激致使鼻粘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 流障碍,加之小血管运动神经调节障碍,因 而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发生组织水肿 形成息肉。
21
鼻息肉病:
1、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 2、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有效; 3、息肉样变粘膜与正常粘膜无明显分界线; 4、双侧鼻-鼻窦粘膜广泛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
累及多个鼻窦; 5、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22
病理: 为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
扩大,光镜下可见嗜酸性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可分为三型: 1、水肿型(居多) 2、纤维型 3、血管型
51
注意: 1)出血剧者,先止血,后检查。 2)休克时,出血常自止,不可误认为已愈。 3)高血压者出血过多,血压下降, 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失血500ml——头昏、口渴、乏力。 失血500~1000ml——血压下降、出冷汗、 胸闷。
52
四、判定出血原因 1、详询病史。
既往鼻出血史,慢性病史,个人史。 2、进行必要的检查。
33
34
病因: 1、外伤; 2、发育障碍: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育 不均衡。
35
病理: # 鼻中隔“C,S”型偏曲,高位!低位! # 棘突或距状突——鼻中隔一部分呈尖锐
骨刺样突起者; # 嵴突——呈条状山嵴样突起。
36
临床表现: 症状:
1、鼻塞:为主要症状,为持续性. “C”—单侧,“S”—双侧;
变应 性鼻 炎
1
变应性鼻炎
20
2、慢性炎症: 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
激致使鼻粘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 流障碍,加之小血管运动神经调节障碍,因 而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发生组织水肿 形成息肉。
21
鼻息肉病:
1、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 2、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有效; 3、息肉样变粘膜与正常粘膜无明显分界线; 4、双侧鼻-鼻窦粘膜广泛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
累及多个鼻窦; 5、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22
病理: 为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
扩大,光镜下可见嗜酸性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可分为三型: 1、水肿型(居多) 2、纤维型 3、血管型
51
注意: 1)出血剧者,先止血,后检查。 2)休克时,出血常自止,不可误认为已愈。 3)高血压者出血过多,血压下降, 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失血500ml——头昏、口渴、乏力。 失血500~1000ml——血压下降、出冷汗、 胸闷。
52
四、判定出血原因 1、详询病史。
既往鼻出血史,慢性病史,个人史。 2、进行必要的检查。
33
34
病因: 1、外伤; 2、发育障碍: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育 不均衡。
35
病理: # 鼻中隔“C,S”型偏曲,高位!低位! # 棘突或距状突——鼻中隔一部分呈尖锐
骨刺样突起者; # 嵴突——呈条状山嵴样突起。
36
临床表现: 症状:
1、鼻塞:为主要症状,为持续性. “C”—单侧,“S”—双侧;
变应 性鼻 炎
1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7年制

二、鉴别诊断
(一)血管运动性鼻炎 与神经支配的 失调有关,导致血管舒缩反应的异常改变, 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或完全鼻塞,虽有清涕, 但分泌物较粘稠,鼻分泌物嗜酸细胞检查 为阴性。
(二)急性鼻炎 以鼻塞涕多为主症,鼻痒、 喷嚏程度较轻,且伴有发热、肌肉酸痛无力 等全身症状,鼻粘膜充血肿胀。 (三)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ENR) 目前未查明原因,认为多与气温、湿度变化、 气味、烟雾等非特异性刺激有关,发作性发 病,无症状的间歇期较长,但容易发作,临 床症状和体征与过敏性鼻炎相似,本病特点 为鼻粘膜嗜酸性细胞浸润。
3、肾元亏虚,肺失温煦
肾主纳 气,为气之根,又主命门之火, 肾水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 的肃降,下纳于肾,若肾元亏虚, 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 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致病,同时 肾虚则不能温养脾肺,可致鼽嚏。 因此,本病虽表现在肺,其病理 变化与脾肾关系密切。
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异气袭肺—其窍不利 脾气虚弱 无以充养 气虚—肺失宣降,津液停聚鼻窍 肺 鼻鼽 摄纳无权 失温养—阳气易于耗散,上越鼻窍 肾气虚
变应性鼻炎 主要临床表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鼻塞。 发病特点:呈阵发性和突然发作,起得快, 好得也快,好后如常人,早晚为常发时间。
检查:鼻腔粘膜苍白或灰淡、水肿。 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
病,占全部鼻病的40%左右,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少年。一年四季均 可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多见,或在 气候突变和异气、异味刺激时发作。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的“鼻鼽”、“鼽 嚏”范畴。
2、 激发试验:将可疑的变应原吸入或滴入
鼻粘膜内或眼结膜内,很快激发变应性鼻 炎的症状。 3、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或 酶联免疫技术,测定特异性IgE抗体。目前 多用于实验室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变应性鼻炎
分 类
间歇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 <4天/周
持续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 >4天/周
• 或病程<4周
• 或病程>4周
轻度
• 睡眠正常
• 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正常 • 工作、学习正常 • 无令人烦恼的症状
中-重度
下列一项或多项:
• 不能正常睡眠 • 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等受影响 • 不能正常工作、学习 • 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LOGO 变应性鼻炎
LOGO 变应性鼻炎
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的机会不多,仅用于少数重 症病人,疗程一般不超过2周,应注意用药禁忌 证。多采用口服强地松(prednisone),每日 30mg,连服7日后,每日减少5mg,然后改为鼻 内局部应用。 临床上多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这类皮质激 素的特点是对鼻粘膜局部作用强,但全身生物 利用度低,按推荐剂量使用可将全身副作用将 至最低。但应注意地塞米松配制的滴鼻药,因 易吸收,不可久用。
LOGO 变应性鼻炎
常见呼吸道变应原
LOGO 变应性鼻炎
常见食入性变应原
LOGO 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理
特应型个体在过敏原作用下 所产生的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Ⅰ型 变态反应。发病尚与细胞因子、细 胞间粘附分子-1、部分神经肽的相
互作用密切相关。
LOGO 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理
一致性
组胺
白三烯 前列腺素
LOGO 变应性鼻炎
病
理
为粘膜下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 一致性 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鼻粘膜水肿,血管扩张,腺细胞增生。
肥大细胞在粘膜表层乃至上皮细胞间增多。
LOGO 变应性鼻炎
临 床 表 现
1、鼻痒:多有,季节性尚有眼痒,结 膜充血。 2、喷嚏:阵发性发作,从几个到几十 个不等。 3、鼻涕:大量清水样涕。 4、鼻塞:程度不一,以发作剧烈程度 和病程有关。 5、嗅觉减退:重者可有。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Contents
1 2 3
临床定义
发病机理与病理 临床表现 诊 治 断 疗
LOGO 变应性鼻炎
4
5
临床定义
变应性鼻炎(AR),即过敏性鼻炎,
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 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属于I型变 态反应。
本病以频繁发作的喷嚏、过量的鼻分泌
物和显著鼻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分为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
LOGO 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与特应性的概念
变态反应(Allergy),俗称为过敏,是通过机体的 免疫系统对周围环境中的抗原或自身抗原成分产生的异 常免疫应答,最终引起病理性的炎性反应。变态反应一 般发生在有过敏体质(或全身过敏状态)的人群,即医 学上所称的特应性(Atopy)人群。
检 查
1、鼻镜所见:
•常年性者鼻粘膜可为苍白、充血或浅蓝色。季
节性发作期鼻粘膜常呈明显水肿
•鼻息肉形成
•鼻分泌物涂片检查见嗜酸 运动诱发支气管收缩反应减轻 性细胞增多
LOGO ) 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
(2) 鼻粘膜激发试验
(3) 特异性IgE检测
LOGO 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SPT):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 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 min后观察结果。每次试 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 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 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 胺药物至少7d后进行。
LOGO 变应性鼻炎
诊 断
themegallery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疗-药物治疗
2.抗组胺药物
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有效抑制喷嚏和流涕 疗 程:一般不少于2周。 适应证: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与鼻内局 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影响学习
Impaired learning
影响睡眠
Impaired sleeping
LOGO 变应性鼻炎
病因 — 变应原
吸入性变应原 室内、室外 尘埃、尘螨、 真菌、动物 皮毛、羽毛、 棉絮、植物 花粉、颗粒 等
食物性变应原 鱼虾、鸡蛋、 牛奶、面粉、 花生、大豆、 药品等
接 触 物 化妆品、 油漆、汽 油、酒精 等
临床症状: 喷嚏、清水样涕、鼻塞、 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 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 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 等眼部症状。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清 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
CT等检查。
LOGO 变应性鼻炎
诊 断 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诊断
特应性(Atopy),特应性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易 患变应性疾病的体质或全身状态,称为过敏体质。不 是每一个有特应性体质或状态的人一定患有变应性疾 病,但特应性体质的人都有患变应性疾病的倾向和易 感性,很可能将来患病。
LOGO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
AR是全球性健康问题
国外报道10~20%,部分发达国家甚至高达30%; 据保守估计,国内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亿。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LOGO 变应性鼻炎
鉴别诊断
LOGO
并 发 症
过敏性眼结膜炎
分泌性中耳炎
鼻窦炎、鼻息肉
哮 喘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
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
一 二
药物治疗
治 疗
免疫治疗
三 四
外科治疗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
疗
1.糖皮质激素
2.抗组胺药物
药 物 治 疗
3.抗白三烯药 4.色酮类药
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增加可能与大气污染、空 气中SO2浓度增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过 度清洁”的生活方式有关。
LOGO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对QOL的影响
患病率高
High prevalence
损害生活质量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
缺工缺课
Work and school absence
5.鼻内减充血剂
6.鼻内抗胆碱能药物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鼻内 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少于12周。对其他药物治疗
无反应或不能耐受鼻用药物的重症患者可采用
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
用药后7~8小时起效,2周后达最佳疗效 规律/连续给药效果优于按需给药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 对HPA轴和儿童生长发育基本无抑制 代表药物:雷诺考特、内舒拿、辅舒良等
分 类
间歇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 <4天/周
持续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 >4天/周
• 或病程<4周
• 或病程>4周
轻度
• 睡眠正常
• 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正常 • 工作、学习正常 • 无令人烦恼的症状
中-重度
下列一项或多项:
• 不能正常睡眠 • 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等受影响 • 不能正常工作、学习 • 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LOGO 变应性鼻炎
LOGO 变应性鼻炎
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的机会不多,仅用于少数重 症病人,疗程一般不超过2周,应注意用药禁忌 证。多采用口服强地松(prednisone),每日 30mg,连服7日后,每日减少5mg,然后改为鼻 内局部应用。 临床上多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这类皮质激 素的特点是对鼻粘膜局部作用强,但全身生物 利用度低,按推荐剂量使用可将全身副作用将 至最低。但应注意地塞米松配制的滴鼻药,因 易吸收,不可久用。
LOGO 变应性鼻炎
常见呼吸道变应原
LOGO 变应性鼻炎
常见食入性变应原
LOGO 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理
特应型个体在过敏原作用下 所产生的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Ⅰ型 变态反应。发病尚与细胞因子、细 胞间粘附分子-1、部分神经肽的相
互作用密切相关。
LOGO 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理
一致性
组胺
白三烯 前列腺素
LOGO 变应性鼻炎
病
理
为粘膜下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 一致性 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鼻粘膜水肿,血管扩张,腺细胞增生。
肥大细胞在粘膜表层乃至上皮细胞间增多。
LOGO 变应性鼻炎
临 床 表 现
1、鼻痒:多有,季节性尚有眼痒,结 膜充血。 2、喷嚏:阵发性发作,从几个到几十 个不等。 3、鼻涕:大量清水样涕。 4、鼻塞:程度不一,以发作剧烈程度 和病程有关。 5、嗅觉减退:重者可有。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Contents
1 2 3
临床定义
发病机理与病理 临床表现 诊 治 断 疗
LOGO 变应性鼻炎
4
5
临床定义
变应性鼻炎(AR),即过敏性鼻炎,
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 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属于I型变 态反应。
本病以频繁发作的喷嚏、过量的鼻分泌
物和显著鼻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分为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
LOGO 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与特应性的概念
变态反应(Allergy),俗称为过敏,是通过机体的 免疫系统对周围环境中的抗原或自身抗原成分产生的异 常免疫应答,最终引起病理性的炎性反应。变态反应一 般发生在有过敏体质(或全身过敏状态)的人群,即医 学上所称的特应性(Atopy)人群。
检 查
1、鼻镜所见:
•常年性者鼻粘膜可为苍白、充血或浅蓝色。季
节性发作期鼻粘膜常呈明显水肿
•鼻息肉形成
•鼻分泌物涂片检查见嗜酸 运动诱发支气管收缩反应减轻 性细胞增多
LOGO ) 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
(2) 鼻粘膜激发试验
(3) 特异性IgE检测
LOGO 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SPT):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 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 min后观察结果。每次试 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 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 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 胺药物至少7d后进行。
LOGO 变应性鼻炎
诊 断
themegallery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疗-药物治疗
2.抗组胺药物
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有效抑制喷嚏和流涕 疗 程:一般不少于2周。 适应证: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与鼻内局 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影响学习
Impaired learning
影响睡眠
Impaired sleeping
LOGO 变应性鼻炎
病因 — 变应原
吸入性变应原 室内、室外 尘埃、尘螨、 真菌、动物 皮毛、羽毛、 棉絮、植物 花粉、颗粒 等
食物性变应原 鱼虾、鸡蛋、 牛奶、面粉、 花生、大豆、 药品等
接 触 物 化妆品、 油漆、汽 油、酒精 等
临床症状: 喷嚏、清水样涕、鼻塞、 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 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 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 等眼部症状。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清 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
CT等检查。
LOGO 变应性鼻炎
诊 断 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诊断
特应性(Atopy),特应性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易 患变应性疾病的体质或全身状态,称为过敏体质。不 是每一个有特应性体质或状态的人一定患有变应性疾 病,但特应性体质的人都有患变应性疾病的倾向和易 感性,很可能将来患病。
LOGO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
AR是全球性健康问题
国外报道10~20%,部分发达国家甚至高达30%; 据保守估计,国内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亿。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LOGO 变应性鼻炎
鉴别诊断
LOGO
并 发 症
过敏性眼结膜炎
分泌性中耳炎
鼻窦炎、鼻息肉
哮 喘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
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
一 二
药物治疗
治 疗
免疫治疗
三 四
外科治疗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
疗
1.糖皮质激素
2.抗组胺药物
药 物 治 疗
3.抗白三烯药 4.色酮类药
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增加可能与大气污染、空 气中SO2浓度增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过 度清洁”的生活方式有关。
LOGO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对QOL的影响
患病率高
High prevalence
损害生活质量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
缺工缺课
Work and school absence
5.鼻内减充血剂
6.鼻内抗胆碱能药物
LOGO 变应性鼻炎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鼻内 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少于12周。对其他药物治疗
无反应或不能耐受鼻用药物的重症患者可采用
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
用药后7~8小时起效,2周后达最佳疗效 规律/连续给药效果优于按需给药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 对HPA轴和儿童生长发育基本无抑制 代表药物:雷诺考特、内舒拿、辅舒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