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要点
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复习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2、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应用、病毒、操作系统3、要求对知识能熟练掌握之处,对重点内容能达到理解应用复习重点: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应用3、计算机的病毒4、操作系统复习难点: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的理解和应用高考指南:这部分主要题型是用于单选题,多选主要在病毒和操作系统。
计算机专业词汇测试也在这一章节复习过程及内容:一、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也称冯.诺会依曼原理(称存储程序原理)[典型题型分析]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年,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其代号为ENIAC。
A、1945B、1946C、1947D、1948E、图灵F、福雷斯特G、莫奇里H、冯.诺依曼2.简述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思想?(2004年高考题)二、计算机的发展按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元器件将其划分为四代(具体见P2页表1-1),从第四代的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进入微机时代(具体见P2页表1-2)[典型题型分析]1、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器件是()A、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对应的第一代、第三代、第四代的电子元件必须记下。
2、微型计算机的分代是根据()划分的。
A、体积B、速度C、微处理器D、内存三、计算机的特点○1处理速度快:用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2计算精度高:用二进制码数来决定○3记忆能力强○4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典型题型分析]1、下列数据都表示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位数,()的精度最高A、16位B、32位C、64位D、128位2、下列哪些是属于计算机的特点的是()(多选)A、处理速度快B、可靠性高,通用性强C、连续性D、计算精度高F、信息管理四、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主频: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单位为MHZ。
计算机四大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大基础知识点总结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计算机来帮助我们处理数据、提高效率。
而要深入理解计算机,首先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四大基础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编程语言。
一、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组成。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指令、控制数据流通。
RAM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区域,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数据和指令的设备,比如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是用来展示计算结果的设备,比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设备是用来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比如硬盘、光盘等。
2.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包括指令系统、总线结构、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
指令系统是CPU执行指令的集合,包括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指令执行的时序规定。
总线结构用于连接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传输数据和指令。
存储系统包括RAM和存储设备,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系统负责将数据从输入设备传输到存储设备或输出设备,以及从存储设备传输到输出设备。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首先,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接收数据和指令。
然后,CPU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运算和逻辑操作,得到结果。
最后,计算机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同时也会将数据和程序存储在存储设备里。
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
速度是指计算机执行任务的快慢,通常用处理器的主频来表示。
存储容量是指计算机能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大小,通常用RAM和硬盘容量来表示。
可靠性是指计算机运行稳定性和故障率,通常用故障率和平均时间故障间隔来表示。
二、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概论:概念、发展历史、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功能、应用等;
2.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TCP/IP协议体系结构、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等;
3.计算机硬件:CPU、BIOS、内存、磁盘、硬盘、显卡、主板、网卡等,以及安装驱动程序、诊断、操作系统的安装、硬盘的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4.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文件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工具等;
5.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系统备份,安全策略,系统性能调优等;
6.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原则,网络安全工具,系统安全配置,网络安全协议,病毒和黑客攻击防护等;
7.流程图编程:流程图的绘制,流程图语法,流程图基本概念,流程图实现的编程语言,流程图的读写步骤等;
8.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调试、编写、编译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多线程程序的开发等;
9.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基础,线性表、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内容第一章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特点3.计算机的应用4.电子计算机的基本运算5.电子计算机中的数制6.数据的存储单位7.字符编码8.存储程序原理的基本思想9.硬件系统组成、硬件、裸机的概念10.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11.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12.输入设备、键盘布局、各键的功能、指法13.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14.总线15.软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的概念、程序的概念16.系统软件及其分类17.应用软件及其分类18.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的翻译程序工作方式19.网络的概念及其功能20.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传输介质21.主要的局域网类型、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22.Internet的相关概念23.网络浏览器及其操作24.电子邮件相关概念、特点、地址、服务器、撰写与发送、接收与回复、转发25.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分类、传染途径、预防、消除26.防火墙与木马第二章1.Windows XP任务栏和开始菜单2.桌面基本操作3.窗口与对话框基本操作4.菜单的操作5.剪贴板6.磁盘操作7.文件的命名8.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9.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复制10.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11.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窗口12.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13.控制面板14.输入法第三章1.特殊符号和日期时间录入2.查找和替换(高级)3.文本编辑(复制、移动)4.字体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间距、下划线、着重号等)5.边框(应用范围)、底纹6.段落格式设置7.项目符号和编号8.页眉页脚9.页面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文档网格)10.分栏11.首字下沉12.插入分隔符13.图文混排(填充色设置、线条设置、大小、亮度和对比度、版式、阴影和三维)14.图形综合处理(组合、分解、旋转)15.创建表格(表格输入文本)、表格的修改与填充16.表格的风格设置对齐方式、行高列宽、自动套用格式第四章1.工作表编辑(复制、删除、重命名、插入、移动)2.数据的输入(系统日期、系统时间、分数、数字组成的文本)3.序列输入4.编辑单元格5.设置单元格格式(字体、字号、对齐方式、格式、颜色、边框、底纹、合并单元格、行高、列宽、背景等)6.边框和底纹7.条件格式8.批注9.公式10.函数(SUM、A VERAGE、MAX、MIN、COUNT)11.编辑图表(设置图表选项、更改图表类型)12.美化图表(图表中图表元素的格式设置)13.排序汉字排序(按拼音、笔划)14.自动筛选15.高级筛选16.分类汇总第五章1.对单个幻灯片的编辑——插入对象2.幻灯片格式化(项目符号和编号、行间距)3.设置幻灯片外观(模板、背景、配色方案)4.幻灯片版式5.幻灯片母版6.自定义动画7.效果设置8.幻灯片切换9.超级链接10.幻灯片放映方式的设置11.自定义放映12.13.14.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15.16.17.。
大一计算机必备知识点

大一计算机必备知识点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对于大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大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的执行过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方式等。
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时钟频率、存储容量、带宽等。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1. 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常用的网络协议。
3. 网络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方式、IP地址等基本概念。
三、数据结构与算法1. 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分类:线性结构(数组、链表)、非线性结构(树、图)等。
2. 常用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队列、栈、堆、散列表等。
3. 常见算法: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查找算法(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
四、编程语言1. C语言基础: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2. 面向对象编程:类、对象、继承、多态等基本概念。
3. 程序设计方法:模块化、抽象、封装等。
五、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
2.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等。
3. 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等。
六、数据库基础1.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2. SQL语言基础: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基本操作。
3. 数据库设计原则:实体关系模型、范式等。
七、软件工程基础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2. 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3. 软件项目管理:进度控制、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
以上是大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梳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并控制其他硬件设备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给用户和应用程序一个统一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其中,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对进程的创建、调度、控制和终止等管理操作;文件管理则是指操作系统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内存管理负责对内存空间进行分配和回收;设备管理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网络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实现远程访问、文件共享、在线交流等功能。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操纵数据库,通过SQL语句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讲义要点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讲义要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中央处理器 (CPU)- 内存 (RAM)- 硬盘 (Hard Disk)- 显示器 (Monitor)- 键盘 (Keyboard)- 鼠标 (Mouse)- 主板 (Motherboard)- 电源 (Power Supply)- 光驱 (Optical Drive)- 扩展插槽 (Expansion Slots)2. 中央处理器 (CPU) 的功能和特点- 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分为多个核心,提高计算能力- 频率越高,计算速度越快3. 内存 (RAM) 的作用和种类- 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 分为主存和辅存- 主存速度快但容量小,辅存速度慢但容量大4. 硬盘 (Hard Disk) 的功能和类型- 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容量大但速度慢,固态硬盘速度快但容量小5. 显示器 (Monitor) 的种类和参数- CRT 显示器- LCD 显示器- LED 显示器- 分辨率- 刷新率- 对比度6. 键盘 (Keyboard) 和鼠标 (Mouse) 的功能和类型- 提供输入方式- 键盘分为标准键盘和机械键盘- 鼠标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7. 主板 (Motherboard) 的作用和插槽类型- 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包含各种插槽,如PCI、PCIe和AGP插槽8. 电源 (Power Supply) 的功能和规格- 为计算机提供电力- 功率规格决定电源供电能力9. 光驱 (Optical Drive) 的功能和种类- 读取和写入光盘数据- 分为CD驱动器、DVD驱动器和蓝光驱动器10. 扩展插槽 (Expansion Slots) 的作用和类型- 用于连接扩展卡- 如显卡、声卡和网卡以上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讲义要点。
请参考以上内容进行学习和深入研究。
20讲《计算机基础知识》

20讲《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简介
计算机是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发明,它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的程序和数据,自动完成计算和处理信息的机器。
计算机可用于科学、工程、社会管理、模拟仿真、教育、商业等方面,并能操作、控制、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信息、完成特定的重复性的运算任务。
计算机结构基本分为五个部分:输入设备、处理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中央处理器(CPU)。
输入设备是指为了将输入进入计算机,例如键盘、鼠标等。
处理器用来执行计算指令,而存储器用来存储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统称计算机内存。
输出设备用来将计算结果显示出来,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CPU是计算机的中枢,它用来执行计算机的全部工作,包括控制、计算和存储等功能。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硬件基础是指构成计算机的各种元件及其连接方式。
它包括计算机内部的主板、处理器、内存、硬盘等,以及外接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
2、计算机软件基础
计算机软件指的是用电子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和软件系统。
它是由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发展第二节复习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概念2、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发展过程3、要求对知识能熟练掌握之处,对重点内容能达到理解应用复习重点: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计算机的发展、性能指标、特点复习难点: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的理解和应用高考指南:这部分主要题型是单选题复习过程及内容:一、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也称冯.诺依曼原理(称存储程序原理)①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部分。
②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③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典型题型分析]1、.简述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思想?(2004年高考题)二、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由冯.诺依曼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称ENIAC(埃尼阿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按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元器件将其划分为四代,现在向第五代过渡。
(具体见下表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Intel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推动计算机进入了微型计算机时代(具体见表1.2)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当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时,正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
1956年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
该机在738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8台。
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研制,以前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БЭСМ-II计算机为蓝本,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七机部和部队的科研人员与738厂密切配合,于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
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研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几个单位参与协作。
我国在研制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同时,已开始研制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实际上从1958年起计算所就开始酝酿启动。
在国外禁运条件下要造晶体管计算机,必须先建立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半导体厂(109厂)。
经过两年努力,109厂就提供了机器所需的全部晶体管(109乙机共用2万多支晶体管,3万多支二极管)。
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我国工业部门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与生产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6),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
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我国第三代计算机的研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IBM公司1964年推出360系列大型机是美国进入第三代计算机时代的标志,我国到1970年初期才陆续推出大、中、小型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
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198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757机,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00万次。
这一记录同年就被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I亿次巨型计算机打破。
银河-I巨型机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文革动乱时期与国外拉大的距离又缩小到7年左右(银河-I的参考机克雷-1于1976年推出)。
和国外一样,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
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M6800芯片研制微机。
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
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1992年国防科大研究成功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从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采用主流的微处理机芯片研制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于1993年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
1995年,国家智能机中心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智能机中心与曙光公司于1997至1999年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2000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3000亿次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2004年上半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1万亿次的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
综观40多年来我国高性能通用计算机的研制历程,从103机到曙光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总的来讲,国内外标志性计算机推出的时间,其中国外的代表性机器为ENIAC,IBM 7090,IBM 360,CRAY-1,Intel Paragon,IBM SP-2,国内的代表性计算机为103,109乙,150,银河-I,曙光1000,曙光2000。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典型题型]1、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器件是()A、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对应的第一代、第三代、第四代的电子元件必须记下。
2、微型计算机的分代是根据()划分的。
A、体积B、速度C、微处理器D、内存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年,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其代号为ENIAC。
A、1945B、1946C、1947D、1948E、图灵F、福雷斯特G、莫奇里H、冯.诺依曼答案:1、B 2、C 3、B H三、计算机的特点○1处理速度快:用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2计算精度高:用二进制码数来决定○3记忆能力强:存储器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4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用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衡量○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典型题型]1、下列数据都表示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位数,()的精度最高A、16位B、32位C、64位D、128位2、下列哪些是属于计算机的特点的是()(多选)A、处理速度快B、可靠性高,通用性强C、连续性D、计算精度高E、信息管理3、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MIPS来描述()A、计算机的运算速度B、计算机字长C、计算机可运行性能D、计算机的可护充性答案:1、D 2、ABD 3、A四、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主频: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其单位为MHZ。
○2字长:指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决定运算精度。
○3内存容量是指内存储器中能存储的信息总字节数(B)。
存储周期:存储器连续二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单位纳秒(ns)○4运算速度:单位为MIPS。
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
缩写:MPU(微处理器)、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体现系统的可靠性)、MTTR(平均修复时间,体现系统的可维护性)、CPU。
[典型题型]、1衡量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的单位是()A、MPUB、MIPSC、MTBFD、MTTR2、所谓64位计算机,是指()A、该计算机的CPU能同时处理64位的十六进制数B、该计算机的CPU能同时处理64位的十进制数C、该计算机的CPU能同时处理64位的八进制数D、该计算机的CPU能同时处理64位的二进制数3、某硬盘的容量为128MB表示为()A、指硬盘的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128B、指硬盘的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128×1024C、指硬盘的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128×1024×1024D、指硬盘的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128×1024×1024×10244、内存的容量常以MB为单位,那么256MB等于()(2006年高考题)A、1024×1024×1024×256B、1024×256C、1024×1024×256D、1024×1024×1024×1024×2565、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英文单词“BYTE”来表示()A、字B、字长C、二进制位D、字节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A、字节通常英文单词“bit”来表示B、目前广泛使用的Pentium机,其字长为5个字节C、计算机存储器中将8个相邻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单位,这种单位称为字节D、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并不一定是字节的倍数7、微机CPU的主频主要影响了微机的()A、存储容量B、运算速度C、运算能力D、总线长度8、“32位微机”中的“32”位是指()A、微机型号B、计算机字长C、存储容量单位D、内存容量答案:1、B 2、D 3、C 4、C 5、A 6、C 7、B 8、B1.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发展巩固习题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A.ENIAC B、EDVAC C、EDSAC D、ALTAIR(牛郎星)2、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奔腾4处理器,使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