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预习指导(一)背景知识本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对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二)整体感知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由现象到本质依次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学的作用。
并补充说明物候学的作用,使文章符合逻辑,避免误解,并增强文章的说明力。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的工具。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五部分(13段)说明物候学的作用。
(四)写作特点1、条理清晰,科普性强。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
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就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天时、地利等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
有条不紊,言之有序。
2、通俗易懂,科学性强。
作者在介绍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大地解冻”、“草木萌动”、“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等句子,生动、形象、有趣。
再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两两说明,条理清晰。
二、研讨与拓展1、文章为什么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而不拟“物候现象”或“物候学”等其他标题?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报纸刊登这篇文章想向读者传达哪些方面的信息?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根据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说明准确性、形象性的表现及作用。
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文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试分析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答案:1、文章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内容,主题为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知识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2、找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品味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4、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3、相关资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预习案】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连翘()风雪载()途衰()草连天销声匿()迹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本文思路,认识本文说明方法,赏析本文语言。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热忱和兴趣,激起研究自然神秘的志趣。
【要点难点】理清本文思路,认识本文说明方法,赏析本文语言。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奇奇特,令人着迷。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茅塞顿开。
本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质上起着预告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忧如就是传达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相关资料。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响。
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相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是农民在长久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天气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
1.累积运用。
(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说明解决疑难字词)(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增补字词)萌发序次翩( pi ān)然孕( yùn)育销声匿( nì)迹衰草如烟风雪载( zài)途循环往复草长莺飞增补:簌( sù)簌落下农谚( yàn)连翘( qi áo)(2)联合课文,解说以下词语的含义。
翩然:动作轻盈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这里指生长。
序次:挨次,按照序次或依必定序次, 一个接一个地。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藏形匿影了。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形容天气恶劣。
暗指人活路上的年年如是:每挫折很多,忧如冬季一般。
草木荣枯:草木的旺盛和枯竭。
年都是像这样。
表示大自然天气有很强的规律性,有时含有诉苦,情绪低落的意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大自然的语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大自然的语言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难点】(一) 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学习流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竺可桢( ) 萌发()翩然()孕育()销声匿迹()风雪载途( ) 簌簌(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衰草连天( )2、了解作者3、思考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
划分段落层次(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4、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意义。
5、相关知识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6、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2、)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叨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 4)载途:(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顺序。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说明文文意理解与概括法】①了解大意,确定说明对象。
②留意各段的段首段尾句。
③标记重要词句。
④审读题干,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⑤在答题范围内概括。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诉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农谚.(yàn) 簌.簌(sù)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ài) 短促.(cù) 连翘.(qiá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知预展课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快速筛选信息。
3说出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1.快速概括课文要点(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话)2 赏析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助读资料:竺可桢(1890.3.7—1974.2.7),浙江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他的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1请同学标注段落序号后朗读课文,解释下列生字词。
萌发: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zài ):周而复始:草长莺飞:文本分析,合作探究:1、A本文给我们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知识,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说说本文介绍了哪些物候知识吗?(80字左右)导入:问题预设:1、这几部分内容顺序能否调换?(有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2、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顺序能否调换?B、你能归结出把事理介绍清楚的方法吗?2、本文是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却不深奥,而是趣味盎然。
作者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课文中也有一些生动地句子,请你结合第一、二段来分析。
3、古诗词中不仅有美景,还包含丰富的大自然的语言,你能中找一些句子来和大家分享吗?(如描写四季的、写节气的、体现文章中影响物候来临因素的等)示例:(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的西湖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贴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广泛而神奇,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一门生动的语言。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生物和自然现象,它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信息和知识。
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一、植物的语言植物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奇的存在,在它们的身上隐藏着许多信息。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来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
叶子的颜色、形状和质地都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植物的信息。
此外,植物的花朵也是一种语言,不同颜色的花朵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比如红色的花朵通常表示热烈和爱情,而白色的花朵则象征纯洁和宁静。
通过学习植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的美丽,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二、动物的语言动物是大自然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它们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来交流。
比如,鸟类通过鸣叫来吸引配偶或者警告其他动物,猫科动物通过姿势和眼神来表达情绪和意图。
观察动物的行为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与动物交流,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体验,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也更加尊重生命。
三、天象的语言天空中的星星、日月和云彩,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天象,我们可以了解时节的变化和天气的趋势,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神秘。
比如,晴朗的天空通常表示天气晴朗,而多云的天气则有可能下雨。
通过学习天象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自然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如潺潺流水、蝉鸣鸟叫,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这些声音传递着自然界的信息和节律,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倾听自然的声音,我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与自然交流,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的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用时间:_第十六周_ 编写人:高小流审核:八年级语文组签名:
班级:_______ 上课教师: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现象。
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预习导读:
1、有关资料: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2、阅读课文(可训练快速默读)1-2次。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⑵识记生/重点字词;⑶画出重点句子或中心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预习自测
⑴全文共有个自然段;⑵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⑶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然后朗读识记。
销声匿.()迹连翘.()农谚.()差.()异风雪载.()途
Shuāi()草连天 piān()然 yùn()育草长yīng()飞海táng()三、我的疑惑:
※教师对预习案完成情况的评定等级:_____积分:____
探究案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1.题解。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文题看,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它是把__________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既抓住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___又使其显得具体生动。
2、整理思路,划分层次。
(先在课本上划、批)
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 4 – 5 段):说明观测对________ 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__--__ 段):说明决定_____________来临的_______。
(文章的主体部分。
)
第四部分(第__ --___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 的意义。
二、再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2、一般说来,说明文对事物的说明方式是平实的,但有时也会运用生动说明的方式。
试区分下列各题所用的说明方式(A.平实说明B.生动说明)。
①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
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 )
③(松鼠)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 )
④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 )
3、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
①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手法。
( )
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
③“以‘满怀豪情跨世纪,龙腾报春庆振兴’为主题的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由:a.笑口常开闹今宵,b.国盛家和万事兴,c.中华儿女团聚情,d.人逢喜事精神爽,e.龙禧千年多英豪五个篇章构成”。
这段话是生动说明。
( )
检测得分: 等级:
※教学反思(学后收获)——————————————————————————————————————————————————————————————————————————————————————————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现象。
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预习案
一、预习自测
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我的疑惑:
※教师对预习案完成情况的评定等级:_____积分:____
探究案
一、说明方法:本文用得频繁或较多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试在文中画出并简析之。
(在下面试举一例,指出其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
二、说明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
..农谚中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南京的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中的“许多”、“只”、“就”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处理课本课后练习第二题。
P132
一、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南极海洋生物链
(1)南极海域生物繁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海区里阳光照射充足,便于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二是南极海域里有海水上升流存在,使得海水中营养盐类格外富足。
有人把这里的营养丰富的海水(甲)“肉汁汤”,为海洋动植物生存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
南极海洋生物链很短,它仅有三个环节,即:(乙)(2)硅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通常呈黄色、褐色和绿色,是南极浮游植物中主要的成分。
硅藻的繁殖能力极强,在理想状态下,一个硅藻在一个月之内可繁殖10亿个后代。
(3)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的几亿吨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磷虾是南极生态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1. 文中(甲)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应是()
A. 引伸为
B. 比喻为
C. 假设为
D. 解释为
2. 文中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3. 文中第三自然段“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中的“将是”的意思是指
4. 根据文中所说的南极海洋生物种类,文中(乙)处应该填入的生物链的三个环节是
5. 根据文章的意思,给第三自然段选择一个最佳结尾。
应该是()
A. 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动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 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 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更为恰当。
D. 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二、拓展延伸: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检测得分: 等级:
※教学反思(学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