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绵动物门
005海绵动物门

1 出芽生殖: 身体的一部分外突形成芽体, 芽体长大离开母体形 成新个 体,不离开形成群体。
形成芽球: 中胶层一些获得营养的变形细 胞聚集成堆,外包几丁质膜和骨 针,只留一个胚孔而成为芽球。 芽球形成后成体死亡,条件适 宜,芽球内细胞从开口处出来发 育成新个体。 2
细胞 骨针 胚孔
芽球外形
海 绵 动 物 胚 胎 发 育
—
海绵动物的分类
• 已知的海绵动物约5000余种 • 栖息环境多样:赤道——两极;潮间 带——5000m深海。 • 根据骨针的质地和形状、水沟系统的类 型而分为三纲: • 1、钙质海绵纲 • 2、六放海绵纲 • 3、寻常海绵纲
• 1、钙质海绵纲(Calcarea): • 骨针钙质,水沟系简单,个体较小,多 生活于浅海。如白枝海绵、毛壶。
辐射管
后幽门孔
中央腔 外界水流
出水口
如:毛壶
复沟型
外界水流 流入管 鞭毛室 (luecon type) 流出管 (excurrent canal) 出水口 中央腔
流入孔
前幽门孔 后幽门孔
外界
如:浴海绵
海绵动物中领鞭毛细胞的数目随 水沟系统的复杂而增加,通过海 绵体水流的速度和流量也增加了。
4、生殖与胚胎发育
2)发育 (1)卵裂:不等全裂 (2)囊胚:动物极小胚泡向囊腔内生出鞭毛,植物极大胚 泡从中裂开形成一个开孔。 (3)两囊幼虫:海绵的受精卵发育成为囊胚,继续发育囊 胚由口翻转出来,向内的一面变成向外的一面,小胚泡着 生的鞭毛由处于囊胚腔内侧变为处于囊胚小胚泡的表面, 这样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 具鞭毛的大胚泡,此时称~。 (4)胚层逆转: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小胚泡 陷入里面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形成外层细胞,这 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的形成刚好相反。海绵动物胚 胎发育中的这种特殊现象称为~。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发育不能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不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区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知识点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⑴蜗牛的生活习性:①陆生动物,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
②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内,喜欢夜间活动。
③主要吃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
⑵放大镜的使用①结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③使用:靠近物体。
(可移动放大镜也可移动被观察物体)⑶观察蜗牛的外形:标出图中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⑷观察蜗牛的爬行①蜗牛爬行了吗?②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足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有痕迹③粘液有什么作用?润滑,有助于蜗牛爬行⑸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爬向阴影部分。
结论:蜗牛能对光线的强弱产生反应(有视觉)。
⑹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①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②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足;③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④为何要轻触?避免对蜗牛造成伤害,同时可检验出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结论:蜗牛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⑺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结论:蜗牛无听力⑻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①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蜗牛有反应,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②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尝蔗糖溶液。
结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蜗牛小结:(1)外形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蜗牛头部眼:长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腹部:有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粘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3-41海绵动物门

-中央腔-出水口-外界水流。
2020/6/15
马惠钦制作
12
动 物 生物学
❖ 3、复沟型(leucon type)
❖ 在双沟型体壁基础上进一步褶迭,
❖ 体壁更厚,领细胞层面积更大,中央腔缩小,滤水速度更快。
❖ 矶海绵(Reniera)、淡水海绵(Spongilla)等许多大型海
2020/6/15
马惠钦制作
8
动 物 生物学
2020/6/15
马惠钦制作
海绵动物-体壁 9
动 物 生物学
2020/6/15
马惠钦制作
——
海 绵 动 物
骨 骼
10
动 物 生物学
3、水沟系统(canal system)
❖ 海绵动物的成体没有运动能力, ❖ 呼吸、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都依靠水沟系
11
动 物 生物学
❖ 3.2 双沟型(sycon type) ❖ 相当于单沟型体壁褶迭,形成许多平行的肓管。 ❖ 在外侧的为流入管(incurrent canal),向中央腔的为辐射
管(radial canal)。 ❖ 双沟型海绵体壁增厚了,领细胞层面积增大了,滤食能力也
增强了。
❖ 毛壶(Grantia)。
来形成新个体。 ❖ 4.3 再生能力:再生能力强说明海绵动物组织上的原始性。 ❖ 白枝海绵只要碎片超过0.4mm,带有若干领细胞就能再生,重新长成
新个体。
2020/6/15
马惠钦制作
20
动 物 生物学
无性生殖
2020/6/15
马惠钦制作
21
动 物 生物学
❖ 1、对称形式:体型多样,多数不对称;有些有一定的形状和辐
第二章海绵-PPT文档资料

(一)水沟系的概念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 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 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 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 流来实现。
特殊性
4
(二)水沟系的功能
水流出进通道, 适应固着生活, 完成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 ?
8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再生
无性生殖
9
2、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或异体,异体受精,胚胎发育特殊。 1)特殊的受精方式∶精子必须由领细胞带入,
不能直接进入卵 。 2)特殊的胚胎发育过程∶
反转现象 逆转现象
10
重要概念!
胚胎逆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殊性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
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 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 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植物极 外层细胞(皮层) 动物极 内层细胞(胃层)
14
3、再生
再生能力很强,细胞识别能力强 切成小块 捣碎筛选 不同个体捣碎 个体 重组个体 重组不同个体
15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类群及分类地位
大约有一万多种, 实用价值不大。 三个纲: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主要种类如:
白枝海绵 毛 壶 水沟系简单,单沟,体小,浅海多。
沐浴海绵:复沟系,体较大,柔软, 洗澡用。 偕老同穴:一对俪虾终身居住其中央腔,故得 名,可用于礼品。
11
动物极小胚泡 动物极小胚泡
囊胚孔 植物极大胚泡
植物极大胚泡 动物极小胚泡
动物极小胚泡
12
逆转
13
重要概念!
海洋无脊椎动物

第二章海洋动物 marine animals第一节概述一主要特征: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
它们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只能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有机碎屑物质为生。
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长达30余米、重 190吨的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
二分类按生活方式划分,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按分类系统划分,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两大类,或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三大类。
1海洋无脊椎动物:种数、门数最为繁多,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
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Protozoa)、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Nemertinea)、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环节动物 (Annelida)、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须腕动物(Pogonopho-ra)、棘皮动物 (Echinodermata)和半索动物 (Hemichor-data)等。
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
2海洋原索动物原索动物是介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洋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
原索动物均系海产,包括尾索动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鱼(Branchiostoma)。
过去属于原索类的半索动物,现多数学者主张放入无脊椎动物内。
3海洋脊椎动物包括有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动物学复习题

《动物学》习题绪论(2)物种: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种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自然分类的最基本阶元。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 。
(1)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原核生物代表了细胞的初级阶段进化到原生生物代表了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细胞结构的高级阶段)再进化到真核多细胞阶段,即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2)五界系统反映了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1、概念题(1)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单细胞生物及单细胞聚合形成的群体。
作为一种动物,它没有多细胞动物那样的器官和系统,但细胞质分化出能进行感应、运动、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功能的各种细胞器。
(2)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化时,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既不摄食也不运动,保护其度过干燥、严寒、酷暑等不良环境。
如眼虫等。
(3)伪足:变形运动时,体表任何部位形成的临时性细胞质突起。
既是运动器官,又有摄食功能。
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叶状、丝状、根状和轴伪足等。
(4)滋养体:指原生动物的摄食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大小滋养体的结构基本相同。
大滋养体:个大,运动活泼,能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
小滋养体:个小,伪足短,运动迟缓,寄生肠壁,但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菌为食。
2、问答题(1)原生动物门最基本、最重要的四个纲是什么?其主要代表动物是什么?答: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刚。
鞭毛纲的主要代表动物是绿眼虫,肉足纲的主要代表动物是大变形虫,孢子纲的主要代表动物是间日疟原虫,纤毛刚的主要代表动物是大草履虫。
《海绵动物门》PPT课件

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同体(hermaphordite),但精子与卵 常不在同一时期成熟。少数种类为雌雄异体(dioecism)。 生殖细胞由中胶层中的原细胞形成,有时领细胞也可以失去 鞭毛及原生质领而变成精原细胞,再分裂形成精子。释放出 的精子随水流进入其他个体的鞭毛室之后,再进入领细胞。 这时领细胞失去领及鞭毛,携带着精子到中胶层与卵融合而 成受精卵。
小孔或管道,并与外界或中央腔相通。所以海绵动物也被称为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从通过体壁及中央腔的水流中摄取食物、
完成呼吸、排泄等生理机能,其生理代谢机能都是处于细胞水
平的,也就是说,细胞各自从水流中摄取食物及氧气,向水流
中排出代谢废物及二氧化碳。一些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动
物极及植物极细胞的后期分化不同于所有的其他后生动物,另
一些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及植物极细胞的后期分化不同于所有的其他后生动物另外海绵动物体内的领鞭毛细胞choanocyte除了与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类相似之外在绝大多数其他后生动物中不曾发现因此一般动物学家认为在动物进化中海绵动物很早就分离出来并进化成区别于其他后生动物的一个侧枝因此也常被称为侧生动物parazoa
大多数海绵动物的受精卵是在体内发育。一些海绵动物 的胚胎发育由于胚层的逆转而有很大的特殊性,不同纲的海 绵胚胎发育过程也不尽相同,这主要表现在海绵动物可以形 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幼虫。在钙质海绵中,形成中空的两囊幼 虫(amphiblastula),在寻常海绵纲中形成实心的实胚幼 虫(parenchymula)。
编辑ppt
1泥底,其中央腔内常寄居一对俪编虾辑,pp终t 生不再外出,因而得名
14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芽球生殖;逆转 海绵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
2海绵动物

逆转现象. 逆转现象.
生物学特征——分布 生物学特征
世界性水域分布. 世界性水域分布. 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里,从海边到 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里,从海边到6000的 的 海底都有分布. 海底都有分布. 一般形成群体,常常固着在岩石,木桩,船体,贝壳以及 一般形成群体,常常固着在岩石,木桩,船体, 大型藻类上,有的与别的动物形成共栖和共生关系. 大型藻类上,有的与别的动物形成共栖和共生关系. 本门动物也有一小部分生活于淡水, 本门动物也有一小部分生活于淡水,约150种. 种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芽球生殖;逆转 名词解释:芽球生殖; 海绵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海绵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 多细胞动物? 多细胞动物?
二,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一般公认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一般公认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 受精卵→囊胚 原肠胚→中胚层 囊胚→原肠胚 中胚层→无腿 受精卵 囊胚 原肠胚 中胚层 无腿 蝌蚪→有腿蝌蚪 成体青蛙. 有腿蝌蚪→成体青蛙 蝌蚪 有腿蝌蚪 成体青蛙 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 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球状群体 腔肠动物→ 单细胞球状群体→腔肠动物 单细胞动物 单细胞球状群体 腔肠动物 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动物 鱼类动物→有尾两栖动物 原始三胚层动物 鱼类动物 有尾两栖动物 →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 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 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 即青蛙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 程,也就是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它的系统发 展.
一 海绵(多孔)动物门
2.1 形态和机能 --基本体型与体制
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枝,因此又叫" 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枝,因此又叫"侧生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于海洋或淡水,如穿贝海绵(Cliona)、
附:有些淡水海绵要求环境具备一定的物理
化学条件——作为水环境的鉴别之用。
小 结
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海绵动物固着生活在水中物体上, 而且看不出它们的运动——1857年 以前,被视为植物。
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体制、体壁结构 水沟系统 生殖与胚胎发育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体制、体壁结构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间保持着相对的
无对称或辐射对称体制。
体壁由扁平细胞组成的皮层、领鞭毛细胞
组成的胃层和非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 体内变形细胞形成许多骨针。体表多孔。 海绵动物行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由 于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具有逆转现象。 没有形成组织器官的分化。 有水沟系统和骨针。 与原生动物一样只有细胞内消化。
思考题
骨针六放,矽质,或由矽质丝联成网状。
体较大,单体,常对称,主要生活于450- 900m水深或更深海底。 偕老同穴(Euplectella)——体花瓶状或 柱状,中央腔内有1对俪虾(Spongicola) 寄生;
佛子介(Hyalonema)。
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
矽质骨针或海绵丝,或两者联合,骨针单轴
由单层扁细胞(pinacocytes)组成,有保护
作用,无基膜(basem层部分细胞特化为管状-孔细胞 (porocyte),广泛分散在体表,故名多孔动物 (Porifera)。
孔细胞可收缩,能调节孔的大小,从而控
制水流。
体壁——内层
第二章 海绵动物门(Spongia) ——侧生动物 第一节 海绵动物门的特征
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
目的要求:
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了解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了解海绵动物的分类。
第一节 海绵动物门的特征
海绵动物门的进化地位 海绵动物门的生物学特征 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 • • •
海绵动物中领鞭毛细胞的数目随水沟系 统的复杂而增加。 通过海绵体水流的速度和流量也增加了。 据测算,鞭毛室的水流速度约为 1.050mm/s, 但全部鞭毛室比出水孔大1000-2000 倍——出水孔的水流速度可能>8cm/s。 一个直径1cm,高10cm的海绵,一天可 通过82L的海水!
海绵的有性生殖很普遍,多数雌雄同体,但精卵不 同时成熟,少数雌雄异体。 生殖细胞由中胶层的变形细胞形成,部分领细胞亦 可脱去鞭毛和原生质领后发育为精子。
成熟精子随水流进入其它个体,由领细胞携入到中 胶层与卵结合(领细胞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 状)。 海绵的胚胎发育相当特殊——胚胎发育的“逆转” (inversion)。
进化地位
海绵动物(多孔动物)为多细胞动物:
身体由皮层、胃层(领细胞)组成;
具独特的水沟系统。
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等方面也与其它多细 胞动物显著不同。
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 个侧枝。
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胃层两层细胞构成;
独立性,尚无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每各个体由体壁和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构成。
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以及中间的中胶层 (mesoglea)构成。
两侧对称是指身体只有一个平面可以将其分成左右对 称的两部分,使身体有了前后、左右及腹背的区别。
体壁——外层
又称皮层(dermal
epithelium):
双沟型(sycon type)
•
相当于单沟型体壁褶迭,形成许多平行 的盲管。 在外侧的为流入管(incurrent canal), 向中央腔的为辐射管(radial canal)。 双沟型海绵体壁增厚了,领细胞层面积 增大了,滤食能力也增强了。 毛壶(Grantia)。
•
•
•
外界水流-流 入孔-流入管 -前幽门孔 -辐射管-后 幽门孔-中央 腔-出水口 -外界水流。
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 的一个侧枝?
2.
3.
描述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与机能?
以钙质海绵纲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 胎发育的过程。 海绵动物门分为哪几个纲?它们之间的 主要区别是什么?
4.
生殖与胚胎发育 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budding)
体壁局部向外突出形成芽体,成熟后 脱落长成新个体; 芽球(gemmule) 芽球由中胶层生成,由若干原细胞 (即变形细胞)聚成堆,外包几丁质膜或 骨针。 再生 白枝海绵只要碎片超过0.4mm,带有若 干领细胞就能再生,重新长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
水沟系统 (canal system)
海绵动物的成体没有运动能力,呼
吸、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 都依靠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
水沟系统分为三类:
单沟型 双沟型 复沟型
•
• •
单沟型(ascon type) 水流直接由孔细胞 流入中央腔,再由 中央腔的出水孔流 出; 白枝海绵 (Leucosolenia)。 水流途径:外界水 流-孔细胞进水小 孔-中央腔-出水 口-外界水流。
复沟型(leucon type)
•
在双沟型体壁基础上进一步褶迭,体壁更 厚,领细胞层面积更大,中央腔缩小,滤 水速度也更快。 矶海绵 (Reniera)、 淡水海绵 (Spongilla) 等 许多大型海绵: 它们每天滤水量超过自身体积的上万倍。
•
•
水流途径: 外界-流入孔 -流入管-前 幽门孔-鞭毛 室-后幽门孔 -流出管-中 央腔-出水口 -外界。
海绵动物的原肠作用与其它后生动物相反,称逆转 现象,故列为侧生动物(Parazoa)。
胚胎发育
人造海绵出现之前,因可以吸收大量水分,海绵
丝在外科上用于吸收药液和脓血,洗澡、洗擦等方 面。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海绵: 切成小块,挂在固体物上,置于海底,数年后取
出——使有机质腐烂——角质海绵丝洗净——药物
又称胃层(stomachic epithelium); 由特殊的领细胞(choanocyte)构成; 领细胞具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 (collar),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打动 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主要由领 携入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
体壁——中胶层 为胶状,其间散布有钙质、矽质骨针(spincule) 和类蛋白质的海绵丝(spongin fiber)、几种变形 细胞(amoebocyte)。 骨针和海绵丝起支持作用。 骨针形状多种,有单轴、三轴、四轴等。 一部分变形细胞能分泌形成骨针,称造骨细胞 (scleroblast); 一部分能分泌海绵丝,称成海绵丝 细胞(spongioblast); 还有部分变形细胞有排泄作 用,或进行细胞内消化,有的还能形成精子或卵子。 中胶层中还有一些星芒细胞(collencyte),认为 具有神经传导作用。
漂白即可。
最著名的出产地:地中海、墨西哥海湾——年产
量曾达1500吨。
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软多孔似海绵。
2、固着生活,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 对称。 3、有细胞分化,没有明确组织。
4、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5、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 发育具有两囊幼虫阶段。
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
已知的海绵动物约1万种。
栖息环境多样:赤道——两极;潮间
带——5000m深海。
根据骨针、水沟系等特征,分为三纲:
钙质海绵纲
六放海绵纲 寻常海绵纲
钙质海绵纲
(Calcarea)
骨针钙质, 水沟系简单, 个体较小, 多生活于浅 海。如白枝 海绵、毛壶。
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