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单元考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画坛大师陈师曾:朽者不朽陈师曾出生于一个官宦、翰墨世家。
祖父陈宝箴,曾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曾任吏部主事,其弟陈寅恪是坚持独立思考的史学家与诗人,一门三代四杰。
在少年时代,他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诗文、书法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为他日后成为一个文人画家和文人画的宣扬者创造了条件。
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上,他前承吴昌硕,下启齐白石。
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
他作画追求创新,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自成一格;风俗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松树凌霄图》是陈师曾47岁时的作品,虽然是仿前辈画家笔意,却是大家的手笔:构图奇崛而自然,松干、松枝简练而遒劲,松针率意而肯定,凌霄则寥寥数笔而画龙点睛,让坚挺的画面多了一缕浪漫的情怀……一个成熟画家的笔墨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示。
陈师曾35岁时拜师于吴昌硕门下,受其影响巨大。
他通晓中西绘画的原理,主张中国画革新,但并不附和“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的肤浅论调,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在坚守文人画这片土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47岁时所作《佛手图》,整个画面简洁而不俗,题跋占据了重要位置,“佛手”却偏置于下方。
观者能明显感觉到,这幅画的主题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这样解读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在《佛手图》的题跋中,他援引了龚自珍的《露华》,内容涉及佛教。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25届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福建漳州市龙海市港尾中学高职语文月考试卷

福建漳州市龙海市港尾中学高职语文月考试卷出卷人:曾耀斌审卷人:兰少强(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默写(10分)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积土成山,。
(2)此地有崇山峻岭,。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谈笑有鸿儒,。
(5),不以己悲。
(6),官盛则近谀。
(7)月出于东山之上,。
(8)吾师道也,?(9)山原旷其盈视,。
(10),形影相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完成2--5题。
(15分)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杀曹无伤。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大行不顾细谨顾:注意B. 会其怒,不敢献。
会:聚会C.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D.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辞:告辞3.下列四组中,全都是沛公的行为的一项是:()(3分)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③乃令张良留谢④置车骑,脱身独骑⑤拔剑撞而破之⑥立杀曹无伤A.①②⑥ B. 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4.下列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情势危急,沛公拿不定主意是否不辞而别,是樊哙的劝说让他下定决心那时逃离。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往来贸易,交流融合,造就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的独特景观。
先秦时期有戎、羌、氐,秦汉时期有匈奴、月氏、乌孙,后来还有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
汉代接收浑邪王十万降众时,采取了“因其故俗为属国”的制度。
“属国”体制保留了匈奴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方式,宽容的民族政策推动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局面的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建立过很多民族政权,但都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丝绸之路的繁荣是沿线民族合作联动的产物,而各民族互相联动的基础首先是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
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也是丝路长期繁荣的重要原因。
丝路贸易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共赢的。
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发展”。
以“佛教的倒流”为例,佛教并非简单地从西向东单向传播,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中亚、印度,从而对中亚和印度的佛教作出贡献。
丝路贸易的主体是“转输贸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各个重镇,都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胡人聚落,“胡人尤其是粟特人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
由于转输贸易的需要,丝路上很多重镇是“商胡”入华之路,也是商贸中心。
如新疆的吐鲁番,“一些商胡从西边来到高昌后便不再东行,而是将货物在当地出售,东边来的商人也不再西行到货物的产地去收购商品,而是在高昌购买后,再到其他地方去出售”。
正是因为丝路贸易的这个特点,沿线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如君士坦丁堡、巴格达、敦煌、吐鲁番、兰州等。
丝路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成群结队地徙居中国并长期定居,其后裔有的继续经商,有的则在中国入仕,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摘编自赵大旺《西北史地研究折射丝路文明之光》)材料二: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恣睢(suī)窈窕(tiǎo)沙砾(lì)哀鸿遍野(hóng)B. 倔强(jiàng)横亘(gèn)骈进(pián)狼藉(jí)C. 蹊跷(qiāo)脂粉(zhī)憾慨(kǎi)哀婉(wǎn)D. 畸形(jī)脚踝(huái)脉络(luò)拈轻怕重(niā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炽热碧霄悠然自得自怨自艾B. 赋闲造次言简意赅怅然若失C. 期年剽悍跌宕起伏油光可鉴D. 伫立倔强拈轻怕重脉络分明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国的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在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B. 我们要像啄木鸟一样,及时发现并纠正同学中存在的不良风气。
C. 演讲比赛时,我刚开始有些紧张,但很快我就镇定下来,发挥得淋漓尽致。
D. 她穿着一件红裙子,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互联网技术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C.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快看,那个演员多像你啊!”小李惊讶地说。
B. “快看,那个演员多像你啊!”小李惊讶地说。
C. “快看,那个演员多像你啊!”小李惊讶地说。
D. “快看,那个演员多像你啊!”小李惊讶地说。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里的山,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B. 这里的山,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C. 这里的山,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D. 这里的山,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2025届福建高三金太阳9月开学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
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比如说,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变成了“一切统一口径”。
违反中央政策根本原则的“土政策”要反对,但是也有的“土政策”确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得到群众拥护的。
这些正确政策现在往往也受到指责,因为它“不合统一口径”。
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
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
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
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固然也难免犯错误,但那是错在明处,容易纠正。
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
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
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
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揣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不但中央、省委、县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江西省名校2024届高三名校9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省名校2024届高三名校9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71年,德国学者文树德(Paul U.Unschuld)渐渐成为西方研究古老的中医疗法的著名权威。
作为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之一,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
因为在翻译中医文献时的严谨,文树德赢得了尊敬,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
他身材高大,仪表威严,让人想起了一个学术研究时代。
那时,研究中国的人被称作汉学家。
他们广泛研究华语世界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他们自身的广泛兴趣。
对文树德来说,这种研究包括收集和医学有关的神像。
文树德还收藏了1100份古代医药手稿,可以为我们了解中医在中国平民中的应用情况提供线索。
文树德还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德国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并撰写了多部著作,介绍中医如何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崛起为全球性大国。
“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文树德,那就是严谨和精确,”太平洋东方医学院圣迭戈分校的菲尔·加里森说,“但这些品质是一把双刃剑。
”这是因为直截了当、言辞坦率的文树德,正处在西方围绕中医展开的一场漫长且有争议的讨论的中心。
对很多人来说,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但在其他人看来,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
文树德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均发起了挑战他刚完成了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三个主要部分历时28年的英语翻译工作。
译作已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但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
他会避免像“energy”(能量)这种新世纪术语或“pathogen"(病原体)这类熟悉的西医术语,认为这两类词对古代的作者及其世界观不公平。
但这反映了文树德对中国古代作者深深的敬意,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段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 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 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 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 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 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 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 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 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
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
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
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 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
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 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
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
君权 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
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
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 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
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
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
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3分)A.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B.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C.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二、文言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学《春秋》、《司马兵法》。
家富好施,赈赴穷急,为州里所归爱。
初举孝廉,七迁为广汉属国都尉,征拜御史中丞。
顺帝末,以绲持节督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郎将滕抚击破群贼,迁陇西太守。
后鲜卑寇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喻降服,虏皆弭散。
征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所在立威刑。
迁廷尉、太常。
时长沙蛮寇益阳,屯聚积久,至延熹五年,众转盛,而零陵蛮贼复反应之,合二万余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
又武陵蛮夷悉反,寇掠江陵间,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并奔走荆南,皆没。
于是拜绲为车骑将军,将兵十余万讨之。
时天下饥馑,帑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俸禄,假王侯租赋,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辄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
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尚书朱穆奏绲以财自嫌,失大臣之节。
有诏勿劾。
绲军至长沙,贼闻,悉诣营道乞降。
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余级,受降十余万人,荆州平定。
诏书赐钱一亿,固让不受。
振旅还京师,推功于从事中郎应奉,荐以为司隶校尉,而上书乞骸骨,朝廷不许。
监军使者张敞承宦官旨,奏绲将傅婢二人戎服自随,又辄于江陵刻石纪功,请下吏案理。
尚书令黄俊奏议,以为罪无正法,不合致纠。
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
顷之,拜将作大匠,转河南尹。
上言“旧典,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纳。
后拜屯骑校尉,复为廷尉,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B.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C.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D.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语言暗含褒贬,后人称之“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B.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的科目。
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
D.刻石,典出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之事。
也称“燕然勒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绲熟悉兵法,破贼有方。
他年少时就学习《司马兵法》,统领扬州诸郡军事时,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还平定了长沙、武陵等地的叛军。
B.冯绲领兵打仗,心存顾忌。
当时宦官们常常以折损浪费军资来诬陷将帅,冯绲上书皇帝,希望能请派中常侍一人监督军中财物费用,以避免嫌疑。
C.冯绲战功卓著,招人嫌忌。
他收降长沙、武陵的叛军,平定荆州,天子下诏赐钱一亿;监军使者张敞和宦官一起上书诬陷他,请求将他交付官吏审理。
D.冯绲不居功,有思退之心。
平叛之后,他把功劳推给从事中郎应奉。
立下战功后,曾上书请退;朝廷任命他为河南太守时,又以旧典为由,推辞就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后鲜卑寇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喻降服,虏皆弭散。
(2)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送陈章甫(节选)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8.“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历来备受诗评家的喜爱。
请你结合全诗,赏析此句的精妙之处。
(5分)9.结合全诗,分析此人所蕴含的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身处物质条件优于自己的同学之中,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25分)杨绛的亲情守望云之端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小区门口有人站岗,里面清一色三层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只有杨绛一家。
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
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钱杨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恩爱六十多年。
“文革”初期,别人被斗得狼狈不堪,钱钟书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
在暴虐横行、风声鹤唳的年代,瘦弱的杨绛还有过“壮举”。
“外人看去她是柔弱的娇太太,面对阶级斗争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缩的样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叶廷芳回忆说,“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会,‘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个小纸条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