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鉴赏

合集下载

最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最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最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构建在四音的“命运动机”之上,作为整个交响曲的核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赏析此曲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

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

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推动音乐继续发展。

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

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

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

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

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

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第一主题的发展突然被打断。

《命运交响曲》赏析(合集5篇)

《命运交响曲》赏析(合集5篇)

《命运交响曲》赏析(合集5篇)第一篇:《命运交响曲》赏析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它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世界上的名人有成百上千个,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是不幸的:痛苦的童年,母亲的逝世,疾病的折磨摧残着他的心智,他接受了现实,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

把全身心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中,是他心中那执着的理想——热爱音乐,支持着他,激励着他。

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具有坚强意志的人面对苦难时总是让自己适应并战胜它。

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

“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

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仿佛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

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的。

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一首重要作品。

本文将从乐章结构、音乐特点和深层含义等角度来对这部交响曲进行解析。

首先,让我们从乐章结构入手。

这部交响曲共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快板(Allegro con brio)、抒情慢板(Andante con moto)、壮丽的華尔茲般的小步舞曲(Scherzo: Allegro)和大师作曲第三乐章情绪压抑之最后绝望与光明(adagio)。

每个乐章在形式和速度上都有所不同,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创作技巧。

在音乐特点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命运动机。

这个著名的“咚、咚、咚、咚”的四个音符,出现在曲子的开头,并贯穿于整个交响曲中。

它充满力量和张力,象征着命运的威力和不可逆转的力量。

另外,这部交响曲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对比和冲突元素,如悲壮与威武、温柔与激昂等。

这些对比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让人思绪万千。

除了音乐特点,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还承载着一定的深层含义。

作曲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正处于聋疾的困扰之中,他痛苦的心情和对命运的反抗通过音乐得以表达。

交响曲中表现出的不屈和挣扎,是贝多芬个人经历的投影。

随着乐章的发展,音乐逐渐从黑暗中浮现出光明,这代表着希望和胜利的到来。

因此,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被视为一首具有启示性和希望的作品。

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对位、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通过不同的乐章和音乐形式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思考和情感的宣泄。

无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在现代音乐领域,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和听众。

总结起来,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力量的作品。

通过对乐章结构、音乐特点和深层含义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交响曲。

它不仅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折射出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思索和对希望的追求。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普通听众,都会被这首交响曲所打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一、作品体裁简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合奏体裁是交响曲.二、作品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

《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三、作者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也有传说是波兰的),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

终生未婚。

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创作,却将贝多芬推入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本文将从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结构,以及演奏所传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结构赏析前言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伯恩,同时,也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

他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因此,他父亲也很希望他走上音乐的道路,甚至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贝多芬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迫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公开表演。

父亲为了实现他对儿子的期望,聘请管风琴师 C.G.内费做指导,贝多芬也因此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认识到了德国的民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贝多芬的一生,可谓是饱受痛苦,甚至可以说,怎一个“悲”字了得。

四岁时开始,就受到父亲魔鬼式的训练,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

1787年在维也纳,遇到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偶像,莫扎特。

他在大键琴上演奏了一会后,向偶像莫扎特要了个主旋律进行即兴演奏,这次的演奏很成功,莫扎特也听得兴致勃勃,并当场对其他地音乐对这个新人大加赞赏:“这个年轻人有一天会在世界哈桑留下英名。

”后来,也应了莫扎他所言,贝多芬很快就成名了。

本以为是先苦后甜,在童年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贝多芬应该享受下一丝甜意,可是悲剧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在贝多芬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却在慢慢的变聋。

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耳朵的音乐家,就像离开水的鱼。

谁会去听他的作品,但是贝多芬没有像命运屈服,在自己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正如他这首曲子表达的意思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本文将着重分析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及演奏。

一、创作背景1804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完成,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

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

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

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

那是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

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

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

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2)《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首充满激情、力量和独立精神的乐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临耳聋和人生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杰出代表。

这首交响曲以它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世界。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如奏鸣曲式和动机发展,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手法,使这首交响曲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
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以一个强烈的动机开始,这个动机被贝多芬称为“命运的敲门声”。

这个动机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柔板,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沉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明快而有力。

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以壮丽的胜利结束。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命运来获得自由和胜利。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是贝多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通过音乐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我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体会深刻。

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熟悉贝多芬还是他的那句话。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我对这句话比他的《命运》要熟悉。

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命运》这部作品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

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

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

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

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我的喉咙,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鉴赏
————音乐欣赏选修论文
在静静的波恩,有个去了一次就会留下拂之不去记忆的地方,那就是莱茵河西岸大桥下波恩小巷20号,举世公认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居。

这里靠近莱茵河中段,两岸景色典雅清秀。

站在西岸眺望东南,七岭山层峦叠翠,白云缭绕,山峦古堡时隐时现,在碧绿的莱茵河映衬下,景色越发迷人。

据说贝多芬常在河边远眺凝神,浮想联翩。

故居称不上讲究,但不失古色古香。

门口挂着用德文花字体写的“贝多芬故居”的一块牌子。

庭院里的手压抽水机、酿制葡萄酒的工具和盛酒的大木桶,都保持了当年的风貌。

这幢假三层小楼已于1898年辟为故居博物馆。

如今一二层楼设有七个展室,陈列着贝多芬的洗礼证书、家史资料;他用过的钢琴、提琴、助听器原物;他写的大批乐曲手稿以及备受后人猜测的三封无收信人名的情书复制品。

这些手稿因岁月沧桑而有些发黄,但手书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的音符,依然像贝多芬的乐曲一样狂飙疾起,气势磅礴,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沿着曲折盘旋的楼梯拾级而上,来到第三层的一个面积不足8平方米、高不到2米的小房间。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就在这里呱呱坠地。

房内靠墙立着贝多芬的半身雕像。

他气宇轩昂,眼光饱含令人震慑的威力,头略右斜,仿佛正在捕捉动人心弦的音符。

房内硬橡木地板已凹凸不平,那正是岁月流逝、瞻仰者数不胜数的见证。

世界各地音乐“朝圣”者敬献于雕像前的花圈给矮小的房间平添异彩。

贝多芬生于一个“音乐仆役”家庭,祖父是宫廷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的乐长,父亲是合唱团歌手。

祖父去世后,父亲酗酒,家境日渐贫困。

贝多芬刚4岁,其父就常于深夜酒醉归来时,把贝多芬从床上拉起来练琴直到拂晓。

贝多芬自幼就显示出弹奏钢琴的天才,并从师于当时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他教贝多芬和声学及对位法,给他讲解前辈音乐大师巴赫、韩德尔、海顿、莫扎特等的乐曲。

贝多芬还曾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等巨匠的名著,为日后的光辉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聂费帮助下,贝多芬12岁开始“音乐仆役”的生涯。

1787年,他攒了点路费到维也纳从师莫扎特,因回波恩奔母丧仅学了两个月,但他的即兴演奏已给莫扎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断言:“这个青年不久将扬名世界。


莫扎特言中了。

故居博物馆的展品表明,贝多芬后来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一生57个春秋创作了256部作品,其中有像《热情鸣奏曲》等许多传世佳作。

评论家认为,贝多芬的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他比任何前辈都更鲜明地揭示:音乐的力量可以不借助语言文字而传达一种人生哲学。

他通过自己的音乐语言,倾诉了欧洲人民在封建专制桎梏下的苦难境遇,信守自己提出的“人民艺术家的作品,应当为穷苦人们服务”的信条,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统治和外敌侵略的英勇斗争。

他主张“应给世界以和平和完善的法律,不要再进行侵略”,音乐“要表现外界和内部的和平”。

在音乐
形式方面,他开拓了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四重奏的范围。

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提高了音乐的地位:音乐在18世纪曾被认为是低于文学和绘画的艺术;在他之后,再也不能说音乐只不过是“悦耳的艺术”了。

然而,更令参观者感动而铭心难忘的还是贝多芬战胜耳聋、成为乐圣的惊人毅力。

他年轻时患有耳疾,32岁时加重,49岁时完全失去听觉。

这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他曾闪现过自杀的念头,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遗嘱》,但发自内心的艺术家责任感的呼唤使他醒悟:“不能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

”他决心向厄运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于是,他以水滴石穿的坚强意志,在耳聋条件下,全凭记忆和乐感作曲和演奏,写成了《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一批不朽名作,攀登上音乐的光辉高峰。

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恩格斯在给他妹妹的信里曾谈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昨晚听到的是一部多么好的交响曲啊!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听过。

”据讲解员介绍,《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奏空前成功,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当贝多芬出场时,群众五次热烈鼓掌欢迎,而习惯上对皇族出场也只用三次鼓掌表示敬意,直到警察出来干预,欢呼声才得以停息下来。

留连在贝多芬用过的样式古老的钢琴旁边,眼前仿佛呈现了贝多芬彻夜练琴的情景,耳边仿佛响起贝多芬手下迸发出的刚劲有力、饱含内在热情的音乐旋律。

它时而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时而悲愤低沉,像在倾诉着人间的不平;时而似细流潺,悠扬流畅。

据介绍,世界范围内人们演奏贝多芬乐曲,没有一分钟间断过。

这简直是奇迹。

望着络绎不绝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朝圣”者,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从听觉完全失聪到成为举世公认的乐圣,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啊!然而,贝多芬没有向厄运低头,以其与厄运搏击的非凡人生奏响了气势恢弘的石破天惊的命运交响曲。

它向世人昭示:人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命运的挑战,只有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敢于作出战胜自我的抉择,才能走上通向强者之路。

城市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1004801-21 高琪
2011年12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