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4.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鼻 咽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场所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
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
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教案(1)

(一)知识总结
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知识框架,并请同学分享。
图7 本节知识框架
(二)生活拓展:阅读资料、分组讨论,结合本节内容回答问题:
资料:1.深圳初中部消防演习产生烟雾;2.深圳市每周流感指数。
问题:
1.空气中的病菌(或有害物质)要到达肺部,依次经过哪些部位?请写出病菌及有害物质的“旅程”。
四、呼吸道的结构和其它功能
(三)呼吸道的其它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预处理
图片呈现:哈气取暖
问题引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呼出来的气体是热的。】
问题引领:为什么气体经过呼吸道之后变暖了?什么结构的功能?
资料呈现
1.鼻腔有时会流血。
2.鼻腔分布着毛细血管。
3.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
小结1:呼吸道有温暖气体的作用,鼻腔中丰富的血管有如此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材版本
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二、课标要求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学情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及相应的结构;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图片呈现: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
问题引领:
1.各器官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呼吸系统的两部分分别由哪些器官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图方法:1、各器官的形状;2、各器官的大致位置;3、各器官的大致分类(呼吸道和肺)及基本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是咽B.气管因有C形软骨支架而能保持敞通C.人感冒时呼吸不畅是因为鼻黏膜分泌黏液过多,堵塞了鼻腔D.吃饭时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引起剧烈咳嗽2.我国北方的春季经常刮风,有时还有沙尘暴,专家建议大家在这种天气外出时一定要佩戴口罩。
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②鼻黏膜③会厌软骨④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⑤声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3.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清除他(她)口鼻内的污物,目的是()A.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B.保持呼吸道通畅C.温暖进入肺部的空气D.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③氧气含量增加④氧气含量减少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在做胸部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患者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肋骨和膈肌的运动状态为()A.肋间肌舒张使肋骨下降,膈肌舒张使膈顶部下降B.肋间肌舒张使肋骨上升,膈肌收缩使膈顶部上升C.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上升,膈肌收缩使膈顶部下降D.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下降,膈肌舒张使膈顶部上升6.下列有关深吸气时的叙述,错误的是()A.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B.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C.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D.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7.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①肺泡数量多②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薄④肺泡壁分布很多弹性纤维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8.如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运动实验装置。
手向下放松橡皮膜时,模拟的人体呼吸状况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呼气状态B.肋间肌收缩C.胸腔容积减小D.肺内气体压力增大9.关于呼吸道各结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管壁上的腺细胞分泌液可使气管内保持湿润B.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气体C.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张开,保证气管、咽内空气畅通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10.下列有关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B.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C.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快速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D.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交替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11.下面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B.呼吸道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D.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肺活量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小的通气能力C.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D.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13.如图是人体肺泡和血液的气体模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包围B.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肺泡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D.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14.在抢救呼吸已停止溺水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对着患者的口进行吹气,此时患者相关结构所处的状态是()A.肋间肌与膈肌收缩状态,胸廓容积缩小,外界空气排出肺B.肋间肌与膈肌舒张状态,胸廓容积扩大,外界空气进入肺C.肋间肌与膈肌收缩状态,胸廓容积扩大,外界空气进入肺D.肋间肌与膈肌舒张状态,胸廓容积缩小,外界空气排出肺15.一个人的肺活量与胸围差成正相关。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6-
6.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量 多 。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 。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 一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7.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 血液循环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 细胞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含量减少,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 C.曲线bc、cd段表示吸气过程 D.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0-
4.[赤峰中考]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 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D )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8-
2.下列关于人体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吸气时,胸廓缩小,外界空气进入肺 B.呼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C.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D.肺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9-
3.如图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7-
1.体检时连续三次测得小明的肺活量值分别是2700毫升、 2600毫升、2800毫升,则小明的肺活量是( A ) A.2800毫升 B.2600毫升 C.2700毫升 D.8100毫升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备12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备12篇)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
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测量胸围差:(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3)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
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
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2篇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的形成与排出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7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章第1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 种职业病,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系统
人
肺:主要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体
的 2.呼吸道的作用:使得进入肺的气体畅通、清洁、
呼 吸
食不言笑
温暖、湿润。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呼吸系统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发声 (喉、声带)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
B.痰里含有大量的细菌
C.痰里含有大量病菌 D.气管内分泌的粘液脏
14.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
功能无关的结构是(B) A.鼻粘膜能分泌粘液 B.鼻粘膜内有嗅细胞 C.鼻腔内有鼻毛 D.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5.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
D)
壁上有很多毛,洞中很热。我顺着气流继续向里面前进,
突然,洞的壁收缩了一下,把我带到了一个更长的洞中,
洞壁四周有许多不停向上摆动的毛,我凑上去想看个究竟,
忽然,一股很黏的液体把我紧紧吸住,我再也动不了了,正当我绝 望的时候,我听到有人在叫我,我一看,原来我的许多同伴都被这 些黏液粘在了一起,而且我在这里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告诉 我他们的名字叫病毒。我和我的同伴以及我的新朋友一起,被那些 摆动的毛,连同那些黏液一起向上滚动,随着一声巨响,我又看见 了久违的光明。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灰尘第一次所见到的洞是什么部位?____________。 (2)洞中很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壁收缩的原因是什么?短文中描述的很黏的黏液是由什么 部位分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件与答案

4.(2021·贺州)“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的呼吸实质 上包含如下几个连续的过程: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③气体随血液流动,④血液 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⑤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②和④过程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三章
9.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 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D )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三章
10.下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 推测该结构为 ( A )
A.肺
B.组织细胞
C.肝脏
D.肾脏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3.(2021·邵阳)如右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 的组合示意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 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化时,图甲a、b、 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C )
A.b<c<a B.a<b<c
C.a<c<b D.c<a<b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三章
呼吸运 动
肋间外肌、 膈肌
胸廓前后径、 左右径
肺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吸气
收缩 增大
被动扩 张
增大
变小(低于外 外界→肺
界)
内
呼气
舒张 缩小
弹性回 缩
缩小
增大(高于外 肺内→外
界)
界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三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新课件新

巩固练习
一、填空: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呼吸道 和 肺 两部分组成,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 顺畅通过 ,而且 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温暖 、 湿润 、 清洁 ,但呼吸道对空气的 处理能力是 有限的 。
二、选择题:
D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
A.鼻 咽 喉 支气管 气管 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 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 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 外,这就是痰。 气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和湿润的作用
气管壁纵切
小结
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结构特点
功能
鼻毛、黏膜、毛细血管、骨、软骨 清洁、湿润、清洁、温暖、保证气体通畅
人教版 •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HU XI DAO DUI KONG QI DE CHU LI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学习目标
0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02 了解呼吸道的作用 03 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会厌气管
支气管
膈
二、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道具体有什么作用? 呼吸道有骨与软骨作支架,保证气流畅。
2、.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3、.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4、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二、呼吸道的作用
鼻毛 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即有清洁空气作用。
A 3、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选择题
1.气管和支气管管腔总是敞开的,肺泡也总不塌陷,分别是由于()
A.甲状软骨和毛细血管B.“C”状软骨和胶原纤维
C.会厌软骨和弹性纤维D.“C”状软骨和弹性纤维
2.气体进入呼吸道经过各器官的顺序是()
A.口→咽→喉→气管→支气管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C.口→咽→食道→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食道→支气管3.下列不是鼻的功能的是()
A.鼻粘膜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寒冷的空气
B.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清洁吸入体内的空气
C.鼻腔内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可以湿润进入体内干燥的空气
D.鼻是气体进入肺的惟一通道
4.感冒时常感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B.鼻涕量增多
C.鼻粘膜充血D.声带肿胀,声门裂变窄
5.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A.黏附细菌B.消除杂物C.温暖冷空气D.分泌黏液
6.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误入气管,原因是()
A.声门裂未来得及关闭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
C.悬雍垂未阻住鼻腔的内口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7.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次啼哭时的状态是()
A.吸气B.呼气C.吸气和呼气D.不好确定8.痰液具有净化呼吸道的作用,那么能够产生痰的部位是()
A.口腔B.咽C.鼻腔D.气管和支气管
9.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10.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
11.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B.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C.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D.北欧人的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这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的空气
12.湖南卫视热播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很受青少年喜欢。
下列器官不会直接影响歌手发声的是()
A.鼻B.喉C.肺D.食道
13.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A.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B.吸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吸烟是人成熟的表现
14.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
C.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D.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15.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鼻腔和肺B.气管和肺C.呼吸道和肺D.呼吸道和气管16.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如图是呼吸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和图中的【6】______组成。
(2)能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清洁、湿润的主要是【1】________内的黏膜和毛细血管的作用。
(3)图中【4】________和【5】支气管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形成的痰送到咽部。
因此,我们不能随地吐痰。
18.今年,娄底市城区时有雾霾(mái)天气。
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
PM2.5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天气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组成,呼吸道能保证气流通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有做支架。
(2)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尽量用鼻呼吸,因为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3)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青少年的你应该做些什么?(回答两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气管、支气管管壁中都排列着一些“C”状软骨,软骨具有弹性,使气管和支气管处于敞开状态;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壁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弹性纤维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弹性。
故选D。
)
2.B
3.D(解析:鼻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体内空气的作用,因此A、B、C项是鼻的功能;而D项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但不是惟一的。
例如,人在患重感冒时,往往因为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而阻塞鼻腔,往往用嘴呼吸。
故选D。
)
4.C(解析:受凉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甚至阻塞鼻腔,引起呼吸困难,故选C。
)5.C(解析:鼻腔内的黏液是由鼻黏膜分泌的,毛细血管无此功能,因此,不能黏附细菌,消除杂物;虽然毛细血管不与鼻腔内的空气直接接触,但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散发热量,起到温暖冷空气的作用。
故选C。
)
6.D(解析: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的入口,以免食物误入气管。
若吃饭时随便谈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严重时会堵塞气管,危及生命。
故选D。
)
7.B(解析:胎儿出生前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肺内没有空气,在婴儿出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胸廓突然扩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是婴儿第一次吸入空气,吸气后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经过喉时冲击声带发出声音。
故选B。
)
8.D(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内壁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纤毛向咽喉部方向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和黏液一起送到喉部形成了痰。
从痰产生的过程分析,痰的产生部位应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选D。
)9.C(解析:鼻毛能阻挡灰尘、细菌;鼻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细菌;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通过摆动把痰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
故选C。
)
10.B
11.C(解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不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如感冒病毒仍然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流感。
故选C。
)
12.D
13.D
14.D(解析: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因此人还会患呼吸道疾病。
故选D。
)
15.C
16.D(解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发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故选D。
)
二.非选择题
17.(1)呼吸道肺(2)鼻腔
(3)气管
18.(1)肺骨或软骨(2)鼻毛、黏膜分泌黏液(3)低碳生活、多走路少乘车、使用清洁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