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账和库存现金的对帐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财务对账方法介绍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财务对账方法介绍公丕峰公琪摘要:年底对账较繁琐,本文就明确对帐的内容和目标,从理顺对账思路,掌握对账技巧,正确进行对账等方面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账方法,希望对财务人员有所帮助。
年终对账就是要对全年的财务收支做一个彻底的清理,就是要对平时的疏漏做一个全面的改正,确保全年账务处理正确,财政预算收支到位。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以全额预算事业单位为例,将对账方法介绍如下,希望对财务人员有所帮助。
一、对帐的内容和目标1、核对收入支出帐,看是否应收尽收、应支尽支,账面收入总数与预算批复指标数相符,与集中支付系统下达的指标相符。
2、核对往来帐。
看往来款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有无错支、漏支,多支少支现象。
3、核对现金、银行、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额度帐,看账款是否相符。
4、核对固定资产账,看资产记录是否正确,资产增减是否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账实是否相符。
二、对账的必备条件1、思路清晰正确。
思路错了就会感觉如一团乱麻,越对越乱,错误百出。
年底,财政部门都要给我们下达对账单,这个对账单的收支是站在财政角度来理解的收支,不是单位会计意义上的收支。
财政对账单中的收入既含有本年度所有的财政拨款收入,也包含往年结转下来的剩余指标和计划,也就是财政集中支付系统下达的总指标数,是单位会计账面的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借方数之和。
减少的财政资金,不论是授权额度减少、还是财政应返还额度减少,财政都作为支出,但是财政资金减少时单位会计不一定计入事业支出,比如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的现金,借:现金,贷:零余额用款额度;用零余额资金归还往来款时,借:应付款项,贷:零余额用款额度,单位都不计支出,财政却计支出。
所以核对财政支出账单时不是看事业支出账面数,而应看零余额用款额度(简称零余额)贷方数、财政补助收入直接支付部分贷方数与财政应返还额度直接支付贷方数之和。
单位会计账面的收支不和财政对账单收支一一对应,不能以财政对账单的收支作为单位的收支,这个概念一定要明确。
现金日记账属于哪种账簿

现金日记账属于哪种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都属于明细账分类账。
首先,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国家提供的账簿中最重要的两种账簿。
你觉得重要吗?为什么所有账簿都只有固定格式的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其他账簿都是活页式的?这是为了防止手动拆卸和使用。
二、现金及银行日记帐不是按发票呀什么登记的,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管理的,一般应该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现金付出收入单或银行存款付出收入单”,出纳人员根据付出单才付款,并据付款业务顺序逐笔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帐,完毕后,应在该单上加盖现金银行付讫或收收讫章,一联由出纳保管,一联交由会计进行帐务处理。
三、账簿中提到的编号是付款单或收款单上的编号。
这种收付款单据一般都是编号的;对方账户也应写在收据/付款表上。
只要定期填写,就什么都没有。
四、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应该做到日清月结,余额一般应该每一笔业务都算出余额来,这样做是为了能及时了解实有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数,免得开出空头支票等。
五、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是企业资产账户,余额应记入借方。
事实上,这两个科目也是会计科目。
这取决于账户应在借方或贷方登记的类别。
资产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相反,债务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信用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六、登记帐户要逐行、逐页进行登记,不允许有隔页、空行出现,一但发生了,应划线注销,不允许撕掉,每页最后一行就在摘要栏写明“过次页”字样,并结出本页借、贷方发生额及余额,转入下一页,并在下一页第一行写明“承前页”字样。
七、月末结清当月借贷金额及余额,汇总栏写“本月合计”下一行还要结出各方的累计及余额,并写明“累计”字样。
用现金收据和付款凭证检查现金日记账收、付款凭证是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账目和凭证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在记账过程中,由于工作粗心等原因,往往会发生重记、漏记、记错方向或记错数字等情况。
帐证核对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一笔一笔地进行。
2016年会计基础第七章第四节对账与结账

2016年会计基础第七章第四节对账与结账一、对账(一)对账的概念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
对账工作一般在月末进行,即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进行。
(二)对账的内容对账一般可以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例7—1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对账的是()。
A.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之间的核对B.总分类账簿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C.现金日记账的期末余额合计与现金总账期末余额的核对D.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的核对【答案】C选项A属于账证核对,选项B属于账账核对,选项D属于账实核对。
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总账期末余额与其所属的明细账期末余额之间核对时,需要计算其所属的明细账期末余额的合计数,而现金日记账只有一个余额,不需要合计。
1.账证核对账簿是根据经过审核之后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但实际工作中仍有可能发生账证不符的情况,记账后,应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会计期末,如果发现账账不符,也可以再将账簿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进行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1)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3)对账与结账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例7—17】(单选题)对账时,账账核对不包括()。
A.总账各账户的余额核对B.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对C.总账与备查账之间的核对D.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答案】C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主要包括四方面(1)总账各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账与明细账核对;(3)总账与日记账(序时账)核对;(4)会计部门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明细账的核对。
3.账实核对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财务对账制度范本

财务对账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财务账户的对账工作,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等。
第三条对账工作应当由财务部门负责,定期进行,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对账工作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发现账务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并处理。
二、库存现金对账第五条库存现金应当日清月结,由出纳员定期与账务人员进行对账。
第六条对账时,应当核对现金日记账、现金盘点表、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相关资料,确保库存现金与账务记录相符。
第七条发现库存现金短款或长款,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报告财务负责人,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三、银行存款对账第八条银行存款对账应当由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至少每月一次。
第九条对账时,应当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对账单、相关结算凭证等相关资料,确保银行存款与账务记录相符。
第十条发现银行存款短款或长款,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报告财务负责人,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四、往来款项对账第十一条往来款项对账应当由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至少每季度一次。
第十二条对账时,应当核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相关账户,与相关业务人员、客户、供应商等进行核对,确保往来款项与账务记录相符。
第十三条发现往来款项存在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报告财务负责人,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五、对账流程第十四条对账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账簿、凭证、单据等;2. 核对账务记录,比对相关资料,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4. 编制对账报告,记录对账情况,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六、考核与责任第十五条对账工作应当纳入财务部门的考核范围,对账不力的情况下应当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对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七、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财务会计月度账务核对清单

财务会计月度账务核对清单
一、核对银行账户
1. 核对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是否一致,确认未达账项及原因。
2. 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调节后余额一致。
二、核对现金日记账
1. 核对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余额是否一致。
2. 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三、核对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
1. 核对销售收入明细账与应收账款明细账,确保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一致。
2. 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与客户对账单,确认账款余额及催款计划。
四、核对采购支出与应付账款
1. 核对采购支出明细账与应付账款明细账,确保采购支出与应付账款的增减变动一致。
2. 核对应付账款明细账与供应商对账单,确认账款余额及付款计划。
五、核对固定资产与折旧
1. 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资产是否一致。
2. 核对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与总账折旧金额是否相符。
六、核对无形资产与摊销
1. 核对无形资产明细账与无形资产合同、权证等资料是否一致。
2. 核对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与总账摊销金额是否相符。
七、核对工资与福利费
1. 核对工资明细账与考勤记录、工时记录等资料是否一致。
2. 核对福利费明细账与相关费用报销单据是否相符。
八、核对税金及附加
1. 核对增值税、所得税等税金明细账与纳税申报表是否一致。
2. 核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费明细账与相关税法规定是否相符。
出纳对账的主要内容

出纳对账的主要内容出纳对账的主要内容出纳对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下面一起来看看对账的详细操作内容吧!对账是指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而进行的有关账项的核对工作。
出纳对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账证核对它是指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的.核对。
(2)账账核对它是指不同账簿记录之间的核对。
主要核对:1.所有总账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是否相符;2.所有总账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符;3.有关总账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是否相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其总账余额是否相符;(3)账实核对它是指各项财产物资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主要核对: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相符等。
延伸阅读:出纳记账和对账的方法登记现金日记账(亦称现金出纳登记簿)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出纳员的重要工作,一定要认真仔细才行。
应像要求会计员记账一样,出纳员也必须按规定记好账、结好账、对好账。
(一)正确建立新账。
不论是新接出纳工作,还是老出纳人员,年初建立新账时应将上年年终余额过入“余账”栏,不得先过入“发生额”栏,再过入“余额栏”。
(二)序时记账。
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按发生业务的时间先后顺序登记,并要求逐笔记录,按日结记当天发生额及其余额,与库存现金数进行核对,看是否账款相符。
(三)正确更正错账。
记错账或结错账是常有的事。
会计制度历来规定,财会人员要按正确的方法改正错账,不准就字涂改或个别数字涂改,不准挖、补、刮、擦,更不准用消字灵褪色涂改。
(四)正确选用账本。
由于现金出纳登记簿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均属日记账,所以必须用订本账册,而不得用活页账。
财务人员如何核对现金日记账

财务人员如何核对现金日记账为了使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完整与准确,使其与有关的账目、款项相符,出纳人员在收、付现金以后,要及时记账,并且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账。
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对,使账证、账账和账实相符的过程。
现金日记账的账证核对,主要是指现金日记账的记录与有关的收、付款凭证进行核对;其账账核对,则是指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进行核对;其账实核对,则是指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实际库存数额的核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收付款凭证核对。
收、付款凭证是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账目和凭证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在记账过程中,由于工作粗心等原因,往往会发生重记、漏记、记错方向或记错数字等情况。
账证核对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一笔一笔地进行。
检查的项目主要是:核对凭证编号;复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看两者是否完全相符;查对账证金额与方向的一致性;检查如发现差错,要立即按规定方法更正,确认账证完全一致。
(2)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分类账的核对。
现金日记账是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的,现金总分类账是根据收、付款凭证汇总登记的,记账的依据是相同的,记录的结果应该完全一致。
但是,由于两种账簿是由不同人员分别记账,而且总账一般是汇总登记,在汇总和登记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差错;日记账是一笔一笔地记的,记录的次数很多,也难免发生差错。
因此,出纳应定期出具“出纳报告单”与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平时要经常核对两账的余额,每月终了结账后,总分类账各个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余额都已试算平衡,一定要将总分类账中现金本月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以及月末余额分别同现金日记账的本月收入(借方)合计数、本月支出(贷方)合计数和余额相互核对,查看账账之间是否完全相符。
如果不符,先应查出差错出在哪一方,如果借方发生额出现差错,应查找现金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提取现金业务)和现金收入一方的账目;反之则应查找现金付款凭证和现金付出一方的账目。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期末对账方法简析

制度解读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期末对账方法简析◎文/杨惠和摘 要: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财务处理从原有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方式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核算方法,账务处理难度加大,期末对账的要点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账务处理;对账0 引言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原先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各类会计制度均不再执行。
1 实行政府会计准则后发生的变化实行政府会计准则以后,单位实行的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一般都要实行平行记账,即大多数经济业务或事项既要做财务会计处理,也要做预算会计处理。
与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双功能”。
“双功能”突破了以往政府会计单一的预算会计体系,提出政府会计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构成。
二是“双基础”。
“双基础”即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企业会计相似;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与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相似。
三是“双报告”。
“双报告”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以满足与两种报告相对应的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 政府会计主体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关注的要点根据2017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第一部分:总说明”的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进行财务会计处理,但其中不涉及预算收支的部分无需进行预算会计处理。
这里需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二是是否为现金收支业务。
当然,这里的现金不仅仅指的是库存现金,而是泛指货币资金,即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及其他货币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梦想会计学院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现金账和库存现金的对帐
现金流水账的对账没有什么诀窍,只能一笔一笔对。
现金应该是每天都要盘点下的,只要确保每一天的记录没有错误的话,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倘若出错只能逐笔对账。
相关知识: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就出纳工作而言,对账的主要内容是:
(1)账证核对。
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账账核对。
核对不同会计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包括: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总账与日记账核对等。
(3)账实核对。
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