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居住区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浅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浅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浅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引言:进入了21世纪,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

而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通用11篇)一个宜居的居住区定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因此,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改善外部环境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篇1建筑与园林完美结合在园林绿化设计上注重与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体的绿化体系,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系统和流动景观空间,打破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以花园围合建筑,用植物软化建筑的硬线条。

把建筑的形式与景观形式相结合,达到整体的形式与风格的相同,更让绿化组团式散布于园区,并且有效引导视觉,同时采用立体平均式景观,主动创造场地高差,形成自然的起伏,有效增大绿化面积,并且使园林景观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同时在建筑和景观的结合上,能让建筑的格局随着绿化景观变化而变化。

另外从园林光影效果与声音效果上,使建筑空间与园林的虚实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因为园林景观的创造,是从所在外部的空间与居住区空间的不同,为人们创造出身心栖息的港湾。

不同特色景观的营造手法在设计上大多数的居住区绿化,运用了开放式设计手法,有所谓的欧陆风情、美式风格、北美社区、江南园林等,都在设计蓝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切景观还是基于简洁的手法,或是很多居住区的景观越来越反璞归真,接近自然,有的景观还追求异国情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但一定注意的是不要只是园林元素所营造出的居住区景观。

每个优秀的居住区定会有其特色之所在。

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居住区的景观,主要是一些园林要素的反璞归真,更加的人性化,遵循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比如:大面积的水体,曲折赢回的水岸线,满足了人类亲水欲望;斜坡造园,增大园林面积增加了园林的“柔”的气质;另外还有些居住区为了迎合居民的意愿还创造了清泉石上流的园林景观;曲径通幽的道路系统,营造出动感的园林景观;而在绿化上使用全冠移植的成树,把实景展现出来;置石侧卧,高低错落,运用不同的种植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特点;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超常规比例运用使楼盘突出了家的温馨感,增强了住宅的私密性。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一、引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对居住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居住区环境的质量,增加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形象和价值。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原则、功能区划、植被配置和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二、景观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景观设计应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社交交流区等,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2.生态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合理配置植被、水体和绿化带等元素,营造出生态友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美观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美学原则,通过合理的造景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形象和品味,创造出宜人、和谐的居住环境,让居民能够享受到美的享受。

三、功能区划1.休闲娱乐区:设置适合休闲娱乐的设施和场所,如花园、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提供居民放松身心的场所。

2.运动健身区:设置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增加居住区的活力。

3.社交交流区:设置公共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四、植被配置1.树种选择:根据居住区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营造出四季常绿的景观,并注重选择本地的特色树种,增强居住区的地方文化氛围。

2.绿化带:合理设置绿化带,用草坪、花坛等进行划分,增加居住区的净化和降温效果,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湖泊水系:通过修建湖泊、水系等水体景观,增加居住区的景观层次感和湿地生态功能,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

五、公共空间设计1.公园设计:设置公园区域,并配备适当的景观设施和娱乐设备,提供居民丰富多样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空间。

2.步行道:合理设置步行道,方便居民步行出行,增加居住区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一、提升居住区的美感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它的美感对于居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景观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植物和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打造一个宜人、美丽的居住环境。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如花卉、灌木、乔木等,并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植物的轮换。

在春季,可以选择一些花卉来增添色彩和生气;夏季则可以使用一些耐旱的植物和水景来降低室外温度;秋季则可以选择一些落叶乔木来赏叶;冬季则可以通过布置灯光景观和植物造型来提升居住区的冬季氛围。

此外,景观元素的搭配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设计出一些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如小型花园、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

这些场所可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增添社区的活力。

二、提供居住区的生态功能除了美感外,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案还应考虑到其生态功能。

一个良好的景观设计方案可以提供居民丰富的自然体验,同时改善空气质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一些适宜的树种来形成绿色走廊,提供树荫,改善居住区的气候环境。

树木的生长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树荫的形成可以降低夏季的气温,减少空调使用,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其次,水景的设置也是提高居住区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设计蓄水池、人工湖泊等水体,收集和利用雨水,增加居住区的水源资源。

水景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自然喷泉、涌水等特效,增加居民的观赏价值。

最后,合理的景观布局也可以带来一些生态功能,如种植一些草坪、花坛等,增加居住区的生态景观效果,吸引一些小型动物栖息,增加生物多样性。

三、营造宜人的社区环境社区环境舒适与否对于居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景观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注重打造一个宜人的社区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体验。

首先,我们可以合理规划社区的交通和道路布局。

设置步行街区、自行车道等,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机动车辆对居住区的干扰,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和宜居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1. 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对居住区域进行美化和改善的过程。

一个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一个美丽的居住区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优美的绿化、景观道路和公共空间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氛围,使居民感受到舒适和美好的生活氛围。

其次,良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房产价值。

一个优雅和宜居的居住区往往更受人们的青睐,房屋的价值也会因此提高。

因此,开发商和房产业者有着更多的动力去投资和改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第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节水设计和生态景观的引入,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设计效果最佳。

•功能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使用功能来规划。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休息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使用环保材料,开展生态景观规划,并注重节能和减少碳排放。

•与自然环境协调原则:景观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水体等自然元素进行布局和设计。

同时,要保留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原有植被和生态系统。

•美学原则:景观设计应追求美感和审美价值,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布局设计和景观元素的选择,创造出美丽和宜人的景观效果。

•社交互动原则:景观设计要鼓励居住区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

例如,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增设座椅和休息区,为居民提供一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4.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实施方法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实施涉及多个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施方法:•规划设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对居住区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

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 3 种植绿化实用 性与艺术 性结合 , 追求构 图、 颜色 、 比、 对 质 感 , 成 绿 点 、 带 、 廊 、 坡 、 面 、 窗等 绿 色 景 观 , 时 形 绿 绿 绿 绿 绿 同 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 , 也注意绿化 的维护和保养 。 所有这
些 都 极 大 地 丰 富 了居 住 区绿 化 的 内涵 。
成 多 层 次 的 复 合 生 态 结 构 , 以达 到 人 工 配 置 的 植 物 群 落 自然 和
l 居 住 区 的性 质 与 规模
在 《 住 区 规 划 与 环 境 设计 》 书 中 , 居 住 区划 分 为 三级 : 居 一 将 居 住 区 、 区和 住 宅 组 团 。 小 11 居 住 区 . 居 住 区 是指 城 市 主 要 道 路 所 包 围 的 独 立 生 活 居 住 地 段 。在 居 住 区 内设 有 比较 完 整 的 日常 性 和 经 常 性 的 生 活 服 务 设 施 , 这 些 设施 能 满 足居 民 的基 本 物 质 和 文 化 生 活 要 求 。 区 景观 的构 成
居 住 环境 设计 的基 本 要 求 : 适 、 美 、 全 、 生 、 便 。 舒 优 安 卫 方 景
值的提 升, 居住区的户外环境景观越来越受居 民的重视, 环境景 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仅是简单 的植被 , 种
树 , 是 要 经 过 精 心 的 景观 设计 , 造 出 具有 一定 特 色 的室 外 活 而 创 动空间, 以满 足 居 民 日常 的户 外 活 动 。
1 居 住小 区 . 2
简称小 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 小区。小区应 是居住区道路
( 可是 城 市 一 般 道 路) 包 围的 日常 性 生 活居 住 单 位 。 小 区 内 也 所 设 有 日常 性 的 生 活服 务 设 施 , 以满 足 日常 生 活 必 须 ; 经 常 性 的 但 设 施 , 规 模 较 大 的 邮局 , 物 超 市 、 院等 还 得 去 小 区 外 解 决 。 如 购 医 它 的规 模 约 2 3干 户 , 万 人 左 右 。 小 区 下 可 划 分 若 干 住 宅 组 ~ 1 团 , 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或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启示。

案例一:绿色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一座大城市,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启示: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通过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营造一个生态、环保、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智能化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南方一座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了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了能源。

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设计者应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能源,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文化底蕴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居住环境。

启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案例四:儿童友好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中型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专门为儿童设置了游戏区域,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和游玩的居住环境。

启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专门设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1.1人性化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

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

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

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规划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34 《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收稿日期:2007209227作者简介:任媛媛(1981-),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任媛媛(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住宅区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很多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着种种不当之处。

文章通过列举景观设计中的五大弊病,提出改进方法,并举了成功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实例说明之。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绿化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781(2008)01200342031 住宅区景观设计概况目前我国正走入一个建筑业高度发展时期,各种功能和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

现在,建筑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还需要有各种不同的风格,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这样一来,景观被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建筑中,以使得建筑更加富有美感和韵味。

景观建筑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在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拓展与流变,已经发展成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有着自身独特价值的实践专业。

它综合并平衡了美学、社会需求和环境主义三者的特点,给建筑与环境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21世纪是人类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

因此,住宅小区提供更具人性、更具未来感的家居生活方式及优美的环境景观,是建筑、园林、环保的共同义务。

专家认为,对小区景观的选择应把握,一是景观必须与周边建筑相协调,环境不仅应幽雅舒适,而且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是要充分考虑与人合二为一,应该为人们趋向自然创造条件,如将封闭的绿地进行开放等。

三是景观设计要追求多样化的搭配,特别在植物组合上,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合理组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搭配等,都要充分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只有保证物种的多样性,才能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1,2]。

2 目前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2.1 软景观与硬景观搭配不合理小区内人造的视觉景观可以称为硬景观,这包括建筑本身,也包括建筑周边的人造景观部分。

而小区建筑群周边的自然景观及所有景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就是景观住宅的软景观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不仅只是考虑小区内的硬景观元素,还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的软景观部分。

小区内部硬景观的设置并非只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花草草,高品质的景观设计除了视觉要求美观外,还需要与日常生活状态相结合,如景观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动态的水景、多样的娱乐和装饰设施、能够调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参与性的休闲空间等。

同时还要考察一下外部软景观,如果靠近公园、水景或者大学校园等,则能够为楼盘景观品质增色不少[3,4]。

2.2 绿化搭配不合理在许多住宅小区内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其景观主要是草坪,而很少见到乔木,这种做法是很不合理的。

在小区景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小区绿化,而小区绿化中深浅系之间的搭配很有讲究。

也就是说,在设计上必须根据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乔木、灌木、观赏植物、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据了解,合适的配比能够保证小区内部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

而如果仅仅只是种植大面积的草坪,这些生态功能则根本无从体现。

此外,还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些楼盘在植树时,往往直接移栽大树。

如有些新建小区内,种植的苗木直径都达到了30cm ,且树干上枝叶很少,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首先是不利于恢复生机,同时种植、养护建筑与规划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35 成本也较高[2]。

2.3 一味追求景观装饰高档化在住宅小区中,并不是种植的植物越高档,楼盘品质就越高档。

有些楼盘中开发商不惜耗巨资种植热带植物,如以加那海枣、华盛顿棕榈、布迪椰子作为小区种植树木的主要树种,数量极多。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首先是增加了居住者的负担,再就是热带植物的养护成本较高,同时能否长时间适应本地的气候还是一个疑问。

高档化还表现与小区景观相配套的休闲设施上,如座椅、儿童娱乐设施都选用昂贵的材质,这其实也是变相加大了购房者的负担,不太合算。

2.4 后续养护成本过高有些住宅小区在周围没有任何水系依托的情况下,在小区内建造面积很大的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人工水景也许显得小区景观非常有品位。

但它们的维持费用非常高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选择景观时,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景观效果,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养护成本。

容易造成铺张浪费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造大面积中心广场或者大草坪,这种做法既浪费资源,也为业主带来负担。

草坪需要耗费大量水进行灌溉,不如种植树木经济,有人做过统计,树木的供氧和吸收热能能力,是同面积绿草的5至20倍。

从绿化质量来看,树木也好得多,不仅近期效益远远超过绿草,而且具有千姿百态的外形,其花、果、干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大大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

从费用负担来看,树木一旦成活成林,基本不需要投入。

而绿草则不同,占地广,维护费用高,维护费用大概是树木的6倍。

此外就是过多建造人造水景,如瀑布、喷泉等,为了保证水质,一般都要采用一次性换水的办法,这也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并增加其后续维护成本。

比较经济实惠的水景设计是保持原来的天然水系,并加以优化,而不是破坏原有水系之后进行再造。

2.5 重平面忽视立体如果只重视平面景观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立体,那么这也是有缺陷的设计,相应其小区景观也存在缺陷。

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绿化面积,改为“绿化体积”,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体效果。

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

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立体化景观讲究层次和空间上的起伏变化,通过高中低植物植被以及地势的起伏变化,达到绿地和景观的立体化,给人以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此外,立体景观设计也可以考虑在屋顶进行绿化。

这样做有不少实际作用,如改善建筑景观、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环境气候、降低噪音等。

但这对屋顶的防水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3 合肥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举例合肥市是安徽的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建国后,合肥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过去的合肥市,是以包河水系为景观主线衍生发展出的。

这些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往的老城区已经难以容纳,这就需要有新的空间来承载城市的扩张。

合肥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住宅小区的环境自然要与此称号相配。

3.1 合肥市“琥珀山庄”景观设计琥珀山庄(图1、图2)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琥珀山庄规划占地50hm 2,总建筑面积50万m 2,由南村、北村、东村、西村、花园村五个部分组成。

它还是一个下沉式的住宅小区,从小区入口处层层向下,引出一系列住宅。

住宅分为有普及型、小康型、舒适型住宅等18个系列,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并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恰似玉宇琼楼,琉璃世界。

整个小区由水系将一个个建筑组团连接在一起,几处水面或断或连,遥相呼应。

建筑以水面为中心,由低到高一圈圈展开,使住户都能欣赏到水面美景,不同的建筑组团间还穿插有绿地和建筑小品,使人徜徉其中犹如“人在画中游”一般。

在3万多棵郁郁葱葱树木掩映下的琥珀山庄,还建有配套设施38项,为居民建筑与规划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36 《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被誉为全省第一个园林式住宅小区。

1994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金牌奖”和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以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科技进步四个单项一等奖。

1995年竣工的琥珀花园村又以其环境幽雅、建筑秀美,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

3.2 合肥市“新加坡花园城”景观设计如果说琥珀山庄表现出的是安徽传统的徽派建筑的风格,那么,位于合肥西面的“新加坡花园城”表现出的就是一副截然不同的现代风格(图3、图4)。

新加城花园城坐落在美丽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地处省城交通主干道长江西路上。

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

整个小区呈优美的U 字形,向董铺水面张开怀抱。

同时,小区内还借助于董铺水库的天然图3 新加坡花园城水景(1)图4 新加坡花园城水景(2)水景,建造了8.7hm 2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

同是以水造景,和琥珀山庄营造的徽派风格不同,新加坡花园城展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园林。

另外,26.7hm 2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

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26.7hm 2生态园犹如一个皇家后花园,让住户随时随地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4 结束语经过一个世纪在艺术和科学两个方面的延伸与发展,现代景观建筑学以其具有自身特征的社会性和生态性的尺度与传统园林划出了分水岭,在不断的拓展与变化中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多价值观的实践专业。

然而,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观建筑学的三个潜在关怀-美学、环境和社会,在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越来越清晰地成为构成其价值体系的基石。

从小尺度的庭院和街区花园到巨大尺度的国家公园,其实践中所关怀的价值也许侧重不同,但每一个优秀的设计都是以上三个价值方面的平衡与综合,而不仅仅是图案化的形式或者功能的简单满足。

〔参考文献〕[1] 徐立群.小区水景设计探讨[J ].住宅科技,2003,(3):15-18.[2] 袁之良.小区绿化[J ].中国园林,1994,10(3):8-9.[3] 袁红辉,侯碧清,龙爱翔.“水、屿、城、山”景观要素在株洲市东湖公园规划中的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65-168.[4] 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58-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