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晋城》解说词之一 文明肇始
晋城皇城相府的导游词

晋城皇城相府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晋城城区的皇城相府,相信大家都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充满了期待。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
皇城相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嘉靖年间,是当时较为富裕的官僚相家所建,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明代特色。
而后经历了明、清、民国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于1949年年底,成为当时由晋城市人民政府所驻扎的城市行政中心,周围有四条街巷,宽敞而静谧。
皇城相府是一种「门第大宅」,它的四合院、吊门等建筑形式一直被大家所称道。
现今保存下来的皇城相府,是一座明代风格的四合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由正厅、厢房、偏厅、花园等零星建筑组成,墙壁高而厚重,是当时建筑风格中悬垂莲蓬翘角歪牙的典型代表。
在皇城相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建筑风格特征,如「透明」、「屈曲」等,这些特征也在当时的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花园的石牌楼周围,我们能看到一些木雕、砖雕等装饰,均为当时明代建筑风格中的典型特征。
皇城相府又被称为晋城市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展现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的文物、实物,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其中,对于一些较为古老的文物,如甲骨、青铜器等,可以让观众充分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和历程。
在欣赏完文物之后,我们还可以参观现代书画、文艺作品等展览,获得更为全面和立体的理解。
同时,城市规划局还会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座和研讨会,以推广文化知识为目的。
总体来说,在晋城区的皇城相府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这座建筑的细节和特色已被许多游客所喜爱和称赞。
走近雕花窗棂,扬着屋角的檐牌,我们仿佛被带回到明代的历史长河,与那份文化、历史的沧桑厚度親身經歷,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独特之处。
山西晋城的历史人文及景点

山西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晋城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下面将从历史人文和景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晋城的历史人文及景点。
一、历史人文1. 历史文化底蕴:晋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
晋城历史上曾经是赵国、韩国、魏国等国家的领地,历经沧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古代名人:晋城出过许多历史名人,如唐朝诗人王翰、王之涣,相学家、书画家等。
这些人物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晋城的历史文化增色添彩。
3. 革命历史:晋城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
许多革命志士如赵武钟、聂荣臻、薄一波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二、景点1. 皇城相府:位于晋城市阳城县,是清朝名相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相府占地约 3.6 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明清官式建筑群。
近年来,皇城相府成为了游客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2. 莽河:位于晋城市沁水县,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
莽河景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3. 王莽岭:位于晋城市陵川县,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
王莽岭地势险要,风光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4. 白马寺:位于晋城市城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9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5. 晋城博物馆:位于晋城市城区,是一座展示晋城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包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等,是了解晋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6. 晋城古城墙:位于晋城市城区,始建于唐代,是晋城古城的遗留建筑。
城墙遗址保存完好,见证了晋城古城的历史变迁。
7. 泽州公园:位于晋城市城区,是晋城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优秀皇城相府导游词(2篇)

优秀皇城相府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是晋城的导游____,欢迎大家来到这里,这里风景秀丽,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
晋城古称泽州,别称凤台、丹川、泽州府,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山西的南大门之一。
自古为通向中原大地河南省的门户。
素有“晋南屏翰、中原屏翰、冀南雄镇”的美誉。
是一个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众多的地方。
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名胜古迹。
这里,有蟒河、历山、青莲寺、玉皇庙、炎帝陵、王莽岭、柳氏民居、羊头山石窟等等的名胜古迹,这些都值得一看。
可是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自____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原叫黄城,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改为皇城。
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
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
皇城村居住着____户,____余口人家,耕种着____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
____平方公里。
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
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的主要建筑是斗筑居,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
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
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当然,这里的美食更是美味无比,我说了这么多,再去多无趣啊,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身体验。
要想感受更多,就快来吧,我们热情欢迎你,到这里你一定不虚此行。
优秀皇城相府导游词(2)欢迎来到皇城相府!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带来一场穿越千年历史的旅行,领略古老而神秘的皇城文化。
神奇太行经典晋城

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解说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
本次节庆活动以“太行风情·文化晋城”为主题,包含“一周一节一月一会”四大类28项子活动。
“一周”即中国(晋城)太行山文化艺术周(包括两“海”说一山、“王莽岭杯”全国美术书法大展暨“太行画派”研讨会、“蟒河杯”全国摄影大展、“我的太行”主题宣传活动、“在太行山上”合唱艺术节、“兰花杯”群众广场消夏文艺晚会、全国百名记者看晋城——“黄围山杯”大型采访活动7项子活动);“一节”即第三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包括“棋源杯”全国业余围棋大赛、“晋城煤销杯”国际围棋职业混双邀请赛、“晋城大酒店杯”职业与业余棋手友谊赛、“棋源寻宗”---世界围棋发源地棋子山系列文化活动共3项赛事4项子活动);“一月”即第四届中国(晋城)太行山旅游文化月,(包括“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推介会、第三届中国(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百名旅行商采线活动、晋城市旅游景区主题形象口号全国征集活动、中国古堡皇城相府国际旅游文化节、蟒河旅游文化节、陵川王莽岭休闲避暑节、柳氏民居文化旅游节、孙文龙纪念馆首届红色旅游文化节、晋城旅游采摘月、珏山青莲寺中秋文化节、白马禅寺祈福节、闭幕式暨全市景区网络口号征集大赛颁奖典礼共13项子活动);“一会”即第三届中国(晋城)太行山投资贸易洽谈会,(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及洽谈、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晋城名优产品展销会3项子活动)。
可以说,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是一个集文化、旅游、经贸、体育、外宣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国,将晋国的国君安置于此,晋城由此而得名。
晋城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1985年撤区建市,成为省辖地级市。
现辖1市(高平)、1区(城区)、4县(泽州、阳城、陵川、沁水)、26个乡、48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2236个村,总计227万人口。
晋城的名胜古迹导游词

晋城的名胜古迹导游词晋城的名胜古迹导游词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晋城的名胜古迹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晋城的名胜古迹导游词1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航空、铁路、公路、城内交通等便利通畅。
交通条件十分方便。
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建筑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
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
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外城城门外有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
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
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浑厚坚固,其建筑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导游词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皇城相府的各个景点。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也是晋城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到皇城相府的门楼。
皇城相府门楼是庄严而又雄伟的明清古建筑,门楼上方大书“皇城相府”四个大字,表明了府邸的主人及府邸的地位。
门楼两侧是雕刻精美的石狮子,象征着皇城相府的威严和富贵。
门楼内有一座亭台,是游客们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
经过门楼,我们来到皇城相府的正厅。
正厅是皇城相府的核心区域,也是皇城相府最大最宏伟的建筑。
正厅坐北朝南,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
正厅内部布局分为前、中、后三殿,殿内陈设古朴典雅,彰显了皇城相府世家的尊贵身份和豪华生活。
正厅的主要功能是接待贵宾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同时也是皇城相府的行政和居住场所。
从正厅出来,我们来到皇城相府的花园。
皇城相府的花园以园林景观为主,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花园中有曲折的小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还有参差不齐的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
在花园中漫步,可以感受到皇城相府主人的文化品味和精致生活。
紧随其后,我们来到皇城相府的宴会厅。
宴会厅是皇城相府举行宴会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宴会厅空间宽敞明亮,装饰豪华,具有浓厚的古代气息。
宴会厅内部摆放着精美的餐具和瓷器,展示了皇城相府的饮食文化和厨艺水平。
此外,宴会厅还设有舞台和音乐演奏区,可以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活动,让游客们享受美食和欣赏艺术的双重乐趣。
最后,我们来到皇城相府的私人花园。
私人花园是皇城相府主人休闲娱乐和私人生活的场所,布局精细,景致优美。
花园内有假山、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景点,处处透露着主人对自然景致的无限情致。
私人花园还有一座小湖,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其中,给游客们带来了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这就是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的主要景点。
皇城相府作为晋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更体现了晋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明古都的风采。
一座城 一种文化

一座城一种文化——电视纪录片《经典晋城——天下泽商》分析晋城是一块有着丰饶人文历史的土地,华夏农耕文化在这里肇始萌芽,精巧绝伦的手工业在这里繁衍孕育,巧夺天工的古建筑在这里星罗棋布。
纪录片以历史文化亮点为线索,通过对全景式的影像展现了晋城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积淀,向外界出示了一张关于古城文化的明信片。
本集从坩埚、蚕丝、大阳钢针以及阳城犁镜为切入点,阐释了晋城炼铁业和手工业的历史地位,展现出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纪录片中,画面和解说词作为融为一体的统一系统,体现的是彼此依存,互为依托的关系。
<一>借助解说词转场解说词:“当男人们在熊熊炉火前挥汗如雨、冶铁铸造的时候,留守在家里的女人们用灵巧的双手缫丝养蚕,编织出另一份辉煌”。
导演运用解说词流畅地实现画面转场,将铸铁的内容和手工业的内容自然地过渡,让观众更好地融进纪录片之中。
<二>解说词引导观众观看和思考画面上的重要内容据明代沈思孝《晋录》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 而对于泽州来说,发达的手工业正是豪商大贾赖以发家的第一桶金。
以古朴的木门、裂缝的石墩和象征吉祥的石器三个镜头唤起观众对泽商曾繁荣一时的历史回忆,更加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意味深长。
<三>用解说词表述过去或未来时,与画面相宜的契合点解说:“这就是第一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阳钢针。
大阳钢针是晋城手工制铁业的代表产品,它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
钢针虽小,却要经过72道工序。
对于一家一户来讲,一般每户只干一道工序,专业分工,各执一艺,流水作业,相关的一系列手工业都被带动起来”。
此处解说词的运用,形成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关系的契合点,自然地过渡,给人带来一种流畅舒服的感觉。
这一系列纪录片作为晋城古城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阐释,阐释的不仅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种积淀代代辈辈晋城人的文化精神。
晋城导游词

晋城导游词
晋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一份晋城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晋城,这座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城市。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您可以参观晋城博物馆,了解晋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另外,晋城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晋城古城、青莲寺、开化寺等,这些都是晋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除了历史文化,晋城还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晋城地处太行山脉,拥有许多壮丽的山脉、峡谷和瀑布。
其中最著名的是珏山、王莽岭和蟒河等。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山水之间的美妙。
晋城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
晋城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如晋城过油肉、高平烧豆腐、阳城肉罐肉等。
这些美食口味独特,让您的味蕾沉浸在晋城的独特风味中。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在游览晋城的过程中,请注意保护环境和文物。
让我们共同爱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让晋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得以永久保存。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在晋城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晋城》解说词之一文明肇始画外音: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带领着我的部落,沿着绛水而行,来到这个水草肥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人们称我为神农氏,也称我为炎帝。
当然,对于以后的人来说,这将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解说:当您把目光投向中国北部和中部的交汇之地,您会发现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条巨龙奔腾缠绕,沁河、丹河两条玉带蜿蜒贯通,这三山两河中镶嵌的这颗璀璨明珠,就是山西省晋城市。
晋城市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东南,地处津要,物产丰饶,下辖城区、高平、泽州、沁水、阳城、陵川六个县(市、区),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22万,既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又是一处历史悠久、适宜人居的福地。
晋城市旅游文物局局长刘金锋:八个特点,我们号称“八奇”。
一是太行山水,雄奇壮美;第二大特点就是原始生态,奇幽妙境,我们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蟒河自然保护区和历山自然保护区;第三个特点就是神话故乡,古老神奇;第四个特点就是围棋源地,石头传奇;第五个特点就是古建瑰宝,艺术奇葩;第六,沁河古堡,村落奇观;那么第七“奇”就是古战遗址,千古传奇;第八大特点就是当代创举,太行奇迹。
解说:山西,简称“晋”。
而在山西省诸多城市中,以“晋”冠名的城市唯有晋城,这是为什么呢?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韩、赵、魏三个势力庞大的卿大夫瓜分了曾经强盛的晋国,“置晋君于高都奉祀”。
在一个凄风苦雨的黄昏,晋国最后一名国君颠沛流离来到这里,勉强有了容身之地。
塔水河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两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
而高都遗址表明,早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较为成熟的农耕文化。
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建军: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我市又涌现了许多古遗址。
原来的统计资料记载有七十多处,“三普”结束以后增加到三百多处。
这些古遗址分布在我市的丹河和沁河两大(黄河的)支流之间,从时间上来说,涵盖了仰韶文化以及春秋和战国文化。
解说:晋城曾称建兴、建州、泽州。
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1985年4月,晋东南地区撤消,产生了新的晋城市。
这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普通村落,但是20世纪70年代一批考古工作者在地下挖出了一些打磨过的石头,说这是古人类曾经用过的石斧、石刀。
这些粗糙的工具上留着祖先们辛勤劳动的痕迹,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16000年到23000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细石器为特征的一种石器文化。
这个发现,使这个村落的名字成为考古学上的一个名词:下川文化。
石磨盘,石磨棒,是下川文化遗址中最令人兴奋的,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反映农业形成的萌芽阶段的考古资料。
有学者认为,下川石磨盘“中间由于多次研磨而下凹,显然是加工谷物的痕迹” 。
更有学者断言:“石磨盘在下川文化中的出现,代表着黄河流域黍作文化的先声,我国饮食文化的前兆。
”而同时,被认为人类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的埃及尼罗河流域也正用石镰收割野麦。
下川文化遗址的发现其实并不偶然。
下川坐落在历山的半山腰上,传说历山是中华文明先祖舜帝的故乡,“舜耕历山”的故事在这里人人皆知。
历山属于中条山脉。
舜王坪是历山的山颠,最高处海拔2358米。
此地得名源于古代舜王在此犁耕和放牧的传说。
在舜王坪最高处南天门,能望到逶迤远去的一线黄河。
有诗曰:“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
……黄河遥入望,天际一红霓。
”在历山连嶂迭起的山峰中,掩映着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这里被誉为“华北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山西省天然动植物园”。
也许是大自然的格外眷顾,在历山东面的阳城县境内,还有一处原始生态——蟒河。
这里山青水秀,洞幽沟深,森林覆盖率达到82%,目前发现野生动植物285种,素有“山西省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称。
一面是最原始、最纯美的自然风景,一面又是最神奇、最悠久的农耕传说,一面又是现代考古学充分考证的农业文明的先声——下川文化,这些似乎是那么不经意地联系在一起,但似乎又有了某种必然。
晋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秋旺:一个文明的最初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独特的先天条件,当然,更离不开人类的后天努力。
历山、蟒河生态原始,物华天宝,正好为舜王“渔于获泽,耕于历山”的传说,提供了合理的生存空间,而下川文化的考古发现,又使这些上古传说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真实。
解说:在晋城市陵川县的东面,有一座山势峻峭、沟峡深邃的峰峦,称棋子山,或谋棋山、谋棋岭。
最奇异处是山上有一片约6万平方米的地貌,山体表面布满一颗颗酷似围棋棋子的石头,真的可以称做“星罗棋布”。
天然棋石圆滑光洁,正面微凸,底面扁平,颜色基本分黑白两种。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有天然棋石的地方。
棋子山上有一个天然岩洞,人们称之箕子洞。
相传商末周初时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这里隐居,曾在洞中推演天文,谋棋博弈。
而民间流传的苇水村李老爹观棋“烂柯”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棋子山下这个秀丽的小山村就叫苇水村。
李老爹是古时村子里的一个樵夫。
传说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柴,见两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青石上下棋,遂驻足观看。
待樵夫准备离去时,却发现脚下的斧柄竟已朽烂。
正是“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
一局未竟,沧海桑田,令人感慨系之。
那么,陵川的棋子山,和中国围棋的起源有什么关系呢?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杨晓国:我们目前研究认为,围棋起源与距离现在大约3000多年以前的先民们,观天象,观象授时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棋子山呢,又和商末的箕子有联系,这个在方志中都有记载,就是说棋子山是商代箕子的隐居地。
直到明清时候,山上还保留着箕子的庙。
在谋棋岭呢,自然的就分布着一些天然的、围棋形状的、黑白分明的这样一些石子。
根据我们的看法,最早的围棋它并不是人工制造的,而应该就像陵川棋子山天然生成的,这样天然生成的石子,应该就是先人最早有了围棋之后的实际的棋具。
因此,我们认为,陵川棋子山一带,也就是淇水的源头一带,应该就是我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解说:历山巍巍,淇水潺潺。
舜耕历山和观棋烂柯的故事,在晋城浩瀚的民间传说中,只是“沧海一粟”。
凝聚中国古人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精神的古代三大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同样在晋城地区广为流传。
太行山古代又叫女娲山、皇母山。
离晋城市区不远处有座浮山,山东侧有座山峰叫磨儿山,山腰处有一个簸箕状平台,青山环抱,宛若天设神龛。
女娲宫正建于此。
东汉《风俗通义》中这样描述女娲:“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也。
”意思是说,人是女娲用黄土造出来的,不论富人穷人都是土做的。
而在西汉时的《淮南子》一书中又有女娲补天的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女娲宫北侧的山崖上,有“女娲氏炼石处”的摩崖石刻,这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处关于女娲补天的摩崖石刻,弥足珍贵。
女娲宫后面是“女娲窟”。
女娲窟是一个天然的崖石山洞,洞穴左侧有一道宽约半尺,从地面贯穿到顶部的巨大裂缝,让人联想到女娲补天神话中天顶塌陷的可怕情境。
洞外陡峭的山崖上有一层“五花石”,黑、白、黄、赤、青相间,则让人想起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石”。
这里附近的山崖上,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洞穴,有的长达数里。
洞中和洞前的台地,遗留有远古人类生活的堆积土层。
据《大清一统志》《泽州府志》《凤台县志》等典籍记载,这里曾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氏和她的部落生活聚居之地。
山西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孟繁仁:太行山,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呢,占的地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
因为什么呢,因为据史料记载,太行山又名皇母,又名女娲。
它最早的名字就是皇母山,女娲山。
“皇母”就是历代皇帝的母亲,“女娲”就是女娲的名字,以她的名字来直接命名。
那么女娲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伟大母亲,太行山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山。
解说:愚公移山是太行山的又一神话传说。
愚公当年要移的两座山,一座是太行,一座是王屋,晋城恰好在两山之间。
与《列子·汤问》记载的不同,这里流传的,却不是夸娥氏背山。
陵川古郊乡境内有两座窟窿山,两山相隔数十里,传说愚公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二郎神下凡把山担到了这里。
类似的传说很多,所以在晋城看到许多二郎庙也就不足为怪了。
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用五年时间拍摄了一部763分钟的纪录片,就叫《愚公移山》,他觉得只有这个片名才能反映出中国人的精神。
晋城处于大山包围之中,走出大山,是晋城人祖祖辈辈的心愿。
这里是陵川县锡崖沟村,这条穿山而过、全长7.5公里的挂壁公路,是由几代沟里人,靠手挖肩扛,历经三十年开凿出来的。
锡崖沟人被誉为当代愚公。
有人说,这条路是人类意志的雕塑,是需要怀着敬意行走的。
丹河是一条美丽而清澈的河流,它由北而南,蜿蜒于晋城境内约数百里之长,而后汇入黄河。
沿丹河溯流而上,便来到坐落于高平市西北的发鸠山,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发生地。
《山海经》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名精卫,相传炎帝少女游海溺死,化为鸟,常取西山之柘木填海,每夕常闻风雨声,日月不辍。
”这个传说,拾起一个弃失了的故事或史诗的碎片,说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死,于是化作精卫鸟,日夜从发鸠山上取柘木填海,要把大海填平。
古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晋城人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精卫鸟身上寄托了他们的志气。
其实,较精卫而言,晋城人最推崇的则是她的父亲——炎帝。
数千年前,一支人类部落在炎帝神农氏的带领下,游牧渔猎于古太行太岳一带。
这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像一个天然的孵化巢,很适合人类的生存。
于是神农氏和他的部落定居下来,别渔猎,烧蛮荒,制耒耜,教稼穑,拓土开疆,奠基农桑,从此荒芜的土地成为良田,农业成为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农民亦成为我们世代的衣食父母。
画外音:我常常望着天空,看着我的女儿飞来飞去。
我和我的部落留在了这里,在我们采集到的众多植物中,发现了一种“黍”的谷物,可以春天种植秋天收获;我们还发明了叫做“耒”“耜”的农具,还驯养了一种温顺的动物“羊”。
这样,我们就不用四处狩猎和漂泊了。
解说:炎帝神农氏和他的部落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是人类进程的一件大事情,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那么,农业文明的曙光为什么会产生于这片古老的土地?解说: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距今8500~3000年被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
据推算,当时的温度比现在大约高两度,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
具体从下川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看,至今依然存有原始森林,植物繁茂,动物众多,说明远古时期禾本科中的一些植物很可能已经成为人们采集并进行栽培的对象。
晋城境内的高平市,是目前我国有关神农传说、神农遗迹最为集中的区域,被誉为一个罕见的文物繁密、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品位很高的神农文化区。
高平市神农镇,以前叫团池乡。
1995年6月,在团池一古墓中发现的墓志铭上刻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团池村”字样,刻石时间为九百年前的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