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湿部化学与造纸助剂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造纸湿部化学简介

白水系统
白水系统是造成”顺利”与”不顺利”运 转的主因,湿部的问题主要就是白水中物 质浓度的增加,我们为了维持白水的质量 在可接受的程度,白水一直在由新鲜水稀 释也一直在排弃,因此更加重了白水系统 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每一次循环周期中详 细的记录白水状况,并且设定合适的白水 平衡状态是调控湿部化学的基础。
胶体粒子
随着水资源的紧缩与排放水要求的提升, 用水密闭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用水密闭化 的结果造成溶解和悬浮物质累积在水系统 中,组成了所谓的胶体粒子
胶体粒子若在系统中凝结会造成筛网堵塞、 网毯黏着或者纸面脏污甚至断纸频繁等负 面作用
胶体粒子与电荷
►任何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皆假设与水的电荷有 关,电荷的大小决定于从水中吸收的离子, 大部份制纸浆料中的固体是带负电荷,粒子 会因强电荷而稳定并保持分散,当电位降低 时粒子间会互相靠近,如加入添加物使系统 呈强电荷,粒子间会互相排斥并再分散,在 循环系统中,控制小粒子斥力是湿部化学最 适化的重要部份。
湿部化学的控制参数
► 沉淀控制 ► 适当的凝聚 ► 细小组分的留着与分布 ► 胶体粒子的状况 ► 白水系统的掌握
沉淀控制
湿部化学中一个重要部份,是将湿部循环系统内 和纸机上的沉降物减至最低,这需要使用微生物 控制和凝聚技术去维持纸机在最低的洗涤水量。
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在起源处处理,能避免微生物 在后段造成的伤害。
湿部对造纸有什么影响?
湿部检测项目
pH值检测-最基本的检测项目
电导率检测
电导率检测
白水中淀粉和COD含量
浆料水相的带电量
浆料水相的带电量
浆料固相的电位
浆料固相的电位
胶体滴定法
胶体滴定法
空气含量检测
滤水速度和留着率的测定
造纸湿部化学助剂

•1.3减少施胶剂的分解
胶料的吸附斌与纸料中齐组分的比表而积成正比.细小纤维和填料几有较高的比表 面积,
因此比纤维吸附更多的胶料。当细小组分留着不佳时,会有较多的胶料随之进入白 水。当白水温度较高和循环次数增加(即在白水中停留时间较长)时,胶料会发生分解, 从而降低施胶效果(见图5和图6)。使用助留剂可提高细小组分的留着,因而提高胶料的 留着,减少施胶剂的分解,提高施胶效率.
2.3 电荷补丁
当中等分子星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例如PEI)被 加入纸料时,它吸附于.带负电荷的纸料组分表面形成阳离 子补丁,这种阳离子补丁又吸附到相邻颗粒上带负电荷的 表面,因而产生絮凝(见图7)。上述作用称为电荷补丁机理。 利用电子力显微镜(AFM)可以观察到吸附在带相反电荷颗 粒表面的阳离子补丁的分子形状(见图18)。
造纸湿部化学助剂 —助留剂
Hot Tip
•
湿部化学助剂
• (1)功能性化学品,例如增干强剂、增湿强剂、施胶剂、 填料和色料等; • (2)过程化学品,例如助留剂、助滤剂、消泡剂和防腐 剂等。 • 它们总的目的在于提高纸机的操作性能和产品质量。 具体来说,包括改善纸的结构性质、表观性质、屏蔽和 阻抗性质(施胶度)、耐久性质、留着和滤水性质等。 纸页成形过程是湿部化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而助留剂 又是最重要的过程助剂。
2.4 微粒助留机理
•
微粒助留机理包括聚合物桥联和电荷中和。高分子量 阳离子聚合物(例如CPAM或阳离子淀粉)在纸机压力筛之前 被加入,阴离子微粒(例如膨润土或胶体硅)在压力筛之后 被加入。微粒助留系统比单一阳离子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助 留效果【图19】。阳离子聚丙烯酞胺共聚物的电荷密度和 胶体硅微粒的结构对助留效果也有明显影响【图20】CPAM 的阳离子化度为10%~15%和胶体硅的链接程度较高时,可获 得最住助留效果。
造纸原理 化学品 ——【造纸原理】

• 双重施胶:浆内和表面均施胶
(四)施胶剂 sizing agent
• 用于纸内施胶: • 松香胶类:松香胶、强化松香胶、合成胶、分散 松香胶等。 • 合成胶:中性施胶剂AKD、ASA等 • 用于纸面施胶: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聚乙烯 醇、羟甲基纤维素、动物胶、合成树脂等。
• 书p210
• 总(全程,真实)留着率(overall retention) :纸页 中固体物质质量与用白水稀释前从调浆箱中流出纸 料中固体物质质量的百分比。 (90~95%)。
• TR=(ms /Q×w )×WW/WP
• Ms-单位时间内纸卷上卷取的纸页的质量, kg/h • WW-纸页进入压榨部的宽度,m • WP-纸页在网上的宽度,m • WW/WP-该比值考虑弥补纸页从网部进入压榨部 时由于宽度不同而造成的损失 • Q-纸料在流浆箱堰口的流量,m3/h • W-流浆箱内纸料的浓度%
⑤加填:阻碍纤维接触
• 研究湿纸强度的意义
提高纸机车速: 不断头 纸机正常运行的条件,车速高,效率高
提高湿纸强度的措施
①配比长纤维多 ②纸料滤水好--提高干度 ③纸的匀度好,没有薄弱环节 ④提高打浆度,加强网部脱水,提高纸的干度 ⑤使用助留、助滤剂
(三)构成干纸强度的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1、基础: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和结合力(为 主)
内部施胶 ⑤添加亲水物质:增加纤维结合,提高干
强,干强剂、淀粉等
(四)影响纸的湿强度的因素
施胶减少水对纸的润湿程度,某种程度提高纸的湿强 度。 湿强剂:与纤维之间产生共价键(PEI);或在纤维 表面形成交联网络减少纤维吸水润张和移动(PAE, MF);或在纤维间产生不溶性的胶粘作用(UF, MF)。 湿强剂的用量和性质是决定湿强度的主要因素。 永久性抗水---损纸的处理困难,人民币纸的处理:蒸 煮 非永久性抗水:在抄纸过程有湿强度,目的是抄纸过 程不断头,成纸无湿强度 生活用纸:一定的湿强度
造纸湿部化学综述

造纸湿部化学综述造纸湿部化学综述(上)(2010-04-12 19:49:26)转载▼分类:湿部化学标签:杂谈造纸湿部化学是论述造纸浆料中的各种组成,如纤维、⽔、填料、化学助剂等在造纸机⽹部滤⽔、留着、成形以及在⽩⽔循环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反应与作⽤的规律,以及对纸机的运⾏和纸产品质量的影响。
对湿部化学过程建⽴⼀套全⾯控制技术,对浆料中的纤维性能、化学品的加⼊量和加⼊点进⾏控制,以满⾜⾼质量纸张和纸机运⾏的需要。
⽣产过程中的检测包括:对浆料的纤维特性,打浆质量,⽹前箱浆料特性,化学品的质量,⽩⽔特性,浆料的zeta电位和阳离⼦需求量,纸张质量等。
具体如下:1,有关浆料特性:纤维原料的特性包括长度、宽度、杂细胞含量,α—纤维素含量,多戊糖含量、卡伯值、灰份等。
长度、宽度、杂细胞含量,对纤维的絮聚,脱⽔作⽤有影响,α—纤维素、多戊糖、卡伯值体现纤维表⾯⽀链多少,游离羟基情况。
2,有关打浆质量:成浆的特性即成浆的打浆度、湿重,间接反映纤维⽐表⾯积⼤⼩、滤⽔性、细纤维化程度、平均长度,对浆料的成形,脱⽔有影响。
3,有关化学品:湿部常⽤的化学品有,助留剂,助滤剂,⼲强剂,湿强剂,施胶剂,浆内淀粉,喷淋淀粉,染料,保洁剂,硫酸铝,填料,消泡剂,杀菌剂等。
对化学品的研究主要是看它们的电性,ph值,分⼦量,浓度,粘度,以及它们和纤维之间的反应特性。
4,有关流浆箱内浆料的特性:包括打浆度、湿重、⽔位、pH值、浓度、灰份等,以确定浆料的脱⽔性能;流速,酸碱程度,含⽔量,填料的含量,以确定湿部化学条件。
5,有关⽩⽔的特性:包括浓度、pH 值、灰份等,以确定湿部化学反应后,酸碱度的变化情况,纤维、填料的留着情况。
6,有关zeta电位和阳离⼦需求量:纸浆固体表⾯均带有电荷(通常是负电荷),带电的表⾯⾃然会吸附溶液中的异电离⼦在其周围形成由紧密层和扩散层组成“双电层结构”。
紧密层中的离⼦与固体表⾯有较强的吸引⼒,它们随表⾯⼀起运动组成⼀个统⼀体。
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8.4.ppt

造纸湿部助剂
浆内施胶剂-松香胶、AKD、ASA 助留助滤剂-明矾、PAM、阳离子淀粉、膨润土、硅藻土 干强剂-改性淀粉、PAM、瓜尔胶、干酪素 湿强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双醛淀粉、PAE 浆内消泡剂-聚醚类、脂肪酸酯类、有机硅类 柔软剂-表面活性剂、高碳醇、有机硅高分子 分散剂-PEO、PAM等 色料-有机和无机颜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 表面施胶剂-氧化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PVA
内容
• 1、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 2、造纸主要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 • 3、纸料的助留助滤 • 4、非纤维添加物质的应用 • 5、白水处理系统
1、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 造纸湿部:从纸料制备到纸页成形的这段工序,包括纸料的制备、纸页 的成形和压榨。
什么是湿部 化学???
湿部化学是研究造纸湿 部添加的化学品与各组 分对纸机网部滤水、留 着、成形以及在白水循 环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 规律,以及对纸机运行 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
造纸湿部化学的首要任务
研究纸料各组分之间的主要反应,如吸附、絮聚与分散等,及纸料组分的各种表面现象。
在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纸 组分:
整根纤维和细小纤维,如射线 细胞、纤维碎片和细小纤维
在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 纸料组分:
填料粒子,尤其是填料粒子 的聚集体
PAM
在0.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纸 料组分:
长纤维 长=3,500 µm
短纤维 宽=22 µm 长纤维 宽=36 µm
助留剂 凝结剂
钛白粉
0.25 µm
短纤维 长=1,200 µm
树脂/胶 粘物
1 µm
高岭土
0.3 - 2.0 µm
PCC
0.2 - 1.0 µm
松香胶
造纸湿部化学品

碳酸钙
碳酸钙来源广泛,也是最为常见的矿物。矿源有方解石、白云 石、白垩、大理石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 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GCC(研磨碳酸钙)及PCC(沉淀 碳酸钙)两种。 碳酸钙用于造纸填料其优点是白度高,颗粒细,能显著提高纸 页不透明度,油墨吸收性好, 且能使纸张结构紧密有光泽。
通过改变磨珠的添加量、 进出磨机的流量,磨盘的 转速,可以控制GCC的粒 径大小,以此达到不同的 使用需求。
天然填料:GCC、滑石粉、白土、钛白粉等 人造填料: PCC、硫酸钡、其他合成填料
加填的作用
• • • • • 1、填充纸页空隙,提高纸页平滑度、匀度 2、增加纸张的白度、不透明度 3、提高印刷适应性,并防止透印 4、增加尺寸稳定性 5、价格远低于纤维,可降低造纸张成本
加填的负面影响
• • • • • • 1、纸张强度下降 2、对网部等设备的磨蚀 3、印刷时出现掉粉现象 4、嵩度下降 5、对内部施胶效果的影响 6、形成纸张的两面差
OBA增白机理
• OBA可以归属为阴离子直接染料。在不用阳离子 添加剂帮助的情况下,它们可以长久的有效的形 成氢键结合并附着在纤维素上。
• 共轭双键可吸收波长340-380nm的部份紫外线能 量,转化成波长400-460nm的可见光,也就是吸 收人眼看不到的紫外光,并将能量转化成人眼可 见的蓝紫色光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可见光增加, 而且紫蓝色的光可使人眼的感觉更白。
AKD的施胶过程
AKD粒子在纤维表面吸附; AKD粒子在加热时固化并转 向伸展; 经过一段时效AKD粒子定向 排列,形成疏水表面。
NaOH
• 对人体皮肤有腐蚀作用,接触到时需及时 用大量清水清洗
• 作用:
• 1、调节自转化淀粉等的PH值 • 2、对设备进行清洗(碱洗)
ppt课件-3 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

6
(3)针对我国纤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和造纸行 业大量利用草类纤维和再生纤维的现状,我 国造纸化学品行业将更注重开发和推广草类 纤维添加剂和再生纤维添加剂。
• 用Washburn毛细管上升方程式表示 。
21
施胶理论--Washburn 方程:
• 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速度R
• L--浸透深度(cm);
• t--浸透时间(s);
• --液体比表面能自由能,(N/cm);
• --液体粘度(Pa.s);
• r--毛细管半径(cm);
• --液、固两相间接触角(度)。
20
(三)渗透 • 水通过渗透或吸收进入纸页。 • 水能使氢键结合遭到破坏、纤维松弛、网络润胀
以及孔隙和毛细管的尺寸发生变化等。
• 组成纸页的纤维是多孔性物质,纤维与纤维之间 又存在许多间隙,液滴在纸页上由于毛细管作用, 首先使纤维湿润再沿毛细管向四周渗透,渗透速 度取决于液体的性质(表面张力和黏度)和纸页的结 构(毛细管半径、长度、纸页紧度、孔隙率)及表面 性质 。
15
纸页抗拒液滴润湿的方法
1、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 2、增加液滴本身的内聚力 • 内聚力是液滴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一
般不予改变。 • 唯一的方法是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
而内聚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 取决于两相间接触角的大小。
16
液滴在纸面上 三相交界面的受力状况
sv = sL + Lv cos
合我国国情的专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产品也有较 大差距; ③销售成本偏高、产品微利; ④科技投入不足。 ⑤使用对象多是中小型造纸企业及中低档纸种,大型 纸机上或高档纸上及大型先进生产线、引进生产线 仍多使用进口化学品。
造纸湿部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造纸湿部化学原理及其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湿部化学涉及纸浆悬浮液中的多种组分在湿状态下的相互作用,对纸张的最终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章从纤维间的相互作用、添加剂的功能、胶体与界面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湿部化学在优化纸张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造纸;湿部化学;纤维相互作用;添加剂;胶体与界面化学一、引言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造纸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技术化和自动化的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湿部化学作为造纸科学的核心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部化学主要研究纸浆悬浮液中的纤维、填料、添加剂和水在湿状态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二、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原理(一)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在纸浆悬浮液中,纤维是构成纸张的基本单元。
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纸张的强度、松厚度和其他物理性能。
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氢键、范德华力和机械交织力等。
在湿部化学中,通过调节纸浆的pH值、添加助剂等方式,可以改变纤维表面的电荷分布和润湿性,从而影响纤维间的相互作用。
(二)添加剂的功能造纸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种类繁多,包括助留剂、助滤剂、增强剂、施胶剂等。
这些添加剂在湿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助留剂可以提高细小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增强剂可以增加纸张的强度,施胶剂则可以改善纸张的防水性能。
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纸张的最终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胶体与界面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是湿部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纸浆悬浮液中的纤维、填料和添加剂都可以看作是胶体粒子。
这些胶体粒子在悬浮液中的稳定性、聚集状态和相互作用都受到胶体化学原理的支配。
界面化学则研究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纤维与水、纤维与添加剂、添加剂与水等界面上的吸附、润湿和分散等现象。
三、造纸湿部化学的应用(一)优化纸张性能通过湿部化学的调控,可以优化纸张的多种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之间,
一般会通过静电吸引和范德华力紧 密结合在一起,在该区域内电位很 快下降。流体动力滑移面一般存在 于紧密结合的相反离子和紧临表面 的不动层溶剂分子与溶液其余部分 之间。无秩序体系为扩散层,也称 为“古伊—查普曼”区域,在此区 域内电位的下降速度比不动层电位 下降速度小,电位下降到溶液内部 深处,其电位变为“0”。在不动层 (stern)和古伊-查普曼的分界界 面的电位称为Zeta电位,也称双 电层电位。
古伊-查普曼界面
不动层(stern层) 扩散层(古伊- 查普曼区域)
7
➢ 双电层的重要性 疏水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依赖于悬浮颗粒间的排斥力和吸 引力的相对大小,以及可能发生的颗粒间的碰撞。 相同化学组成的粒子之间总存在有范德华吸引力;如果 胶粒带有相同电荷时,由于双电层的作用而产生静电排 斥力。相反电荷的双电层则会产生吸引,所以稳定作用 和不稳定作用力受吸附聚合电解质的影响。
8
二、胶体稳定性理论 胶体的稳定性就是胶体系统对于条件变化的抵抗力,即 胶体系统从一种状态(如分散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 凝胶状态)的难易程度。 DLVO理论(经典):认为胶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即范德华力;也存在着互相排斥力,即双电层重叠时的静 电排斥力。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就决定了溶胶的稳定性。 当粒子间的吸引力占主导时,溶胶发生聚沉;当静电排斥 占优势,且能阻止粒子因碰撞而聚沉时,溶胶处于稳定状 态。该理论定量地解释了溶胶地凝聚现象。
9
➢ 胶体的稳定性与凝聚
10
2.3造纸主要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 (1)水-造纸过程中最基本的介质
羧基在水中的离子化:纤维羧基可离子化,影响纤维的 表面电荷,因而对湿部化学非常重要。湿部系统pH影响羧 基的电离平衡,pH增加[COO-]增加而[COOH]减少,系 统pH降低则结果相反。 水的电导率:电导率是空间相距1cm物质的导电能力。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单位S/m(西门子/米)。 在造纸湿部化学测量中,常用单位为uS(微西门子) /cm或mS(毫西门子)/cm.
14
➢ 阔叶木:阔叶木纤维比针叶木纤维短(1~2mm),但仍 有很强的水中絮凝倾向,其直径也接近胶体粒径大小 (10~40um),阔叶木含有很高比例的非纤维成分,这对 造纸过程和纸的性能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纤维化学 ➢ 化学组成:纤维和细小纤维的许多造纸化学性能取决于
它们的化学组成,木浆纤维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 素和有机溶剂抽提物,各物质在木材中的相对含量为40 %~50%纤维素,20%~30%半纤维素,20%~30% 木素,1%~10%的抽提物。
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2.1基本概念
➢ 造纸湿部:造纸生产中从纸浆流送到形成湿纸幅的部湿部化学:论述造纸湿部系统中各种组分(纤维、细 小纤维、水、填料、化学助剂等)在纸机网部滤水、留着、 成形以及白水循环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上述 因素对纸机运行和纸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
2
2.2 造纸湿部化学基础理论
一、扩散双电层理论 表面电荷产生的原因:
➢ 极性基团的电离; ➢ 吸附离子的作用; ➢ 晶格内部缺陷; ➢ 构成晶格的离子产生部分电离。
粒子表面带电后,必然吸附等电量的反号粒子在其周 围,在紧靠带电固体表面处形成了特殊的一层表面层双电层。
5
以植物纤维为例: 在造纸湿部体系中,纤维表面电荷由纤维表面可电离 基团(羧基和磺酸盐)电离以及半纤维素、溶解木素、 助留剂和阳离子淀粉等物质分子在其表面上吸附产生。 带电纤维粒子表面,必然要吸引等电量的反号粒子在 它周围。在紧靠纤维表面处形成了特殊的一层表面层— —双电层。
15
三种木材的化学组成(%,质量分数)
16
➢ 纤维素:木纤维的主要结构组成成分,纤维素分子链 很长,一根纤维大约由l0000个葡萄糖单元组成,纤 维表面的纤维素链含有羟基,羟基不仅参与纸中纤维 间结合,而且也强烈地与水反应(表面羟基和内部纤 维壁羟基),对纤维的润胀很重要。
13
水的硬度:描述水中溶解的离子及其影响程度的参数, 反映了水的含盐特性,其值为水中钙、镁、铁、铝、锰、 锶等溶解盐类的总量,用mmol/L表示。 (2)造纸纤维 用于造纸纤维包括矿物的、动物的、合成的以及植物纤 维,但植物纤维是最重要的,木纤维最为有用,在美国, 针叶木和阔叶木的应用比例大约为2:1。 纤维形态 ➢ 针叶木:主要特征是纤维长约3~7mm,当悬浮在水中时 引 起 絮 凝 , 纤 维 宽 度 或 直 径 为 20 ~ 50um , 壁 厚 为 3 ~ 7um,纤维直径大约在类胶体粒径的范围内,具有相对 高的表面而积。
电导率/mS·cm-1 1.7 8.2 16.0 30.2 57.3 105 179
12
其换算式为:1 mS/cm=1000 uS/cm。 造纸厂水电导率变化很大,小于1000 uS/cm-非常洁净 湿部系统,2000 uS/cm比较洁净系统,高度封闭循环的 系统电导率可超过10000 uS/cm。 影响系统电导率的因素: ✓ 过程流线中的腐蚀性物质; ✓ 来自制浆和漂白工段的携带物(非过程物质); ✓ 白水封闭系统产生的溶解物质。
11
造纸湿部系统含有各种各样可导电的可溶性物质,大多 数为无机盐。但由于白水中的杂质较多,直接测量溶解盐 误差较大,一般测量白水电导率。
通过测定可判断白水中无机、有机可溶离子的含量。通 常可溶性盐的浓度与其电导率的关系是线性的。
NaCl溶液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
浓度/%
0.10 0.50 1.00 2.00 4.00 8.00 16.0
1
➢ 胶体和胶体系统:处于分散状态的特殊物质,或指该物质 的分散状态。由这些分散状态物质组成的系统称为胶体系 统。粒径1~100nm(也有1~1000nm)范围属胶体颗粒 (至少有一维尺寸)。胶体粒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 面电荷,其分散状态是处于粗大分散状态(悬浮液)和分 子分散状态(真溶液)之间的一种分散状态。 类胶体:当粒子分散度超过1um时,也具有胶体性质。 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一种特殊物质。以 分散相颗粒有一定大小为特征,胶体体系是两相或多相不 均匀分散体系。 造纸湿部化学研究对象就是以浆料纤维、细小纤维、填 料和化学助剂等组成的胶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