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湿部化学基本理论及助留助滤研究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造纸湿部化学基本理论及助留助滤研究的基本方法

造纸湿部化学基本理论及助留助滤研究的基本方法
!*- "#$%&’()% *+)%,%-%( #. /,0&% *+1-)%$234&5+6, 7,5+25+0 3*245*+ 8&,+59 2: ;,5+<,+ *+)%,%-%( #. /,0&% *+1-)%$2, ;,5+<,+ 64422238&,+5=
B;43 7EF 9:5&(’2&: 2#34356789 6:3;89 ;< =36 35> ?:34@?7A 75> @6B 83B378?:@5C ?;56356B 783 >3B?8@D3> >367@A3>, E7876GB GB3> <;8 836356@;5 75> >87@57C3 ;< =36 35> 75> 6:3@8 3HE38@43567A 436:;>B I7AG3> @5 A7D 76 :;43 75> 7D8;7> 783 @568;>G?3>-
! 电位
测定, 后者主要用于微细 纤 维 、 填料以及排水中固
幅中细小组分的留着。压力脉冲越大和浓度越低, 最终的细小组分留着率越低。 机械截留或过滤仅对纸料的纤维部分有效, 为 了增加纸幅中细小组分的留着和分布均匀, 必须将
图 3
$ 种动电现象的相互关系
造纸化学品
!""#( !)
@ #? @
细小粒子直接粘附在纤维表面, 以使细小组分跟着 纤维一起留住或形成足够大的细小絮聚体, 被形成 的纸页有效地过滤 出 来 。 这 可 通 过 胶 体 絮 聚 来 实 现。

高手教你如何把造纸中性施胶剂AKD更多留住

高手教你如何把造纸中性施胶剂AKD更多留住

高手教你如何把造纸中性施胶剂AKD更多留住智桥导读:中碱性条件下,湿部系统有较多阴离子垃圾,用好助留助滤剂对在中碱性条件下完成施胶有重要意义。

本小文来自某大型企业一资深工程师写的几点心得。

1)助留、助滤体系近年来,在同一个纸种上采用多种化学添加剂已成为一种趋势。

而中性施胶技术本身就是一系列化学添加剂的协同应用技术。

为了真正弄清化学添加剂的协同应用机理,科研工作者对造纸湿部化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如湿部Zeat电位、絮凝机理研究等。

同时也开发了许多千纸湿部化学助留系统。

如瑞典Eka-Nobel公司开发的由BMA(硅溶胶)BMB(阳离子淀粉)组成的Compozil多功能湿部化学系统,能大大地提高填料的留着率,改进湿部成形;英国联合胶体公司推出的PERCOL双聚合物助留剂及HYDROCOL系列微粒助留剂,在取得助留助滤效果的同时,也对纸张的成形大有改进。

在中性抄造中采用阳离子淀粉和PAM组成的双元助留体系,更是已得到世界各造纸企业的广泛采用。

中性施胶剂AKD本身留着率很低,必须借助其它助留剂,以提高其的留着率。

通常采用较多的是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和阴离子PAM或阳离子PAM组成的双元助留体系,帮助AKD留着在纤维上。

其中,阳离子助剂部分地中和造纸体系中的阴离子子杂质,而对阴离子组份起保护作用。

2)助留、助滤体系的应用从助留、助滤的絮凝机理可知:既要保持适当的絮凝以提高助留、助滤效果,又要避免过分絮凝以保持纸页的强度和匀度。

这是助留、助滤体系应用技术的关键。

阳离子淀粉的选择最好是选用高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

取代度(DS)越高对浆料的絮凝作用越强。

在中性施胶系统中,选用取代度0.03~0.04为宜;添加量的确定应根据纸机、产品、原料等实际情况,在正式应用前先做试验,找出最佳的添加量。

在此添加量下,既能明显提高助留、助滤效果,又不影响纸张的物理强度和匀度。

高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的添加量一般为0.25~1.0%添加浓度的确定一般≤1%,薄型纸约为0.5%。

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5、造纸湿部化学的发展趋势
5.1 酸性抄纸向碱性抄纸转换及引起的湿部助剂的变化 5.2 用湿部化学解决二次纤维(废纸)使用中产生的问题 5.3 针对不同的纸浆开发各种专用湿部助剂 5.4 开发环保型的新型助剂,提高助剂的效率 5.5 开发高效助留助滤体系,改善纸张匀度 5.6 建立完善的湿部化学测量与控制系统
功能助剂:如施胶剂、干强剂、湿强剂、柔软剂、增白剂、染 料等。添加这类助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
4、湿部化学与纸张性能和运转性能的关系
4.1 湿部化学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结构性能
定量、匀度、两面差、平滑度和透气度 机械性能
主要影响纤维间的结合强度,对纤维自身强度影响很小 表观性能
纸料的滤水性能
所采用的助留助滤体系决定着纤维与细小纤维及细小纤维之 间的絮聚体的结构,也就决定了纸料在纸机上的滤水性能。
沉积物和结垢
沉积物和结垢通常是由湿部化学失控引起的,如添加剂过量、 电荷不平衡、化学品不匹配等会导致胶体絮聚、树脂沉积, 结垢等。
泡沫和夹杂的空气
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力的存在,导致泡沫的产生,引起纸料 滤水性下降,腐浆增加等。了解泡沫产生的根源,并找出解 决的办法。
5.4 发展环保型的新型助剂,提高助剂的作用 效率
利用可再生资源,经改性或接枝共聚开发环保、高效的湿部 助剂,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如许多湿部助剂含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利的成分,并且效 率不高。
5.5 开发高效助留助滤体系,改善纸张匀度
为提高纸料滤水性能和留着率,开发具有抗剪切能力或重聚 能力更强的微粒助留助滤体系。
胶体粒径:1~100nm
2、湿部化学的研究内容
纸料是以水为介质、纤维为主体的悬浮液,根据不同纸张的 要求,纸料还可能含有填料、施胶剂、染料、各种助剂和由 生产用水带入的电解质等,因此湿部化学研究中相当重要的 内容是各种造纸化学品。

造纸湿部化学简介

造纸湿部化学简介

白水系统
白水系统是造成”顺利”与”不顺利”运 转的主因,湿部的问题主要就是白水中物 质浓度的增加,我们为了维持白水的质量 在可接受的程度,白水一直在由新鲜水稀 释也一直在排弃,因此更加重了白水系统 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每一次循环周期中详 细的记录白水状况,并且设定合适的白水 平衡状态是调控湿部化学的基础。
胶体粒子
随着水资源的紧缩与排放水要求的提升, 用水密闭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用水密闭化 的结果造成溶解和悬浮物质累积在水系统 中,组成了所谓的胶体粒子
胶体粒子若在系统中凝结会造成筛网堵塞、 网毯黏着或者纸面脏污甚至断纸频繁等负 面作用
胶体粒子与电荷
►任何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皆假设与水的电荷有 关,电荷的大小决定于从水中吸收的离子, 大部份制纸浆料中的固体是带负电荷,粒子 会因强电荷而稳定并保持分散,当电位降低 时粒子间会互相靠近,如加入添加物使系统 呈强电荷,粒子间会互相排斥并再分散,在 循环系统中,控制小粒子斥力是湿部化学最 适化的重要部份。
湿部化学的控制参数
► 沉淀控制 ► 适当的凝聚 ► 细小组分的留着与分布 ► 胶体粒子的状况 ► 白水系统的掌握
沉淀控制
湿部化学中一个重要部份,是将湿部循环系统内 和纸机上的沉降物减至最低,这需要使用微生物 控制和凝聚技术去维持纸机在最低的洗涤水量。
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在起源处处理,能避免微生物 在后段造成的伤害。
湿部对造纸有什么影响?
湿部检测项目
pH值检测-最基本的检测项目
电导率检测
电导率检测
白水中淀粉和COD含量
浆料水相的带电量
浆料水相的带电量
浆料固相的电位
浆料固相的电位
胶体滴定法
胶体滴定法
空气含量检测
滤水速度和留着率的测定

造纸湿部化学助剂

造纸湿部化学助剂

•1.3减少施胶剂的分解
胶料的吸附斌与纸料中齐组分的比表而积成正比.细小纤维和填料几有较高的比表 面积,
因此比纤维吸附更多的胶料。当细小组分留着不佳时,会有较多的胶料随之进入白 水。当白水温度较高和循环次数增加(即在白水中停留时间较长)时,胶料会发生分解, 从而降低施胶效果(见图5和图6)。使用助留剂可提高细小组分的留着,因而提高胶料的 留着,减少施胶剂的分解,提高施胶效率.
2.3 电荷补丁
当中等分子星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例如PEI)被 加入纸料时,它吸附于.带负电荷的纸料组分表面形成阳离 子补丁,这种阳离子补丁又吸附到相邻颗粒上带负电荷的 表面,因而产生絮凝(见图7)。上述作用称为电荷补丁机理。 利用电子力显微镜(AFM)可以观察到吸附在带相反电荷颗 粒表面的阳离子补丁的分子形状(见图18)。
造纸湿部化学助剂 —助留剂
Hot Tip

湿部化学助剂
• (1)功能性化学品,例如增干强剂、增湿强剂、施胶剂、 填料和色料等; • (2)过程化学品,例如助留剂、助滤剂、消泡剂和防腐 剂等。 • 它们总的目的在于提高纸机的操作性能和产品质量。 具体来说,包括改善纸的结构性质、表观性质、屏蔽和 阻抗性质(施胶度)、耐久性质、留着和滤水性质等。 纸页成形过程是湿部化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而助留剂 又是最重要的过程助剂。
2.4 微粒助留机理

微粒助留机理包括聚合物桥联和电荷中和。高分子量 阳离子聚合物(例如CPAM或阳离子淀粉)在纸机压力筛之前 被加入,阴离子微粒(例如膨润土或胶体硅)在压力筛之后 被加入。微粒助留系统比单一阳离子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助 留效果【图19】。阳离子聚丙烯酞胺共聚物的电荷密度和 胶体硅微粒的结构对助留效果也有明显影响【图20】CPAM 的阳离子化度为10%~15%和胶体硅的链接程度较高时,可获 得最住助留效果。

造纸湿部化学综述

造纸湿部化学综述

造纸湿部化学综述造纸湿部化学综述(上)(2010-04-12 19:49:26)转载▼分类:湿部化学标签:杂谈造纸湿部化学是论述造纸浆料中的各种组成,如纤维、⽔、填料、化学助剂等在造纸机⽹部滤⽔、留着、成形以及在⽩⽔循环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反应与作⽤的规律,以及对纸机的运⾏和纸产品质量的影响。

对湿部化学过程建⽴⼀套全⾯控制技术,对浆料中的纤维性能、化学品的加⼊量和加⼊点进⾏控制,以满⾜⾼质量纸张和纸机运⾏的需要。

⽣产过程中的检测包括:对浆料的纤维特性,打浆质量,⽹前箱浆料特性,化学品的质量,⽩⽔特性,浆料的zeta电位和阳离⼦需求量,纸张质量等。

具体如下:1,有关浆料特性:纤维原料的特性包括长度、宽度、杂细胞含量,α—纤维素含量,多戊糖含量、卡伯值、灰份等。

长度、宽度、杂细胞含量,对纤维的絮聚,脱⽔作⽤有影响,α—纤维素、多戊糖、卡伯值体现纤维表⾯⽀链多少,游离羟基情况。

2,有关打浆质量:成浆的特性即成浆的打浆度、湿重,间接反映纤维⽐表⾯积⼤⼩、滤⽔性、细纤维化程度、平均长度,对浆料的成形,脱⽔有影响。

3,有关化学品:湿部常⽤的化学品有,助留剂,助滤剂,⼲强剂,湿强剂,施胶剂,浆内淀粉,喷淋淀粉,染料,保洁剂,硫酸铝,填料,消泡剂,杀菌剂等。

对化学品的研究主要是看它们的电性,ph值,分⼦量,浓度,粘度,以及它们和纤维之间的反应特性。

4,有关流浆箱内浆料的特性:包括打浆度、湿重、⽔位、pH值、浓度、灰份等,以确定浆料的脱⽔性能;流速,酸碱程度,含⽔量,填料的含量,以确定湿部化学条件。

5,有关⽩⽔的特性:包括浓度、pH 值、灰份等,以确定湿部化学反应后,酸碱度的变化情况,纤维、填料的留着情况。

6,有关zeta电位和阳离⼦需求量:纸浆固体表⾯均带有电荷(通常是负电荷),带电的表⾯⾃然会吸附溶液中的异电离⼦在其周围形成由紧密层和扩散层组成“双电层结构”。

紧密层中的离⼦与固体表⾯有较强的吸引⼒,它们随表⾯⼀起运动组成⼀个统⼀体。

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8.4.ppt

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8.4.ppt

造纸湿部助剂
浆内施胶剂-松香胶、AKD、ASA 助留助滤剂-明矾、PAM、阳离子淀粉、膨润土、硅藻土 干强剂-改性淀粉、PAM、瓜尔胶、干酪素 湿强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双醛淀粉、PAE 浆内消泡剂-聚醚类、脂肪酸酯类、有机硅类 柔软剂-表面活性剂、高碳醇、有机硅高分子 分散剂-PEO、PAM等 色料-有机和无机颜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 表面施胶剂-氧化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PVA
内容
• 1、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 2、造纸主要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 • 3、纸料的助留助滤 • 4、非纤维添加物质的应用 • 5、白水处理系统
1、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 造纸湿部:从纸料制备到纸页成形的这段工序,包括纸料的制备、纸页 的成形和压榨。
什么是湿部 化学???
湿部化学是研究造纸湿 部添加的化学品与各组 分对纸机网部滤水、留 着、成形以及在白水循 环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 规律,以及对纸机运行 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
造纸湿部化学的首要任务
研究纸料各组分之间的主要反应,如吸附、絮聚与分散等,及纸料组分的各种表面现象。
在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纸 组分:
整根纤维和细小纤维,如射线 细胞、纤维碎片和细小纤维
在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 纸料组分:
填料粒子,尤其是填料粒子 的聚集体
PAM
在0.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纸 料组分:
长纤维 长=3,500 µm
短纤维 宽=22 µm 长纤维 宽=36 µm
助留剂 凝结剂
钛白粉
0.25 µm
短纤维 长=1,200 µm
树脂/胶 粘物
1 µm
高岭土
0.3 - 2.0 µm
PCC
0.2 - 1.0 µm
松香胶

造纸湿部化学与造纸助剂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造纸湿部化学与造纸助剂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6
颗粒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之间,
一般会通过静电吸引和范德华力紧 密结合在一起,在该区域内电位很 快下降。流体动力滑移面一般存在 于紧密结合的相反离子和紧临表面 的不动层溶剂分子与溶液其余部分 之间。无秩序体系为扩散层,也称 为“古伊—查普曼”区域,在此区 域内电位的下降速度比不动层电位 下降速度小,电位下降到溶液内部 深处,其电位变为“0”。在不动层 (stern)和古伊-查普曼的分界界 面的电位称为Zeta电位,也称双 电层电位。
古伊-查普曼界面
不动层(stern层) 扩散层(古伊- 查普曼区域)
7
➢ 双电层的重要性 疏水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依赖于悬浮颗粒间的排斥力和吸 引力的相对大小,以及可能发生的颗粒间的碰撞。 相同化学组成的粒子之间总存在有范德华吸引力;如果 胶粒带有相同电荷时,由于双电层的作用而产生静电排 斥力。相反电荷的双电层则会产生吸引,所以稳定作用 和不稳定作用力受吸附聚合电解质的影响。
8
二、胶体稳定性理论 胶体的稳定性就是胶体系统对于条件变化的抵抗力,即 胶体系统从一种状态(如分散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 凝胶状态)的难易程度。 DLVO理论(经典):认为胶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即范德华力;也存在着互相排斥力,即双电层重叠时的静 电排斥力。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就决定了溶胶的稳定性。 当粒子间的吸引力占主导时,溶胶发生聚沉;当静电排斥 占优势,且能阻止粒子因碰撞而聚沉时,溶胶处于稳定状 态。该理论定量地解释了溶胶地凝聚现象。
9
➢ 胶体的稳定性与凝聚
10
2.3造纸主要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 (1)水-造纸过程中最基本的介质
羧基在水中的离子化:纤维羧基可离子化,影响纤维的 表面电荷,因而对湿部化学非常重要。湿部系统pH影响羧 基的电离平衡,pH增加[COO-]增加而[COOH]减少,系 统pH降低则结果相反。 水的电导率:电导率是空间相距1cm物质的导电能力。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单位S/m(西门子/米)。 在造纸湿部化学测量中,常用单位为uS(微西门子) /cm或mS(毫西门子)/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位
测定, 后者主要用于微细 纤 维 、 填料以及排水中固
幅中细小组分的留着。压力脉冲越大和浓度越低, 最终的细小组分留着率越低。 机械截留或过滤仅对纸料的纤维部分有效, 为 了增加纸幅中细小组分的留着和分布均匀, 必须将
图 3
$ 种动电现象的相互关系
造纸化学品
!""#( !)
@ #? @
细小粒子直接粘附在纤维表面, 以使细小组分跟着 纤维一起留住或形成足够大的细小絮聚体, 被形成 的纸页有效地过滤 出 来 。 这 可 通 过 胶 体 絮 聚 来 实 现。
!*- "#$%&’()% *+)%,%-%( #. /,0&% *+1-)%$234&5+6, 7,5+25+0 3*245*+ 8&,+59 2: ;,5+<,+ *+)%,%-%( #. /,0&% *+1-)%$2, ;,5+<,+ 64422238&,+5=
B;43 7EF 9:5&(’2&: 2#34356789 6:3;89 ;< =36 35> ?:34@?7A 75> @6B 83B378?:@5C ?;56356B 783 >3B?8@D3> >367@A3>, E7876GB GB3> <;8 836356@;5 75> >87@57C3 ;< =36 35> 75> 6:3@8 3HE38@43567A 436:;>B I7AG3> @5 A7D 76 :;43 75> 7D8;7> 783 @568;>G?3>-
评价湿部助留助滤常用的一些仪器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 造纸; 湿部; 化学助留助滤; 研究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0+#$12’3 ’%/ 4#5#’(2+1%6 7#&+,/5 ,- 4#&#%&1,% ’%/ 8(’1%’6# !"#$ %&’()’*+ ,-. /&’(012
! 桥联絮凝作用 ’:4/;2/02 (9*++,)-./*01。是一些
高分子量、 低电荷密度的聚合物与胶体颗粒之间的 作用。高分子量的聚电解质首先吸附于胶体颗粒表 面, 未被吸附的部分形成一些链节和链环伸向悬浮 液介质,随后 这 些 链 节 和 链 环 吸 附 在 另 外 的 颗 粒 上, 从而形成絮聚物 ’见图 <1。
$%!%! 细小组分的胶体絮聚
在造纸过程中, 胶体絮聚是细小组分留着的主 要机理, 包括由纯细小组分形成的絮凝物以及含有 纤维的细小组分絮凝物。在后者中, 细小纤维吸附 在表面上, 这些细小组分随着纤维在纸机成形部被 固定并结合在成形浆垫中。 纯纤维絮凝是不希望出现的,在造纸过程中应尽 量避免。造纸应促进细小纤维和纤维间的絮凝。 为了使细小纤维在纸幅中分布均匀, 只要在纸 页成形之前, 大多数细小组分 粘 附 在 纤 维 上 , 就可 实现这一点, 如果仅由细小组分形成的絮凝物通过 机械截留而留着,只有当纸页形成之后才可进行, 这样 & 先形成的纸幅中细小组分对纸页的两面性影 响不大。希望细小组分均匀分布的另一原因是由于 化学添加剂倾向于吸附在细小组分上, 为了使化学 添加剂有良好的分布, 细小组分必须很均匀地分布 在纸幅中。 胶 体 絮 聚 作 用 包 括 絮 凝 作 用 ’()*++,)-./*01 和 凝 聚作用’+*-2,)-./*01。 凝聚作用 ’+*-2,)-./*01 指用无机盐或分子量小、 电荷密度较高的聚 合 物 使 胶 体 悬 浮 液 失 去 稳 定 性 而发生絮聚作用, 所产生的絮聚物使细小而紧密聚 集的沉淀物, 它主要通过电荷 中 和 、 异相凝聚和补 丁作用几种形式而实现的:
义如下 : 所谓胶体分散液, 就是其分散相比单个分 子大, 但具有充分的细度。决定系统性质的因素不 仅有惯性力, 而且界面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电现象是个总题目, 它包括 7 种现象, 而这 7 种现象又都与双电层的可动部分和带电表面沿滑 动面的分离有关。界面动电现象可分为电渗、 流动 电泳&9.96+;<?@<;9*=*(是当胶体溶液中放置电极 通电后,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电泳是固 体动, 液体不动&见图 7(。
$%#
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
纸浆悬浮液是一种复杂的多分散体系, 除了纸
图 # 造纸原料相对尺寸大小
浆纤维和细小纤维外, 还视纸种的不同而含有填料 和各种化学添加剂。 湿部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纸浆悬浮 液中纤 维 、 微细纤维、 填料和各种化学助剂之间相 互作用的规律, 它的核心基础是胶体化学和表面化 学。 组成纸料的组分除了纤维以外, 其余的组分颗 粒均在胶体粒子范围之内 & 直径小于 #"!’(, 具有胶 体性质, 因此界面动电现象就成了湿部化学的核心 问题 &见图 #(。 在胶体的凝聚和分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作用在胶体粒子和介质之间的界面力, 也可以说是 由于这种界面力的增强而造成的粒子带电特性。 胶体是由分 )*+,-./&#0"1 年 ( 对胶体的定义为: 散相 & 也称非连续相 ( 和分散介质 & 也称连续相 ( 所组 成的二元系统, 其分散度相当于 #"234#"256’ 之间。 但是胶体粒子并没有明确上界限, 不同的研究 者, 有 时 将 胶 体 的 范 围 扩 大 到 #" 6’, 而且在乳浊
沉 降 电 势 %&’()*’+,-,).+ /.,’+,)-01 是 指 固 体 粒 子在液体中迅速沉降时, 容器上部与下部液体之间 所产生的电位。沉降电位是电泳的逆转, 电泳是外 加电压引起粒子运动, 沉降电位是粒子运动而产生 电位 %见图 21。
45!5# 细小纤维的机械截留或过滤作用
机械截留是通过纤维沉淀在运动的织物上形 成纸幅的缝隙来抓住细小纤维。在开始时, 由于成 形网的开口比细小纤维微粒要大, 只有纸料中的长 纤维部分被成形网截留。
!
湿部化学的定义
造纸湿部化学是论述造纸浆料中各组分如纤
维、 水、 料、 化学助剂等在造纸机网部滤水、 留着、 成 形以及白水循环过 程 中 产 生 的 相 互 间 反 应 与 作 用 的规律, 以及影响造纸机产品质量的一门学科。
收稿日期: !""#)"0)#1
造纸化学品
!""#( !)
2 #$ 2
) #! )
造纸化学品
!""#( !)
造纸湿部化学基本理论及助留助滤研究的基本方法
王海毅 #,
( 陕西 咸阳 #-西北轻工业学院 轻化工系,
谢来苏 !
’#!".#; !-天津轻工业学院 化工系造纸研究室 ,天津 $""!!!/
摘 要: 较详细地论述了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内容,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实验室研究
是抄纸过程中细小固形物的留着问题, 但是随着人 们对湿部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就会发现仅把湿部 化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助留的界限内就太狭窄了。 常见的湿部化学现象有:
! 细小固形物的留着; "纸机的脱水; # 纤维的
絮聚( 纸页匀度) ; $施 胶 剂 的 留 着 和 施 胶 过 程 ; % 湿强剂的留着; & 干强剂的留着; ’ 染料的留着; ( 结垢形成及结垢控制; 预防及消除。 ) 泡沫的产生、 这些化学现象会受到制浆 厂 、 漂白车间、 损纸回收 系统以及纸浆造纸厂其它部门若干因素的影响。原 水的质量也可以影响抄纸化学作用。虽然纸机湿部 往往是发生抄纸化学问题的主要场所, 但问题的解 决却通常在纸厂的其它地方。因此, 湿部化学也被
27
电位、 电泳和沉降电位 7 种。 电渗&9.96+;<*’<*=*(是液体在外加电压的影响 下, 透过多孔性固体的现象, 电渗是固体不动, 液体 动 &见图 !) 。
图 ! 电渗
流动电势&*+;9-’=:> ?<+9:+=-.(是施加机械力使 液体流过多孔性固体, 则在多孔性固体的两端会产 生一个阻碍液体流动的电位差。流动电位是电渗 的逆转, 电渗是外加电压引起液体流动, 流动电位 是外加压力引起液体流动而产生电位&见图 $(。
称作“ 抄纸化学” 。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厂家使用碱法抄纸, 而碱 法抄纸在高填料含量方面的需求使抄纸化学显得 更为重要。许多厂家已发现, 要达到较高的填料含 量而不彻底地研究抄纸化学是不可能的。 造纸湿部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造纸湿部 化学理 论 、 造纸湿部化学品及作用机理、 湿部化学 测量、 控制及应用三部分。
液和悬浮液中,有些分散度大于 #" 6’ 的粒子, 也
27
具有胶体的性质。 如果从 )*+,-./ 的定义出发,纤维素纤维和填 料等主要造纸原料都将被视为过于粗大的粒子, 但 如果由界面的观点来看, 一般也可以当作胶体物质 来看待。
89::9++ 等 对 胶 体 系 统 不 规 定 分 散 度 的 界 限 定
;#) <,(/5:E7E3847J@5CK =36 35>K ?:34@?7A 836356@;5 >87@57C3K B6G>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