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版)
合集下载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_2015版_廖巧红

和几个 V P 2 分 子 构 成 ,1 8 0 个衣壳蛋白首先构成 9 0 个二聚体 , 然后形成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 。 根据蛋白在衣壳中的位置 , 每个衣壳蛋白可分为两
,N 中国病毒病杂志 2 0 1 5年1 1 月第 5 卷第 6 期 C h i n J V i r a l D i s o v . 2 0 1 5,V o l . 5N o . 6
1 7] 。 病毒 [
( 六 ) 病毒核酸排出规律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 , 也可通过 呕吐物排出 。 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 , 排 , 持续 2~3 周 , 最 长 排 毒 毒高峰在发病后 2~5d
[8 ] 2 1 - ,在免疫抑制病人中更 期有 报 道 超 过 5 6 d1 2 2] 。 诺如病毒 感 染 剂 量 为 1 长[ 8~2 8 0 0个病毒粒 [ ] 2 2 3 4 - 。 子
。
综述总结了 GⅠ 和 GⅡ 基因群诺如病毒的潜伏期 , )和 其中位数分别为 1 . 1d ( 9 5% C I:1 . 1~1 . 2d ) , 不同基因群的潜伏 1 . 2d ( 9 5% C I:1 . 1~1 . 2d
2 6] 。 期没有显著差异 [
诺如病毒变异速度快 , 每隔 2~3 年即可出现 引起全 球 流 行 的 新 变 异 株 。1 9 9 5 年 至 今, 已 有 6 个 GⅡ. 4 基因 型 变 异 株 与 全 球 急 性 胃 肠 炎 流 行 相 / 、F 关,包 括 9 5 9 6U S株 ( 1 9 9 6 年) a r m i n t o n g 、H 、D u n t e r株 ( 2 0 0 4 年) e n H i l l s株 ( 2 0 0 2 年) ( ) ( ) 、 株 年 株 年 H a a 2 0 0 6 e w O r l e a n s 2 0 0 9 N g 以及 S n e 2 0 1 2株 ( 2 0 1 2 年 ) 。 我国自 2 0 1 4 d y y 年冬季以 来 ,G I I . 1 7 变异株所致的暴发疫情大幅
最新诺如病毒防范指南及消毒手册(完整版)

②水生产工艺和制水流程、消毒过程、水质监测结果;
③病例分布与供水分布的关系等;
④水厂工作人员健康情况和人员更换情况;
⑤近期水管网破损、维修情况;
⑥同一来源水源供水的其他单位病例发病情况;
⑦根据疫情需要和前期调查结果,采集可疑污染水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3.人传人
:①场所被病例粪便、呕吐物污染情况,直接接触排泄物的人员、或在排泄物附近活动人员的发病情况;
最新诺如病毒防范指南及消毒手册(完整版)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
二、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出现腹泻、呕吐、恶心、反胃以及上腹部不适,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一般诺如病毒感染的病程较短,多在发病后1-3天自行恢复。如果频繁的呕吐或者腹泻,可导致脱水,尤其是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给予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对于轻度脱水者可以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的则需静脉补液。
学校及托幼机构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的疑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病人,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并尽快采取消毒措施。针对诺如病毒消毒一般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需要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消毒重点场所为病人可能到过的场所,包括教室、图书馆、走廊、宿舍、办公室等,消毒重点对象包括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餐饮具、厕所以及病人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室内地面、墙壁、家具表面、衣物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一、诺如病毒疫情后如何消毒?
③病例分布与供水分布的关系等;
④水厂工作人员健康情况和人员更换情况;
⑤近期水管网破损、维修情况;
⑥同一来源水源供水的其他单位病例发病情况;
⑦根据疫情需要和前期调查结果,采集可疑污染水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3.人传人
:①场所被病例粪便、呕吐物污染情况,直接接触排泄物的人员、或在排泄物附近活动人员的发病情况;
最新诺如病毒防范指南及消毒手册(完整版)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
二、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出现腹泻、呕吐、恶心、反胃以及上腹部不适,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一般诺如病毒感染的病程较短,多在发病后1-3天自行恢复。如果频繁的呕吐或者腹泻,可导致脱水,尤其是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给予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对于轻度脱水者可以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的则需静脉补液。
学校及托幼机构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的疑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病人,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并尽快采取消毒措施。针对诺如病毒消毒一般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需要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消毒重点场所为病人可能到过的场所,包括教室、图书馆、走廊、宿舍、办公室等,消毒重点对象包括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餐饮具、厕所以及病人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室内地面、墙壁、家具表面、衣物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一、诺如病毒疫情后如何消毒?
传防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方案

– 有两项专门针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调查,其隐性感染比例为1.0-3.7%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 病毒变异快
– 环境抵抗力强
– 感染剂量低
– 感染后潜伏期短
– 排毒时间长
– 免疫保护时间短
– 传播途径多样 – 全人群普遍易感
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引起暴发疫情
病毒变异速度快
– 每隔2-3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
传防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方案
1 诺如病毒认识 2 疫情形势 3 预防控制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Ⅰ.诺如病毒认识
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常称为“冬季呕吐病”
– 78.9% 的病例和71.0%的暴发出现在凉爽的季节(10月-次年3月)
诺如病毒流行季节的隐性感染比例明显高于非流行季节
报告标准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通过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养老院、自然村、社区、工厂、建筑工地 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处置疫情——现场调查
疫情发现、报告 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到现场开展调查
–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消毒制度 – 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学校卫生设施检查验收制度 – 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等
– 督促规范执行
– 做好联合督导检查
– 开学之际、疫情高发期 – 教育、卫生(疾控中心、监督执法大队) – 疫情处置期间
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合紧迫欲吐的感觉
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培训

水(品牌名)、直饮水等
供应范围和频次等 如有二次供水,调查二次供水的方法、频次等;
疫情调查-基本情况
①疫情发生机构名称、类型等; ②人员分布情况,疫情波及人数、基线水平等;
③平面图,重点关注如教学楼、宿舍饮用水信息:集体餐饮供应模式(食堂、外卖、周围 商业餐馆等)、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供应来源和消毒情况;
⑤其他相关信息:近期天气异常(如长期暴雨)或灾害(如内
234起(35.4%):发生在长期护理机构(养老院)
205起(31.1%):发生在餐厅、聚会 135起(20.5%):发生在度假机构(大型游轮)
86起(13.0%)发生在学校和社区。
美国(2006-2007年 ):2367起食源性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
822起,占35%。
诺如病毒总体认识
可能与先天宿主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免疫有关。
病毒核酸排出规律
途径:粪便、呕吐物
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 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 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在免疫抑制病人
中更长;
感染剂量:18-2800个病毒粒子。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通常12-48小时;
瑞典曾对一起食源性传播引起的涉及30家托幼机构和
学龄儿童托管机构的暴发数据进行分析,潜伏期中位
数为34小时(范围:2-61小时);
一篇系统综述总结了GI和GII基因群诺如病毒的潜伏期, 其中位数分别为1.1天 (95% CI:1.1-1.2天)和1.2天 (95%CI:1.1-1.2 天);
不同基因群的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异。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与防控指南

5. 实施消毒和清洁前,需先疏散无关人员 • 在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 • 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 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
•29
食品卫生
保持制定防控预案,开展健康宣教 良好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做好食堂餐用具的清洁、消毒存放 保证食物彻底煮熟煮透和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 设肉(水产品)和蔬菜洗涤间(区域)设有操作台,加工肉类(包括水产品)洗涤池与 蔬菜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食堂应配备洗手、更衣、消毒间
根据基因特征,被分为6个基因群(GI‐GVI)
➢ GI和GII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两个主要基因群
➢ GIV也可感染人,但很少被检出。 ➢ GIII、GV和GVI分别感染牛、鼠和狗
➢ 根据衣壳蛋白区系统进化分析,GI和GII进一步分为9个和22个基因型,除GII.11、GII.18和GII.19基
•30
疫情发生后食品卫生管理
加强对厨工等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 呕吐、腹泻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立即调离岗位并隔离治疗
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的烹调加工控制,保证食物彻底煮熟和避免交叉污染,对已被污染或可疑
污染的食品、食品原材料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期取消高风险菜式供应 必要时可采取暂停食堂供餐服务的临时控制措施
•12
季节性
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 根据2013年发表的系统综述,全球52.7%的病例和41.2%的暴发
发生在冬季(北半球是12月‐次年2月,南半球是6‐8月) 78.9%的病例和71.0%的暴发出现在凉爽的季节(北半球是10月‐
•29
食品卫生
保持制定防控预案,开展健康宣教 良好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做好食堂餐用具的清洁、消毒存放 保证食物彻底煮熟煮透和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 设肉(水产品)和蔬菜洗涤间(区域)设有操作台,加工肉类(包括水产品)洗涤池与 蔬菜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食堂应配备洗手、更衣、消毒间
根据基因特征,被分为6个基因群(GI‐GVI)
➢ GI和GII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两个主要基因群
➢ GIV也可感染人,但很少被检出。 ➢ GIII、GV和GVI分别感染牛、鼠和狗
➢ 根据衣壳蛋白区系统进化分析,GI和GII进一步分为9个和22个基因型,除GII.11、GII.18和GII.19基
•30
疫情发生后食品卫生管理
加强对厨工等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 呕吐、腹泻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立即调离岗位并隔离治疗
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的烹调加工控制,保证食物彻底煮熟和避免交叉污染,对已被污染或可疑
污染的食品、食品原材料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期取消高风险菜式供应 必要时可采取暂停食堂供餐服务的临时控制措施
•12
季节性
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 根据2013年发表的系统综述,全球52.7%的病例和41.2%的暴发
发生在冬季(北半球是12月‐次年2月,南半球是6‐8月) 78.9%的病例和71.0%的暴发出现在凉爽的季节(北半球是10月‐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 制定《指南》是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重点工作之一
• 2015年1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下发通知正式印发《指南》 • 2015年12月初河南省疾控中心转发“通知”和《指南》
《指南》参考文献和编写人员
• 参考了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指南 • 大量国内国际诺如病毒研究和监测的文献 •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病毒病所 • 省市区县疾控中心
卡普兰标准识别诺如病毒暴发 灵敏度 68% 特异度 99%
《指南》主要内容3——疫情调查
• 疫情发现、核实与报告
①集体单位、场所或医疗机构报告 ②属地疾控中心调查核实 ③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管理规范》标准报告
• 疫情调查 – 基本情况
①发生机构基本信息 ②人员分布情况 ③发生机构内部 平面图 ④供餐和饮用水信息 ⑤其他相关信息
《指南》主要内容4——实验室检测
• 标本采集
– 标本采集类型 – 标本采集对象 1. 病例 粪便或带便肛拭子、呕吐物、水、食品、环境涂抹样
①采集病例发病2-5天内的粪便、带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 ②若病例在10例以下,全部采集;病例在10例以上,至少采集10例病例的
标本。
③尽量采集重点病例标本 如首发病例、指示病例、住院病例、发病的食
附件
1. 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病例访谈提纲 2. 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调查病例一览表 3. 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4. 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标本采集登记表 5. 诺如病毒标本处理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6. 诺如病毒消毒方法
《指南》主要内容3——疫情调查
• 疫情调查 – 卫生学调查
1.方法:访谈、查阅记录、现场勘查、样本检测等 2.内容:食品或水的污染源 、污染环节、导致疫情传播的危险因素
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指南

诺如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免 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 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品、注意个人卫生等,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补液治疗以预防脱水,可以 减轻症状并加速康复。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患者、消毒环境等, 可以防止病毒传播并保护易感人群。
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疫情
相关部门需要密切监测诺如病毒感染的疫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报告制度
建立诺如病毒感染的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及时上报疫情数据和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诺如病毒感染的宣传教育
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总结词
提高公众对诺如病毒的认知,强化预防意识。
宣传内容
重点宣传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食品等预防措施 ,以及出现症状后的就医指南。
详细描述
通过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 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学校和幼儿园的学生及教 师宣传诺如病毒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宣传形式
举办卫生知识竞赛、制作并播放宣传视频、推出 相关图书和手册等。
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宣传教育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对诺如病毒感染的诊疗水 平和服务质量。
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其对诺如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 向其宣传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诺如病毒防控 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诺 如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监测和预警 加强诺如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及 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防控提 供依据。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 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品、注意个人卫生等,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补液治疗以预防脱水,可以 减轻症状并加速康复。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患者、消毒环境等, 可以防止病毒传播并保护易感人群。
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疫情
相关部门需要密切监测诺如病毒感染的疫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报告制度
建立诺如病毒感染的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及时上报疫情数据和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诺如病毒感染的宣传教育
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总结词
提高公众对诺如病毒的认知,强化预防意识。
宣传内容
重点宣传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食品等预防措施 ,以及出现症状后的就医指南。
详细描述
通过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 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学校和幼儿园的学生及教 师宣传诺如病毒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宣传形式
举办卫生知识竞赛、制作并播放宣传视频、推出 相关图书和手册等。
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宣传教育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对诺如病毒感染的诊疗水 平和服务质量。
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其对诺如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 向其宣传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诺如病毒防控 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诺 如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监测和预警 加强诺如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及 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防控提 供依据。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 版)附件1

③不清楚
①是 ②否 ③不清楚
月 日时
月 日时 月 日时
消失时间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月日时
3、临床检验结果:
(1)首次血常规: 采血时间: 月 日, 结果: WBC (109/L)血小板
(109/L)
(2)第二次血常规:采血时间: 月 日, 结果: WBC (109/L)血小板
食物名称
发病前 1 天 月日
发病前 2 天 月日
发病前 3 天 月日
早餐 中餐 晚餐 早餐 中餐 晚餐 早餐 中餐 晚餐
共同餐者人 同餐者
数
发病人数
4. 发病前 72 小时内饮水史
4.1 是否喝生水:(1)是 (2)否
4.2 生活用水来源:(1)自来水 (2)井水 (3)河水 (4)泉水 (5)开水
3.病例发病前 3 天的生活用水、饮用水源(桶装水和瓶装水应了解品牌)、饮生水的习惯,特别关注 与类似症状者共同暴露的生活饮用水。近期是否有引起水源污染的可疑事情发生,如停水、水质混 浊异味、水管维修等。
4.发病前 3 天有无医疗机构暴露史?暴露的医疗机构名称、暴露次数,暴露科室及原因。
5.病例认为自己发病的原因
1.1 类似症状者的发病时间、病例与类似症状者的关系、病例与类似症状者的接触方式等;收集类 似症状者的名单和联系方式,这些病例是否集中在某一些局限区域。
1.2 是否打扫或清理过他人的呕吐物或腹泻病人的粪便?(如果是,处置吐泻物的时间? 是否有带 手套、口罩?事后是否洗手? 如何洗手?)
2.详细了解发病前 3 天病例就餐的地点和摄入的食物,关注高风险食品(蛤、牡蛎、贻贝等贝类、 沙拉、凉菜等)。
的进食史,并在“□”中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
4.描述性分析 ①病例症状及临床特征 ②三间分布 5.提出病因假设 ①食源性 ②水源性③人传人 6.分析性研究 ①病例对照研究;②回顾性队列研究
《指南》主要内容3——疫情调查
• 疫情调查 – 卫生学调查
1.方法:访谈、查阅记录、现场勘查、样本检测等 2.内容:食品或水的污染源 、污染环节、导致疫情传播的危险因素
①集体单位、场所或医疗机构报告 ②属地疾控中心调查核实 ③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管理规范》标准报告
• 疫情调查 – 基本情况 ①发生机构基本信息 ②人员分布情况 ③发生机构内部
平面图 ④供餐和饮用水信息 ⑤其他相关信息
– 流行病学调查
1.核实诊断 ①核实发病 ②病例访谈 ③采集病例标本 2. 定义、搜索病例,核实诊断; 3.个案调查 ①人口统计学信息 ②发病和诊疗情况 ③发病前3天暴露情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 术指南(2015年版)》框架
• 1.前言 • 2.病原学 • 3.临床特征 • 4.流行病学特征 • 5.病例定义 • 6.聚集性疫情和暴发判
定标准
•7.疫情发现、核实与报告 •8.疫情调查 •9. 实验室检测 •10.预防控制措施 •11.附件 •12.参考文献
《指南》主要内容1——特征
• 病原学特征
– 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 – 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统一命名“诺如病毒” – 有6个基因群,20余个基因型可感染人,变异快 – 0℃-60℃可存活,耐受普通饮水氯浓度,酒精、免洗洗手液不
能灭活 – 免疫保护力:6-24m、可重复感染同型或其它型毒株,部分人
群不易感 – 排毒:潜伏期 粪便、呕吐物 发病后12-48h为高峰 持续2~3
周
《指南》主要内容1——特征
• 临床特征 – 潜伏期: 短 12~48h – 临床表现: 腹泻、呕吐,轻症,病程短(2~3天), 高龄及基础疾病者延长 – 重症危险因素:高龄、低龄(新生儿、早产儿) – 隐性感染率: 32%~49%
①食源性传播 ②水源性传播 ③人与人传播
– 疫情终止评估 疫情分析研判
疫情终止判定条件:
①传播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品; ②自最后一例病例隔离起72小时后无新发病例,或者疫情发生机构发病
水平降至往年同期基线水平。
《指南》主要内容4——实验室检测
• 标本采集
– 标本采集类型 粪便或带便肛拭子、呕吐物、水、食品、环境涂抹样 – 标本采集对象
疑似诺如病毒疫情(卡普兰标准,Kaplan Criteria)
① 一半以上感染者出现呕吐症状;
② 平均潜伏期24-48小时; ③ 平均病程12-60小时; ④ 排除细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感染。
卡普兰标准识别诺如病毒暴发 灵敏度 68% 特异度 99%
《指南》主要内容3——疫情调查
• 疫情发现、核实与报告
• 2015年1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下发通知正式印发《指南》 • 2015年12月初河南省疾控中心转发“通知”和《指南》
《指南》参考文献和编写人员
• 参考了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指南 • 大量国内国际诺如病毒研究和监测的文献 •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病毒病所 • 省市区县疾控中心 • 流行病、实验室(公共卫生、临床)、临床医生
– 标本保存和运输 12h内4℃,冷冻保存
《指南》主要内容4——实验室检测
• 标本检测
– 核酸检测
1. Real-time RT-PCR:灵敏度高,GI, GII 2. 传统RT-PCR:确定诺如病毒的基因组和基因型 – 抗原检测
• 流行病学特征 – 疾病负担 严重 – 季节性 秋冬季( 10月~3月) – 传播途径 人传人 、食物、水
一起暴发事件中多种途径可同时传播 初代可由食物或水引起、二、三代病例多为人传人
《指南》主要内容2——定义及标准
• 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定义 – 疑似病例(急性胃肠炎) 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 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 – 临床诊断病例 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或暴发疫 情中,满足疑似病例定义,且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 学关联的病例。 – 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粪便、肛 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ELISA抗 原检测阳性பைடு நூலகம்。
1. 病例
①采集病例发病2-5天内的粪便、带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 ②若病例在10例以下,全部采集;病例在10例以上,至少采集10例病例的
标本。
③尽量采集重点病例标本 如首发病例、指示病例、住院病例、发病的食
品从业人员、重点岗位的病例等。
2.重点人群
根据疫情调查需要,可采集食品从业人员、护理员等工作人员的粪便、带 便肛拭子标本,优先采集粪便。重点采集近期出现过胃肠不适症状、直接接触 食品的食品从业人员、直接接触早期病例的护理人员等。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 制技术指南(2015版)
申晓靖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2016-3-8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和预防控 制技术指南(2015版)》相关背景
• 2014-2015年冬春季节,诺如病毒暴发快速大幅上升 • 高度传染性、传播快,对防控和处置的要求更高 • 卫计委疾控局高度重视 • 制定《指南》是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重点工作之一
《指南》主要内容2 ——定义及标准
• 聚集性疫情和暴发判定标准
聚集性疫情 3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 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和/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至少 2例是实验室确诊病例。
暴发 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 的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和/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至少2例 是实验室确诊病例。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和预防控制技 术指南(2015版)》
• 适用对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 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报告、调查处置和防控工作 的专业技术人员。
• 目的:规范和提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报告、 调查和应对处置能力,促进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
• 法律法规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等
4.描述性分析 ①病例症状及临床特征 ②三间分布 5.提出病因假设 ①食源性 ②水源性③人传人 6.分析性研究 ①病例对照研究;②回顾性队列研究
《指南》主要内容3——疫情调查
• 疫情调查 – 卫生学调查
1.方法:访谈、查阅记录、现场勘查、样本检测等 2.内容:食品或水的污染源 、污染环节、导致疫情传播的危险因素
①集体单位、场所或医疗机构报告 ②属地疾控中心调查核实 ③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管理规范》标准报告
• 疫情调查 – 基本情况 ①发生机构基本信息 ②人员分布情况 ③发生机构内部
平面图 ④供餐和饮用水信息 ⑤其他相关信息
– 流行病学调查
1.核实诊断 ①核实发病 ②病例访谈 ③采集病例标本 2. 定义、搜索病例,核实诊断; 3.个案调查 ①人口统计学信息 ②发病和诊疗情况 ③发病前3天暴露情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 术指南(2015年版)》框架
• 1.前言 • 2.病原学 • 3.临床特征 • 4.流行病学特征 • 5.病例定义 • 6.聚集性疫情和暴发判
定标准
•7.疫情发现、核实与报告 •8.疫情调查 •9. 实验室检测 •10.预防控制措施 •11.附件 •12.参考文献
《指南》主要内容1——特征
• 病原学特征
– 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 – 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统一命名“诺如病毒” – 有6个基因群,20余个基因型可感染人,变异快 – 0℃-60℃可存活,耐受普通饮水氯浓度,酒精、免洗洗手液不
能灭活 – 免疫保护力:6-24m、可重复感染同型或其它型毒株,部分人
群不易感 – 排毒:潜伏期 粪便、呕吐物 发病后12-48h为高峰 持续2~3
周
《指南》主要内容1——特征
• 临床特征 – 潜伏期: 短 12~48h – 临床表现: 腹泻、呕吐,轻症,病程短(2~3天), 高龄及基础疾病者延长 – 重症危险因素:高龄、低龄(新生儿、早产儿) – 隐性感染率: 32%~49%
①食源性传播 ②水源性传播 ③人与人传播
– 疫情终止评估 疫情分析研判
疫情终止判定条件:
①传播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品; ②自最后一例病例隔离起72小时后无新发病例,或者疫情发生机构发病
水平降至往年同期基线水平。
《指南》主要内容4——实验室检测
• 标本采集
– 标本采集类型 粪便或带便肛拭子、呕吐物、水、食品、环境涂抹样 – 标本采集对象
疑似诺如病毒疫情(卡普兰标准,Kaplan Criteria)
① 一半以上感染者出现呕吐症状;
② 平均潜伏期24-48小时; ③ 平均病程12-60小时; ④ 排除细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感染。
卡普兰标准识别诺如病毒暴发 灵敏度 68% 特异度 99%
《指南》主要内容3——疫情调查
• 疫情发现、核实与报告
• 2015年1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下发通知正式印发《指南》 • 2015年12月初河南省疾控中心转发“通知”和《指南》
《指南》参考文献和编写人员
• 参考了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指南 • 大量国内国际诺如病毒研究和监测的文献 •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病毒病所 • 省市区县疾控中心 • 流行病、实验室(公共卫生、临床)、临床医生
– 标本保存和运输 12h内4℃,冷冻保存
《指南》主要内容4——实验室检测
• 标本检测
– 核酸检测
1. Real-time RT-PCR:灵敏度高,GI, GII 2. 传统RT-PCR:确定诺如病毒的基因组和基因型 – 抗原检测
• 流行病学特征 – 疾病负担 严重 – 季节性 秋冬季( 10月~3月) – 传播途径 人传人 、食物、水
一起暴发事件中多种途径可同时传播 初代可由食物或水引起、二、三代病例多为人传人
《指南》主要内容2——定义及标准
• 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定义 – 疑似病例(急性胃肠炎) 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 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 – 临床诊断病例 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或暴发疫 情中,满足疑似病例定义,且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 学关联的病例。 – 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粪便、肛 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ELISA抗 原检测阳性பைடு நூலகம்。
1. 病例
①采集病例发病2-5天内的粪便、带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 ②若病例在10例以下,全部采集;病例在10例以上,至少采集10例病例的
标本。
③尽量采集重点病例标本 如首发病例、指示病例、住院病例、发病的食
品从业人员、重点岗位的病例等。
2.重点人群
根据疫情调查需要,可采集食品从业人员、护理员等工作人员的粪便、带 便肛拭子标本,优先采集粪便。重点采集近期出现过胃肠不适症状、直接接触 食品的食品从业人员、直接接触早期病例的护理人员等。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 制技术指南(2015版)
申晓靖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2016-3-8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和预防控 制技术指南(2015版)》相关背景
• 2014-2015年冬春季节,诺如病毒暴发快速大幅上升 • 高度传染性、传播快,对防控和处置的要求更高 • 卫计委疾控局高度重视 • 制定《指南》是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重点工作之一
《指南》主要内容2 ——定义及标准
• 聚集性疫情和暴发判定标准
聚集性疫情 3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 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和/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至少 2例是实验室确诊病例。
暴发 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 的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和/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至少2例 是实验室确诊病例。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和预防控制技 术指南(2015版)》
• 适用对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 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报告、调查处置和防控工作 的专业技术人员。
• 目的:规范和提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报告、 调查和应对处置能力,促进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
• 法律法规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