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专题参考答案(选择题)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专题一孔子“兴观群怨”说1.“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A.仁教B.德教C.诗教D.礼教2.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义学B.礼学C.仁学D.诗学3.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A.怨B.群C.观D.兴4.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为“()”A.四教B.四情C.四学D.四义5.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A.认识B.娱乐C.教化D.表现6.“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规律基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情感特征。
A.表现B.模仿C.认知D.审美7.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A.诗可以兴B.诗可以怨C.诗可以观D.诗可以群专题二庄子“言不尽意”说1.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b.文已尽而意有余c.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d.意不称物,文不逮意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a.意不称物,文不逮意b.文已尽而意有余c.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d.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3.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a.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b.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c.言有尽而意无穷d.文已尽而意有余专题三刘勰的“通变”说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文论专题参考答案

文论专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 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A. 兴2.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D. 诗可以怨3.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A. 孔子“兴观群怨”说4.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A. 诗教5. 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 仁学6.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A. 四情7. 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A. 认识8.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9.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D.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10.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A.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12. 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A. “天籁”13.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
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XXX《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XXX《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XXX《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XXX《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1.明末清初的XXX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
A.四义B.四情C.XXX2.《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
依XXX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B.质C.识D.力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XXXB.诗体C.诗法D.诗评.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XXX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B.支碗和协领.C.从属和边缘D.核心和主宰5.小说完全拥有了现代品质,应该属于(。
)时代。
A.明清B.宋C.唐。
D.汉6.XXX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XXX“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XXX 的(。
)与XXX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B.《屈子之文学肉体》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7.XXX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肉体阶段”早期的表现形状的论述。
在他看来,“(。
)”(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A.表现B.模仿C.美D.形状8.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XXX、XXX将“(。
)”、“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A.虚构性B.形象性C.画面性D.符号性9.“表现人的肉体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情、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头脑生活”的人(。
最新文论专题试题及答案1

文论专题试题及答案1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B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说B.孔子“兴观群怨说” C.司空图“韵味”说 D.严羽“妙悟”说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A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诗辨 C.诗法B.诗体 D.诗评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B.支配和协领C.从属和边缘D.核心和主宰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B.《屈子之文学精神》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电大文论专题作业及答案(很全)

电大文论专题作业及答案(很全)一、填空题1.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 ,引发人的( 联想) ,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 社会作用) ,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审美规律基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 审美情感) 特征。
3.在中国古代文论中,“通变”指的是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所为“通”,即会通,侧重于对过去经验的继承;所谓“变”,指适变,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革新。
因此,通变”一说具体讨论的是文学发展演进过程中有关( 继承) 与( 革新) 的关系问题。
4.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 ”说的提法,钟嵘更是以“(滋味) ”说著名。
到了司空图这里,他首先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包括近代王昌龄的“意境”说以及皎然的“取境”说等,在深入总结古典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他对诗歌的“味”作了缜密的研究,谓“文之雅,而诗之难尤难。
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与李生论诗书》)。
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特殊属性,所谓“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从而把能否辨识这种属性提到了创作与评论的首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创立了“( 韵味) ”说。
5.《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
其中,“(诗辨)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6.“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夔认为,此四者之间,“( 识)”处于核心和主宰的地位。
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子才书”并予以评点、批改,其中尤以《水浒传》、《西厢记》之评点为著名,他的文学理论思想主要就体现在这(《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第六才子书西湘记》)上。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诗言志”最早见于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春秋》答案:A3. “文心雕龙”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 王勃B. 刘勰C. 杜甫D. 韩愈答案:B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观点?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5.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哪位文论家的论述?A. 王夫之B. 刘勰C. 陆机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的“________”是指文章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答案:文质彬彬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答案:意蕴3.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答案:章法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要求,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真情实感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答案:文质兼美三、简答题1. 简述“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承载和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在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述“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诗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的艺术空间。
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启迪。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谁提出?A. 孔子B. 孟子C. 韩愈D. 柳宗元答案:C2.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心雕龙》的范畴?A. 《神思》B. 《体性》C. 《文赋》D. 《诗品》答案:D4. “文质彬彬”这一成语出自哪位古代文论家?A. 司马迁B. 班固C. 刘勰D. 王充答案:C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王羲之B. 王勃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B6.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有何不同?A. 没有不同B.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C.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D.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抒情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议论功能答案:B7. “诗缘情而绮靡”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李白B. 杜甫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9.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如何?A. 同等重要B. “文以载道”更为重要C. “文以明道”更为重要D. 两者地位无法比较答案:A10. “文质彬彬”中的“文”指的是什么?A. 文章B. 文学C. 文采D. 文字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唐代文论家________提出。
答案:韩愈2.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文论家________的作品。
答案:刘勰3.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诗经》中的________篇。
答案:《大序》4. “文质彬彬”中的“质”指的是文章的________。
答案:内容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强调了文章的________。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 )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仁学B.礼学C.诗学,D.义学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A.“灵籁” B.“物籁” C.“神籁” D.“天籁” 3.《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
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习B.质C.识D.力4.《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 诗评B.诗体C.诗法D.诗辨5.“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A.地域的范围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C.诗歌的内涵D.诗人的精神情怀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B.《屈子之文学精神》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B.理性C.感性D.目的性8.关于艺术批评,克罗齐的看法在总体上是( )的。
A.文化主义B.实证主义C.殖民主义D.女性主义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论专题参考答案(选择题)
1. 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
染和熏陶,这是() A. 兴
2.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
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
的丰富和完善。
D. 诗可以怨
3.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
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A. 孔子“兴观群怨”说
4.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A. 诗教
5. 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 仁学
6.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A. 四情
7. 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A. 认识
8.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 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9.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D. 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10.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A. “状难
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12. 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
籁”还有()。
A. “天籁”
13.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
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等
四个方面的因素。
A. 习
14. 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
批评原则有“六义”,即:
一则()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
不淫。
A. 情深
15. 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
批评方法有“六观”,即:
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A. 通变
1.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
值属性也不同:直觉,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D. 求象
2.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A. 余味
3. 《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喻诗。
A. 禅
4. 叶燮所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
的。
A. “识”
5.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B. 《水浒传》
6.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 诗辨
7.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
属于主体论范畴。
C. “师法自然”说
8. “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的地
位。
D. 核心和主宰
9.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A. “理、事、情”说
10.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B. 《离骚》
1. 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
将王国维的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 《宋元戏曲考》2.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即上半部结尾要有,“大收煞”
即全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
A. 悬念
3. 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
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A. 康德
4.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
A.
“团圆之趣”
5. 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 感性
6. 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
在他看来,“”
(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
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A. 美
7.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
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C. 声音
8.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除了从质、量、关系还有等四个方面进行逻辑推理。
A. 情状
9. 在《美学》中,黑格尔将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
“戏剧体诗”除
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A. 悲剧
10. 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A.
突出美的形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