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怎样释放工作压力
血液采集人员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

在工作压力方面,对于刚进没有多 久的工作人员,因为各方面工作比 较生疏和不熟练,他们所承受的工 作业务、服务品质要求、环境压力 等相对增加。
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因熟练的工 作技巧、人际关系的改善而适应能 力增强,压力相对减少。
但是,在退休将届之时,又由于失 落而导致情绪不稳定,或对未来感 到忧虑而有些微的压力上升。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0-39
40-49
50-59
60-69
低社会压力 中等社会压力 高社会压力
临床心理学家发现: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哮 喘、帕金森综合症、偏头痛、慢性 肾功能不足等慢性疾病都与工作和 生活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工作压力对人的身体健康 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 月17日 星期二8 时0分4 6秒20:00:4617 November 2020
③给员工提供一种包容和支持 的人文环境:
从分析得知,血液采集员工对于捐 血者的检举,常因过分紧张担心而 导致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故对于管理机构和组织一方面有必 要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尤其对组 织机构成立的宗旨、社会责任)、 工作技巧、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训练。
另一方面给员工提供包容的人文环 境,多鼓励和支持、少指责和惩罚。
随后又进行了国际性调查,结 果发现医生不高兴已成了一个 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人们提 出了这样的担心:对于这样一个 “不高兴”的医生队伍,医疗 事业能兴旺发达吗?
对我国血液中心一线员 工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
状况的调研 (260个样本)
1、 生理 通过对随机取样的260个血、被疏远、被误解
• 沉思,闭门不出,不与人打交道
教师工作压力的内涵及干预策略分析

教师工作压力的内涵及干预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广大人士都开始对教育行业加大了重视程度,这就在无形当中加强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角色过重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教育的开拓者,所以在无形当中就受到了许多压力的考验,这将违背和谐社会的理念,所以如今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已经迫在眉睫。
本篇文章就将对我国目前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压力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来对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一定的干预,缓解教师的紧张心理。
关键词:教师;工作压力;内涵;干预策略引言如今我国教师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压力,大多数都是教师的幸福感以及自尊受到威胁,从而导致心理不平衡的现象。
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工作压力,那么将会导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力不从心,无法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
如果教师长期处于压力的工作环境当中,那么无法对学生给予充分关注,加强学生的培养,导致教师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都受到严重损害。
1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教师在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工作压力不单单是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的因素的原因,而是人与环境相互结合的原因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
只有同时缓解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才可以使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减轻,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
教师在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就有着一定的工作需求,其中就包括了工作控制以及工作需求两个方面,工作需求就是指工作负荷所产生的压力以及角色的冲突,而工作控制就是指个体的工作受到控制的程度。
工作的需求就促进了工作者的学习,也使教师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具有着较强的工作压力,而工作过程有所控制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学习能力。
社会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教师进行管理,对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一定的减轻,培养教师能够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从教师的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压力,不同的个体对压力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所以每一个学校都要对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充分评定。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

2020年第04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26期Serial No.426No.04,2020经济研究导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优势之一[1]。
干部能负重、敢担当,党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
多数领导干部意志顽强、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为百姓群众所称赞。
工作生活压力也会使干部出现情绪烦躁、心理失衡、心理负荷加重等现象,练就抗高压心态,主动优化压力最佳绩效区间能够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一、郑州市干部压力现状调查为了解郑州市干部压力的现状及对压力管理的需求,课题组选取郑州市150名不同职能部门干部进行问卷调查,选取20名干部进行电话或面对面访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压力知觉、压力源分析、压力应对方法及有效性、课程偏好方面。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使用知觉压力量表(PSS )。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参考电子科技大学周洋《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务员工作压力调查研究》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部分,根据郑州市干部特点进行修改完善[2]。
调查问卷第三部分调查干部希望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本次问卷调查共施测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97.3%。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统计。
干部访谈法主要采用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包括压力反应、认知特点、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了解干部日常压力状况及处理。
(二)干部压力总体情况以及差异性分析知觉压力量表(PSS )评分标准为:0—13分意味低压力;14—26分意味中等压力,需要关注压力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27—40分意味高压力,需主动寻求管理压力帮助。
压力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和部门差异。
压力最大的年龄段为41~50岁,压力分数均值为18.59分,压力相对较小的年龄段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分别为14.59分和14.31分。
家访——促进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魏传传(1982-),男,江苏太仓人,教育硕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
当前,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积极心理学专家彼得森认为,“积极机构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要帮助家长与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消除亲子间的隔阂与障碍,构建积极的家庭机构。
家访是促进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解决个别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也能从多角度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实现积极品质的发展。
现结合教育案例,对家访的意义及技巧进行探讨。
一、回溯案例,认识家访的意义一天,教师对班级中的一位高中男生进行家访。
在倾听了家长长达20分钟对孩子叛逆的种种苦恼后,教师感到此次家访的目的需要改变,因为该男生在学校的表现与他在父母眼中的表现完全不同。
在两年的高中生活中,该男生尊重师长,与同学关系融洽,有礼貌,性格较开朗。
任课教师都反映他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
在班级,该男生经常研究问题或做作业,比较踏实刻苦,只是成绩不太理想。
对于该男生,教师既要进行学法指导,又要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环境,并对其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校合力调动其更强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教师通过交流发现,不少家长会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脾气差、学习懒散、不听话,与自己存在隔阂。
事实上,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评价的不一致具有普遍性。
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并不全面,对孩子的理解并不深入。
因此,教师有必要家访,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积极表现,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积极表现,捕捉细节,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学会欣赏和悦纳,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孩子,激发孩子的潜能。
同时,要引导家长从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感受他们,并适时恰当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二、拾级而上,“案说”家访的技巧1.主动反馈,寻求理解教师应利用家访这一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介绍他们每门功课的学习情况,提出对学生的目标要求及需要付出的努力等,让家长更真切地了解孩子。
2020年每月工作日天数

2020年每月工作日天数2020年是一个充满财富与压力的日子,我们需要正确地安排每一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每个月的工作日天数各不相同,而且还要考虑到假期和休息日的安排,这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所改变。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2020年每月工作日天数的安排情况,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
1月份:2020年1月份共有20个工作日,从1月1日到1月31日,中国新年假期1月24日到1月30日,国庆节9月28日,共有7天假期。
2月份:2020年2月份共有20个工作日,从2月1日到2月29日,春节假期2月8日至2月15日,共有7天假期。
3月份:2020年3月份共有23个工作日,从3月1日到3月31日,清明节4月4日,共有1天假期。
4月份:2020年4月份共有21个工作日,从4月1日到4月30日,劳动节5月1日,共有1天假期。
5月份:2020年5月份共有22个工作日,从5月1日到5月31日,端午节6月25日,共有1天假期。
6月份:2020年6月份共有21个工作日,从6月1日到6月30日,中秋节9月13日,共有1天假期。
7月份:2020年7月份共有22个工作日,从7月1日到7月31日,没有假期。
8月份:2020年8月份共有22个工作日,从8月1日到8月31日,国庆节10月1日,共有1天假期。
9月份:2020年9月份共有20个工作日,从9月1日到9月30日,国庆节10月1日,共有1天假期。
10月份:2020年10月份共有21个工作日,从10月1日到10月31日,没有假期。
11月份:2020年11月份共有20个工作日,从11月1日到11月30日,没有假期。
12月份:2020年12月份共有21个工作日,从12月1日到12月31日,元旦节1月1日,共有1天假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每月的工作日天数各不相同,1月份到6月份,每月工作日大都在21-23天,7月份到12月份,每月工作日大都在20-22天,而每月的假期数也不一样,从1月份到4月份,假期数从6天到7天,5月份到8月份,假期数仅有1天。
2020年___需科目《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试题与答案

2020年___需科目《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试题与答案情绪管理和职场减压情绪一般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阵营。
焦虑、浮躁、悲观、失望、忧郁、苦闷、激愤和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激励自我是指面对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
常见的情绪困扰症状有焦虑、抑郁、烦扰、愤怒。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把握、理解和安慰的过程。
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感。
心理学家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
构成情商的表现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最好的管理方法是教育,而不是惩罚。
专业技术人员压力来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社会因素与个人需求冲突、竞争因素、个性因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
要找出压力的本质,先要从压力的来源说起。
竞争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压力、二是客观压力。
提高自己竞争能力,而不是和人竞争,才能建立持久的自我价值感。
在竞争过程中更要注重自我心理调整。
竞争能给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压力一旦超过平衡点之后,就是弊多于利。
驱除烦恼、摆脱压力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若想在职场出类拔萃,你一定得有够深的岗位容量。
环境是心智、体能和情绪成长的基本条件,承受压力是必须具备的资格之一。
情绪不仅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妨碍工作,反而有正面的帮助。
公认的能够影响情绪的四大食品是盐、酒、糖、咖啡因。
一个重视身体健康、爱惜生命的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
深呼吸可以减慢心跳速度,减少神经张力,降低血压。
控制情绪是最容易迅速冷静下来的方法之一。
2020年睡眠分数

2020年睡眠分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质量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痛点。
2020年睡眠分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民的睡眠质量普遍偏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睡眠质量,又该如何改善呢?
一、2020年睡眠状况总体分析
2020年睡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为6.5小时,较往年有所下降。
其中,约有30%的人存在睡眠不足现象,10%的人患有失眠等睡眠障碍。
此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1.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使大脑难以进入睡眠状态。
2.生活和工作压力: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3.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熬夜、晚睡等不规律作息,使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
4.饮食不当:晚餐过饱、摄入刺激性食物等,都会影响睡眠。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1.保持规律作息:养成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晚上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尤其在睡前1小时。
3.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学会释放压力,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听轻音乐等。
4.合理饮食:晚餐不宜过饱,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等。
5.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温度适中、光线柔和、噪音低,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四、总结
2020年我国人民的睡眠质量普遍偏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生活和工作压力等。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压力、合理饮食以及改善睡眠环境。
缓解工作压力的6种方法

缓解工作压力的6种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工作压力的困扰。
工作中的压力不仅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心情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面对工作压力,我们需要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压力,下面将介绍6种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1. 合理安排时间时间管理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我们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时,我们需要好好规划我们的时间,以充分利用每一天。
制定一份日程表,将工作和生活安排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利用时间,减少工作压力。
2. 健身锻炼健身锻炼是缓解工作压力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健身可以让我们身体健康,减少身体紧张和焦虑感。
而锻炼还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增强大脑的思考能力和注意力。
无论是跑步、瑜伽还是打球,只要保持坚持,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工作压力。
3. 放松休息当我们面对工作压力时,不妨适当放松自己,缓解身心的压力。
可以尝试些如听音乐、读书、看电影、泡温泉、旅游等放松的方式,以帮助我们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放松身心,重新能量充沛地投入工作。
4. 改变工作环境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变工作环境的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比如可以尝试更换工作地点,让自己呼吸新鲜的空气,好好享受一美妙的工作体验;也可以尝试安装或更换一些工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5. 学会放弃工作压力常常来源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当我们认识到某些事情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外时,我们需要学会放弃,让自己更好地与工作压力和解。
这不仅可以减少压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6. 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现代人往往缺乏良好的社交关系,导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况都受到一定影响。
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缓解工作压力。
不管是朋友、亲人还是同事,只要能够分享快乐、鼓励和理解,就可以减少我们的焦虑和抑郁。
总之,缓解工作压力需要我们认清自己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缓解。
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才能赋予我们更多的能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管理)怎样释放工作压力如何正确处理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压力过大。
其实,有壹定的工作压力且不是壹件坏事,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我们工作时确实需要壹些压力来促使我们加强行动,且挑战我们自身的能力,从而帮助我们达到预期的目标。
可是,问题于于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壹、有效地组织自己工作工作安排壹定要得当,您能够给自己的工作列壹个安排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于做的活、哪些是必须及时处理的活,那所有的工作就壹目了然。
这样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壹旦遇到临时工作时,也不会手忙脚乱、毫无方向,而是有条不紊了。
二、适当地转移和释放压力面对压力,转移是壹种较好的办法。
压力太重“背”不动了,那就放下来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让你轻松快乐的事上来。
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已经坚强起来的你就不会再害怕面前的压力了,比如做壹下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是壹个很好的发泄途径,运动完之后你会感到很轻松,这样就能够把压力释放出去。
三、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有些人总喜欢把别人的压力放于自己身上。
比如见到别人升职、发财,就会觉得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是自己呢?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或多或少的压力,其实只要已经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就行,毕竟有些东西是急不来也想不来的。
命运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偶然和必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和其让自己无谓地烦恼,不如想壹些开心的事,实于胜于幻想,多学壹些知识,让生活充满更多色彩。
此外,于可能的情况下把工作进行分摊,千万不要陷入壹个可怕的泥潭当中,认为只有自己是唯壹能够做好工作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同事和老板同样也会有那样感觉,于是就会把工作尽可能均加到你身上,这样工作强度于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
四、对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知道,我们每天工作是必要的社会劳动活动。
是创造价值和体现价值的过程。
劳动是团体共同的活动,不能认为是谁给谁干。
由于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和个人工作能力的差异以及劳动价值的回报均会有所不同,理想的平衡是不存于的。
重要的是怎样正确对待,正确认识。
追求进步、力所能及地工作、努力创造价值和价值回报应是相辅相成的。
劳逸结合胜于疲劳战术。
有效工作胜于延长工作时间。
领导也要按时签到,以身作则,不能特殊化,否则,不起表率作用。
工作质量重于工作效率。
决策和管理失误是造成浪费的罪魁祸首,但往往被权力所掩盖,发达国家均有监督机制。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分清责任,才能更好的负起责任、更好的对待工作。
五、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具有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是否能做到每壹件事均兼顾对方的感受,了解别人心里于想些什么。
曾经有壹位求职者来我处进行职业咨询时,流露出当下的工作压力太大,想重新找份工作,但通过了解发现他当下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受到了其他同事的孤立,他做什么事情均不和别人商量,特别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久而久之,别人对他就保持壹段距离了。
由此可见,当你身处于壹个团队工作时,工作能力且不代表壹切,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发光发热。
愉快的工作环境要靠我们共同创造。
其实,无论面对的是挫折、困难、仍是壹帆风顺,关键是壹定要保持壹个良好、愉快、轻松的心情,以微笑来面对困难,遇到压力时举重若轻,这样,就壹定能消除工作压力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才是正确对待压力的主要手段。
谋事于人,成事于天,天经地义。
好死不如赖活着,关心你的人仍是很多的,世界上没有平坦的道路,路仍得人走。
凡事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
工作减压方法超负荷工作,不但会给身体也会给心理带来压力。
专家们分析说,精神上的压力过大,往往导致各种疾病,如心脏病、中风、高血压、胃溃疡、神经衰弱等等,或者让人养成壹些不良习惯如抽闷烟、暴饮暴食等,这些情况或者致命、或者演变成致命疾病。
那么除了下班后的常规方法,如阅读、倾诉、于家见电视、出门KTV、蒙头大睡、郊游旅行、网络聊天之外,我们仍能从国外借鉴怎样的壹些减压之道呢?暴力减压“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壹捏。
”美国壹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建议。
随身携带壹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壹挤、捏壹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于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据说于法国有壹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能够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
壹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
另据壹项于的调查,84%的男受访者观见了去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而女观众居然也超过了女性中的半数。
可见这类让情绪尽情释放的比赛,越来越受到欢迎。
食物减压壹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
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
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均富含硒。
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多吃谷物就能补充。
工作的间隙,能够来壹杯冰咖啡,能够很好的舒缓心情。
于饮食上下点工夫,可谓举手之劳。
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总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于包里揣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
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1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
写作减压“把烦恼写出来。
”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种方式,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呢?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壹切烦恼。
早于1988年,美国就有壹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壹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另壹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
每4天壹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壹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
1994年的另壹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壹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后壹组什么也不写。
结果于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于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这些测试均说明了壹个道理:写作是壹种效果显著的减压办法,只要壹支笔壹张纸走到哪里均能够实行。
于美国,不仅医院大夫鼓励病人记病床日记,就连壹些书店也开始卖空白病历日志,甚至仍有专门的书籍和杂志指导病人如何操作。
工作减压许多身居高位的经理人们,往往事必躬亲、凡事均要亲自把关。
可壹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均能兼顾,于是该网站的专家指出,信任下属和同事、适当放权才是避免“积虑成疾”的正道。
当然,于此之前,企业领导人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花壹些时间悉心调教属下,让他们也能领悟你的运营之道——其实于这个过程中,你也挖掘出未来的领导者。
那些普通白领,或者说壹个人做老板、没人分担工作的人,于那么多deadline堆于面前要完成的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壹个做媒体出版的朋友介绍他的减压法:工作安排壹定要得当,能够列壹个电子报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于做的活、哪些是必须马上送到客户手里的活……壹目了然。
睡眠减压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住压力的侵袭,睡眠便是壹个重要保证。
美国心理学会的专家给出以下别初心裁的小贴士:如果外界噪声让你难以入眠,那就人为制造壹些“白色噪声”,比如让电视机壹直小声地开着,盖过讨厌的噪声。
睡觉前少量吃些小点心,只壹点点是不会发胖的,这样夜里就不致于因为饥饿而惊醒。
香蕉、热牛奶、中草药茶等食物均能够催眠。
脂肪高、辛辣的食物于消化过程中均会让你无法入睡。
如果上床后脑子里仍于想事情,那就于床头放壹个录音机、记事本什么的,这样壹来,想到什么就能马上记录下来,不用担心第二天醒来会忘记。
怎样预防自杀心理?人为什么会自杀?很多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每个人对这壹问题的解读可能不尽相同。
也有壹些人认为:“人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死亡。
”单纯从字面上见,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请仔细想壹想,这个世界上是否能够找出壹个曾经发生的例子,表明这个人是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情况下理智地选择且走向了自杀之路?壹个人走向轻生之路,必然有着很多于当时的他见来令他痛苦、无助甚至绝望的因素,如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生活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物或关系,遭受暴力或性侵犯,经济困难,社会经济地位的巨大落差,缺乏人际交往甚至不和人交往,被人羞辱或丢面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等。
当几个不同的不良因素于某个时间段压向壹个人的时候,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时过境迁后,或当时于旁人见来,事情且未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是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于此山中”,谈的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无数的临床实践、研究和事实证明自杀是能够有效预防和干预的,前提是我们需要了解自杀的征兆。
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的困扰厉害到难以控制自己而彻底“精神崩溃”的表现。
它壹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于正于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
这种意念可能是延续短短几天,也可能拖上数月,甚至几年。
如今,自杀已成为现代社会病之壹。
丹麦是誉为世界上生活很舒适眈“福利国家”。
然而,人们发现丹麦人自杀的人数也是创纪录的。
它的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挪威的3倍,居西欧之冠。
于美国,自杀已被列为第九位死因。
每年约200万人于企图自杀,约2.5万人自杀身死。
其中离婚者的自杀率为全国自杀率平均值的2~4倍。
有关研究表明,过去自杀者多系老年人,而当下自杀者的年龄如同犯罪年龄壹样日趋年轻化。
从现实情况分析,自杀起码有如下壹些心理因素。
厌世感怀才不遇,忍辱负重,屈服于外界压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又无力抗争,自感“低人壹等”,失去学习成生活乐趣,把自己见成“多余的人”,为度日如年而自杀。
极乐感择偶受干扰,不能爱自己所爱,或婚后婚烟不美满,或第三者涉足家庭,为和第三者共同实现“生不能成夫妻,死同穴”的“极乐世界”而自杀。
罪孽感平时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罪行累累,深知法网恢恢,罪责难逃。
为了逃脱惩罚畏罪而自杀。
冲动感于家庭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叔伯之间,或于工作单位同志之间和社会的邻里之间,由于争吵怒气难消,尤其自感“吃亏”,“气不过”,由于壹时感情冲动丧失理智而自杀。
失落感自尊心人人皆有,尤其对于壹向“广播有声,报纸有名”的名人,倘若屡遭挫折,名落孙山,容易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极端的自尊心也可能驱使他自杀。
从众感壹些平日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的青少年团伙,壹旦为者产生邪念,其他成员极易言听计从,盲目从众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