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文学理论第五章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韩愈:《送孟东野序》 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西方现代派文学 创作动机:反传统、标新立异 手法与技巧:意识流、内心独白、自动写作、电报式、夸张、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 “影响的焦虑”
《等待戈多》剧照
以移风易俗、世道人心为己任的作品 构织情节的主要线索:伦理观念的冲突 中国古代戏曲: 曲折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感人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价值观
一、创作动因
指决定着创作活动的主体心理驱力,包括创作动机与创作冲动两个层面。
创作动机的构成
动机(motivation):指某种行为的目的。
作家的二重身份
个体言说者
某种社会力量代言人
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个体性的精神需求 个体性创作动机具有综合性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我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我们不管描写什么情绪,只要我们自愿地描写,我们的心灵总是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中。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 (1770-1850)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01
艺术知觉与艺术直觉 艺术情感 艺术想象 艺术理解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文学接受

24
思考讨论题:
1. 如何理解“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 构成、功能、调整?
2. 文学欣赏与“价值阅读”有何相似之处? 3. “群体接受”这个概念能否成立?
25
(二)积极接受的过程
积极阅读或积极接受,所指是审美接受过程。这 一过程在逻辑上可以分为审美期待的唤起(设 置)、审美格局(期待视野)的调整、审美空白 (文本空白)的填补、审美意象的生成与升华等。 构成审美客体的主要方式是想象。 因此对欣赏的分析可以说是对接受过程中想象活
9
三、接受与创作的互动
考虑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不能不考虑 接受对创作的反作用,关注接受与创作的辩证关 系。
创
提供—实现
接
规定—制约
作
生产—介入
受
10
(一)接受与创作的辩证关系
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可以借用马克思关于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的分析模式。“生产直接是消 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对方。”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8) 在抽象的层次上,文学创作规定着文学消费,文 学接受制约着文学创作。 接受与创作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有以下3个方面。
13
(二)隐含的读者
在文本构成上探讨读者对创作的介 入,我们须引入“隐含的读者”这 个概念。 “隐含的读者”(the implied reader) 是接受美学理论中一个高度抽象的 概念,它揭示了接受者对创作的介 入和接受过程的创造性特征。
14
W.伊泽尔论“隐含的读者”
• “如果我们试图理解由文学作品产生的效果和引起的读者 响应,我们就必须在不以任何方式预先确定读者的特性或 者他的历史情境的条件下,考虑他的存在。……我们可以 把他称为‘隐含的读者’(the implied reader)。”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理论教程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上)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5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5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圣才出品】第5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一、名词解释1.大众文学(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
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
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2.主导性答: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它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人性的高度统一,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的统一,革命的思想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深刻的哲理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性的统一为其主要特征。
3.层次性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层次的,对于有某种进步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活动,要采取包容态度,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我们要提倡有益的,容许无害的,反对和禁止一切有害的文学活动。
总的来说,需从美学的和历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
4.多样性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不应单调划一,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而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思想、人物、形式、风格和艺术方法与表现手法等都应该而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
5.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答: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
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和突出特色是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创业敬业的精神,真实地显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有血有肉、内心丰富的文学新人,不是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神人、完人、纸人和假人,也不是通体透明“高大全”式的人物。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论文艺
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 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 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 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 和文化。
——列宁:《论无产阶级文化》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 特征 工人阶级及其先锋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 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 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 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 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的惟一的永不 枯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 就创造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 学家和诗人:他们创作了一切伟大的 诗歌、大地上的一切悲剧和悲剧中最 宏伟的悲剧——世界文化的历史。
多样性
➢ 人民的审美需要也是多方面的,文学活动绝 不应是单调划一的,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 公式化
➢ 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 样性的统一
➢ 文学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能促进社会主义文 艺事业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鲁迅、郭沫若、茅 盾、巴金、老舍、曹禺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宋词在当时与诗相比 是“俗”作品,所谓 “诗庄词俗”,但从今 天看来,许多优秀的词 作已属高雅作品了。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雅与俗的相对性
明代优秀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 也是在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加 工创作而成的经典作品。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毛泽东论雅与俗
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 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 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 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 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任何一种东西, 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 东西。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 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 “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 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 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 一的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
统一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 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 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 动主要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列宁论文艺
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 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 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 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 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文学事 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 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 成部分。
——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
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 特征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 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这是 区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和非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性的首要标志。
——高尔基:《个人的毁灭》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 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 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 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 死它。
——鲁迅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要是 通过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而实现的。即通过 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染力量,去影响人们的情 感和心灵,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 统一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有一个雅 与俗、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双向运动的发展 过程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 统一
雅与俗
➢ 从字面上讲,一个是指高雅 美好,一个是指平凡通俗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毛泽东论雅与俗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 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 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 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 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 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 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 普及以指导。
➢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 面,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二、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层次性
➢ 从文学活动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 从政治思想性质看 ➢ 从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看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二、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 文学艺术的雅与俗的界限仅 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 雅中有俗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雅与俗的相对性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当时称为“雅”的作品, 实际是“庙堂”文学,而当 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国 风”,今天看来,艺术水平 却远高于那些“雅”的诗歌。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雅与俗的相对性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 主要特征
➢ 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上层建筑性质,
决定了它对形成、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的功能和作用。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章
二、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主导性
➢ 我国社会结构中的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主 导方面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 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 民主专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