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全及翻译【⼗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全及翻译【篇⼀】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怒⽈:“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兵四⼗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关,财物⽆所取,妇⼥⽆所幸,此其志不在⼩。
吾令⼈望其⽓,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季⽗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从俱死也。
”张良⽈:“⾂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具告沛公。
沛公⼤惊,⽈:“为之奈何?”张良⽈:“谁为⼤王为此计者?”⽈:“鲰⽣说我⽈:‘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请往谓项伯,⾔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秦时与⾂游,项伯杀⼈,⾂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孰与君少长?”良⽈:“长于⾂。
”沛公⽈:“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吾⼊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夜望将军⾄,岂敢反乎!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沛公⽈:“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因⾔⽈:“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乎?今⼈有⼤功⽽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谢⽈:“⾂与将军戮⼒⽽攻秦,将军战河北,⾂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精选高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篇一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宋代〕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
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__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独善其身。
虽未能及古人,心向往之,未尝敢忘。
达人所知,达士所达,达人知命,达士达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必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遁世无闷,随俗不污。
是以君子不以其道得之,则不受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乘舟济川,不如翼也;立乎高山,不如登之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夫君子之学也,贵其修己以安人,而不贵其修己以害人。
《论语》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此之谓也。
译文:君子的行为准则,是内心平静来修养自身,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保持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培养出才华。
不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大器。
放纵懈怠就无法激发精神,轻薄急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时间随着岁月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落,只能独自修身养性。
虽然不能达到古人的境界,但心中一直向往,从未敢忘记。
明白人的命运,明白大道理,明白人的命运,明白大道理。
在困境中,只能独善其身;在通达时,就要兼善天下。
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也会遵守;自身不端正,即使命令了人们也不会遵守。
因此,君子必须慎独。
小人闲居时必定会败坏,不会进入危险的国家,不会居住在混乱的国家,隐居在世不感到忧闷,随俗而居不沾染污秽。
因此,君子如果不是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获得的东西,就不会接受。
君子做官,是为了推行自己的道义。
道的不能实行,已经知道了。
乘坐船只渡过江河,不如飞翔的翅膀;站在高山之巅,不如亲自攀登。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就会产生。
《易经》说:“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庆;积累恶行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祸殃。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看看下面的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吧!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翻译: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劝学原文及翻译: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三峡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高中必背古诗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我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由啊!教导你懂得这个道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啊!”《庄子》选段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就来问我。
高中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最新

高中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最新高中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最新1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
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
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
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题要 求准确理解句子中滕侯的做法,重点在“功未 及就,退守一州”和“略施其余”的理解,还 要熟练地背诵《岳阳楼记》,并能够理解该文 中句子的意思。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10
6.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 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
答案: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 /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 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阅读鉴赏
-
1
-
2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
导航 ·对点考纲解读 建模 ·课堂精讲精练 讲法 ·题点探究突破
-
3
1.考纲阐释 (1)文言断句其实考查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因此, 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2 “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 汉语。
2.考点分布 (1)“句”指句末的停顿;(2)“读”指句中的停顿; (3)理解并解释实词; (4)理解并解释虚词; (5)理解并解释句式; (6)理解并解释活用词语; (7)理解并解释通假字;(8)理解并解释古今异义词; (9)理解并翻译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表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 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 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 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6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Hale Waihona Puke D.常显用之常:曾经
解析:“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 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7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予发书按图
③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 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皆有涉及,特别注重考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和词类活用的 翻译。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5
(2014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全文略】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 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 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11
文言断句
名词 断句
法
对话标 志断句
法
语序、 句式断
句法
文言断句 标点方法
文言虚 词断句
法
对称、 对偶、 排比断 句法
顶真修 辞断句
法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12
(一)明虚词,定句读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 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与原因:(1) 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 太守受人们拥戴。重点不在于描写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境。
所以C项不符合文意。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9
5.《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 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 在横线上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 文句。
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时刻把 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 精”。(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 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两 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大致是一样的,内容 上相得益彰,主要内容突出“民为上”,为百 姓着想。
2.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 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 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
解析: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夫、惟、盖、凡、窃、敬、 请、苟、若、岂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 耳等。③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 手”。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 然则等。④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⑤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 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 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可结合成语 “不易之论”判断。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 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此考点一般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 翻译两至三个句子。这几个句子一般为:
①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 句;
②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 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意,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
返回导航页 -
结束放映
8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 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 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 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