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和艺术特征

讨论:三个时代的艺术特征
谢谢 再见
古代:模仿论,记录生活场景 近代:注重人文主义精神,写实主义 现代:抽象的、多元化的、个性的、夸张
表现力、 反传统、前卫的、超现实的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印象派又称“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流派,产生 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因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 象 日出》油画而得名。印象主义画家强调真实的世界就 存在于眼睛的观察之中,只有色彩和光影,不在乎物体的 实质。
修拉《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 卢 昂 教 堂 系 列 》
2、后印象主义
西方绘画的 表现图式 和艺术特征
制作者:方丹
1
一、古代西方绘画:
、 古 罗 马 希 腊 绘 画
2、中世纪欧洲 绘画 绘画重心转向了 能象征上帝的美 于神圣力量的对 象,形成和写实 的古典艺术概不 相同而又缓慢融 合的另一种艺术 文化传统,并取 得重要成就。
总结:古代西方绘画的特点 以描绘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 和神话故事为主题,是西方 写实性美术产生的源头。
库尔贝《打石工》
为什么只画了打石工的背影没 有具体画人物形象?
画家想通过打石工这一形象反 映当时的社会状态。
不管他们表现的是什么样的题 材,有什么艺术个性我们不可 忽略的是他们的共同点----在 近代西方绘画时期绘画的写实 手法达到了新的高峰。
三、现代西方绘画
1、印象主义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科学智慧上也有了很大的成就, 19世纪70年代人类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原来光是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于是到了现代画家发现了室外光色的 变化规律及其艺术表现的魅力,光和色成了他们绘画的主 要艺术语言,于是有了印象主义画派的出现。
浅析油画创作的构图与表现

浅析油画创作的构图与表现【摘要】油画创作中的构图与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在构图方面,遵循一定原则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达主题与情感,例如对称、比例、对角线等。
构图在油画创作中具体应用于布局、形式塑造等方面,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油画创作的表现手法也至关重要,如色彩运用、笔触技法等可以将画面表现得更加生动和深刻。
构图与表现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审美效果。
构图与表现不仅影响着油画作品的质量与价值,也反映了画家的技艺与思想。
展望未来,油画创作将更加注重创新与个性化,构图与表现将继续在油画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油画创作、构图、表现、重要性、手法、相互关系、发展趋势。
1. 引言1.1 介绍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油画是一种古老而艺术性极高的绘画形式,其创作不仅仅是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更是一种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画家内心世界的艺术表现。
油画创作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传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通过油画作品,观者可以感受到画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诠释,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油画创作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的载体。
通过油画的创作,画家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世界,观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美、思考人生。
油画创作不仅具有审美意义,更有着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1.2 概述构图与表现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在油画创作中,构图与表现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构图是指画面布局的设计,包括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位置、比例和形状等关系。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表现力。
而表现则是指通过色彩、线条、形态和笔触等技巧来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艺术家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和表达。
构图与表现在油画创作中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构图为表现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和空间,是表现的基础。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
“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或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从而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绘画的过程分为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
同时,构图所涉及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
构图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通过对骨架、位置和边框三个外部元素的经营,建设成为一个视觉空间,体现了美感,进而表达了内容。
构图对于另外两个形式要素——造型和用色,具有调配、组合和统率的能力。
构图处理的布局,决定造型和用色的基调,从而决定整个画面艺术处理的基调。
这种基调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重视的态度,也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改变的态度,或者强调揭示客观世界的真谛——对客观世界进行准确无误的选择取舍、概括归纳、提炼升华,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准确而深刻认识上、画家自身主观世界的思索和感动的基础上。
因此,构图对造型和用色的统帅作用,使它在绘画艺术的形、色要素中居于“重要”的位置。
一、构图与情感构图包括的范围很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电影和摄影的画面、舞台设计、建筑艺术等。
有书记载曰:“构图是画面上物象的组合、配置和整顿。
”构图首要任务就是安排所要表现的各种对象的位置,不同的布局产生不同的感觉。
利用点、线、面和空间在安排上的变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某一个地方,以达到突出这个地方物象的目的。
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造成向两边展开的感觉。
这种视觉的引导使十二个弟子的不同面貌、性格和不同的心情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又通过各种动态起伏线的高低、疏密、松动、急缓等有节奏的变化,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场面中的紧张气氛。
而大厅的墙角、窗框的平行垂直线、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耶稣镇定自若的形态与紧张的骚动情绪形成对比。
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中,作者的感情通过画面的构图,深深地感染着观众:阴云满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几乎没有人烟。
浅谈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文化差异-绘画论文-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文化差异-绘画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西方绘画差异论文(热门范文8篇)之第七篇摘要:中西方绘画作为世界艺术的两大体系, 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具体体现。
但二者在绘画技法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类精神世界融入绘画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
因此, 就导致中西方绘画在题材的选择、表现技巧、线条运用、点的运用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绘画在选材、表现技巧、线条等方面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文化,天人合一,象征,明暗法分别以中国水墨画和欧洲油画为代表的中、西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大体系。
所谓艺术都是人类精神世界外显的产物, 都是由人类最原始的感性主观意识产生的。
所以, 在精神层面上, 中西方绘画具有一定相似性。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越来越大, 导致中西绘画艺术在绘画形式、图像、线条、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区别。
所以, 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正确认识必须从二者的差异性开始。
1 差异形成原因导致中西方绘画存在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两者之间的文化不同。
中华民族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普遍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以传统的农耕生活为基础, 以一种热爱自然热爱内心世界的心理状态立于宇宙之中。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强调相互之间的不可分离和契合状态, 崇尚传统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 中国的绘画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往往习惯于借助自然界的物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讲究情景交融, 由此形成了中国画的意象艺术思维。
因此, 在绘画的整体风格上都是比较舒畅、委婉、安静的。
而西方的海岛文化决定了西方民族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狂放气息。
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反, 它主张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西方人的思维中:人是属于大自然的, 但是人也是大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产物, 所以人并不是自然的附庸物品, 不应该受到自然的约束。
浅谈西方绘画构图

在复杂的艺术史的研究中,毋庸置疑,绘画构图是其研究重要领域之一。
所以在此,结合部分书籍和资料,我想谈谈我对构图的理解和认识。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而构图体现了构思,构思决定了构图。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
例如塞尚在其绘画作品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构图是画家对作画所选取绘画材料对象进行理性地、有意义地组织安排,是能够明确表达画家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语言。
画家在构思画面时,并不是简单随意的创作,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画家在基于自然原型的基础上,融入了其理性的构思与丰富的情感。
所以说构图不仅是绘画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重要体现。
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平淡还是宏伟,它都有属于它的视觉美感:通过其构图来体现其的形式美感,并且将这种形式美感与画面内容自然的结合联系在了一起,使画面整体和谐而统一。
我参考并根据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吴永强的《西方美术史》、荆浩的《笔法记》以及郭熙的《林泉高致》中的资料,我将对下面几幅典型的西方绘画作品构图进行简单分析。
《圣母子与圣安妮》高约168.4厘米,长129.9厘米,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创作,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画面里圣母马利亚坐在她母亲的膝上,而耶稣正从母亲的手中挣脱下来,想要骑在羔羊身上,三人形成了一个正三角形的结构,使画面有了一种稳定、庄重、神圣之感。
此外,达芬奇的圣安娜与圣母子,三个人的眼神是各不相同,圣安娜是慈祥,圣母是摒弃感情的圣洁,而圣子则是超越年龄和活动的慈爱和坚毅,三人的视线连成了一条线,圣母玛利亚的脸成了该视线的焦点。
画面光线明暗交错,朦胧而柔和,再加上稳定的正三角形构图,不可言喻的神圣和光辉充满画面。
《草地上的圣母》,作品长113cm, 宽88cm。
由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PPT课件

诗意宁静《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尼
表现一种高雅的世俗情趣,画面所有的一切巧妙地构成 了优美、舒适、安逸、恬静的视觉交响。
健美丰腴《花神》
威尼斯画派,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其画色彩明 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
宏大的构图、庄重的风格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 微妙的明暗色调。
古典主义 庄严 辉煌 崇高向上
20XX PPT
西方绘画的表现 图式与艺术特征
汇报人:XXX
CONTENTS
01 西方近代绘画作品赏析 02 现代西方绘画 03 小结
PART ONE
01
西方近代绘画作品赏析
近代西方绘画,除了出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外,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 诸神们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 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野兽派
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画 展上,一群青年画家展出了 他们风格随意而又 无拘无束的作品,被一位评 论家贬斥“野兽派”。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表现艺术 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个人感 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 变形。
01
立体派
立体派通过运动与交换、拆分与重组,建 立新的空间概念,立体派开创了人类观察 世界漫主义绘画
不管他们表现的是什么样的题材,有什么艺术个性我们不可忽略的是他们的共同点---在近代西方绘画时期绘画的写实手法达到了新的高峰。
PART ONE
02
现代西方绘画( 19世纪末—现代)
印象主义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 科学智慧上也有了很大的成 就,19世纪70年代人类通过 科学实验发现了原来光是有 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光 和色成了他们绘画的主要艺 术语言,于是有了印象主义 画派的出现。
探析惠斯勒绘画艺术的画面构成

探析惠斯勒绘画艺术的画面构成惠斯勒绘画艺术,被誉为19世纪英国前卫艺术的代表,他的画作充满了意境,色彩丰富,潜藏着深远的哲理与思考。
惠斯勒在绘画中对画面构成有着独特的见解与处理方式,本文将从惠斯勒的画面构成入手,探析他的绘画艺术特质。
一、构图中的对称性惠斯勒的绘画中经常运用对称性构图,让整幅画面呈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
对称性即把画面分成左右或上下等对称的两半,让画面更有层次感和对称感。
例如,惠斯勒的代表作品之一《白公主》中,白公主身体被放置在画面中央,左右两侧的人物平分画布,整幅画面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感,令人印象深刻。
二、色彩运用的妙处惠斯勒在色彩运用方面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画中,色彩并不是简单地填充,而是用色层层叠加,形成不同的光影和纹理,令画面产生了深邃的空间感。
例如惠斯勒的代表作之一《贝拉河夜景》,画中的简洁明快的刷子技法和柔和渐变的色彩变化,呈现出宁静的夜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造型的抽象与摹拟惠斯勒的绘画造型充满了抽象感与摹拟感,他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笔触,不用线条勾勒轮廓,而是以色块和明暗走势来表现形态,这种自由的画风,体现出对形态的抽象和摹拟。
例如惠斯勒的代表作之一《蝴蝶》,画家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色块来勾勒出蝴蝶的形态,同时用大量的暗调和光影变化,令画面动感十足。
四、取舍的巧妙惠斯勒在画面构成中也善于取舍,他擅长用剪裁手法来构建画面,即通过裁剪将一幅画面中的主要元素放置在画面的边界上,引起观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例如惠斯勒的代表作之一《晚餐时光》,画中的人物只露出一部分脸和上半身,画面上半部分被裁剪掉了,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气氛和情感。
综上所述,惠斯勒的绘画艺术在画面构成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式,整幅画面呈现出对称感、色彩感、抽象感和摹拟感,同时他善于用剪裁手法来构建画面给观者以思考和探究。
惠斯勒的绘画艺术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在当今艺术领域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浅述梵高的构图艺术

134一、灵动的画面构图构图在画面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好的构图不仅彰显主体,吸引观者视线,而且会给整幅作品以均衡和谐之感,使画面更具有故事性和美感。
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的早期作品风格深受法国现实主义和荷兰传统画派的影响,初期代表作品《吃土豆的人》中光影的使用手法和朴素的人物造型塑造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今再说起梵高,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的后期作品,他被认为是一位狂放不羁的天才画家,后期作品不像写实画家那样注重公式化的表现和细节的过分处理,而是更加夸张和奔放,流于线条感,具有运动美。
梵高的作品常被人讨论的是画面的笔触和色彩,往往会忽视画面的构图,他的众多作品将力度、技巧、感情融为一体,从构图来说以简代繁、别出心裁,他富有创造性的构图方式给奔放又纯粹的画面带来了别样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在《向日葵》中,花朵看似不经意地摆放,然而观察画面构图,发现在这种空间关系下是梵高缜密的斟酌与构思,在所呈现的图像关系中,形体间存在着相同的顺序,将欣赏者的目光转移到了形态各异且富有张力的绚烂黄色花朵之上。
同时,梵高将布局中传统的稳定三角形构局打破,通过向日葵的伸展和变形来区分画面的主次,甚至在其结构形式中显露出了些许的古典意味。
在《星月夜》中,飞卷的星云回旋于夜空形成巨大的漩涡,画面右上方金黄的满月悬挂于夜空,犹如巨型火焰的褐红暗绿之树直冲天际,星空下平静的小镇带来动与静的冲突。
梵高曾这样描述过:“那些柏树总是占据着我的思绪——从来没有人把它们画得像我看到它们的样子,这使我惊讶。
柏树的线条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么美丽——在晴朗的风景中的黑色飞溅。
”梵高将高耸的柏树放在画面左方,又在画面横向二分之一处与其对应了一座教堂尖顶,两者使得画面具有稳定感。
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村庄房屋的排列给人一种平面上的纵深感,加之星空与云的漩涡感和柏树与教堂的延伸性,整幅画面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是一种灵动又不失平衡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
“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或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从而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绘画的过程分为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
同时,构图所涉及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
构图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通过对骨架、位置和边框三个外部元素的经营,建设成为一个视觉空间,体现了美感,进而表达了内容。
构图对于另外两个形式要素——造型和用色,具有调配、组合和统率的能力。
构图处理的布局,决定造型和用色的基调,从而决定整个画面艺术处理的基调。
这种基调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重视的态度,也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改变的态度,或者强调揭示客观世界的真谛——对客观世界进行准确无误的选择取舍、概括归纳、提炼升华,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准确而深刻认识上、画家自身主观世界的思索和感动的基础上。
因此,构图对造型和用色的统帅作用,使它在绘画艺术的形、色要素中居于“重要”的位置。
一、构图与情感
构图包括的范围很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电影和摄影的画面、舞台设计、建筑艺术等。
有书记载曰:“构图是画面上物象的组合、配置和整顿。
”构图首要任务就是安排所要表现的各种对象的位置,不同的布局产生不同的感觉。
利用点、线、面和空间在安排上的变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某一个地方,以达到突出这个地方物象的目的。
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造成向两边展开的感觉。
这种视觉的引导使十二个弟子的不同面貌、性格和不同的心情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又通过各种动态起伏线的高低、疏密、松动、急缓等有节奏的变化,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场面中的紧张气氛。
而大厅的墙角、窗框的平行垂直线、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耶稣镇定自若的形态与紧张的骚动情绪形成对比。
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中,作者的感情通过画面的构图,深深地感染着观众:阴云满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几乎没有人烟。
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遥远的天边,一切都笼罩在满目凄然的情绪里,它的构图对画面情绪、意境起了非凡的作用。
二、绘画中构图的法则
在绘画中构图的方法与手段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图的任务要将画家所思所想的“语义”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就得对符号进行组织,使语言信息与符号信息同构,而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法则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恰当地配置。
1.多样而统一
画家在创作中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素材要剪裁,对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采其主要,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物象进行艺术概括,抓住要点,区别主次达到作品的主题突出,富有感染力。
如果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变化就会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单调乏味,使人感到呆板,所以,既多样而又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上下或左右形状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静、稳重、安定之感,可以产生协调美,是一轴线的两边或周围的形象对应等造成的一种美感样式。
而均衡是指两种形状上下不一样,但在分量上是一样或接近的物体。
均衡可以使很乱的东西统一起来。
3.疏与密
一个画面中只有疏没有密,或者只有密而没有疏,都是不合适的构图。
画面只有疏密结合得当,有开有合,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才是较完美的构图。
人物距离的疏密,人与背景的疏密,人物与人物的疏密,环境背景的疏密等,利用这些疏密互衬,使主体突出,主次合理。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场面处理,就要求疏密变化要有层次、有节奏,不能是等距离的疏或是等距离的密,因为距离的相等就失去了变化,不会产生节奏感。
4.绘画中构图的形式
构图应该以表现主题思想为核心,是作者思想感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是艺术水准的直接体现,由于艺术家的风格与表现主题思想的多样性,所以每幅画的构图形式又各有特点,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常见的有平行水平、平行垂直、平行斜线、对角线、辐射线、十字架、S形、V形、三角形、螺旋线、圆形等。
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单纯运用某一种构图形式是很少的,常需要在同一画面中运用几种视觉功能,在综合运用的同时,又总要以某一种构图形式为主,这就形成一件作品构图的基本形式感。
根据画面的主题思想和要求,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式,这一选择应取决于作品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主要倾向。
如《最后的晚餐》运用辐射线构图,使耶稣在画面中处于全局的中心位置。
正是辐射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作用,使画面中所有人紧紧地联系到耶稣身上。
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绘画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用自然存在的混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理解的整体。
不但表达出作者绘画创作的思想和情绪,而且可以通过构图的视觉作用,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
这是构图的特殊功能,所以构图是强化作品的感染力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
构图的成功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所以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静物画还是山水画、风俗画,都不厌其烦地在构图之中反复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