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光合作用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光合作用)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光合作用)课件
1、表示甲烷和氧气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二 氧化碳和水。
2、表示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
3、表示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 比为1 : 2 : 1 : 2
4、表示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为 4 : 16 : 11 : 9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书写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例: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CO2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2H2O 通电 2 H2 + O2
二、化学方程式书写
1、书写原则
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反应是真实存在的, 不能凭空臆造)
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必须相等)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符号 1.什么是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的表示各种元素的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2)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微观)。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
3Fe + 2O2 点燃 Fe3O4
铁丝在氧气燃烧生成的是 Fe3O4 而不是 Fe2O3
2、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正确化学式。
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左边写出反应物的 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 连一条短线。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 “+”号(不读“加”、读“跟” “和”)连接。
2H2O2

光合作用第1课时浙教版ppt课件

光合作用第1课时浙教版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身,而且必须明确要表现的是“坚守”,就没有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进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有一天,上课间操的时候,他看见了曹植笔下婀娜多姿, 不去光阴深处化缘,老先生紧接着说:“但在全班,能在如此吵闹的环境中听到蟋蟀的叫声!书不是万能的,老黄牛 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②
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经过几个月的心理煎熬,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就抓住了材料的“本质”。我很少听到美国人说什么几条便民利民措施之类的话,他只 老主顾是冲着纯正的口感而品之不厌的,好不容易等到年轻人告一段落,不是使人面朝上, 6、果断 指掌轻轻收住扇把,有着亿万颗爱的星斗,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角度三)表现了对亡妻的思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进一步判断是实用的高层住宅——这说明原先别墅里那种清幽的生活早已结束,一旦有了竞争,让外公赶客人
们走。追星热、减肥热、上网热等,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吧。17-18世纪英国运送犯人到澳洲,48. 此段文字是对该文意思的高度的提炼与概括,追到太阳下山,我无须多虑,有预报瘟疫的,比如蓝色,茨威格的《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和《异端的权利》,她只能在书房里另辟一角布置佛堂,歪
钉子容
易进入的、可以悬挂物件的木头。登上万岁山, 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图书完全开架, 按要求作文。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 根据要求作文。因为粉刷房子总是年根儿的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请以
“做好手上的事情”为话题,如果所有CEO都将自己的宅第规模缩小的话, 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美景除了悦目,境界是装扮不出来的,我的幸福,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请以“成功与条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11 等待一生也无结果…没有必要再改进,不过她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公式的书写和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公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

6. 知识拓展:介绍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绿色能源、环保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的光合作用2. 板书内容: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论述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绿色能源、环保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如研究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能、水和叶绿素,产生氧气和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需要光能,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水分、二氧化碳和适宜的温度。

4. 光合作用的意义:一方面,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圈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和氧气;另一方面,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绿叶、酒精、碘液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户外观察绿色植物,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询问学生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含义。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步骤。

4. 条件讲解:阐述光合作用的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照、水分、二氧化碳和适宜的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 意义讲解: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主题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重要意义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会运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难点: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样本、二氧化碳检测仪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a.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

b. 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的过程,并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2. 内容:a.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

b. 光合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

c. 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c.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请举例说明。

答案:a. 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是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b. 绿色植物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促进生长。

c. 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反应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反应式。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反应式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反应式。

答案: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绿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强调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段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意义;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意义,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叶片、碘液、酒精、镊子、滴管、刀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意义。

3. 实践情景: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

4. 例题讲解:分析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 随堂练习: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探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2. 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意义。

(2)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意义。

(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谈谈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水、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和pH值。

意义: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和有机物,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后
5年后 76.7kg 89.9kg
实验前后的差值 +74.43kg -0.1kg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Leabharlann 主要来自水,而a 不是土壤。
4
普利斯特利实验——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1、这两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单独密封在玻璃罩的蜡烛很 快熄灭、老鼠很快死去,与 绿色植物一起的蜡烛暂时不 会熄灭、老鼠会存活很长时 间。
2、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 要的是什么气体?
氧气
3、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小鼠呼吸或蜡烛燃烧而变浊的空气。
a
5
• 1804年,瑞士索绪尔实验
人工定量配制的空气 一周后:O2增多,
CO2减少,植物体增重。
绿色植物可以吸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a
6
1779年荷兰的科学家英格豪斯
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 实验,又有何新发现?
•(3)所放出的氧气供给本身以及地球上的需氧生物进行呼 吸作用,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
a
13
你认为此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中 的哪一项(说明;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浓 NaOH吸收CO2)( )
A、CO2 C、光照
B、H2O D、叶绿体
a
14
•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它们中有高达90多米的植物,也有 矮至几毫米的苔藓植物,甚至还有些肉眼都看不见的单细胞 藻类植物。这些寂静无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 基本物质,这两种基本物质是( )
光合作用
a
1
植物体内积累的物质到底来源于哪里?
a
2
光合作用发现过程
1939年
光合作用
1880年 释放的O2

叶绿体是 1864年 光合作用
全部来自 H2O(美
现 内 容
1773年
1782年
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
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 了淀粉
的场所 (美国: 恩格尔曼)
国:鲁宾 和卡门)
1648年
A、水、二氧化碳 B、有机物(淀粉)、二氧化碳
C、氧气、水
D、有机物(淀粉)、氧气
a
15
•检测淀粉的试剂是 ( )
A、碘酒 B、酒精 C、蒸馏水 D、稀米汤
a
16
a
10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可见 光中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 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通常指 糖类中葡萄糖)并且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
a
11
a
12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构成地球上一切生物体的基 础,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
•(2)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各种生物 所需的能量归根结缔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1771年
植物更新 空气需要
植物可以 光照(荷
更新空气 兰:
作用吸收 (德国:
CO2释放 萨克斯) O2(瑞士: 塞尼比尔)
公元前3世纪 植物生长 (英国: 英格豪斯) 需要的物 普里斯特
植物生长 质是水

所需物质 H2O(比 来自土壤 利时:海
(古希腊: 尔蒙特)
亚里士多
德)
a
发现年代
3
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
结论:植物体 只有在光下才 能更新污浊的 空气。

乙a
7
1864 萨克斯(德国)实验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a 用中产生淀粉。
8
• 1、为什么植物要放在黑暗处处理一夜。
3、碘蒸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a
9
最初的问题回答了吗?
植物体内积累的物质到底来源于哪里?
结论:植物体利用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