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九年级
上下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第2节探索酸的本质
第3节探索碱的本质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3节常见的材料
第4节材料的发展
第3章能且的转化和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变
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
第4节动能和势能
第5节内能和热量
第6节电能的利用
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
第9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4章代谢与平衡
第1节食物与摄食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能量的获得
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1章演化的自然
~
第1节地球的诞生
第2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3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进化与遗传
第5节恒星的一生
第6节宇宙的起源
第2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
上一页下一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3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生物圈》:第1节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类型,第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物质与元素》:第1节物质的概念与分类,第2节元素与原子,第3节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了解物质与元素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结构,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2. 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3)解释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节 常见的酸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8页 0173页 0224页 0226页 0296页 0317页 0417页 0460页 0543页 0583页 0601页 0655页 0719页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1节 金属材料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节 机械能 第4节 简单机械 第6节 电能 第8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 食物与营养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金属材料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事业
1.2 观察
1.3 实验
第二章观察生物
2.1 常见的动植物
2.2 常见的微生物
2.3 生物的特征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
3.1 物质的变化与运动
3.2 化学反应
3.3 物质的结构
第四章地球科学基础
4.1 地球的构造
4.2 大气层
4.3 地球的演变
第五章科学与社会
5.1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5.2 科学的应用
5.3 科学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健康生活
6.1 健康的概念
6.2 饮食与健康
6.3 运动与健康第七章环境问题
7.1 环境问题的原因
7.2 环境问题的影响
7.3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第八章科学技术
8.1 科学技术的发展
8.2 科学技术的影响
8.3 科学技术的未来第九章生活技能
9.1 生活技能的重要性
9.2 生活技能的实践第十章探索未来
10.1 探索未来的意义
10.2 探索未来的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的四季变化
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以 及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环境。
天文地理
天文学基础知识
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天体的分类和特点,以及 天文观测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学基础知识
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 型,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 向和应用领域。
天文地理学的应用
阐述天文地理学在科学研 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 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这些 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 震、火山爆发等;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等。
实验原理
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 据,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 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记录
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观察 和解释。
科学是一种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核心,它包括提出问题、设计 实验、观察和测量、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结论 等步骤。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实证、推 理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世界。
科学的历史
古代科学的起源
现代科学的进步
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 象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 早期的科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课本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课本

一、科学知识1、物质的性质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有形状、大小、重量、密度、比重、折射率、比热容等。

2、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固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大,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不易改变。

液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液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易于流动。

气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气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容易扩散。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新物质形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

4、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复杂的结构;无机物质是指不含碳原子的物质,具有简单的结构。

5、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

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物理知识1、力的种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能量,它可以分为推力、拉力、磁力、引力和弹力等。

推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推拉作用,拉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拉拽作用,磁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磁场作用,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弹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弹性作用。

2、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外力是指物体外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特性力具有方向性和大小性。

方向性是指力的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大小性是指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或其他单位来表示。

4、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5、力的运动力的运动是指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状态。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第3节《科学观察》第4节《科学测量》第5节《科学探究》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细胞》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5节《常见的植物》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5节《泥石流》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质量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5节《熔化与凝固》第6节《汽化与液化》第7节《升华与凝华》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第3节水的浮力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6节物质的分离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第2节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风和降雨第5节天气预报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第4节动物的行为第5节体温的控制第四章电路探秘第1节点和与电流第2节电流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5节电压的测量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第2节《走向成熟》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4节《植物的一生》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第1节《感觉世界》第2节《声音的产生》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第2节《力的存在》第3节《重力》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6节《摩擦力》第7节《压强》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太阳和月球》第2节《地球的自转》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月相》第5节《日食和月食》第6节《太阳系》第7节《探索宇宙》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1节模型、号建立与作用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第2节氧气和氧化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光合作用第6节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植物与土壤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第6节保护土壤第四章电和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能指方向第2节电生磁第3节研究影响电磁弱因素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宇宙的起源第2节太阳系的形与地球的诞生第5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地球演化生命的诞生第3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进化与遗传?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与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科学入门”、“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和“物质的特性”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章“科学入门”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这一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二章“观察生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围观(细胞)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使“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本章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也使编排的内容之间关系更加合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一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

本章内容是对是对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和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的整合,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舞台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再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重点重要地位。

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时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这些内容组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教科书在内容的安排上并没有完全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围观来展开,而是由近及远安排物质系统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走向成熟》
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4节《植物的一生》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第2节《声音的产生》
第3节《耳和听觉》
第4节《光和颜色》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
第三章《运动和力》
第1节《机械运动》
第2节《力的存在》
第3节《重力》
第4节《xx第一定律》
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6节《摩擦力》
第7节《压强》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1节《xx和月球》
第2节《地球的自转》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月相》
第5节《日食和月食》
第6节《太阳系》
第7节《探索宇宙》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
符号
第1节模型、号建立与作用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第1节空气
第2节氧气和氧化
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xx
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光合作用
第6节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
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植物与土壤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第6节保护土壤
第四章电和磁
第1节指南针为什能指方向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研究影响电磁弱因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6节家庭用电
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九年级下册
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宇宙的起源第2节太阳系的形与地球的诞生第5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地球演化生命的诞生
第3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进化与遗传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与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