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ppt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 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北
曲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 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 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 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盛誉两宋 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则突破了 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格律。 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 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 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 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 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 《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 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 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 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 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 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 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 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973-元代其他杂剧

予作者对在非常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对自我人格的守卫与 陶洗的肯定。 + 人物在异常残酷状态下的斗智斗勇,试图告诉世人在异 常艰苦的情况下最能摧人奋进,鼓励人斗志的可能是人 的内在的精神气质,而对当时的中华仕人来说,则是以 儒学为内涵的精神气质。 + 在升华的层面上,正是悲壮冲突及其展示的人格魅力, 使得本剧所渲染的正义更进一步升华为文明和传统、文 明与野蛮的冲突,而这在异族入侵的非常时间里其意义 毫无疑问是深远的,即让我们明白不是空想而是实实在 在的文明传统才是我们反抗所依托之本。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纪君祥
《汉宫秋》 (对反抗主题的反思) 《倩女离魂》(以浪漫手法捕捉情理冲突) 《墙头马上》(婚姻自由的颂歌) 《赵氏孤儿》(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亦无愧色)
+ 关于马致远的评论资料:
+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
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 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恨无力展开悲怆的描写,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 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甚至可以得出“腐 败、落后就遭屈辱”的永恒主题。 + 与关汉卿、王实甫等人一样演绎了反抗的主题, 但更多的是对反抗的反思。 •作品文辞感伤典丽,抒情感人,曲文优美。 “文采派”的代表作之一。
+ 关于郑光祖的评论资料: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郑德辉《倩 女离魂》……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 秾郁,亦不谐于俗耳也。
+ 冲突集中明确,即把传统的忠奸冲突改成搜救冲突,
使本剧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元朝的反抗主题,增强 了反抗力度,也正是由于反抗力度的增强,使本剧最 终展示了正义与邪恶激烈碰撞,表现出悲壮的美。
“剧中虽有恶人交媾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 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亦无愧色也。”
元代的杂剧精讲PPT学习教案

第21页/共34页
楔子 [仙吕 赏花时] 第一折[仙吕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
[一半儿][后庭花][青哥儿][寄生草][赚煞]
——清新平和 第二折[南吕 一枝花] [梁州第七] [隔尾][贺新郎]
[斗蛤蟆] [隔尾] [牧羊关] [骂玉郎]等11曲
——悲叹伤感 第三折[正宫 端正好] [倘秀才]等9曲
四折一楔子 一人主唱
第9页/共34页
三、元杂剧的分期
1、鼎盛期 元代初期——元成 宗大德年以大都为创作和演出活 动的中心。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 朴、纪君祥、康进之等作家群,
第10页/共34页
创造了元杂剧的黄金时代,也是
三、元杂剧的分期
2、衰微期 大德——元亡, 活动中心南移临安,由鼎盛而衰 微。郑光祖《倩女离魂》被称“元曲四 大家”之一。
作家与作品:元人钟嗣成《录鬼簿》
录有杂剧家152人,作品458种;元末明初贾仲明 《录鬼簿续编》续录杂剧家71人,作品156种。 计有姓名可考之杂剧第作11家页/共2304页0余人,作品500余种。 但流传至今天者,仅存162种,佚失大半,令人叹
四、元杂剧的流派
现实主义为主流,不乏浪漫之 以作品;悲剧、喜剧、正剧、讽 刺剧。
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贴旦、 搽旦、丑旦。
末行:正末、外末、副末、小末、冲末、外末。 净:净、外净、副净。 杂:孛老、细酸、邦老、卜儿、倈儿、驾、孤。
第8页/共34页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
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
和现存戏曲比较元杂剧哪些体制现已消失?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莺莺张生红娘)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楔子 [仙吕 赏花时] 第一折[仙吕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
[一半儿][后庭花][青哥儿][寄生草][赚煞]
——清新平和 第二折[南吕 一枝花] [梁州第七] [隔尾][贺新郎]
[斗蛤蟆] [隔尾] [牧羊关] [骂玉郎]等11曲
——悲叹伤感 第三折[正宫 端正好] [倘秀才]等9曲
四折一楔子 一人主唱
第9页/共34页
三、元杂剧的分期
1、鼎盛期 元代初期——元成 宗大德年以大都为创作和演出活 动的中心。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 朴、纪君祥、康进之等作家群,
第10页/共34页
创造了元杂剧的黄金时代,也是
三、元杂剧的分期
2、衰微期 大德——元亡, 活动中心南移临安,由鼎盛而衰 微。郑光祖《倩女离魂》被称“元曲四 大家”之一。
作家与作品:元人钟嗣成《录鬼簿》
录有杂剧家152人,作品458种;元末明初贾仲明 《录鬼簿续编》续录杂剧家71人,作品156种。 计有姓名可考之杂剧第作11家页/共2304页0余人,作品500余种。 但流传至今天者,仅存162种,佚失大半,令人叹
四、元杂剧的流派
现实主义为主流,不乏浪漫之 以作品;悲剧、喜剧、正剧、讽 刺剧。
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贴旦、 搽旦、丑旦。
末行:正末、外末、副末、小末、冲末、外末。 净:净、外净、副净。 杂:孛老、细酸、邦老、卜儿、倈儿、驾、孤。
第8页/共34页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
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
和现存戏曲比较元杂剧哪些体制现已消失?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莺莺张生红娘)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关于元曲四大家 幻灯片

返回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 光祖这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代表了元代不 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 他们的作品和写作风格对后世产生很大 影响,代表了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发展程度 并引领了戏曲的发展。
结束
谢谢大家,希望 同学们在了解元曲四 大家癿基础上阅读他 们癿作品,幵获取自 己癿想法呾感受。
关汉卿的喜剧除了《救风尘》外, 还有《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 《玉镜台》等。 这些戏剧中,女主人公是妓女或者 是闺中小姐,她们虽然身份不同,但是 都生活在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 之中。即使他们经历了几番波折,受到 人世间的苦涩,但是她们最后都得到了 欢喜的结局。 这一组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关汉卿 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的多方面关 注和思考。
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 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 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 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 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 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 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 受。
返回
郑光祖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 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 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 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 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 阁”。 郑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 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 楼》、《翰林风月》、《倩女 离魂》。
第一折乔公反对鲁肃裹胁关羽癿计策第二折隐士司马徽再次介绍关癿勇武威猛第三折关羽出场指点江山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在单刀会中我们看到了生当乱世癿关汉卿通过歌颂关羽癿英雄气概期盼时局平定呼唤扭转乾坤拯救百姓癿英豪癿出现
元曲四大家
元代,我国癿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 剧呾南戏,其剧本创作癿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 癿最高成就。杂剧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 史传说为主,南戏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呾家庭等社 会问题。 至此,元代出现了四位元曲大家,他们是:关 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 光祖这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代表了元代不 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 他们的作品和写作风格对后世产生很大 影响,代表了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发展程度 并引领了戏曲的发展。
结束
谢谢大家,希望 同学们在了解元曲四 大家癿基础上阅读他 们癿作品,幵获取自 己癿想法呾感受。
关汉卿的喜剧除了《救风尘》外, 还有《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 《玉镜台》等。 这些戏剧中,女主人公是妓女或者 是闺中小姐,她们虽然身份不同,但是 都生活在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 之中。即使他们经历了几番波折,受到 人世间的苦涩,但是她们最后都得到了 欢喜的结局。 这一组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关汉卿 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的多方面关 注和思考。
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 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 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 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 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 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 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 受。
返回
郑光祖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 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 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 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 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 阁”。 郑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 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 楼》、《翰林风月》、《倩女 离魂》。
第一折乔公反对鲁肃裹胁关羽癿计策第二折隐士司马徽再次介绍关癿勇武威猛第三折关羽出场指点江山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在单刀会中我们看到了生当乱世癿关汉卿通过歌颂关羽癿英雄气概期盼时局平定呼唤扭转乾坤拯救百姓癿英豪癿出现
元曲四大家
元代,我国癿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 剧呾南戏,其剧本创作癿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 癿最高成就。杂剧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 史传说为主,南戏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呾家庭等社 会问题。 至此,元代出现了四位元曲大家,他们是:关 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四大家(课堂PPT)

❖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 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 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 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28.05.2020
13
❖ 剧写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相恋,白贬
江州司马青衫泪 江州司马,爱情被破坏,几经波折,
白、裴二人终成姻眷。本剧抨击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颂扬了白、裴的爱情, 流露出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和沦落之感。 在艺术上,《柳枝集》眉批云:“此 剧天机雅趣,别成一种。至为兴奴写 照处,真是借他檀板,摅我闺情。用 俗语愈觉其雅,板语愈觉其韵,此元 人不可及处。”
28.05.2020
4
写作风格
❖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 的战斗精神,关汉卿 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 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 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 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 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 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 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 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 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 卿剧作的基调。
女的生活和斗争, 突出她们在斗争中 的勇敢和机智。那 些貌似强大的坏人, 在聪明的对手面前,
反映了人们的斗争精神, 一个个被簸弄得象
控诉社会黑暗。
泄了气的皮球,因
❖
此作品也带有更多
的喜剧意味。其中
以《救风尘》为最
28.05.2020
有代表性。
7
❖ 望江亭中秋切鲙》:共
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
❖ 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 以《单刀会》的成就为 最突出。剧中主角关羽 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 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 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
28.05.2020
13
❖ 剧写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相恋,白贬
江州司马青衫泪 江州司马,爱情被破坏,几经波折,
白、裴二人终成姻眷。本剧抨击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颂扬了白、裴的爱情, 流露出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和沦落之感。 在艺术上,《柳枝集》眉批云:“此 剧天机雅趣,别成一种。至为兴奴写 照处,真是借他檀板,摅我闺情。用 俗语愈觉其雅,板语愈觉其韵,此元 人不可及处。”
28.05.2020
4
写作风格
❖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 的战斗精神,关汉卿 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 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 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 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 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 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 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 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 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 卿剧作的基调。
女的生活和斗争, 突出她们在斗争中 的勇敢和机智。那 些貌似强大的坏人, 在聪明的对手面前,
反映了人们的斗争精神, 一个个被簸弄得象
控诉社会黑暗。
泄了气的皮球,因
❖
此作品也带有更多
的喜剧意味。其中
以《救风尘》为最
28.05.2020
有代表性。
7
❖ 望江亭中秋切鲙》:共
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
❖ 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 以《单刀会》的成就为 最突出。剧中主角关羽 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 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 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
元代文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8的肯定与 对人世红尘的否定。其内容主要是演述修 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在立意上有明 显的道教思想色彩。
如《陈抟tuan高卧》----写宋太祖未遇之时 得神仙陈抟指点,做皇帝后欲以富贵报答 陈抟,陈抟依旧坚持隐居修道。
ppt课件
29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净:赛卢医。
❖ 副净:张驴儿。
净:桃杌太守(孤)。
❖ 孛老:张驴儿之父。 外:监斩官。
❖ 魂旦:窦娥鬼魂。
ppt课件
18
二、元杂剧的体制
❖ 6、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 韵白与散白 ❖ 带云——脚色在歌唱时插入说白。 ❖ 背白——旁白。把“暗想”交代给观众。 ❖ 内云——未上场前在后台与台上角色对话。
❖ 2、楔子------篇幅比较短小。 ❖ 1)第一折之前=序幕 ❖ 2)折与折之间=过渡剧情 ❖ 3、本
❖ 折与楔子构成一本,不等于一个作品。有的 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西厢记》是五本二 十一折。
ppt课件
14
二、元杂剧的体制
❖ 4、唱词 ❖ 1)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四折四种,
不相重复。如1.仙吕宫、2.南吕宫、3.中吕宫、 4.双调) ❖ 2)每个宫调又有曲牌——曲子的调名。
ppt课件
32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四、社会剧——揭露社会弊端。《窦》
五、历史剧——马的《汉宫秋(王昭 君)》与白朴《梧桐雨》
ppt课件
33
《汉宫秋》——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 事,从西汉到元,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大致 情节是:西汉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 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剧情——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选美 朝臣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 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 琵琶,将她封为明妃,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 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耶单于,让 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第六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PPT课件

精选课件
11
▪ 《赵氏孤儿》是第一部传入欧洲 的中国戏剧。
▪ 1734年,它被巴黎的《水星 杂志》介绍到了法国。
▪ 1735年,第一个法文译本问 世,译者为马若瑟。
▪ 1936年,又被译成英文出版。
精选课件
12
▪ 最早对《赵氏孤儿》进行比较系统 的分析批评的,是阿尔央斯侯爵 (法国启蒙思想家、大作家伏尔泰 的朋友)
▪ 欧洲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 最早的是赫谦特的改编本,取名 《中国孤儿》,1714年出版。 这是欧洲第一次改编中国戏曲。
▪ 伏尔泰的改编本。
▪ 英国剧作家、演员谋尔飞的改编 本。
精选课件
15
第五节 元杂剧的衰微和郑光祖
精选课件
16
▪ 《倩女离魂》双线型的艺术结构:
▪ 一条线索是倩女的灵魂不顾“奔则为 妾”的封建说教,私奔王文举。
▪ 有剧本保存下来的还有6种:
▪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
的《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
博鱼》、李致远的《还牢末》、
无名氏的《三虎下山》和《黄花
峪》。
精选课件
7
《李逵负荆》的主题思想
▪ 此剧通过梁山起义军领导阶层内 部一场误会性的矛盾冲突,反映
了梁山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提出了农民起义军内
▪ 一条线索是倩女的躯体在家相思成病, 卧床不起。
▪ 这两条线索一个身,一个魂,正好表 现出封建社会闺女性格的两个方面: 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精神负担的沉重 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歌颂 了青年男女冲破礼精选教课件 束缚的斗争。 1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部的建设原则这一重大问题,热
《元代散曲》PPT课件

❖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和争名夺利者的两种生活
❖ “万中无一”之作 ——《中原音韵》
❖ “马致远‘百岁光阴’,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
❖
——王世贞《曲藻》
10
马致远 小令
❖ 《越调天净沙·秋思 》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连用名词,描
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
❖ 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
❖ 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
❖ 各曲同押一部韵,
❖ 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 带过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如[双
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比)
15
2. 乔吉
❖ 乔吉(1280-1345),又名乔吉甫,字梦符,号笙 鹤翁,别号惺惺道人,太原人,后寓居杭州。一生 潦倒,放荡江湖,自称“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
❖ 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数十一套 ❖ 内容:多为吟咏山水、寄情诗酒、青楼调笑
之作,也间有一些不满现实的作品 ❖ 艺术上:雅俗兼备,独具特色。
❖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 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 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 动性,更为酣畅淋漓;如
❖ 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 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 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 以此见长;
❖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4
他的思想性格和生活情趣 ❖ 其中[黄钟尾]一曲最著名(P92)
❖ “关汉卿词,如琼筵醉客。” ——《太和正音谱》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第一节
白朴及其《梧桐雨》、《墙头马上》
?略
?自学教材第四章第一、二 节
第二节
马致远及其《汉宫秋》
?略
?自学教材第四章第三、 四节
第三节
元代水浒戏 及其代表作《李逵负荆》
?元代水浒戏有剧目保存下来的大 约有30多种
?有剧本保存下来的还有6种: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 的《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 博鱼》、李致远的《还牢末》、 无名氏的《三虎下山》和《黄花 峪》。
?欧洲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最早的是赫谦特的改编本,取名 《中国孤儿》,1714年出版。 这是欧洲第一次改编中国戏曲。
?伏尔泰的改编本。
?英国剧作家、演员谋尔飞的改编 本。
第五节 元杂剧的衰微和郑光祖
?《倩女离魂》双线型的艺术结构:
?一条线索是倩女的灵魂不顾“奔则为 妾”的封建说教,私奔王文举。
?英国的李却德·赫尔德认为,《赵氏
孤儿》是模仿自然的、成功的作品, 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产物,是可以跟 古代希腊的悲剧相提并论的。
?英国作家赫谦特说:
?我们必须承认,杜赫德给我 们的那个中国悲剧,是很粗 糙、很不完善的。可是,我 觉得这里有些合情合理的东 西,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 还是赶不上的。中国人是一 个聪明而有见识的民族。
?一条线索是倩女的躯体在家相思成病, 卧床不起。
?这两条线索一个身,一个魂,正好表 现出封建社会闺女性格的两个方面: 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精神负担的沉重 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歌颂 了青年男女冲破礼教束缚的斗争。
《李逵负荆》的主题思想
?此剧通过梁山起义军领导阶层内 部一场误会性的矛盾冲突,反映 了梁山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提出了农民起义军内 部的建设原则这一重大问题,热 情地歌颂了起义军的正义性。
《李逵负荆》的艺术成就
?一、是一部歌颂型的性格 喜剧,重点塑造了李逵这 个起义英雄的形象。
?二、由误会法构成喜剧情 节。
第四节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晋国武将屠岸贾 ?文官赵盾 ?赵盾的儿子赵朔 ?程婴 ?韩厥 ?公孙杵臼
?《赵氏孤儿》是第一部传入欧洲 的中国戏剧。
?1734年,它被巴黎的《水星 杂志》介绍到了法国。
?1735年,第一个法文译本问 世,译者为马若瑟。
?批评的,是阿尔央斯侯爵 (法国启蒙思想家、大作家伏尔泰 的朋友)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第一节
白朴及其《梧桐雨》、《墙头马上》
?略
?自学教材第四章第一、二 节
第二节
马致远及其《汉宫秋》
?略
?自学教材第四章第三、 四节
第三节
元代水浒戏 及其代表作《李逵负荆》
?元代水浒戏有剧目保存下来的大 约有30多种
?有剧本保存下来的还有6种: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 的《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 博鱼》、李致远的《还牢末》、 无名氏的《三虎下山》和《黄花 峪》。
?欧洲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最早的是赫谦特的改编本,取名 《中国孤儿》,1714年出版。 这是欧洲第一次改编中国戏曲。
?伏尔泰的改编本。
?英国剧作家、演员谋尔飞的改编 本。
第五节 元杂剧的衰微和郑光祖
?《倩女离魂》双线型的艺术结构:
?一条线索是倩女的灵魂不顾“奔则为 妾”的封建说教,私奔王文举。
?英国的李却德·赫尔德认为,《赵氏
孤儿》是模仿自然的、成功的作品, 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产物,是可以跟 古代希腊的悲剧相提并论的。
?英国作家赫谦特说:
?我们必须承认,杜赫德给我 们的那个中国悲剧,是很粗 糙、很不完善的。可是,我 觉得这里有些合情合理的东 西,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 还是赶不上的。中国人是一 个聪明而有见识的民族。
?一条线索是倩女的躯体在家相思成病, 卧床不起。
?这两条线索一个身,一个魂,正好表 现出封建社会闺女性格的两个方面: 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精神负担的沉重 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歌颂 了青年男女冲破礼教束缚的斗争。
《李逵负荆》的主题思想
?此剧通过梁山起义军领导阶层内 部一场误会性的矛盾冲突,反映 了梁山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提出了农民起义军内 部的建设原则这一重大问题,热 情地歌颂了起义军的正义性。
《李逵负荆》的艺术成就
?一、是一部歌颂型的性格 喜剧,重点塑造了李逵这 个起义英雄的形象。
?二、由误会法构成喜剧情 节。
第四节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晋国武将屠岸贾 ?文官赵盾 ?赵盾的儿子赵朔 ?程婴 ?韩厥 ?公孙杵臼
?《赵氏孤儿》是第一部传入欧洲 的中国戏剧。
?1734年,它被巴黎的《水星 杂志》介绍到了法国。
?1735年,第一个法文译本问 世,译者为马若瑟。
?批评的,是阿尔央斯侯爵 (法国启蒙思想家、大作家伏尔泰 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