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柑橘黄龙病防控经验总结

柑橘黄龙病防控经验总结

柑橘黄龙病防控经验总结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柑橘类病害,已经成为柑橘产业的一大威胁。

为了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发生,许多农业科研部门、专家学者和农民朋友们一直在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在防治这一领域,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就柑橘黄龙病的预防与控制经验做一个总结,以供参考。

一、加强田间管理1、合理施肥柑橘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过量的施肥对树木生长不利,容易导致黄龙病的发生。

因此,施肥要科学合理,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柑橘树营养需求进行施肥,避免过度施肥。

2、合理疏果黄龙病病菌主要通过柑橘树上的嫩叶和果实传播,果实上的果梗腐烂是病害的主要症状之一。

因此,合理疏果可以减少果实密度,降低果梗腐烂的风险,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

3、及时修剪枝叶柑橘黄龙病主要发生在树冠内部,修剪枝叶能够增加树冠内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菌在树冠内的传播。

定期修剪枝叶,将落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二、加强病害监测1、建立病害监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病害监测体系,包括病害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时间的确定和监测方法的选择等。

通过定期巡视、虫黄板监测、PCR检测等方法,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

2、加强病害报监及时将病害监测结果向有关农业部门和柑橘种植户报告,及时通报病情,协助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病情防控。

三、加强技术指导1、科学施药针对柑橘黄龙病,科学合理施用安全高效的药剂是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病情和发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施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2、增强抗病能力柑橘黄龙病主要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因此,合理使用有益昆虫、增加植被覆盖度等一系列生物防治措施,能够增强柑橘树的自身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加强宣传教育1、加强农民培训加强对柑橘黄龙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农民朋友们了解病害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科学防控方法,提高防治意识。

2、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农业科普宣传、举办讲座和会议等方式,向广大种植户和公众普及黄龙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技术,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柑橘黄龙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柑橘黄龙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柑橘黄龙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柑橘黄龙病又名黄梢病,系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

1、分布和症状: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的南部和台湾、海南柑橘产区普遍发生;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部分柑橘产区也有发现。

黄龙病的典型症状有黄梢型和黄斑型,其次是缺素型。

该病发病之初,病树顶部或外围1-2枝或多枝新梢叶片不转绿而呈均匀的黄化,称为黄梢型。

多出现在初发病树和夏秋梢上,叶片呈均匀的淡黄绿色,且极易脱落。

有的叶片转绿后从主、侧脉附近或叶片基部沿叶缘出现黄绿相间的不均匀斑块,称黄斑型。

黄斑型在春、夏、秋梢病枝上均有。

病树进入中、后期,叶片均匀黄化,先失去光泽,叶脉凸出,木栓化,硬脆而脱落。

重病树开花多,结果少,且果小而畸形,病叶少,叶片主、侧脉绿色,其脉间叶肉呈淡黄色或黄色,类似缺锌、锰、铁等微量元素的症状,称为缺素型。

病树严重时根系腐烂,直至整株死亡。

果实上表现为:不完全着色,仅在果蒂部与部分果顶部着色,其余均为绿色,果形表现为蒂部大、顶部大、腰凹小的“亚铃形”高圆果。

果实极度变小。

2、病原:为类细菌危害所致,它对四环索和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湿热处理较为敏感。

3、发病规律:病原通过带病接穗和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果园内传播系柑橘术虱所为。

幼树感病、成年树较耐病,春梢发病轻,夏、秋梢发病重。

4、防治方法:一是严格实行检疫,严禁从病区引苗术、接穗和果实。

二是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以防蔓延。

三是通过指示植物鉴定或茎尖嫁接脱除病原后建立无病母本园。

四是砧木种子和接穗要用49℃热湿空气处理50分钟或用1000毫克/公斤浓度的盐酸四环素或盐酸土霉素处理2小时,或用500毫克/公斤浓度浸泡3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

五是隔离种植,选隔离条件好的地域建立苗圃或柑橘园,严防柑橘木虱。

六是对初发病的结果树,用1000毫克/公斤浓度的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注射树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柑橘黄龙病防治新技术

柑橘黄龙病防治新技术

柑橘黄龙病防治新技术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严重的柑橘病害,对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柑橘黄龙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本文将介绍柑橘黄龙病防治新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无病苗木
无病苗木是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基础。

在培育苗木时,应选择无病毒的种质资源,并加强种苗的消毒和检验,确保种苗无病毒。

同时,要加强苗木的繁育和管理,防止病毒的传播。

2.防治传播媒介
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柑橘木虱。

因此,防治柑橘木虱是防止柑橘黄龙病传播的关键。

在柑橘木虱的繁殖季节,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柑橘木虱,如使用杀虫剂等。

3.强化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防止柑橘黄龙病扩散的重要措施。

在柑橘种植区,应加强植物检疫,对进入种植区的苗木、种质资源等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审批,防止带病毒的苗木和种质资源进入种植区。

4.加强果园管理
加强果园管理是提高柑橘抗病性的重要措施。

在果园管理中,应合理施肥、灌溉、修剪等措施,提高柑橘的抗病性。

同时,要保持果园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病枝、病叶等。

5.优化施肥灌溉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是提高柑橘抗病性的关键措施。

在施肥中,应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柑橘生长的需求。

在灌溉中,应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影响柑橘的生长和抗病性。

6.定期修剪病枝
定期修剪病枝是防止柑橘黄龙病扩散的重要措施。

在修剪中,应将病枝、病叶及时清除,并带出果园进行集中处理。

同时,要合理修剪树枝,保持树体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柑橘树黄龙病怎么办

柑橘树黄龙病怎么办

柑橘树黄龙病怎么办有一种对于柑橘树而言是非常致命的一种病,叫做柑橘黄龙病。

它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危害。

但是对于柑橘来说却是致命的。

并且没有办法痊愈。

柑橘树黄龙病是通过一种亚洲柑橘木虱的昆虫传播的。

那么我们对于柑橘树黄龙病怎么办呢?1、黄龙病橘树可能有小的蠕虫,这些蠕虫在不阻止它们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柑橘造成严重后果。

烟粉虱可以吃掉柑橘树的叶子和茎,导致柑橘树感染黄龙病的危险植物病害。

黄龙病对人类无害,但可以杀死柑橘树。

2、感染柑橘树黄龙病怎么办预防黄龙病的最好方法是杀死柑橘树。

一旦柑桔感染黄龙病,它们就会死亡。

为了保护院子中的其他柑桔树,为了防止感染黄龙病的植物嫁接到健康的树木上,无论您嫁接的是哪种柑橘树,都必须从可靠的来源购买注册的接穗。

为了防止黄龙病进一步感染附近的健康柑橘树,有必要将已经生病的树木移走。

黄龙病的症状之一是将叶子变成不对称的黄色,即叶子两边的颜色不同。

柑橘飞虱以柑橘类植物的叶和茎为食的昆虫,会让柑橘类植物感染致命的黄龙病。

您在这里看到的是成年和年轻的柑橘飞虱。

实际上,由于蚂蚁可以保护亚洲柑橘蝗虫,因此有必要在树上放置食蚁兽。

检查柑橘树上最小的新鲜叶子上的柑橘飞虱。

3、柑橘树黄龙病检测在柑桔树的最小鲜叶上检查柑桔飞虱。

亚洲柑桔蝗虫喜欢在新的花蕾上觅食和产卵。

定期检查亚洲柑桔蝗虫的树木,看是否有褐色蠕虫在柑桔叶子上进食。

他们的身体通常倾斜45度。

亚洲稻飞虱也被称为若虫。

他们分泌一种白色蜡质物质,将粘液从体内排出。

柑橘飞虱的长度小于1/8英寸。

它们有棕色的翅膀,以柑橘的叶子和茎为食。

柑桔可以在柑桔叶片中培养烟草霉菌。

亚洲柑桔飞虱吃了柑桔的叶子时,会使叶子卷曲并造成损害。

斑点的淡黄色柑橘叶是黄龙病的早期迹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将逐渐恶化。

所有柑橘树都有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因疾病而死亡。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柑橘黄龙病的危害以及柑橘黄龙病的治疗方法。

相信你已经知道了柑橘树黄龙病怎么办,我们对于柑橘黄龙病一定要严防以待。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技术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技术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技术柑橘类黄龙病是一种类细菌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通过木虱危害吸取其液体传播,带病毒的木虱危害健康无病毒植株嫩梢后将病毒传染至健康植株,造成健康柑橘植株维管束填塞。

受害植株开始由顶部枝梢逐渐向基部转移,叶片出现黄化(花叶)现象,冬季落叶,次年花多,果畸形、变小、酸,2-3年后全株感染,即使挂果已失去经济价值,因此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类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

柑橘黄龙病虽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但可防、可治。

一柑橘黄龙病预防方法:1、选用无病苗木;2、在柑橘春、夏、秋、冬抽发嫩梢3-4公分和嫩梢自裁(不再抽发新叶)时用蚍虫灵、一扫利、菊酯类等农药叶面喷雾防治木虱危害。

3、新建果园发现黄龙病株时,应及时挖掉,防止病株受木虱危害扩散。

二黄龙病防治方法:现代科学实践证明主要坚持正确用药黄龙病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防治的。

目前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药液灌根并结合叶面喷药防治。

(1)药液灌溉1、药液配方:奇农素一袋(10克)+易除噻霉酮30毫升+硫酸铜20克用100克醋发泡后对水前加硫酸锌50克,再兑水30斤(土壤湿度大时)/50斤(土壤干燥时)备用。

2、灌溉时期:柑橘春梢萌动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5、6月间)和11-12月期间各灌溉一次,全年灌溉4次。

3、灌药量:以树干直径10公分为标准每兜每次灌药液30-50市斤,以树盘灌透为止。

(2)叶面喷药:1、药液配方:奇农素10克+易除噻霉酮20毫升+硫酸铜20克+醋二两溶解后,加硫酸锌50克+硼砂50克+扑虱灵20克或一扫利5毫升,兑水60斤喷雾。

2、喷药时期:新叶期(春梢、夏梢、秋梢、冬梢),幼果和膨果期(5-6月间)各喷一次。

三药效验证方法:药液灌溉和叶面喷药后,轻微病株嫩叶由黄转绿,春季不提早开花,果不畸形。

甜度口感有很大改善。

重病株可控制发展,轻者可较快恢复。

橙类溃疡病防治方法橙类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用奇农素一袋(10克)+金霉唑噻霉酮15毫升+硫酸铜20克,用米醋二两溶解后,加硫酸锌50克+一扫利5毫升兑水30-50斤,新叶期(春梢、夏梢、秋梢、冬梢),幼果和膨果期(5-6月间)各喷一次。

柑橘树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柑橘树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柑橘树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柑橘树黄龙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柑橘树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柑橘树黄龙病的传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综合防治措施,并提供合适的格式来详细阐述。

一、健全的栽培管理措施1. 土壤改良: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含量是防治黄龙病的基本前提。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石膏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利于橘树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2. 种植种质抗性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柑橘品种进行种植,可降低发病率。

柑橘品种如“脐橙”、“桔子”等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能力,是较好的选择。

3. 规范的修剪和施肥措施:定期修剪柑橘树,保持树冠通风透光,使阳光能够均匀照射到树体各部位。

适量施肥,保持柑橘树的健康生长状态,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二、病株和传播源的清除在柑橘园内及周边地区,及时清除发病严重的橘树,以及携带并传播病菌的其他寄主植物。

此外,也要清除杂草和垃圾堆积物,以减少病原体在园区内的传播。

三、化学治疗1. 消毒剂喷雾:定期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柑橘树进行喷雾处理,可以减轻柑橘黄龙病的症状,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可以使用过氧化氢、复合氧化剂等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

2. 农药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对柑橘树进行防治,如应用草胺膦等抗黄龙病的特效农药来降低病害的发生。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施用时间,以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

四、生物防治1. 引入天敌:在柑橘园种植区域内引入柑橘黄龙病的天敌,如瓢虫和寄生蜂等。

这些天敌能够捕食柑橘黄龙病的传播介体,对降低病害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防治其他害虫:柑橘树黄龙病往往是由介体传播,因此对传播介体进行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及时防治柑橘树上的蚜虫、白粉虱等常见的传播介体,有助于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五、国家政策支持和科研创新1. 政策支持:政府机关在防治柑橘树黄龙病方面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对柑橘病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取科学、经济、环保的综合防治措施。

柑桔黄龙病的治理

柑桔黄龙病的治理

柑桔黄龙病的治理
1、实行检疫制度。

苗木调运必须通过检疫,禁止病区苗木及一切带病材料进入新区和无病区,新开辟的果园要种植无病苗。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要切实做到①对优良单株进行脱毒(茎尖嫁接脱毒或热力脱毒)并经鉴定证明不带菌;②在网室内建立种质圃;③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母本园;④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苗圃。

3、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应立即挖除,用无病苗进行补植。

4、防治柑桔木虱。

通过水肥管理控梢以减少木虱繁殖和传播。

新梢期喷布1-2次杀虫剂。

果园四周栽种防护林带,对木虱的迁飞也有阻碍作用。

5、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

6、病区改造。

对于一些黄龙病发生非常严重,已失去经济价值的果园,应实行病区改造。

把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全部挖除,喷杀木虱,然后用无病柑桔苗重新种植,把病区改造为无病新区。

1。

如何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

如何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

如何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简称HLB)是由杆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很高的柑橘病害。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传播,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一、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柑橘黄龙病是一种复杂的病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要定期检查柑橘树,及时发现并处理已感染的树木。

其次,应做好病株的淘汰工作,以遏制病害的传播。

此外,还要采取农艺措施,如保持柑橘园地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剪枝。

同时,注意避免感染源的传播,比如使用无病毒的苗木和种子,加强对接种桩和接玉的监管等。

二、科学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柑橘黄龙病研究表明,植物抵抗力的增强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

因此,在柑橘栽培过程中,应合理施肥,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

同时,注意维持土壤的健康,避免土壤板结和沼渍,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制剂和适度的钾肥,以增强柑橘树的抗病性。

三、病虫害综合治理,减少病毒传播媒介柑橘黄龙病主要是通过一种名为亚洲柑橘龙虱传播的害虫传播的。

因此,控制害虫数量是预防和控制黄龙病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减少龙虱数量。

其次,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修剪和整枝,减少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四、加强监测与溯源,及时处置疫情对于柑橘黄龙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监测、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对柑橘园进行病害调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病情。

同时,要完善疫情溯源体系,准确判定病株的来源和传播路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参与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

总之,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病害防控工作,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课件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关于柑桔“黄龙病”的防治
柑桔类“黄龙病”又叫“黄梢病”俗称“鸡头黄”广东称“打花球”。

“黄龙病”的病源主要是“类菌原体”,“黄龙病细菌”及其他传播性感染细菌进行传播的柑桔病。

发病初期病柑桔树有“黄梢”和叶片斑驳现象,部份叶片老化,变硬,没有柔弹性,这种“黄梢”常出现在树冠顶部和外围,随之,病梢的下段枝条和树冠其它部位的枝条相继发病,该病春梢开始,并以夏、秋梢发病最多。

病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部份地方造成大片果园荒废,品种灭绝。

如湛江廉江的红光橙,桂林的沙田柚,四会的沙糖桔,广州的萝岗橙,汕头潮州的潮州柑等。

现在福建,云南、湖南、四川、江西、浙江及国外都有“黄龙病”发生。

柑桔树只要得了“黄龙病(黄梢病)”,便会坐果率降低,果实变小,有些果实半红半黑,第二年结果减少现象,病情严重时会使果树根系从须根开始变黑腐烂,逐渐腐烂到大根,木质部发酶发黑,根部树皮脱落,甚至造成整片柑桔园被毁现象。

但有些果园荒废几年后又会慢慢自然恢复生长。

现在专家研究柑柑解决“黄龙病”的治理问题还在探讨阶段,没有根本的根治办法。

要求果农将病树砍掉,挖掉,放火烧掉,选择不带病毒的果树重新种植。

一些果农开玩笑地说“你的柑桔树得的不是“黄龙病”,而是缺少铁!”果农们认为是肥料里缺乏铁元素,其实他们说的
缺铁是要用砍柴刀把桔树砍掉,用锄头挖掉,指的是那个“铁”字。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一些专家及网上的信息都提出要把果树砍掉、挖根、补种,发现一棵挖掉一棵。

果农们见种植了3-4年的果树要开花结果有收成时却得了这样一种病,而且没有根治办法,果农们都很无奈……
“黄龙病”的产生主要是:类菌原体,是一种细菌类感染的病变,如果挖掉病树做到不留残桩,是不是就能消除“黄龙病”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挖掉病树带走一些树上的病菌,但大部份病菌还会余留在土壤当中,这是不能从根源上根除“黄龙病”害的,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黄龙病”的病菌寄生于土壤当中,它通过柑桔韧皮部位进入到筛管网细胞内和薄壁细胞内。

主要的原因是果农缺乏科学种植知识,缺乏科学管理,盲目施用化肥和劣质的肥料,特别是在果树幼苗种植初期,果农为了让果树加速生长,大量使用复合肥和尿素,或者用一些杂牌复合肥,因为有些复合肥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且带有一些杂质和病菌,会使果树无法吸收应有的养分和阻隔了筛管网状,一些低劣垃圾肥料本身带有很多有害菌体,殖入土壤后有害菌体在土壤中不断繁殖,阻止果树吸收应有养分,果农见果树有病害又盲目打药,而且药物对病菌是否起到作用,没有科学的判断,表面治理这样会导致越治越严重。

要治理“黄龙病”只有从源头上进行根治才是解决“黄龙病”的唯一办法。

治“标”要治“本”,从土壤和桔树的须根开始治理,改良土壤,培养有益菌体,用生物治理和物
理治理来解决,让柑桔树须根生长发达和筛管网通畅易于吸收养份才是根本方法。

一、不要盲目砍掉病树,应找准原因,在治理不了时再进行砍树不迟,种植一棵4-5年的桔树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及劳动力,如果不治理,只是强调砍掉黄梢果树会使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应从施肥着手,因果树的生长期比较长,要让果树慢慢吸收应有的养分,多使用沤制的鸡粪,猪粪,牛粪等农家肥加粪水或者花生麸作基肥(沤制后施放或者施入土后浇水),让果树缓慢吸收肥料,3月中旬春梢前施用一次〈〈生物助长土壤改良剂“E-2001”〉〉和营养素,十五天后果树会重新发出幼芽,果树叶片生长比原来的老叶片可大二分之一,有柑桔香味。

秋梢前补施一次。

冬梢前再施用一次,一年施用三至四次〈〈生物助长土壤改良剂“E-2001”〉〉使得土壤中不断补充由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浸麻芽孢杆菌,植物促生根际细菌等二十多种由特殊酶溶液及营养成份构成的液体肥料,是由有益菌组成的微生物有机菌肥---是农药代用品,来抑治土壤中各种细菌,能提供有益细菌抑制病菌生长环境,并且这些细菌具有调解氢及氧离子的机能,能自动中和土壤的酸碱值和分解土壤中的各种肥料(化学)元素,蔬通果树筛管网状更好吸收养分,施用一次有效期长达三个月以上,每年使用三至四次,连续使用一至二年以上能抑制和杀死土壤中90%的病菌和病虫害,使病菌,昆虫自然地被除掉,有效杀死其它有害细菌如:类原菌,寄生虫,土壤线虫病,
根瘤病等,再喷施叶面肥(特配)对沙糖桔、年桔、马水桔、碰柑、贡柑、沙田柚、脐橙等拟制“黄龙病”从根部治理临床试验有一定效果。

二、采用施〈〈生物助长土壤改良剂“E-2001”〉〉微生物有机菌剂根治柑桔类黄龙病是用生理解毒生理防治和物理治理的方法来进行治理“黄龙病”“以菌治菌”,其目的是让桔树吸收有益的微生物细菌,增加肥效,让土质内已有的磷酸菌把土质的有机及无机磷酸基转换成植物容易吸收的结构来供给,从而不需要磷酸肥,虽然磷酸基很多,但没有磷酸菌时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成为植物成长的抑制要素,即补给〈〈生物助长土壤改良剂E-2001〉〉制品,给磷酸菌提供营养的同时,和菌种相互作用,从而得到必要的养份的结果,让树木根系更加发达,树木筛管网状细胞管更加通畅,果树生长旺盛,翠绿,让桔树须根、大根、树干、枝条等吸收充足的养分。

三、要认识“黄龙病”并不可怕,也不是不能根治,只要相信科学,要认清肥料,多用农家肥,避免使用假劣肥料、杂牌肥料,要使用经过农业部门认证登记的肥料,要看准登记号,杜绝假肥料是关键,假劣肥料可使果树中毒是农业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能忽视;再则,农药对植物有毒的特性,减少使用农药,有些假农药喷施后不但不能杀死虫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